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葡萄酒小镇~吉林 新站】

首安 亚洲第一窖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葡萄酒城--吉林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你</b><b style="font-size:20px;">知道解放初期中国最早的葡萄酒城在新站吗!</b></p> <h1><br></h1><h1><b> “小小哈尔滨,大大新站”之谜</b></h1><h1><b>儿时起,我便常听老人以日本人的口吻讲过这句话,“小小哈尔滨,大大新站”。懵懵懂懂的少年,并不理解这句话的真实含义。</b></h1><h1><b>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逐步了解了东北沦陷,被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占了十四年的历史后,我才对这句话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b></h1><h1><b>原来,新站虽然只是一个小镇,人口不足三万,但从东北版图上看这里是地理中心,不仅是吉林省的中心,也是东北的中心,属于丘陵地带的小平原。依山傍水,有林近矿,是绝佳的经济圈中心。按照日本关东军的设想,要把新站建成东北的中心城市,在南北有沈哈线、西东有长图线的基础上,再修建一条贯穿黑吉两省的拉滨线,往北连接哈尔滨、黑龙江,往南贯通辽宁省。这样一来新站将成为铁路线四通八达的中心城市。新站还规划了著名的十八条街和十九条路等城市配套设施,为了加快新站的城市规划,日本人环新站四周的山脚修建铁路路基和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铁轨还没来得及铺设日本战败停止建设。</b></h1><h1><b>说新站小,它仅是小镇;说新站大,它在日本侵华战略上作用重大,日本侵略者想要把它建成东北亚战略中心。</b></h1><h1><b>拉、滨铁路跨越吉林黑龙江两省,北起哈尔滨市滨江东站,与长图线上的拉法站相连,拉滨线沿途盛产长白山山葡萄、五味子、蓝莓、大豆、水稻、玉米,林木资源丰富。</b></h1><h1><b>拉滨线的修建正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北满的一条最便捷的路线,可以构成军事侵略的大型环状路网,向南为全面侵华做准备,向北为驱逐和抵御苏联势力提供便利。</b></h1><h1><b>因此,日本人紧锣密鼓开始测绘、修建。1931年1月,日本帝国主义派出飞机对线路进行航测,并在航测的地图上做了纸上选线,在实测过程中,以太平岭分界,分别进行,前后相隔五个月。</b></h1><h1><b>1931年6月27日开始开工建设,分两期进行。</b></h1><h1><b>1932年8月开始隧道工程,1933年6月末竣工。</b></h1><h1><b>1932年11月开工桥涵工程。1934年7月竣工,共建桥64座,总长达2830延长米。</b></h1><h1><b>1933年6月开始铺轨工程,劳力由南满铁路调进124人,日本铁道兵联队191人,平均日铺轨1.1公里。</b></h1><h1><b>拉滨线在施工中,日本帝国主义虽然派出日军上百人驻防沿线,但是仍遭到东北抗日联军的46次袭击。使修路工程多次停工受阻。</b></h1><h1><b>1934年1月10日全线开始临时运营,9月1日正式运营。</b></h1><h1><b>拉滨铁路开通后,对日本侵略军的部队调动、物资运输都带来了极大方便。对此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联军和民间抗日武装伺机破坏长图线上新站、拉法站周边的铁路,以此来阻止日军的围剿和进攻。</b></h1><h1><b>1933年7月,反日山林队联合起来,袭击了老爷岭看守部队,破坏了铁路,炸毁了日本军用列车,击毙押车的日本关东军,使吉敦铁路停运三天;长图线停运后,日本的军用物资不得不绕道拉滨线,从舒兰方向再转回长吉线。</b></h1><h1><b>1940年11月10日,由铁路工人破坏,新站车站也出现了一次列车重大事故。</b></h1><h1><b>新站机务段于1934年9月投入使用,是当年全国铁路机务段四个大段之一,东北的火车机车(车头)几乎都在这里维修,机务段占地四万平方米,机车检修库6963平方米,库内有一个专修火车头的“转盘”设施,车头开进机修车间,进入转盘上,可以360°旋转,转盘直径约五十米,圆圈全是水泥浇铸,转盘四周有“米”字形六条维修专线,可以根据需要把火车头转到任意一条专线上,开始维修作业。如果停电不能使用转盘,在转盘后方铺设了铁路三角线专门用于火车头调头。1937年,机务段增加了机车维修能力。</b></h1><h1><b>新站机务段先后经历了九任段长,分别是代克让、赵焕书、张玉林、秋树文、杨四影、王宪忠、董泰文、高阶亮、孙绍华</b></h1><h1><b>日本人大力修建拉滨铁路,是有长期侵略中国的野心。</b></h1><h1><b>新站的地里位置可以控制东满、南满、北满,是兵家必争之地。著名的拉新战役拉开中国解放战争的序幕,国民党在新站的兵力由蒋介石亲自部署,在解放战争史上动用了步兵,汽车、火车、飞机、坦克、大炮等装备。战役不大,国际影响巨大。</b></h1><h1><b>著名的国共新站谈判,由国民党、共产党、美军三方组成国际第三十三调停小组,本应二天就可以结束谈判,结果断断续续谈了五个月,仅美国的军事调停人员就换了四任。将近半年的时间给了解放军的调整机会,从此,“四保临江”,“三大战役”解放全中国的序幕从中国吉林新站这个小镇拉开…</b></h1><h1><b>解放后中国的第一个合作社在新站保安诞生,红遍中国的纪实小说《幸福之路》讲述的就是新站韩恩合作社这个故事,新站也改名为“幸福之路人民公社”。是中国农业学大寨之前树立的全国典型。1952年,宋庆龄、李济深、林伯渠等国家领导人乘火车专列来新站视察。苏联斯大林赠送中国第一批推土机等农业机械全部留在新站保安的韩恩合作社。如今在保安改建了保安博物馆并恢复了老供销社,再现了历史场景。