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难忘五月湘黔行</h3><h3>内容提要:</h3><h3>1、拙稿迟发的原因</h3><h3>2、出行第一天</h3><h3>3、回故乡,祭奠父亲,会见家族亲人</h3><h3>4、参观曹家大院</h3><h3>5、赴郴州,永远难忘师生情</h3><h3>6、往贵州,探望久别亲弟弟</h3><h3>7、还有要说的话</h3><h3>一,拙稿迟发的原因</h3><h3>时光在忙碌中溜走,</h3><h3>岁月在烦乱中飞逝。</h3><h3>《难忘五月湘黔行》这篇拙稿,本该在去年五月那次行程结束后完成的。但回到三亚后,由于种种原因,搅扰我思绪不宁,心情烦乱,静不下心来动笔。</h3><h3>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老伴患上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成了我沉重的思想包袱。她现记忆力严重衰退,讲过的话,做过的事一下子就忘了,时间、空间、数量概念逐渐没有了,亲友来访很多人都不认识了,离家稍远一点就记不得回家的路了,家务事也基本不会做了……</h3><h3>这一切真令我十分担心!想到老伴跟随我快60年了,一辈子最勤劳节俭,从来没轻闲过,也没过个好日子。在过去那艰难的岁月里,生养三个孩子,从未请过保姆,也没一个老人帮过一丁点忙,全由她拉扯大。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忙家务,真不容易,一辈子吃了不少的苦!</h3><h3>现在她老了,身体不行了。两个儿子又都在国外,不在身边,女儿在三亚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当老师,工作很忙。虽在三亚,相距较远,平时也很难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我不能不管她,不得不把全部时间和精力用在陪伴和关照老伴身上。每天要关照她按时服药吃饭,药物、开水要送她手上(因她分不清要吃什么药、量多少,什么时间服也不记得),陪她外出散步,每天要数次回答她提出的让人啼笑皆非、苦笑不得各种各样的怪问题。如“我爸妈还在不在?三亚天气好,我要把她们接到三亚来过冬,是你回去接还是我回去接?”“小波现在哪里?(小波是我大儿子,50多岁了)结婚了么?老婆是哪个?”“我们有几个孙子?”(我大孙女2017年7月从加拿大回到三亚来看我们,已在家住了一晚,第二天清早起床就轻声问我“这个妹子是哪个?她是哪里的?”更有甚者,有时深夜把我叫醒,喊到她的床边,问的也是这类问题……正因为如此,近一年,我几乎无心思提笔,练字或写点什么,基本上都放弃了。</h3><h3>近日,我发现手机上原保存的7000多张照片,只剩下2000多张了,其余不翼而飞,再也找不到了。我问了别人是什么原因?他们告诉我,可能在平时清理内存空间时无意间删掉了。送去修理捡查时,师傅告我是内存卡坏了。我担心近年来拍的这些照片也如此丢失,不得不把《难忘五月湘黔行》许许多多照片,断断续续,草草梳理成篇。这是为了保存这段难忘而温馨的生活足迹不得已而为之的。纰漏一定多多,在此恭请宽容的读者谅之并雅正,谢谢了!</h3> <h3>二,出行第一天</h3><h3>这次湘黔行,我们安排在春厦之交的时节。江南的绵绵春雨已近尾声,和风拂面的初夏气候宜人。风儿轻轻,云儿淡淡,整个大自然繁花似锦,绿茵如海。一切都显得那么热情洋溢,生机盎然,正是出行的好季节。