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盘路"那方的变迁 <h3> 近日,由"蒙阴梦"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一个小视频感动了很多蒙阴人。它像一缕清风,呼唤着遥远的记忆,在如水的岁月里,让你交融于现在与过去间,夹杂着人所特有的伤感和对故乡原风景的无比怀恋,却又有着无以"回归的失落。</h3> <h3> 不知从何时,现在怀旧的人多了起来。昨天的事今天就成了"往事“。在当下,怀旧或是一种氛围,是一种时尚,也是一种情感,它不分男女老少,也不分年龄的大小。</h3> <h3> 他们 怀念那些逝去的完美或不完美的事物,续写着一份时光记忆,留点慰籍给自己。消失的是时光,或许留下的就是感动,继而浅守着岁月静好,安然若素。</h3> <h3> 让我们剪取一些片断,轻轻撩开时光的纱幔,再去回味一下那旧时光。</h3> <h3> 这些片断,尤如旧情景的再现,让人感触最深的还是人们对故土的眷恋。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独一无二的故乡,一路走来的独特人生。人一辈子回头张望的,或许还是那一方故土,正是如此,我们那颗已不再年轻的心,依然保持着一抹暖色。</h3> <h3> 蒙阴县"转盘路“的建成,大约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1983年新城路建成后,它便成了该路西端的起点。严格地说,此区域不属于老城区的一部分,但兗石路、205国道在此交汇,汽车站又在此处,逐形成了一个在当时除老县城以外唯一一处较为繁华的地带。</h3> <h3> 在新城路建成前后,随着老城区的搬迁,逐步成为了当时县城的副中心。又随着物资总公司、生产资料公司、土产杂品公司的相继建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成了今县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县城向西部扩展奠定了基础。</h3> <h3> 汽车站</h3><h3> 蒙阴最早的汽车站在现在的西关幼儿园处,1975年迁于此,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h3> <h3> 我们现在所看到汽车站的外装饰,是经过重修饰的,加了玻璃幕墙。</h3> <h3> 蒙阴的客运始于1937年,也即民国26年。泰安至蒙阴始有客运汽车,但因当旳路况不佳,在日军侵略山东后客运停止。</h3><h3> 1951年10月,潍坊汽车运输公司在蒙阴设立汽车站,同世纪七十年代后,汽车九队的建立,蒙阴才开始真正有了自己的客运。</h3> <h3> 这是那个年代的客车,全是硬座,也没什么空调,从蒙阴去济南几乎需要一天的时间。</h3> <h3> 县物资综合公司</h3><h3> 原称县物资局,它是在木材经营组的基础上扩建成立的。1964年县木材经营组改称县物资供应站,1972年2月改称物资局,1984年8月改称县物资综合公司,同年8月设物资服务,1986年1月物资商场正式营业。</h3> <h3> 服务楼</h3><h3> 后称蒙阴宾馆。建国初期,蒙阴的旅店业仍是个体经营,1965年商业局下辖的服务公司在老县城西关、东关设两处旅社,床位200个。1978年商业局在此建设了服务大楼,建筑面积7676平方米,设床位460个。服务大楼的建成,成了当时县城最为高档的宾馆,改善了旅客的旅住环境。不久,又在楼后建设了大众澡堂,设男女浴池各一处,改变了在老城区内只有一处澡堂,要分男洗日和女洗日的状况。</h3> <h3> 生产资料公司</h3><h3> 原吏属于县商业局,后吏属于县供销社管辖,现在的建筑都是迁来后又改建的。</h3> <h3> 土产杂品公司</h3><h3> 也是原吏属于商业局,后史属于县供销社管辖,现在的购物中心大楼也是迁入后改建的。</h3> <h3> 两家公司和当时的一些部门及单位一样,刚迁来时石墙围一圈,红砖红瓦盖房,前区办公,后区居住,这是当时的模式,那时是很少有楼房的,那怕是二、三层的都少见。</h3> <h3> 时光似流水。日子,在轮回中厚重,光阴,在辗转中丰盈,在四季的轮回中,流水的时光在不经意间悄然远行,回眸凝望这些旧时的场景,那些曾经的过往,在心存幸福的同时,也有点淡淡的伤感。</h3> <h3> 行人不如梭,穿衣黑白灰,没有私家车,家有自行车。</h3> <h3> 那时县城的主调是灰色的,远无现在的色彩艳丽。</h3> <h3> 那时人们是不富裕的,人们的代步工具主要还是自行车。去车站坐车是走了去,回来走。</h3> <h3> 着衣也以黑色、白色、灰色为主,虽不华丽到也朴实。</h3> <h3> 看到夫妻二人从车站下车后回家的场景了吗?很有温馨感,让人心动,更让人感动,从背影里都会让人感觉到他们是幸福的。</h3> <h3> 当时的出租车大都是北京吉普,不要小看了这些北京吉普车,在那个年代,县级领导坐的就是吉普且还不是专车。</h3> <h3> 现在的出租车和那时相比,有了相当大的差距。</h3> <h3> 今天,我们站在"转盘路“的人行道上,向东南西北方极目远望,无论是从视觉上还是感觉上,都会使人感慨万千,思绪飞扬,那旧时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可你一个转身过后又失去了。你在此每转一圈似乎都能感悟到世间的苍桑,人生的短暂。</h3><h3> 事、物、景已非,唯有抬头望蓝天……</h3> <h3> 站在这里向东望,是二十多年前的场景。</h3> <h3> 站在这里向东望,是二十多年后的景像。</h3> <h3> 站在这里向西望,这是二十多年前的街景。</h3> <h3> 站在这里向西望,这是二十多年后的街景。</h3> <h3> 二十多年前的南向街道。</h3> <h3> 二十多年后的南向街景。</h3> <h3> 二十多年前的北向街况。</h3> <h3> 二十多年后的北向街况。</h3> <h3> 服务楼拆迁后与新建的桃源超市。</h3> <h3> 物资宾馆拆迁后与新建的商住一体的贵和阳光大楼。</h3> <h3> 重新装饰的汽车站增加了现代感。</h3> <h3> 仍然的购物中心。</h3> <h3> 几乎是在同一视觉角度看新城路,几十年的变迁不知君有何感?</h3> <h3> 回望这一切的一切,纵然留不住光阴的流逝和变迁,但是否可留住心底那份淡淡的温暖?</h3><h3> 在推开了记忆的大门,掀开往事的一角,是否会点燃了你思念的香烛?</h3> <h3> 你看,那些个曾经,当年也是富丽堂璜,风华正茂,一如那时的我们,但岂是永远如此。透过它,我们似乎看到了自己,如今,我们也是如此吧。</h3> <h3> 的确,物事景非,县城在变好,我们却在变老。很多记忆已泛黄,很多情意已飘散,那些经年往事,总会在心中辗转忧伤,但唯一不变的是对家乡的留恋和向往。</h3> <h3> 这是一段人生最美的时光,因为我们经历了它的变化,并用记忆留住了它,看似失去,却永远拥有,那种忘不了的爱,成为了永远的回眸和怀念。</h3> <h3> 漫长的岁月让我们懂得了故乡,让我们默默的守护着这座小城的一切,默默且安静地注视着岁月的变迁,季节的更迭,山城的发展。</h3><h3> 祝福小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