</b></h1><h1><b>新站这个小镇,因长白山葡萄酒厂(原吉林省葡萄酒厂)而驰名中外,这是解放前中国五大葡萄酒厂之一,是中国山葡萄酒的摇篮,酒厂拥有世界最大的全地下橡木桶储酒窖,有全世界葡萄酒厂唯一拥有铁路专用线,这条铁路现在还在使用。是中国首批葡萄酒行业二个“中华老字号”之一,是中国最早的开国大典国宴用酒,中国的第一瓶干红葡萄酒在这里诞生,中国山葡萄酒标准在这里起草(主要执笔)。</b></h1><h1><b>新站镇位于长白山余脉。小镇四面青山环抱,东、南、西三面临河,堪称山青水秀风景优美。一座巍峨耸立的大山突兀呈现在东南天际,这就是关东第一山'拉法山',拉法山是一对姊妹山,遥相呼应,小砬子山远望山峰就像是二龙戏珠。</b></h1><h1><b>拉法山现已成为国家的旅游胜地,山上奇峰怪石,奇花异草,遍布洞穴,引人入胜。</b></h1><h1><b>周边的老爷岭、九鼎莲花山、西土山、东土山都已经成为国家的旅游圣地!</b></h1><h1><b>曾几何时,小镇环境整洁,街路平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人们的生活祥和、安宁。</b></h1><h1><b>此外,新站粮库、供销社、塑料厂、轻工机机械厂、酿造机机械厂、储木场、果酒原料器材厂、酱菜厂,皮革社、铁匠铺、木器社等企业百业兴旺。现在这些企业基本都已经破产倒闭。铁路五大段已经搬迁,人口一下子减少一大半,新站失去了往昔的繁华……</b></h1><h1><b>新站可能不会再度辉煌,历史只能回忆!但新站的游子始终关注家乡的变化,那就让我们来慢慢讲述新站曾经的故事,留下一丝乡愁吧!</b></h1><h1><br></h1><h1><b>据年近百岁高龄的陈玉宝老人回忆,当年的新站街比蛟河街繁华,人口也较多。因为过去的老驿道是从天岗的七道河,经新站驿,再路过退抟、通向额穆和宁古塔,新站本是一个重要驿站,加之拉——滨线贯通,又有通往吉林市的火车,因而各行各业的商号也较多。</b></h1><h1><b>日本开拓团中的饭岛庆三,也看中了新站这个地方,他1931年来到新站先是办农场,以种地为主,拉滨线通车后,这里交通便利,又有野生资源山葡萄、五味子、蓝莓等,他投资建厂,并从日本运来机器设备,于1931年建立“老爷岭葡萄酒厂”,据建厂创始人饭岛庆三日记记载,通化葡萄酒厂曾是新站老爷岭葡萄酒的葡萄发酵站,1939年开始独立经营,通化葡萄酒厂比新站酒厂还晚了八年。</b></h1><h1><b>“九一八”事变第五天,日本军队和开拓团大批进驻新站,抗战时期侵华日军派军机盘旋在拉法山迷航回不去,没想到奇特拉法山山形四个方向看去相同,日本发现拉法山是个“宝山”储藏着神秘的宝藏,但始终不敢开发。</b></h1><h1><b>早在1919年就有日本人进驻蛟河、新站从事开矿和野生资源开发活动。</b></h1><h1><b>日本开拓团新站住宅之谜?</b></h1><h1><b>大批开拓团进驻新站,盖起了数十栋平房,分布在铁路、康医、铁小、部队,都是日本的建筑风格,奇怪的是这些房子基本都是北开门,都有门斗,浴盆卫生间,面积虽小功能齐全,冬暖夏凉,大部分院内都建有水泥结构的地窖。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住宅的配套功能!</b></h1><h1><b>新站除了因长白山葡萄酒闻名于世,这里还拥有吉林省结核病医院,驻军3181部队和81281部队、铁路系统包括铁路机务段、电务段、工务段、火车站客运、货运处、列检段、房产段,铁路中学、铁路小学等单位,仅铁路职工近二万人。</b></h1><h1><b>2000年浙江商人张传海出巨资收购长白山葡萄酒厂,酒厂获得新生,酒厂先后荣获中华老字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殊荣。长白山冰葡萄酒获得OIV国际葡萄酒组织最高奖,是国家考试级别冰酒,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是国家冰葡萄酒最亮的名片,如今酒厂已经成为工业旅游景点,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研学基地,建党百年重要的红色旅游线路,接待国内外游客,我们欢迎各地朋友来长白山酒业集团参观品酒,了解中国葡萄酒发展历史。</b></h1><h1><br></h1><h1><b> 著名的吉林省第二人民医院、吉林省结核病医院、吉林市第九人民医院就坐落新站。刚解放医院就有1390个床位。规模庞大。建国初期结核病(俗称肺痨),当时是疑难病症,传染力很强,与南方的血吸病同为危害性很大的病种。1950年左右将野战军十九军康复医院,后来的志愿军后勤医院搬迁到新站小镇,更名为吉林省新站结核病医院,所以人们都称为"康医"。康医是中国四大专科医院之一,当时的院址是解放前日本鬼子的“北大营”训练狼狗营地。医院的医生都是来自不同城市的有资历很专业的大夫、护士。当时的院长姓李。李岩忠院长是参加过长征身体伤残的荣誉军人。医院人才济济,记得康医当时年轻帅气的卢大夫,多才多艺,医术精湛,多次被派往上海胸科医院进修,多次评为省级先进医务工作者。曾经与其他医生合作取出一位患者的大肿瘤,约六七斤重,轰动国内。建院最早的大夫有覃一刀,卢永远、还有江才志夫妇、赵平政夫妇、方晓村夫妇、冯世恩夫妇、仇振海夫妇、杨云贵夫妇、刘喜玲夫妇、张海楼夫妇、邢恺夫妇、珊启瑞夫妇、蒋夫妇(女叫马招娣)、门大夫夫妇、王举君夫妇、吴海宝夫妇、赵松岩夫妇、邱怀壁夫妇、刘占生夫妇、等建院初期的专家阵容,后来又转来雷大夫、周大夫等,他们都来自国内著名医学院校及专科专家,收治国内外结核病患者,结核病病治愈率国内最高!</b></h1><h1><b>新站驻军,除了一个加强团的兵力之外,还驻有特殊骑兵兵种,建有马厩兵营。</b></h1><h1><b>七十年代新站的繁荣程度和蛟河不相上下。</b></h1><h1><b>最近几年,新站镇政府的几届领导对开发新站的旅游资源非常重视,把整合开发拉法山、亚洲第一窖、金斗宫、新站谈判旧址等合理规划的思路与长白山酒业集团的工业旅游规划不谋而合,努力打造成“新站红色历史名镇”。特别是在政府的支持下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同时还在着手编制一本介绍新站镇的书籍,特别欣慰。</b></h1><h1><br></h1><h1><b><i>继续往下看!!!</i></b></h1><p class="ql-block"><b><i>以下为文字配图部分!