毛泽东青年时代的心学:内圣外王观念

王峰

<h1><b><br></b><b> 毛泽东幼年随母亲信佛,且拜石菩萨为干娘。8岁始读私塾。到20岁已饱读诗书,尔后不仅于经、史、子、集多所览阅,于孔、孟、程、朱、陆、王之心性修持之内圣外王之道,已得之于己且达不疑之地,在寻行外王之业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而投身革命事业。他自述说:“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1920年……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在此以前毛泽东于传统文化之心学已造诣良深,他表述深奥之理,多有新意。<br></b><b> <font color="#ed2308">一、对圣人的阐述</font><br></b><b> 圣人,既得大本者也;贤人,略得大本者也;愚人,不得大本者人也。 圣人通达天地,明贯过去现在未来,洞悉三界现象,如孔子之“百世可知”,孟子之“圣人复起,不易吾言。”……愚者以为神奇,不知并无谬巧,唯在得一大本而已。执此以对付百纷,驾驭动静,举不能逃,而何谬巧哉?<br></b><b> 什么是大本呢?“夫本源者, 宇宙之真理。天下之生民,各为宇宙之一体,即宇宙之真理,各具于人人之心中,虽有偏全之不同,而总有几分之存在。”所谓“大本”,本是《中庸》语句,“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 发而皆中节之谓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毛泽东对大本做了性理学的解释,认为大本即宇宙真理,而万事万物皆由本体发显,又有如下论述:</b></h1> <h1><b><br></b></h1><h1><b> 发显即本体,本体即发显,合无量数发显而为一大本体,由一大本体分为无量数发显。人类者与本体有直接关系,而为其一部分,人类之意识,亦即与本体之意识相贯通,本体或名之曰神。...…己即神也,神以外尚有所谓神乎?吾研究良心之起源而知之,此问题已得于己矣。即当举其所得于己者而服从之。一切时空内百般事物, 其应服从,价值无有过于此所得于己者之大。吾人一生之活动服从自我之活动而已。宇宙间各物之活动,各物服从自我之活动而已。盖宇宙即我也,各除去我,即无宇宙,各我集合,即成宇宙,而各我又以我而存,苟无我何有各我哉。<br></b><b> 毛泽东所述乃内圣修持所达之人生观,是从一己扩充至天下,说:<br></b><b> 吾人苟放大眼光,而曰人类一大我也,曰生类一大我也,而曰宇宙一大我也,亦何必讳言自利哉?<br></b><b> 由利己而放大至于利人类之大己,利生类之大己,利宇宙之大己,系由小真而大真,人类智力进步可达到也。<br></b><b> 自利之主要在自己之精神...爱国者,爱世界者,爱主义者,皆所以利自己之精神,吾人欲自尽其性,自完其心,自有最宝贵之道德律,且即使世界只有我一人,亦不能因无损于人而不尽吾之性,完吾之心,仍必尽之完之,此等处非以为人也,乃以为己也。<br></b><b> 对于所谓义务亦从内圣修持之心境阐释之:<br></b><b> 吾人唯有对于自己之义务,无对于他人之义务也。凡吾思想所及者,吾皆有实行之义务也...…此义务为精神中自然发生者。一、所谓对于自己之义务者,不外一语,即充分发达自己身体及精神之能力而已。至济人之急,成人之美与夫履危蹈险、舍身救人,亦不在义务上,盖吾欲如此,方足以安吾之心。……即充分发展吾人精神之能力也。<br></b><b> 义务者,对己者也,对己之义务无有在一程度中止之理,吾人须以实践至善为义务,即以发达吾人身心能力至于极高之义务也。</b></h1> <h1><b><br></b></h1><h1><b> 圣贤豪杰之所以称,乃其精神及身体之能力发达最高之谓,乃人人应以为期向者也。圣人者抵抗极大之恶而成也。<br></b><b> 大凡英雄豪杰之行其自己也。发其动力,奋发踔厉,摧陷廓清,一往无前,其强如大风之发于长谷....…所以至刚而至强也。对于济世利民,则说:<br></b><b> 然小人者(指“不知有宇宙之大本大源也”),可悯者也。君子如何顾自己,则离群索居,古之人有行之者,巢、许是也。若以慈悲为心,则此小人者,吾同胞也,吾宇宙之一体也。吾等独去,则彼益即于沉沦,自宜为一援手,开其智而蓄其德,与之共跻于圣域,彼时天下皆为圣贤,而无凡愚,可尽毁一切世法,呼太和之气而吸清海之波。孔子知此义,故立太平世为鹄,而不废据乱、升平二世。大同者,吾人之鹄也。立德、立功、立言以尽力于斯世者,吾人存慈悲以救小人也。