</h3><h3>4月26日上午7点多,女婿开车送我与老伴到机场。候机时,顺便在候机厅外的小公园拍了几张起飞前的照片。9点从三亚凤凰国际机场起飞,11点多到达长沙。</h3><h3>我们走下飞机,取好行李,走向出口。此时,在长沙的俵侄和她妈一一多年未见的俵嫂已笑容满面地在出口处等候迎接我们了。我们边走边聊走出机场大门。在三亚起飞时,我们还穿着短袖衫感觉很舒服,到了长沙,感觉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北风呼呼,还下着小雨,寒气袭人,立马加衣,站在机场大门前急急忙忙拍了几张合影,便登上俵侄的小车,因我买的是下午3点长沙开往邵阳的高铁票,中午还有段休息时间。于是他把我们带到她姐一一我的俵侄女娟娟工作的单位一一湖南警察学院(新校址)休息。原校址在河西岳麓山下,现新建的学院在河东离机场不远。娟娟是该院的教授。到那后,娟娟很高兴地首先领着我们参观他们的新校园。全新的现代建筑群占地面积很宽,一栋一栋很漂亮的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学院食府等现代建筑,错落有致地掩映在一片浓密的绿荫之中,校园风景真美!中午,他们在警院食府一包厢里设宴盛情地款待了我们。饭后,娟娟带我们到她办公室休息、聊天,大家开怀畅叙别后一切,聊得十分开心快乐。不知不觉到了下午两点多,他们一起把我们送到高铁站赶下午3点的高铁,我们在高铁站与他们依依惜别!</h3><h3>我们上车后坐在头等车厢第一排,里面很宽松舒适。下午3点正点发车,列车经过两个小时时行驶,下午5点到达邵阳一一我久别的故乡。</h3><h3>走出车站,老伴的妹妹、妹夫和外孙,早已开车到出口处等侯我们,上了车,很快就到了邵阳市委大院老伴妹妹家,很顺利地完成了出行第一天的行程,见到了亲人,十分开心!</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起飞前,在机场候机大厅外小公园给老伴留影</h3> <h3>到达长沙,俵嫂到机场迎接我们!</h3> <h3>俵侄一家在“警院食府”设午宴欢迎我们!</h3> <h3>参加警院新校园后合影</h3> <h3>俵侄女娟娟带领我们参观警院新校园</h3> <h3>下午抵达邵阳后,老伴妹妹设家宴接待</h3> <h3>三,回故乡,祭奠父亲,会见家族亲人</h3><h3>我真正的老家,还不是邵阳市城内,而是城南10公里的偏僻的小乡村。过去属邵阳县管辖,改革开放后才划归邵阳市区,现在是邵阳市大祥区的一个社区一一罗市社区。</h3><h3>我们在老伴妹妹家住了几天后,4月30日,我原在厦门市工作的浩儿(现全家移居奥大利亚)也带着司机从厦门驱车赶来了。为了看望我们和家乡的亲人,以及利用这个机会,看看爷爷新建的坟墓,参加祭奠活动。因为我父亲原来安葬的墓地由于建设用地折迁,重新在新陵园为他建了新墓,我们还没给他祭奠过。</h3><h3>5月1日,早饭后,我们一行两车9人(包括老伴的妹妹、妹夫和姨外孙夫妇)从邵阳市委大院出发,车子在宽阔平坦的水泥公路上行驶了十几分钟,很快就到了我魂牵梦萦的生养之地罗市桥。</h3><h3>首先到我侄儿家,侄儿侄孙们一大群人早就聚在一起,在等候欢迎我们了,并且为这次祭奠活动早做好了一切准备。</h3><h3>上午9点,雨后初霁,气候温和,空气清新,是连日绵绵春雨后难得的好天气。我们一行人在拿着各种祭品一一三生(鸡鱼肉)、香烛纸钱、烟花炮竹的侄儿侄孙们的带领下,向刚建的新陵园走去。新陵园是政府安排的用地,处于白马岭的半山上,地势较高,上到陵园,要爬上一段陡峭的山坡。