</i></b></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百度里能搜索到中国四个新站镇</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吉林省吉林市新站镇</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黑龙江大庆市新站镇</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贵州省遵义市新站镇</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河南省周口店新站镇</b></h1> <h1><b>吉林的新站镇有多大,他是中国建制最早的大镇</b></h1><h1><b>老人们都说:日本人如果晚走十年,新站就会建成当时东北的重镇,“小小的哈尔滨,大大的新站镇”,这就是流传的民间传说。</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九一八第五天日本关东军和开拓团进入新站,当时的新站地图和关东军设立的八大部。</b></p> <h1><b>AAAA级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被誉为神奇的关东第一山,九顶铁叉山,八宝云光洞。五步一个景,十步一重天,山上八十一峰七十二洞,大砬子、小砬子,千姿百态画中山,早知拉法山色好,何必千里去江南。</b></h1><h1><b>中国的第二颗迎客松就生长在拉法山悬崖峭壁上,</b></h1> <h1><b>中国 吉林 新站著名风景区~西土山,松花湖上游“拉法河”起源之一</b></h1><p class="ql-block"><br></p> <h1>拉法山云海日出</h1> <h1><b>中国 吉林 新站老爷岭风景区</b></h1> <h1><b>著名的九鼎莲花山金斗宫是个待开发旅游景点,这里最近发现的世界自然奇石震惊了国内外,大家看看这是部分金斗宫奇石风景照片,</b></h1><p class="ql-block"><br></p> <h1><b>图一为八十年代电影演员刘晓庆、张百爽在新站火车站拍摄电影《心灵深处》的剧照。</b></h1><h1><b><span class="ql-cursor"></span>九鼎莲花山被中国导演们誉为最美的自然风光影视拍摄基地。蒋欣、黄晓娟等拍摄的《女人的天空》,刘晓庆、张百爽拍摄的《心灵深处》周洁、李嘉存拍摄《山野》《硝烟飘过的村落》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中国国际频道专题片《远方的家》《中国地方影像方志》等都在这里拍摄取景。</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没有人工雕刻的天然美女奇石“长白仙女”让人不敢相信</b></h1><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金斗宫天然奇石金蟾石</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金斗宫天然奇石情侣石</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1><b>  金日成与新站的不解情缘</b></h1><h1><b>金日成在中国25年,曾经被追杀到新站,在新站东大姑家至五家子村附近被一个农家妇女所救。金日成后来委托中国政府寻找这位救命恩人,结果没有找到留下终身遗憾,金日成的回忆录留下了对救命恩人“新站大嫂”的终身遗憾!</b></h1><h1><b>上图为金日成将军与抗日联军东满总周保中总司令在一起。</b></h1><p class="ql-block"><br></p> <h1><b>图一是新站火车站带连廊照片,比现在火车站漂亮,可惜站台长廊不知何时被扒掉。</b></h1><h1><b>图二是1928年建成的新站火车站及拉法火车站,谜一般的故事,拉滨线上的新站火车站为什么提前五年在1928年建成,谜底终于解开。</b></h1> <h1><b>1928年拉法、新站火车站照片及日军修建“拉滨铁路”时的现场照片。当时还修建了新站至牡丹江铁路1.6公里修到珍珠靶场,新站至吉林市铁路1.1公里修到 前红阳大河位置,可惜这两条铁路线于1966年被拆除。</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新站日军北大营狼狗圈位于新站康医占地11万平方米,驻扎日本的一个守备队。狼狗圈在医院太平间位置,约40平方米。经过数十年的寻找终于确定位置,新站又增加确定一个神秘的故事,来源于【关东小城故事】发布的文章。</b></p> <h1><b>这是中国东北最美的观光铁路,从蛟河到吉林乘坐最慢的绿皮火车经停小姑家、大姑家、老爷岭、六道河、七道河、荒山、天岗、江密峰、塘坊、江北、龙潭山小站,沿途景色优美如画!</b></h1> <h1><b>当年新站火车站通往吉林市的火车沿线风景如画。小姑家、大姑家、老爷岭这些站名多么亲切。</b></h1><p class="ql-block"><br></p> <h1><b>八十年代从新站火车站到吉林市的火车要运行近三个小时,早晨三点多起床赶车到火车站,晚上九点到家。</b></h1><p class="ql-block"><br></p> <h1><b>这是日本人留下的铁路水塔,日本人撤离时曾动用轰炸机等方式要爆破炸毁,但是水塔太牢固,没有爆破成功留了下来。顶部是水塔,下部是碉堡四面有枪眼。</b></h1><p class="ql-block"><b>除此之外,新站另一个最高建筑就是日本人1933年修建的酒厂大烟筒,据当年修建烟筒的劳工瓦匠袁汉章、常文良等讲:烟筒外圈用铁带箍加固,即使在拉新战役被枪林弹雨和炮弹打的千疮百孔,大烟筒依然傲然挺立。</b></p> <h1><b>2010年的新站铁路机务段一片荒凉,这时的机务段已经搬迁,少量火车头还停留在原机务段院内。新站铁路机务段内这些火车头是中国的功臣,有的在抗战中立功,有的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他们跨祖国神州大地!