</b></h1> <h1><b>  </b></h1><h1><b> 以上引录的文字不多,但涵盖了孟子的心学观点,张载《西铭》“民胞物与”的思想,陆象山“我心即是宇宙”的精神,王阳明《大学问》的大人之道。引文中的“所得于己者而服从之”与王阳明的信其良知则属同一意蕴。<br></b><b> 毛泽东不仅对心学—内圣外王之理表述精详,对境界也有发露。如“视窍,窍得用神入内,奇理自辟”。又如对时间、空间的看法中有:“由此义而引申之,可得一别开生面的世界。即吾人试设想除去时间但有空间,觉一片浩渺无边,广博宏伟之大域,置身其中,既无现来(在),亦无过去,又无未来。 ”此境与禅宗修持之“坐断三际”之景雷同,又如“解甲物而通乎乙,思此理而有会乎彼,及其至也,大宇之内,乃象之众,息息而相通,是谓知觉类化” <br></b><b> “著书之事,乃借此以表彰自我的能力也。著书之时,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振笔疾书,而不知有他事,知有自我,而不知有他人,必如此,而后其书大真诚,而非虚伪,其余各种之事亦然。... …(即一片浑忘人己差别,唯注事际事物之真诚)”<br></b><b> 此即由心体发用于事物之心物合一之整体境界。</b></h1> <h1><b>  <font color="#ed2308">二、对治学(内圣)之道的阐述</font><br></b><b> 第一,学必立志,这是儒、释、道修学之老生常谈,然青年毛泽东所谈之立志,则尤其恢宏:<br></b><b> 志者,吾有见夫宇宙之真理,照此以定吾人心之所之之谓也。今人所谓立志,如有志为军事家,有志为教育家,乃见前辈之行事及近人之施为,羡其成功,盲从以为志,乃出于一种模仿性。真欲立志,不能如是容易,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以其得真理,奉以为己身言动之准,立之为前途之鹄,再择其合于此鹄之事,尽力为之,以为达到之方,始谓之有志也。如此之志,方为真志,而非盲从之志。其始之谓立志,只可谓之有求善之倾向, 或求真求美之倾向,不过一种之冲动耳,非真正之志也。虽然,此志也容易立战?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无志,终身未得,即终身无志。<br></b><b> 此言之志,当属立的学为圣贤之志。瞭此,对孔子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经十多年的努力,到“三十而立”,就容易理解了。<br></b><b> 第二,治学主旨。<br></b><b> 力主身心并完,有“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与“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给黎锦熙的信中说:“弟始闻体魄精神不能并完,且官骸肌络及时而定,不复再可改变。今乃知其不然,心神可以并完,而官骸亦无时不可改易也。”又说:“人之心力与体力合行一事,未有难成者。”故其治学主旨,有心智之学与体育之学。<br></b><b> 对于心智之学,毛泽东说:<br></b><b> 夫知者信之先,先有一种知识,即建一种信言仰,即成一种行为。知也,信也,行也,为吾人精神活动之三步骤。凡知识必建为信仰, 当其知识之时,即心以为然,此以为然之状态,即信仰也。<br></b><b> 知识固大影响于人心者也…...人类之有进步,有革命,有改过之精神,则全为依靠新知识之指导而活动者也。<br></b><b> 唯文化进矣,人之知慧亦随而进,则所以究诘者,仍自有道也。<br></b><b> 于为学之内容,在1915年给萧子升的信有全面阐述,该信“凡分三者,初论专、通之先后,次言诸科之研法,次述《群肄》之可珍,然尚有其要者,国学是也。”其于学问,宜先通识而后专门。其于知识之诸科则标举有,语文、历史、地理(风俗、教育、政治、军事、交通、产业、宗教皆在地理范围内)。对于“体操、图画、音乐、手工、技能的而美术的”,认为“君子假之,而得为学,养生之道焉……以姱吾心而缮吾性,为学之道孰大焉。”所以然者,“ 盖人之神也有止,所以瘁其神也无止,以有止御无止则殆,圣人知之,假是以复其神,使不瘁也。……美感教育为现在世界达到实体世界之津梁。”其于《群学肄言、缮性篇》先介绍其“三难”“三科”,言学之则“心习姱,性灵善,于是乃可言学,络之以心理、生理....…德即寓于其中矣。于此有人焉,不蔽于物,瞀于情,絯于智,而又无学诐,国拘、流梏、政惑、教辟诸辟,其人之君子,尚待言哉。”