我们沿着新修的水泥台阶,抬级而上,个个走得气喘嘘嘘。上到陵园,看到为我父亲建的新墓在陵园的最上面,地势最高,看得最远,处在整个陵园的最佳位置。新建的由三块大理石并列的大墓碑高高地耸立在坟前,中间那块最高的是刻有“显考周公翰林老大人之基”的主碑、主碑两旁是分别刻有子孙后代名字的附碑,附碑上端各盘踞一尊石雕的小雄师,附碑两侧分别刻有“禄”“福”两个大字,墓前方两侧各盘踞一尊气势磅礴的大雄师。墓的两侧和后方也都用大理石镶嵌,远远望去,颇显大气、壮观!</h3><h3><br></h3><h3>祭奠仪式开始,我们在我父亲墓前摆上祭品,点上香烛,烧了纸钱,放了很多烟花炮竹,一个接着一个进行了最虔诚最隆重的祭拜!噼噼啪啪的边炮响起,五彩的烟花腾空,整个陵园弥漫着浓浓的寄托哀思的火药清香……</h3><h3>我们在为我父亲新建的墓前祭拜完后,又到离这不远处的我岳父岳母坟前进行了同样的祭拜活动。我岳母坟墓原在邵阳市近郊,20几年前,也是因城区扩建才拆迁到我家乡的。</h3><h3>完成了对双方老人的祭拜活动,就完成了这次回故乡的头等大事,心情舒缓而平静多了!</h3><h3><br></h3><h3>中午,我们在社区罗市土鸡店设宴15席,宴请和会见全家族所有亲人。因为,自从1960年我离开家外出工作以后,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极少回家。其间虽回去过几次,也是匆匆来,匆匆返,在家停留的时间极短。许许多多的后生晚辈,有的几十岁了还从未见过。尤其是我浩儿,长这么大还从未回过老家,除了平时有联系的几个近亲,其余全都不认识。为了这次家族亲人大团聚,我事先委托亲侄儿玉成、玉宝为我张罗筹办,利用这次回乡祭祖的机会,通知分散在家乡各地全家族所有亲人,5月1日中午在罗市土鸡店一楼大厅见面团聚。</h3><h3>当我们从祭拜的陵园走下山的时候,亲人们已先后陸续赶到酒店了。大家久别相见,喜出望外,一张张挂满笑容的脸迎向我们,感到十分亲切!顿时,我们被一股浓浓的、暖暖的亲情和爱的暖流所拥抱,感到无比的幸福!</h3><h3>中午12点,酒宴准时开始,我首先代表全家人作了简短的致词,阐明了这次团聚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是为了见见大家,感谢大家,并对自已外出几十年极少回家看望亲人们表示深深的歉意,同时还表达了这次回故乡,看到家乡和亲人们发生的翻天复地的巨大变化的无限欣喜之情。我的简短讲话,赢得了亲人们最热烈的掌声和鼓励!</h3><h3>整个聚会过程,大厅里自始至终都洋溢着欢声笑语和幸福祥和的喜庆气氛,大家都感到特别开心!</h3> <h3>祭奠完父亲后,中午在罗市土鸡店设宴15席,与全家族亲人见面大团聚!</h3> <h3>四,参观曹家大院</h3><h3>“曹家大院”现在在我们邵阳地区远近闻名。它是近些年才建的一座建设耗资过亿,规模宏大的仿古建筑群,座落在我们老家斜对门相距不过100多米的公路旁。其主人是我们村改革开放后才富起来的、原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中年农民企业家曹新成。</h3><h3>曹总现只50来岁,个子不高,矮胖。我当年离家出外工作时,他还没有出生。我只认识他的父亲(曹父母已辞世),他长大后也仅见过他两三次,以前从没联系过,只听说他发达了,当了大老板,很有钱。没想到他听说我回来了,在我们全家族大聚会刚结束,亲自驾驶他的大奔驰爱车来到酒店,要接我们去他的“曹家大院”看看,车行几分钟就到了那里。</h3><h3>大院紧靠一条水泥公路而建,前面是一个长方形的大鱼圹,里面专人养了很多很多鱼,供城里来的朋友休闲垂钓。