这是新站机务段人的骄傲</b></h1><p class="ql-block"><br></p> <h1><b>图一为新站机务段抗美援朝临行前的照片,刚进入朝鲜赶上美机轰炸,当时就炸死一个工人,追认为烈士,去的都是新站机务段工人!</b></h1><h1><b>图二为一九六九年拍照的,前排蹲下左数第二是叫胡珍,今年快百岁了,还健在,现居住吉林市。</b></h1><p class="ql-block"><br></p> <h1><b>王红军大哥已经退休了,他在新站机务段曾经开过的这个火车头如今已经被南京博物馆收藏。谢谢王哥提供的珍贵的机务段火车头照片!</b></h1><h1><b>图二是参加“拉新战役”运送战略物资,伤员、战俘的机车头,目前已经被国家收藏!</b></h1><p class="ql-block"><br></p> <h1><b>图一.新站机务段原办公区;</b></h1><h1><b>图二.机务段区域一角;</b></h1><h1><b>图三.机务段(蛟河折返段)区域一角;</b></h1><p class="ql-block"><br></p> <h1><b>新站铁路机务段八十年代珍贵的历史照片。当时蒸汽机车型号是,解放型!前进型,建设型,人民型,胜利型号五种型号</b></h1><p class="ql-block"><br></p> <h1><b>新站铁路机务段八十年代珍贵的历史照片。当时人民型号和胜利型号动轮直径大,速度高!跑的快!是专拉旅客列车的。</b></h1> <h1><b>日本人1932年建城的大型火车头机库“米”字形转盘,</b></h1><h1><b>图一,直径近五十米的“米”字形车库转盘,外圈水泥浇筑;</b></h1><h1><b>图二,底部残留的转盘轴心;</b></h1><h1><b>图三,转盘底部旋转轨道;</b></h1><h1><b>铁路机务段转盘如果不扒掉就是这样,</b></h1> <h1><b>这是荒芜残破的新站铁中旧址,看到学校旧址想起了昔日的喧嚣,想起了同学们嬉戏打闹的情景,如今物是人非。</b></h1><p class="ql-block"><br></p> <h1><b>这是新站铁路小学的旧址,原日本宪兵队大楼,当年苏联红军接收时年轻的苏联红军男女戴着船型军帽在操场伴随着音乐,跳着悠扬的交际舞!</b></h1><p class="ql-block"><br></p> <h1><b>坐落于新站镇的吉林省结核病医院、吉林市第九人民医院。五三年开始就列为中国四大专科医院之一。</b></h1><h1><b>图一为新建的医院办公楼;</b></h1><h1><b>图二为刚解放建院老办公楼之一;</b></h1><h1><b>图三为医院老住院处疗区之一;</b></h1><h1><b>2010年改造近十栋老楼被扒掉。</b></h1><h1><b>日本侵华在新站设有大型狼狗训练营,为了训练狼狗的野性,鬼子经常将战俘及抗日分子扔进狼狗圈活活咬死,惨无人道,我同学的爷爷就是被扔进狼狗圈活活咬死的。康医大院原来就是日本的狼狗训练营所在地。</b></h1><h1><b>康医 神秘而鲜为人知的狼狗训练营</b></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康医建院元老大型活动纪念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图六是1965年康医医护人员和她们的子女们(第一排左一为赵松岩之妻刘妍总护长与其子赵春培,右一为门庆玉妻与女儿门军,第二排左一为赵平政妻郭丽英主任与其女儿赵锐,左二为刘占生妻孟庆芝与其子刘英合影)如今她们怀里抱着的孩子都已经60岁左右,岁月不饶人。留作永久的回忆吧!</b></p> <h1><b>图一 1953年建院初期康医部分医院领导、医护人员元老照片;</b></h1><h1><b>图二 1955年志愿军伤病员伤俞出院时与康医医护人员合影留念;</b></h1><h1><b>图三 1955年康医三科全体护理人员合影;</b></h1><h1><b>图四 1958年后排右起第三人,王慧博代表康医参加全国卫生馆研讨会;</b></h1><h1><b>图五 1954年医护人员崔真淑在护理朝鲜人民军遗孤;</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为赵平政院长颁发的荣誉证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吉林省结核病医院院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医学专家赵平政先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哈尔滨医科大学毕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全国政协委员赵平政先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康医建院初期健在的元老 王举君先生,荣获抗美援朝勋章。</b></p> <h1><b>现在废弃的新站铁路工务段的办公楼,后来成了新站的娱乐场所~舞厅,很早以前有时我也到这个舞厅跳上几曲</b></h1><p class="ql-block"><br></p> <h1><b>日本人留下的新站铁路家属房,大部分已经废弃,但还有人居住,这些老平房都是北开门,家家都有地窖。</b></h1><p class="ql-block"><br></p> <h1><b>保留下来的新站铁路电影院,这里经常接待国家级大型文艺团体演出。我们学校的文艺汇演也经常在这里进行</b></h1><p class="ql-block"><br></p> <h1><b>这是酒厂电影院老照片。</b></h1><h1><b>如今酒厂电影院【原长白山葡萄酒厂宣传站】正进行改造,改造后将成为工业旅游接待大厅和葡萄酒博物馆,接待国内外游客。今后大家想了解新站及百年长白山葡萄酒厂,可以来酒厂新建的接待大厅。</b></h1><h1><b>当年小小的新站镇七十年代竟有六个电影院,你信吗?