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而又原始的圣垛山

直来直去(李志来)

<h3>文:程宗安 图:李志来</h3> <h3>  2019年3月9日,刚起床接到内乡影协李志来秘书长电话,说去马山登圣垛山。当时我犹豫了一下,五年前我们全家来到过圣垛山下,也是想撩开圣垛山的面纱,以睹她的芳容。可是到了她的身边,却被她的雄伟和冷酷所征服,只是可望而不可及。没有向导,找不到入山的路径,我们只好在山边挖了些黄黄苗,逗留许久,恋恋不舍返回县城。这次能否如愿以偿登上全县境内海拔最高,且丝毫未被开发的原始生态景区呢,当时没有多想,一口答应了李副主席的邀请。当我上了车,看到马山口镇山妹子,还有年纪轻轻的电商老板郭志红(娟姐)两位女士,陡然增添了拜访圣垛山的一点勇气!&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h3><h3>  &nbsp;我们八点左右从县城出发,直奔圣垛山,细心的山妹子还让当地的任大哥为我们当了向导,这更增添了我们征服圣垛山完成久久心愿的勇气。&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h3> <h3>  山脚下的民居</h3> <h3>  圣垛山,位于马山口镇北约10公里左右,关帝坪村境内。上午九点,我们从东边方向顺利入山,心里一点概念都没有的我,看到原来上山的路况这么差,一眼望去,看到的根本没有路,也没有台阶,只是很少有人走过,上面漂满了厚厚的树叶,走起来非常滑腻,稍不留神就会摔了个仰拉插,除了任大哥,我们都不知摔了多少跤。更让人遗憾的是,好不容易上了大约一半山路,山妹子有事zhefan了回去,我们心里沉甸甸地继续前行。越走山越陡,路更难行,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过去了,我们都是汗流浃背,体力严重消耗,好在渴了还有志红背着的一壶开水,饿了用李副主席他们带的点心充饥。难走的路都是任大哥在前边探险,每到一处最难走的路,任大哥都能叫上它们的名字,什么鳖爬岸,鬼难走等。&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h3> <h3>  蛤蟆石</h3> <h3>清朝烧制的古砖</h3> <h3>  下午三点左右,我们极其艰难地攀缘到圣垛山尖下,孤独的山尖像擎天柱一样牢牢的插在大山的顶峰。望着白白的、直立的山尖,垂直高度虽然一百多米,但绕路走还要很远,我心里开始打起了退堂鼓。李副主席说,说起来我们下了决心登圣垛山,没登到山顶,回去留了个遗憾,还不知道以后啥时候才能再来!不到长城非好汉,最艰难的攀爬开始了,这段路还上着冻,不小心就要下滑多远,再继续攀爬,好不容易登上了寨门,向前走没多远就看到了山顶的那座庙,任大哥介绍,修这座庙,好心人捐款九万元,从山下运一块砖要花9元,一块瓦1.2元。在山下,听任大哥说,圣垛山顶没风,暖洋洋的,就连吸烟,拿出打火机不用背风,火苗不倒,我听了也没相信,结果坐在庙前,居然一丝风也没有。&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h3> <h3>圣垛山南寨门</h3> <h3>眺望七里坪野樟村</h3> <h3>远眺唐王寨</h3> <h3>圣垛山顶祖师庙</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h3> <h3>  在山顶我们极目四周,眺望着远处,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直到太阳偏西,怕下山天黑迷路,这才有了返回的急切。下山,我们没有走回头路,而是沿着西侧峰岭的内侧顺势而下。想着下山轻松,谁知道比上山更难,还是没有路,一脚深一脚浅的,用拐杖支撑着向下滑行。就这样,上山我们走了六个多小时,下山我们走了三个多小时,到停车点天全黑了下来,已经七点多了,这一趟我们走了十个小时,终于顺利完成了攀登圣垛山的这一久久溯愿! </h3> <h3>  圣垛山有着神秘的传闻,她美,植被覆盖率高,花草树木种类繁多,四月杜鹃花开满山坡,芳香扑鼻;她秀,山青青,水潺潺,鸟语花香;她峻,挺拔秀丽,一柱擎天;她险,山高路陡,时常野猪豹子出没,多少人望山兴叹!</h3> <h3>  圣垛山啊,从生态角度看,你是一块未被开发的处女地,原汁原味原生态,这里汛期降水充沛,草木旺盛,林草面积大,植被覆盖率高,山面水土保持较好;从旅游经济角度讲,开发修路,可让更多人走近你,熟悉你,享受你给他们带来的欢乐。是保持原始的你,还是换上新装,迎接客人,圣垛山啊,你怎么想!</h3><h3>  圣垛山,您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