在大鱼圹中段,修了一座连结公路与大院院墙正大门的大理石小桥,过了桥就到了“曹家大院”。</h3><h3>院墙正大门上方有“曹家大院”四个大字,左右分别挂着“湖南曹家医疗美容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和“湖南曹家整形医疗美容集团”两块竖写的招牌,说明“曹家大院”就是他的公司总部所在地。院墙内侧载了一排非常昂贵的名贵树木一一几十万元一株的高大的金丝楠木,大院内还有许多其他名贵树种,都是花高价从很远的外地买回的。</h3><h3>进了“曹家大院”大门,满目葱茏,一片浓荫,一排长长的两层古色古香灰黑色的仿古建筑,掩映在绿树浓荫之中。我们在他的带领下,走进前排正大厅,他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包“和天下”的香煙(100元一包)和一个400元的红包,说你们是第一次进门的远方客人,应该的!看来他真是把我们当贵宾接待了,我们很感动!而后领我们从后登上二楼,参观他第一期工程完成后各个房间的布施和站在二楼后面的走廊上,俯瞰正在建设施工中的第二期程,确实气势非凡,令人震憾!</h3><h3>从二楼阳台下来,他把我们引到大院右侧刚建成的“古”凉亭喝茶聊天,给我说了他创业的奋斗历程和他企业现在的规模和发展情况。现在,他在湖南全省各地开设了七家医疗美容医院,医务人员和服务员工几百人,每年创收近一个亿。</h3><h3>听了他的介绍,我深深感到,原来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普通农民,经过改革开放短短30多年的打拼,搞得这样成功,真不容易!我从心底佩服他的胆识和能干精明,他是我们家乡人的骄傲!也是我们村的骄傲!</h3><h3>感谢你,曹总!</h3><h3>祝福你,更上一层楼!</h3> <h3>曹总在给我浩儿介绍“曹家大院”施工中的第二期工程</h3> <h3>5月1日下午参观完“曹家大院”回到市内,姨外孙设晚宴款待我们</h3> <h3>五,赴郴州,永远难忘师生情</h3><h3><br></h3><h3>5月1日回故乡,完成我多年来的魂牵梦绕的两大心愿一一祭奠父亲(因母亲的坟墓在黄泥圹河对面的陵园里,离家较远。1958年大跃进时被当地村民开辟成田地,几年前又在上面建了老年公寓,早已不存在找不到屍骨了。)和会见家族亲人以后,当晚,我与浩儿,还有他带来的小车司机小林,住在邵阳市委大院内宝庆山庄酒店里。</h3><h3>5月2日早上7点,我们在酒店吃完自助早餐,8点出发离开邵阳,前往郴州。因为浩儿高中毕业时的同班同学,也是我的学生杨雪冬,她原是我校的学霸,西安交大毕业后留学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留在了那里,这次陪同父亲从美国回来探亲。她父亲扬洪铭老师又是我当年同一个办公室的老同事(北师大毕业,教物理)。在郴州工作的莫小华、潘华刚等同学早已约定5月2日中午,在大溪唐文化风景名胜区长安大酒店设宴欢迎不远万里远道而归的贵宾一一杨雪冬同学与其父亲扬洪铭老师。刚好,我们在高速公路上经过3个多小时急速狂奔,于上午11点多应约如期赶到那里。参加这次聚会的全是89届的学生与老师,其中有潘华荣老师和我以及莫小华、潘华刚、彭喆、石凯明、尹堂书、罗昊、彭萍、谭慧明、陈志、李文波、周淑纯</h3><h3>以及在本酒店作高管的宁占英等同学。大家久别重逢,欢聚一堂,真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好不热闹!