</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铁路电影院 部队电影院</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康医电影院 酒厂电影院</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康医患者影院 新站镇电影院</b></h1><p class="ql-block"><br></p> <h1><b>这里是新站原来南大门的位置,大门早已经不在了,这里曾经是学生放学不愿意回家的玩乐聚集地,原来附近还有一个标志性建筑“跃进塔”,高近十五米,直径约五米,可惜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扒掉。</b></h1><h1><b>照片位置是新站北大门,往前望去就是铁路、康医?新站火车站,如今北大门不复存在,这颗百年老树还在讲述着过去故事。</b></h1><p class="ql-block"><br></p> <h1><b>新站供销社五十年代曾经是全国乡镇级最大的供销社,拥有员工六百多人,是全国工商联学习的典型,多次进行系统观摩学习,该图是新站最大的百货大楼,如今二楼变成酒楼,楼下变成一家家卖杂货的小商店</b></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22年改建的新站保安供销社博物馆恢复老商店柜台原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同时陈列了保安合作社的历史图片道具等文字介绍,游客可以了解“中国幸福之路”的由来。</b></p> <h1><b>这是黄昏后的新站广场,广场很萧条,左侧就是现在的新站镇政府大楼,</b></h1><h1><b>因为有了酒厂、康医、铁路等大单位。以前新站人的穿着打扮非常时髦,他们出差买回来的服装用品都来自南方,新站人到了吉林和长春,看到穿着时髦的人,都知道是新站来的</b></h1><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一个新站镇竟然拥有八所学校</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铁路中学 铁路小学</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蛟河二中 新站小学</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朝族小学 康医卫校</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新站镇农业中专</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酒厂“七二一”工人大学</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这是现在的蛟河二中,曾经的初、高中连读,不过现在不是高中了,老校舍都已经扒掉,盖起了教学大楼。原来二中老师教学水平很高,大部分都是文化大革命省里的下放的老师,张太平、李亚涵、曲庆庚、王汉章、秦洪瑞、孙科儒、尼禄、苗春华、马怀福、史云章、孔老师等</b></h1> <h1><b>郭沫若为蛟河二中提写校名《蛟河县第二中学》</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下图合影照片为蛟河二中刘莹老师和他爱人王实味的照片。王实味是延安著名作家、政治家、翻译家,他与红色作家丁玲齐名,因其著作《野百合花》闻名于世,也因这本书与毛主席产生政治分歧而发生争执,几年后毛主席再找王实味征求意见,才知道因为上次的争吵在延安转移时被康生秘密处决,为此毛主席大发雷霆伤心不止。后来王实味被平反昭雪!刘莹老师七十年代离开蛟河二中。</b></h1><p class="ql-block"><br></p> <h1><b>蛟河二中历任校长</b></h1><h1><b>这是现在的蛟河二中,曾经的初、高中连读,不过现在不是高中了,老校舍都已经扒掉,盖起了教学大楼。原来二中老师教学水平很高,大部分都是文化大革命省里的下放的老师,张太平、李亚涵、曲庆庚、王汉章、秦洪瑞、孙科儒、尼禄、苗春华、马怀福、史云章、孔老师等</b></h1> <h1><b>新站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32年,建校之初名为新站正阳街国民学校。1950年被确定为蛟河市唯一 一所省级农村重点校。2002年7月,合并了新站镇朝鲜族小学。2009年,新建教学楼5031平方米;2017年,新建幼教楼3908平方米。</b></h1><h1><b> 学校座落在新站镇毓文路80号,占地面积28287平方米,校园沥青运动场9477平方米。2022年,政府出资294万元,安装了清洁电采暖设备。目前,学校下辖2所村小,共有26个教学班,学生577人,教师128人。</b></h1><h1><b>历任校长</b></h1><h1><b>牟春林(1949.04-1949.07) 白振林(1949.08-1952.08) 王汉章(1952.09-1956.02)马超武(1956.03-1956.07) 程显堂(1956.08-1957.08) 陈 瑞(1957.09-1960.09)</b></h1><h1><b>郝越峰(1960.10-1961.01) 张福根(1961.02-1963.03) 郭春明(1963.04-1963.12)王存生(1964.01-1970.12) 关 纯(1971.01-1999.01)</b></h1><h1><b> 张东路(1999.02-2002.08)黄玉良(2002.09-2004.01) 解祥先(2004.02-2009.02) 丁秀梅(2009.03-2015.02) 刘晓丽(2015.03-2021.07) 刘 辉(2021.08任职)</b></h1><h1><b>下图是原新站小学大门老照片,在这里我读了五年书,我的班主任是张迎春老师、陈大辨老师、李桂珍老师、刘丽芬老师</b></h1> <h1><b>老爷岭葡萄酒厂铁路专运线修建于1936年,是全世界葡萄酒厂唯一拥有的铁路专运线,现在还在使用。</b></h1><p class="ql-block"><br></p> <h1><b>小镇铁路是通往哈尔滨、沈阳、图们的三岔路口。</b></h1><p class="ql-block"><br></p> <h1><b>1946年“拉新战役”共产党参战的四位将领照片。