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季之光15岁开始收集火花,收藏世界各国火花12万种,150多万枚。他收藏的火花来自110多个国家,有我国现知最早出品的火花“舞龙牌”;有已经是绝品的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纪念火花;有日本的“浮世绘磷票”火花;有印度的“吉祥痣”妇女火花;有捷克的千塔火花等。他收藏的我国早期火花已成为研究我国火柴工业史的珍贵实物资料。</h3><h3>此外,他还兼收各国烟壳、酒标、贺年片、纪念章、请柬、戏剧节目单、旅游门票、钱币、打火机、立体画片、民间玩具、名人书画等,约有5万件左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著名书法家费新我为火花名片题字</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开渠为季之光题字</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钱伟长为火花大王季之光题字</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剧作家曹寓为季之光题字</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著名书法家范曾为火花名片题字</h3> <h3>点燃火柴,特别长的火柴杆饶有韵味,照得季老脸上曜曜生辉!</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与相声艺术家侯宝林合影</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与相声艺术家姜昆合影</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与相声艺术家侯耀华合影</h3></font></h3> <h5>季之光编著有《火柴盒贴选》、《季之光的火花世界》、《火花贴画选》、《中国火花画册》、《中国火花(日文版)·季之光本》、《趣谈火花》(合著)、《中国火柴盒集锦》(周大光编辑、季之光供稿、吴之寮撰文)等作品。</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里选辑部分火花藏品,以供欣赏</h3> <h3>季之光由兴趣爱好而走向收藏家之路,其中也有不少艰辛。收藏一向是有钱人的游戏,但是在经济上确实从来没有尝过奢华生活的滋味。在生命中的绝大部分时光里,甚至只能算是个穷人。他曾在只有12平方米的扬州赞化宫二号住了20年,房子一下雨到处漏,经常来人看火花,他要先用旧棉花一处处吸干地面的水。在赞化宫家里,他一日两餐,长期“享用”自己发明的稀饭:抓一把米放进热水瓶里,焖成粥,再放点味精改善一下味感。</h3><h3>信件是他交流火花的主要渠道。那时侯,一个月工资28元,20元用来买交换火花的信封和邮票。他很得意自己是厂里信件最多的人,来自世界各地的火花通过这种方式源源不断地涌进了他的“宫殿”。</h3><h3>其实,季之光还是一个狂热的“追星族”</h3><h3>,只要是名人,他总要想办法与人家合影并索要题字或画作。画家陈大羽擅画公鸡,但轻意不动笔,季之光拿自己收藏的所有与公鸡有关的火花做“敲门砖”,又为他磨了20分钟的墨,不想毛线衣袖口掉出一截线头,拖落到砚台上,塞进去又掉出来,陈大羽笑道:“您磨墨还有辅助力量”。最终季之光得了幅“趾高气扬”的公鸡图。</h3><h3>季之光收藏出了名后,全国各地许多收藏爱好者纷纷前来请他签名题字。起初他用钢笔,后又改为工艺美术笔题字,后来下定决心苦练毛笔字,天天写,日日练,练了一段时间后,他突然来了灵感,要自创一种遒劲有力,每一笔都像火柴棒一样,且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的字体,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这就是见怪不怪的季氏书法。下面来欣赏季氏书法。</h3> <h3>真善美是季之光成为“扬州第九怪”的真实写照!他俭以养德的高尚情操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清茶淡饭照样过,酒肉穿肠照样饿。谁说芽菜不值钱?却是能治富贵病!</h3> <h3>图/来自网络</h3><h3>编辑/天天快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