我与杨洪铭老师也聊了很久。他已87岁高龄,鹤发童颜,容光焕发,神采奕奕,说起话来,还是那么清脆响亮。他跟我谈了在美国入藉的情况及现在在美国的养老生活。看得出来,谈话时满满的幸福感洋溢在他的脸上,我真为他健康的身体和晚年生活的幸福而高兴!</h3><h3>下午3点,浩儿因事赶回厦门了。晚上,我们又继续在郴州市内一酒店聚餐一一吃火锅。而且增加了上午因事未能赶上聚会的老师和同学,其中有陈劲先老师、李建荣老师及雷雄、李雪飞等同学。整个一天,大家在美酒佳饶、欢声笑语中度过,直至夜深才不舍离去!</h3><h3><br></h3><h3>郴州是我的第二故乡,我这一生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是在郴州度过的。这里,有我许许多多的老同事,有许许多多各届毕业的学生。他们听说我回到郴州了,先后有邓芳、陈求红、谢爱国同学和黄仁英老师,他们又纷纷给我电话,盛情邀请和款待了我,并邀来不少当年的同学作陪。如76届的何余新、李秋娥、余香英、段小毛、曾庆长;86届的匡桂阳、熊云、胡军、肖哲、樊琼、罗玉、邵小雄、曾曼等等。在郴州那三四天的时间里,几乎每天我都在同学们的热情陪伴下,畅游在欢乐幸福的海洋里,享受着人生真难得的欢乐和幸福!</h3><h3>其实,他们不是我的亲人,却胜似亲人!我只不过有幸曾经以“老师”的身份和他们有过短短的相处,他们就这么入心,长久不忘。每每想到这些,我心里总是有满满的感动,满满的幸福!</h3><h3>在这里,我只有深深地感谢你们一一我亲爱的同学们!深深地祝福你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一生平安康乐、幸福永伴!</h3> <h3>89届同学在大溪唐文化名胜风景区长安大酒店设宴欢迎从美国远道而归的杨雪冬同学和其父亲杨洪铭老师!</h3> <h3>杨老师与我交谈在美国入籍情况</h3> <h3>杨老师谈在美国的养老生活</h3> <h3>久别重逢,格外开心!杨雪冬同学和谭慧明、宁占英同学紧紧拥抱在一起。</h3> <h3>我与郴州科技公司老总莫小华同学</h3> <h3>我与留美博士杨雪冬同学</h3> <h3>我与方元中学老师罗昊同学</h3> <h3>我与桂阳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院长助理彭喆同学</h3> <h3>我与原是我校学生,大学毕业后成为我同事的潘华荣老师在交谈!</h3> <h3>湘南医学院教授石凯明同学</h3> <h3>前排正中是从我校退休。,后女儿接去美国,近日从美国回来探亲,我的老同事杨洪铭老师</h3> <h3>旁边的宁占英同学,是本长安大酒店高管</h3> <h3>晚上继续在郴州酒店聚餐吃火锅</h3> <h3>我与潘华荣老师继续参加晚上的活动一一在郴州市内一酒店再聚会</h3> <h3>晚上,郴州聚会我与陈劲先、潘华荣、李建荣老师在一起</h3> <h3>邓芳同学在远离郴州市区,山青水秀、很有特色的园林酒店设晚宴,邀来不少同学作陪,盛情款待我。</h3> <h3>晚宴前,匡桂阳与樊琼同学陪同我游览酒店周围风光!</h3> <h3>76届陈求红同学夫妇在郴州市最古老的城中村、最富特色的“上席”酒店设宴款待我,邀来当年的老同学作陪,他们也都当爷爷奶奶了</h3> <h3><br></h3><h3>79届谢爱国同学在郴州市“东江渔村”没宴盛情款待我</h3> <h3>受到黄老师一家人热情接待</h3> <h3>六,往贵州,探望久别亲弟弟</h3><h3>要说起来,我弟弟也是个命苦的人。