</b></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拉新战役的胜利毛主席非常高兴,图为毛主席接到拉新战役胜利的电报改变了东北解放的军事思想和战略。</b></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著名的“新站谈判”旧址</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当年参加新站谈判的国、共、美三方代表照片。大家后来知道,拉新战役的真正指挥官是陈光,陈光将军于1954年6月7日自杀身亡,作战的是梁兴初和梁必业、罗华生、陈兴元将军</b></h1><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新站谈判旧址纪念碑</b></h1><p class="ql-block"><br></p> <h1><b>“向北、向北、再向北”是蒋介石发出的震惊世界的中国全面内战的口号!拉开国共全面战争的序幕。</b></h1><h1><b>著名的“拉新战役”就是蒋介石“向北向北再向北”亲自部署的第一步棋。</b></h1><h1><b>蒋介石知道新站战略位置的重要性,“拉新战役”国民党部队由蒋介石亲自部署兵力。</b></h1> <h1><b>照片为接收新站和长白山葡萄酒厂的苏联红军朱滋洛夫司令及共产党代表黄生发等,黄曾经是杨靖宇将军的警卫员。</b></h1><p class="ql-block"><br></p> <h1><b>农业学大寨之前的典型,中国第一个农村合作社《幸福之路》原型,全国劳模新站保安韩恩照片。“拉新战役”支前忙,</b></h1><p class="ql-block"><br></p> <h1><b>中国第一个人民公社,(韩恩农业生产合作社)纪实小说《幸福之路》。在中国发行的小人书,全国各地都来新站保安参观学习!</b></h1> <h1><b>一个小小的新站镇日本关东军竟然设置了领事馆、宪兵队、守备队、警察署、护路队等机构,该图为日本新站的宪兵队旧址,二层楼格局,还有地下水牢一处。被苏联红军占领后,成为新站铁路小学教师办公楼,医务所。</b></h1><p class="ql-block"><br></p> <h1><b>曾经的新站驻军3181部队,81281部队大门图片。</b></h1><h1><b>这是一个英雄部队,电影《打击侵略者》《奇袭白虎团(609)》《奇袭武陵桥》《坚守文登川》《飞虎》《奇袭》等都是这个部队的战绩。经典电影《南征北战》战争宏大场面就是这个部队参加拍摄的。</b></h1><h1><b>第二个图片是新建的新站部队大门,原来的营房都已经拆除,里面空荡荡的。</b></h1><p class="ql-block"><br></p> <h1><b>这位就是当年81281部队站岗的李胜军先生,有缘通过美篇相识,看现在的帅哥,随便一站还是那样威武帅气!</b></h1><h1><b>右图为81281部队608团特务连、通信连曾经服役的老兵,再次聚会拍照留念</b></h1><p class="ql-block"><br></p> <h1><b>这是这个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缴获的王牌军白虎团旗帜,为此拍摄了电影《奇袭白虎团》,该旗帜在国家军事博物馆收藏。</b></h1><p class="ql-block"><br></p> <h1><b>当年的新站政府大楼如今变成基督教堂</b></h1><p class="ql-block"><br></p> <h1><b>金斗宫老庙旧址照片,1956年开始,金斗宫莲花山是国家农科院和长白山葡萄酒厂的葡萄育苗基地及酒厂山葡萄、五味子种植基地,当年除了种植葡萄还有清朝末期种植了五千多颗各种果树。</b></h1><p class="ql-block"><br></p> <h1><b>金斗宫寺庙群建于咸丰年间,叫金斗宫。吉林北山叫银斗宫,新站金斗宫的级别很高。在金斗宫三百公里范围内的道教寺庙都是其下院。在东北是祖宗辈的。吉林市新建的规模宏大的玄帝庙建筑群,就是以金斗宫的历史为原型仿建的,可见当年金斗宫的豪华。</b></h1><h1><b>金斗宫建筑群由道教龙门派丘处机十七代传人张教仁道长选址修建,始建于咸丰年间,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这些爱国道士曾带领二千多道士僧侣抗战传为佳话,新庙由边道长负责化缘重建,边道长功德无量!</b></h1><p class="ql-block"><br></p> <h3>新站因长白山葡萄酒厂而驰名中外!</h3> <h1><b>长白山葡萄酒厂厂区发现的全世界唯一一株山葡萄树精。</b></h1><p class="ql-block"><b>建厂前厂区及周边生长着大片茂密粗大的野葡萄树,即使后期酒厂扩建也没有伤害这些葡萄树,来厂参观旅游的园艺专家看到老葡萄树如获至宝,根据专家的判断这颗葡萄最少近千年,它与银杏、水杉并称为世界植物活化石。</b></p> <h1><b>日本、苏联、国民党为什么都要管理长白山葡萄酒厂,二战期间日本“七三一”部队接管酒厂,也是战争的需要,酒厂留下了神秘的故事吸引了国内外游客。</b></h1><p class="ql-block"><br></p> <h1><b>五、六十年代长白山葡萄酒厂发行的长白山原料收购海报。在东北农村家里及所有供销社都有张贴,是国家困难时期为国家换钢材创外汇的历史见证。农民採收葡萄是当时唯一合法的副业</b></h1><p class="ql-block"><br></p> <h1><b>三十年代的老爷岭葡萄酒厂一角。</b></h1> <h1><b>长白山葡萄酒厂世界第一窖拥有七项世界第一。</b></h1><p class="ql-block">一、世界最深的全地下橡木储酒窖;</p><p class="ql-block">二、世界最恒温的地下酒窖;</p><p class="ql-block">三、世界温差最小的地下酒窖;</p><p class="ql-block">四、世界最恒湿的地下酒窖;</p><p class="ql-block">五、世界最大的橡木桶;</p><p class="ql-block">六、世界最大橡木桶集群;</p><p class="ql-block">七、窖藏1953年的山葡萄原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是日本侵华在吉林的建设的二大工程之一,比吉林丰满大坝早八年。