其于国学则说:“顾吾 人所最急者,国学常识也。”并指出:“首贵择书,其书必能孕群籍而包万有,干振则枝披,将麾则卒舞,如是之书,曾氏《杂钞》其庶几焉。是书上自隆古,下迄清代,尽抡四部之精要。”还说:“国学者,统道与文也,…....曾书则二者兼之,所以可贵也。其法曰‘ 演绎法’,察其曲以知其全也,执其微以会其通也。又曰‘中心统辖法’,守其中而得大也,施于内而遍于外也。”</b></h1><h1><b><br></b></h1><h1><b> 此为学之论,堪称精辟之至,另外还曾对萧子升说:“吾人立言, 当以身心修养、学问研求为主,辅以政事时务…...唯贵其神。”对黎锦熙说:“今后宜戒, 只将全幅工夫,向大本大源处探讨....…”还说:“吾唯发展吾之一 身,使吾内而思维,外而行事,皆达正鹄”。</b></h1> <h1><b><br></b></h1><h1><b> 于体育之道,毛泽东高度重视,于1917年写了《体育之研究》一文,文中指出:<br></b><b> 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智德也。<br></b><b> 善其身无过于体育,体育于吾身实占第一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効远。于吾人研究之中, 宜视为重要之部。学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此之谓也。<br></b><b> 体育者,人类自养其生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也。<br></b><b> 对于锻炼之诀要,亦有精详之阐述:<br></b><b> 运动之时,心在运动,闲思杂虑,一切屏去,运心于血脉如何流通,筋肉如何张弛,关节如何反复,呼吸如何出入,而运作按节,屈伸进退,皆一一踏实。朱子论主一无适,谓吃饭则想着吃饭,穿衣则想着穿衣。注全力于运动之时,亦若是耳。<br></b><b> 故运动有注全力之道焉!<br></b><b> 《体育之研究》所述内容良多,与一般体育锻炼之不同处,一是强调明理,“先精究生理, 详于官体之构造,脉络之运行,何方发达为早,何部较为偏缺,其体育即准此程序,抑其过而救其所不及,……使身体平均发达。”二是强调主观精神,“…....吾人盖尚有 主观的。内断于心,百体听令,祸福无不自求之者。我欲仁斯仁至,况于体育乎。”三是“夫体育之主旨,武勇也。武勇之目,若猛烈,若不畏,若敢为,若耐久,皆意志之事,……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筋骨者,吾人之身;知识、感情、意志者,吾人之心。身心皆适,是谓俱泰。”故谓“身心可以并完。”</b></h1><h3></h3> <h1><b>  <font color="#ed2308">三、</font></b><b><font color="#ed2308">对应世(外王)之道的阐释</font></b></h1><h1><b> 对于平治天下之道,在1917年给黎锦熙的信中做了心学的表述:一是要有“内省之明”(“唯明而后可断,既明而断矣,事未有不成者”),二是要有“外观之识”。无此二者,则如“以欂栌之材,欲为炼梁之任,……此如秋潦无源,浮萍无根,如何能久?”指出当时之中国“民智污塞,开通为难。 ” 欲改动天下之势,“当动天下之心, 而不徒在显见之迹。动其心者,当具大本大源。”若“本源未得”,仅从变法等枝节人手,则“为赘疣,为不贯气,为支离破碎。”大本大源为何?又如何以之济世?<br></b><b> 夫本源者,宇宙之真理。天下之生民,各为宇宙之一体,即宇宙之真理,各具于人之心中,虽有偏全之不同,而总有几分之存在,今吾以大本大源为号召,天下之心其有不动者乎?天下之心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者乎?天下之事可为,国家有不富强幸福者乎? ....…故愚以为,当今之世,宜有大气量人,从哲学、伦理学入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 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此如大纛一张,万夫走集;雷电一震,阴曀皆开,则沛乎不可御矣。<br></b><b> 早在1913年就有,“人心即天命, 故曰天视即我民视,天命何?理也。能顺乎理,即不违乎人;得其人,斯得天矣,然而未成者,未之有也”。此论当属对张载的“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一人私见固不足尽,至一众人之心同一,则却是义理,总之却是天。