想到这,关于他的特殊身世不妨多啰嗦几句。他比我小四五岁,从小没了妈,也是靠我爸和后来哥嫂拉扯大。他第一个爱人叫月妹,是一个地主的女儿,一生下来父母就死了。当时,我们家是她家佃户,于是她奶奶对我爸妈说,要我爸妈帮她养大,免收我家田租。并说养大后给我弟弟作老婆,就这样收养了她。</h3><h3>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也许月妹命恶,自从她进了我们家后,没多久,我妈也走了。我记得,我妈走的时侯,弟弟还在吃奶。从此,我爸就既当爹又当妈地带着我和弟妹三人熬了好些年。到了解放,父亲再婚,后妈带来两个跟我和弟弟差不多大的孩子,一起过了六七年后,我爸也走了。这时,我已在城里读高中,在哥嫂的帮助下,我才继续上学,弟妹跟着后妈稀里糊塗地长大。</h3><h3>成年后,他俩终于完了婚。那时,我已离开家乡到长沙工作了。后来听说月妹怀孕七个月了生了一场病,无钱去城里医院整治,就在乡下请赤脚医生看了一下,打一针就没命了。明摆着的医疗事故,可在那个年代,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土农民,谁还管得了你的死活,这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h3><h3>月妹死后,弟弟无能力再娶,直至上世纪70年代初,贵州山区一个流浪到村要饭的女人(现在的弟嫂)出现,在我嫂嫂和乡亲们的关心撮合下,两人才草草结合。</h3><h3>弟嫂也是个命苦的人,与我弟成婚以后,在贵州农村还有4个未成年子女。后来,她又回贵州,把老大兆勇一人留在老家,把最小的三个:兆春、兆银、兆先都接了过来,和我弟弟一起生活。他们刚过来时,还没一个上学的,听说最小的兆先还只有两岁,后来,又与我弟生了一个小女儿,取名郑英(因弟嫂姓郑)。在那个完全靠劳力争饭吃的年代,弟弟身体又不大好,许多农活干不了,家里突然增加5个张开口要吃饭的人,其生活的重担和苦难的程度可想而知!:可怜我那些年幼的侄儿侄女们,真不知道当时过的是什么日子?</h3><h3>没办法,除了在家乡的哥嫂和侄儿们在劳力上帮他们一些外,我只能在钱粮(节余的粮票)和破旧衣物方面稍微给他们一点点支助,鼓励他们共度难关。</h3><h3>随着时间的推移,小侄儿、侄女们一天天长大,陸陸续续地都上了学。他们个个都非常聪明,都很听话,很能吃苦。读书个个都很奋发,成绩都很好。如果在有钱人家,个个都能考上大学。可是没条件,他们每个人都只能免强读完初中,在邵阳条件并不好的农村中学毕业。一毕业,就回贵州去考中专。因贵州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而且那时中专毕业生都分配工作。结果,他们三姐弟接二连三地都顺利考上了,留在贵州的勇勇,虽没来过邵阳,也在家乡考上了学校。毕业后都被分配到老家黔东南三穗县工作。</h3><h3>我那些侄儿侄女们,全凭自己的努力出来工作以后,十几年前,他们考虑兄弟姐妹都在贵州工作,现爸妈已年老,二老留在湖南,照顾起来不方便,经商量后,就把我弟和弟嫂接到了贵州养老。</h3><h3>去了以后,我弟每次来电话都说,他在贵州生活一切都很好,那些儿子们都对他很尊重,很孝顺,叫我放心。我弟是一个一分钱收入都没有的人,原来在邵阳还有点少得可怜的低保,去了贵州后,这点低保也被取消了,所以,一切生活开支全由他们兄弟姐妹共同负担!</h3><h3>其实,他们的大哥兆勇是完全可以不必承担的,更没有赡养我弟的义务。因为,他的母亲和弟妹在邵阳,只有他小小年纪一个人留在贵州农村,我弟没有尽过一天抚养的责任,也没有出过1分钱帮助他。