</b></h1> <h1><b>旅游杂志封面是长白山酒业酒窖图片,长白山世界第一窖被列为工业旅游示范区。</b></h1><h1><b>近百岁的老人们看到长白山葡萄酒亲切的称:《一杯红酒长白山 陪伴国人近百年》</b></h1> <h1><b>新站坐落于北纬44度中国寒地产区,是世界稀有的葡萄品种,为此长白山葡萄酒多次荣获国际酿酒葡萄领袖产区特别奖,</b></h1> <h1><b>中国葡萄酒行业中华老字号企业仅有二家,其中包括长白山酒业集团</b></h1><h1><b>长白山酒业地下酒窖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筹建中国山葡萄酒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工作,推动吉林省工业旅游。</b></h1><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李更新</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历史不会忘记他</i></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中国第一代葡萄酒专家;</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东北葡萄酒专家组组长;</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国酒类八大评委之一;</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五十年代全国政协委员代表;</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长白山野生资源酒类研发总酿酒师;</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第一代生产技术厂长、总工程师;</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吉林省葡萄酒厂建厂创始人之一;</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培养了中国葡萄酒专家潘俊生及高级园艺师张珂等。他的弟子遍布国内大型酒厂,大部分成为总工或厂长。为中国葡萄酒事业做出卓越贡献。</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font-size: 20px;">中国葡萄酒专家、高级工程师—潘俊生先生</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主要执笔起草了【中国山葡萄酒标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中国第一瓶干红葡萄酒创始人</b></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张珂</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中国山葡萄高级园艺师,</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山葡萄培育、种植专家,</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六十年代带领长白山葡萄酒厂工人在长白山脉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寻找,终于发现世界唯一一株雌雄同珠二性花山葡萄,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双庆山葡萄”以此珠葡萄为母本与国家农科院选育开发了十余代山葡萄品种,山葡萄产量和质量得到成倍的增加,改变了中国葡萄酒的格局。</b></h1><p class="ql-block"><br></p> <h1><b>酒厂办公楼一角</b></h1><h1><b>《一杯红酒长白山 陪伴父母近百年》是国人对长白山葡萄酒的情愫!</b></h1><p class="ql-block"><br></p> <h1><b>五十年代畅销国内外的老长白山葡萄酒部分商标,九十岁以上老人印象深刻。</b></h1><p class="ql-block"><br></p> <h1><b>长白山酒业在中国葡萄酒厂历史上荣获四十余项国际大奖,2000年后又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中国名牌》等国际大奖!</b></h1><p class="ql-block"><br></p> <h1><b>苏联红军1945年在酒厂地下酒窖将大量葡萄酒、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俄得克等饮料酒运到苏联庆祝二战胜利。</b></h1><p class="ql-block"><br></p> <h1><b>酒厂工人正在连夜破碎葡萄场面的历史照片。</b></h1><p class="ql-block"><br></p> <h1><b>酒厂工人早期正在露天发酵的情景</b></h1> <h1><b>图一:国内外游客来酒窖参观都要在此牌匾下拍照留念。</b></h1><h1><b>图二:酒窖里一千多个大橡木桶被国内外游客称为发财桶,来了都要触摸一下,沾沾财运。</b></h1><h1><b>图三:长白山葡萄酒窖的橡木桶最大的十五吨(装三万斤),比国外标准橡木桶大三十倍。</b></h1><h1><b>图四:马风山先生 中国唯一掌握大橡木桶制作技术的专家,他老人家早已经仙逝,现在制作大橡木桶工艺已经失传,我们怀念他老人家!