故曰天、曰帝者,皆民之情然也”的发挥于实际。在该信中,主要闸述外王必具内省之明,明了大本大源。<br></b><b> 外观之识, 不是指外在的知识,而是审时度势的心识。在1915年 《致湘生信》中有“来日之中国,艰难百倍于前,非有奇杰不足以言教济,足下幸物暴弃”。同年致黎锦熙的信中说:<br></b><b> 方今恶声日高,正义蒙塞,士人丁此大厄,正当潜龙不见,以待有为,不可急求进取。<br></b><b> 当时是袁世凯窃夺了革命果实当了大总统,并想当皇帝复辟之时,黎锦熙在北京,毛泽东劝他不宜出来干预世事,因为不是时机,应该是“潜龙不见”,以待有为。<br></b><b> 而他自己在“就良图,立远志”的思想支配下,厉励修学,充实自己,至1917年,心学之得于己者形诸文字。到1919年“五四”运动后,革命形势已至,则毅然投身其中—举办了 《湘江评论》,发出了豪情满怀的革命壮言《民众大联合》:<br></b><b> 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于湘江两岸了,顺它者生,逆它者死。<br></b><b>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刻不客缓的民众大联合,我们应该积极地进行。<br></b><b> 我们黄金的事业,光明灿烂的世界,就在前面。<br></b><b> <br></b><b> 找到了“民众大联合”以动“天下之心”的方法。在苏联十月革命成功的影响下,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史》等的学习,认识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以及共产主义的美好前景,对传统心学的为圣之道与“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予以了积极的扬弃,踏上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依靠群众的工农革命,使广大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当家作主人, 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征程。在《我的回忆》中有这样一段论述:<br></b><b> 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b></h1> <h1><b style=""><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b style=""><font color="#ed2308"> 以上文字转载自庞鹤鸣老师于2018年出版发行</font><font color="#ed2308">的《中华心学沿革简述</font><font color="#ed2308">》一书。</font></b></h1><h1><b style=""><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ed2308">第六章 </font></b><b><font color="#ed2308">传统心学的复苏与现代心学思想的萌发(辛亥革命以后</font><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010101">P464~P471</font></b></h1> <h3><b><font color="#ed2308">庞鹤鸣老师</font></b></h3> <h1><b><font color="#ed2308">  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传统心学的集大成者,并通过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心学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font></b><b><font color="#ed2308"><br></font></b><b><font color="#ed2308"> 烦请转载!</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