那些年,真不知他孤苦零丁一个小小的孩子是怎么熬过来的?现在想想这事都让人心酸、心疼!可是,现在他并没有因此而斤斤计较。他明大义,识大体、顾大局,主动带头,与弟妹们共同承担了赡养老人的全部责任,没有一句怨言。多么博大宽厚的胸怀啊!我想,象勇勇这样的大哥,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真是少之又少!</h3><h3>最近,我在微信里看到过这样的视频:有个85岁高龄的农村老婆婆,辛辛苦苦把4个孩子在贫困中拉扯大,给他们盖了房,娶了妻。前几年她老伴去世后,就由4个儿子,每人一个月的轮流赡养。老四一个月轮值完后,就连人带铺盖送到大哥家门外,可大哥故意外出迟迟不归,母亲进不了门,就在门外饿了一天一夜,在寒风中冻了一天一夜。深夜,他们明明听到母亲在门外的寒风冷雨中呻吟呼救,可就是没人开门把母亲接进屋里,硬是活生生地让母亲在饥饿严寒的苦苦折磨中悲惨死去。象这样的事,真是天地难容啊!可现实生活中不乏其人,比比皆是!</h3><h3>对比兆勇这样的大哥,真的,一个是众人敬重的人杰;一个是万民唾弃的人渣!</h3><h3>我深深地被勇勇为人处事的博大胸怀而折服,为他对长者敬重孝道、对弟妹无微不至言传身教、对全家有高度责任感的崇高品格而钦佩!</h3><h3><br></h3><h3><br></h3> <h3>往贵</h3> <h3>我这次回到家乡,想到老家的侄儿们家都有小车,而且邵阳距贵州三穗县并不遥远,现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开车只有四个小时左右的路程,利用这次机会,一定要去贵州看看他们。我在家乡的侄儿们都很支持,他们也都很想去贵州看看远方的叔叔。</h3><h3>5月11日,是我从郴州返回邵阳的第三天。那天,春和景明,阳光灿烂,天气很好。中午11点多,待我二侄儿处理完一些家事后,提前吃了中饭,一行五人(三个侄儿一个侄孙加我),带着在三亚许多亲人(我大哥的后代)的重托(他们都送了慰问金托我代交),从邵阳市出发。车子一出城,上了高速,就直往黔东南方向行进。中途在安江高速么路服务站加油休息片刻和前方修路停车半个多小时外,其余,一直在“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的崇山峻岭间穿行,下午4点多就赶到了三穗县城弟弟家。贵州的侄儿、侄媳妇们早就在我弟住房等候迎接我们了。他们安排我们在县诚最高档的酒店住宿,最高档的酒楼设宴,最盛情地款待我们,真把我们当贵宾接待!</h3><h3><br></h3><h3><br></h3><h3>晚宴后,他们大家又陪同我们到县城杨至成将军纪念馆前游览拍照(因晚已闭馆,未入内参观),到杨至成将军纪念广场看山城人们跳广场舞。</h3><h3>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整个广场,人声鼎沸,歌声飞扬。一队队穿红着绿的舞蹈爱好者们,男女老少,都随着悦耳动听的歌曲,翩翩起舞。他们身轻如燕,活力四射,彰显出山城人民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和追求美好,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吸引了不少来广场休闲散步的游客围观。距广场不远处的山坡上,万家灯火,璀璨闪亮,汇成了灯的海洋。婉如无数颗夜明珠镶嵌在黛青色的天幕上,和广场上的流光溢彩,遥相辉映,展现出山城一种独特的迷人风姿,他们告我,那片灯海是县府大院所在在地。