</b></h1><h1><b>图为马先生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b></h1><p class="ql-block"><br></p> <h1><b>图一:在酒厂工作四十多年的工人技师正在地下酒窖橡木桶上操作</b></h1><h1><b>图二:酒厂拥有中国唯一的大橡木桶制作车间,当时由日本人、苏联人、中国人十六道工序组成,缺一个人橡木桶组装不上。</b></h1><h1><b>掌握大橡木桶制作技术和计算公式的中国人只有马凤山老人掌握,现在幸存的两位老桶匠都已经九十多岁高龄,大橡木桶制作工艺在中国失传了。</b></h1><p class="ql-block"><br></p> <h1><b>图一:酒厂大型连体木板库见证了八十多年的历史</b></h1><h1><b>图二:刚解放时,中国49%的葡萄酒、果酒从这个果酒车间生产出来,并通过厂内铁路专运线发往世界各地</b></h1><h1><b>图三:每年秋天丰收的季节,上万吨的长白山各种果实,通过铁路专运线运送到厂里,厂院里装不下,一直顺铁路线堆到新站火车站,火车站的站台上总会堆满了从山里运来的用大筐盛装熟透的各种果实和山葡萄,那是葡萄酒厂造酒的原料。葡萄全部是自然熟,烏黑烏黑的,小粒不太大。我们经常跑到站台上,掀开筐盖,掏出几串来吃,那味道,没法形容,可口之极,那是长白山山葡萄专属的特有味道,绝了!</b></h1><p class="ql-block"><br></p> <h1><b>近百年的厂内铁路专用线吸引了国内外游客拍照,成了游客网红们的打卡地。</b></h1><h1><b>一直延伸到拉滨铁路线新站火车站的铁路专运线</b></h1><h1><b>国内外游客来到长白山葡萄酒厂都要拍摄日本人修建的百年铁路运线。</b></h1><p class="ql-block"><br></p> <h1><b>酒厂拥有了铁路专运线,一次可以向国内外发运整列火车二十二节火车皮的葡萄酒,堪称世界之最</b></h1><h1><b>火车、汽车同时装运葡萄酒,百余名押运人员整装待发,一片繁忙的景象,运出的是葡萄酒,运进来的是包装物料、原材料。</b></h1><p class="ql-block"><br></p> <h1><b>图一:酒厂景区导示图</b></h1><h1><b>图二:花园式酒厂车间一角</b></h1><p class="ql-block"><br></p> <h1><b>百年酒窖里的精灵,狐仙、黄仙偷喝葡萄酒,这里有这神秘的故事</b></h1><p class="ql-block"><br></p> <h1><b>酒厂院里生态环境好,该图为厂区山狸子照片。野鸡、野鸭子、蝙蝠、猫头鹰、蛇应有尽有。酒厂就是一个天然的野生动物园。</b></h1><p class="ql-block"><br></p> <h1><b>老厂房留下的历史见证《毛主席语录》</b></h1><p class="ql-block">成了国内外游客网红打卡地之一</p> <h1><b>收集的刚解放时畅销全国的十斤装长白山葡萄酒专用瓶,瓶体依稀可见《吉林省葡萄酒厂出品》的字样</b></h1><p class="ql-block"><br></p> <h1><b>在全国市场畅销的长白山牌系列葡萄酒,全国各地商场超市都设有长白山葡萄酒陈列专区。</b></h1><p class="ql-block"><br></p> <h1><b>驰名中外的国家名酒!《长白山高级威士忌》《长白山高级白兰地》《长白山五味子酒》《中国人参酒》出口二十八个国家,酒厂是全世界生产品类最齐全的饮料酒厂。</b></h1><p class="ql-block"><br></p> <h1><b>人民大会堂国宴接待尼克松、胡志明、西哈努克等国家元首都是饮用我厂生产的《红梅牌干红葡萄酒》</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font-size: 20px;">中国第一瓶干红葡萄酒照片,1963年研制成功,由葡萄酒专家潘俊生设计配方,李更新厂长、总工确认。</b></h1><h1><b style="font-size: 20px;">中国历史名酒,国宴用酒《长白山优质葡萄酒》建厂到现在生产的长白山各种饮料酒近千个品种,照片上图为长白山部分历史产品</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长白山牌系列产品被收录【中国工业产品词条】</b></p> <h1><b>冰葡萄酒在国际葡萄酒中是奢侈品,长白山最贵的一款元月采摘冰葡萄酒20万元一瓶,同时长白山酒业还生产了老百姓能接受的《长白山冰心、冰月等系列葡萄酒》,给出的就是亲民价。</b></h1><p class="ql-block"><br></p> <h1><b>野生葡萄的生长环境,葡萄藤爬上高高的白桦树,怎么摘葡萄呀。</b></h1><p class="ql-block"><br></p> <h1><b>红酒模特经常来来到金斗宫葡萄园取景拍摄</b></h1><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金斗宫葡萄园冰葡萄种植基地,</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世界寒地酿酒葡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b><b>长白山酒业在松花湖畔葡萄园一角</b></h1><p class="ql-block"><br></p> <h3>红酒、红叶!</h3> <h1><b>小镇拥有世界最大全地下恒温橡木桶储酒窖</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作者 首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多年来在民间走访收集了大量新站镇的历史,首先感谢历史作家李怀珠先生,汇总整理完成了该美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美篇得到了铁路、康医、部队、酒厂等单位众多朋友支持,特别是几位老领导已经百岁的老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美篇还将继续补充和完善!希望朋友们不断提供新站的历史,为宣传家乡做贡献。</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