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中越边境重镇——金平

狼头

<p>金平——这个坐落在祖国南疆中越边境线上的一座小城,在我的记忆里是一个较为模糊的名字。但是,却让我感觉到是那么令人向往。因为,她是一座边境军事重镇,这里记载着一段段祖国边疆军民守土卫国的红色历史。</p> <h3>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南部,与越南老街省及莱州省接壤,县城距边境直线距离7.5公里,拥有金水河国家一类口岸,人口约40万人,有9个少数民族,下辖4个镇,9个乡。与越南接壤的边境线长达502公里,是云南省与越南边境线最长的县。</h3><h3></h3> <h3>金平也是祖国版图最南端的主战场之一,长期以来,金平人民先后历经了全民抗击日寇、解放金平、征粮剿匪、援越抗法、援越抗美、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等红色历史事件,在金平这片热土上处处彰显英雄儿女可歌可泣的英雄诗篇。</h3> <h3>按照工作计划,早上我们早早起床,吃完早餐后,我们登上了开往中越边境金平县的大巴车,7:50分准时向我们的目的地开进。</h3><h3></h3> <h3>沿着开河公路一路向西南疾驰,沿途山高林密,山势陡峭,云雾缭绕,一路下坡行驶,能闻到一股股刹车烧焦的味道,由于高原海拔落差较大,到达蔓耗镇收费站时,双耳突然感觉非常不适,有一种潜水的感觉,似乎要失去听力。司机告诉我这是高原反应,这种高原反应一直伴随着我近12个小时。</h3><h3></h3> <h3>经过3个半小时的一路颠簸,我们的大巴车停靠在了一处边防检查站,我知道向往中的金平就要到了,心情也变得越来越复杂。</h3><h3></h3> <p>在金平当地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我们怀着十分凝重的心情走进了金平烈士陵园。陵园坐落于金平中学后身,依山而建。</p> <h3>1979年2月,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后,35101部队和金平县对烈士陵园进行了扩建,正式命名为金平烈士陵园。</h3><h3></h3> <h3>陵园共分为两个区域,青松翠柏之中安卧着931名烈士的忠骨。</h3><h3></h3> <h3>第一区域是解放金平时英勇牺牲的解放军指战员、游击队员和政府工作人员129名。</h3><h3></h3> <p>第二区域是对越还击作战中牺牲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及民兵、民工802名。</p> <h3>40多年前他们义无反顾,血洒南疆,用生命诠释了对祖国的忠诚,他们人生最美的芳华永远定格在了祖国南疆,祖国和人民永记,烈士精神永存!</h3><h3></h3> <h3>在当地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到了位于边境金水河镇的593阵地。197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央军委命令,中越自卫还击作战正式打响,西线作战部队第11军担负助攻任务,从金平金水河突破越军防线,3月16日按照明中央军委命令撤回国内。</h3><h3></h3> <h3>这里依然保留着当年的作战痕迹,俯视金水河口岸,当年这里的硝烟已经散尽,现在是一片岁月静好,期望祖国边疆永无战火,百姓安居乐业。</h3><h3></h3> <h3>值得荣幸的是,在593阵地上遇到了当年曾在这里浴血奋战的4位老兵,他们分别来自于贵州和四川,已经年过花甲,白发苍苍,不过脚步稳健,精神蛮好。他们与这里阔别了40年,今天他们重返当年战场,就是为了寻找他们人生中最美的芳华。</h3><h3></h3> <p>四位老人中,有两位73岁,当年某团炮兵股长和战勤参谋,其他两位老人也已经60多岁。因为我也有着20多年的军龄,又同为步兵,所以交流起来特别投缘,其中一位老兵握着我这个新兵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当他告诉我他今年已经73岁,我差点落泪了。在他的激动眼神中,我看到了闪闪的泪光,也仿佛看到了他们当年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知道这种眼神也许只有我们军人才懂,或许这是他们今生最后一次重返昔日战场……临别,老人一直送我们到阵地大门,挥手告别。</p> <h3>为了保护战争遗址,缅怀先烈,弘扬和传承英雄精神,增强党员、干部和边民国防、国家和守边固边意识,当地驻军和金平县委、县政府已经在这里建立了593红色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该基地的建成有力书写金平红色文化教育的历史新篇章,进一步筑牢军民鱼水情。</h3> <h3>祖国和人民永远会牢记这段历史,英雄的烈士们以生命捍卫的共和国会永远把他们深深的珍藏在记忆里。衷心的祝愿老兵身体健康、安享晚年!祝美丽的金平,在金平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边防巩固、边疆稳定、百姓幸福、永享和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