原来如此,真美!</h3><h3><br></h3><h3>黔东南很有名的千户苗寨,距三穗县城不远。原打算第二天上午去参观,下午回邵阳。一到第二天,天不作美,风狂雨骤,下个不停。我们无法出门,用过自助早餐后,就在酒店房间体息。不久,侄儿们来到酒店,陪我们休息聊天,劝我们安心休息,留我们在贵州多玩几天,天气好了陪我们外出参观。</h3><h3>我们大家正在推心置腹地交谈,谈着谈着,瓢泼大雨逐渐小了,11点多,风停雨住,大阳又从云层中露出了笑脸。为了赶去千户苗寨参观,我们赶快准备,提前中餐。他们一大家人,包括他们的叔叔和亲堂兄弟,为了欢送我们,在酒店举行了最隆重的午宴。午宴后在酒店前进行集体合影。而后,我们一行三台车十几人一同向千户苗寨进发。到了那里,他们硬要请我们进寨参观,当晚在寨里住宿,观看苗寨夜景和苗族姑娘丰富多采的节目表演。因为与我同去的侄儿有事要提前赶回,便婉绝了,决定当晚赶到湘西凤凰古城,次日上午赶回邵阳。于是,我们只在进苗寨的外围、新建的富有苗族建筑风格的小亍建筑群,走马观花地看了看,站在高高的、可以看到千户苗寨外景的平台上拍了些照片就返回了。就这样,我们在小亍建筑前的广场上,与我的弟弟、弟嫂以及侄儿、侄媳妇、侄孙们,依依不舍,含泪而别!</h3><h3><br></h3><h3>临别时,贵州的侄儿们送了我们很多很多当地特产礼物,并一再很真诚地说,若没有你们当年在困难中对我们的帮助,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请放心,老爸在这里,我们一定会当亲爸一样关照的!我与同来的邵阳的侄儿侄孙听了,都深受感动!</h3><h3>通过这一天多来与他们兄弟姐妹的相处和推心置腹的交谈,以及亲自所见所闻所感,大家都被他们一大家人知恩、惜恩、感恩、报恩,重情重义深深感动了。尤其是侄儿、侄女、侄媳妇、侄女婿以及侄孙们,对不是他们亲爸、亲爷爷的我弟弟,比对真正的亲爸、亲爷爷还亲、还孝,那种无微不至的关心,那种一口一句“老爸”、“爷爷”亲切的叫喊,如果是外人,看到这种浓浓亲情的场景,根本就不知道,他们不是我弟弟亲生的!</h3><h3>(文字未完,下面紧接下个美篇,即“《难忘五月湘黔行》(续篇)”</h3> <h3>和弟弟一家人共享午宴</h3> <h3>弟嫂和侄儿兆银陪我们在杨至成将军纪念馆前留影</h3> <h3>夜游杨志成将军纪念广场</h3> <h3>三穗县标志建筑</h3> <h3>幸福一家人</h3> <h3>3“1</h3> <h3>弟弟弟嫂一家人陪同我们游览千户苗寨时,在苗寨新建建筑群前留影</h3> <h3>(</h3> <h3>这群在极度苦难中</h3> <h3> 弟嫂和两个儿子、两个儿媳陪同我们游千户苗寨时,在寨前小街留影</h3> <h3>黔东南千户苗寨前小憩!</h3> <h3>沱江夜色美!</h3> <h3>凤凰古城沱江之夜</h3> <h3>清晨的沱江</h3> <h3>沱江岸畔</h3> <h3>又在大侄儿家里呷(吃)!十几天里天天这样轮番转,餐餐笑哈哈!</h3> <h3>我在邵阳的亲侄儿侄孙侄曾孙们(部分)</h3> <h3>乡村的夜晚真美!这是我侄儿家门前夜色下的小广场。</h3> <h3>每天都有好的吃!</h3> <h3>这是侄儿玉宝的家</h3> <h3>在老家,我们住在这楼上</h3> <h3>这是侄儿玉宝安排我与老伴住的房间</h3> <h3>侄儿家的枇杷熟了</h3> <h3>果实累累的枇杷树</h3> <h3>村民的住房跟城里人的房子一样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