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塞哥维亚位于马德里以北九十公里处,是一座至今还保留着卡斯蒂利亚古城灵魂的小镇。此地史前是凯尔特伊比利亚人的居住地,公元前后被罗马人占领。罗马人本着攻战一地建设一地的伟大精神,在这个小城留下了至今仍保留良好的高架水道桥。公元五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蛮族西哥特人攻入,在此建立王权。公元八世纪,随着摩尔人的北上,这里又成了穆斯林哈里发的治下之地。虽然摩尔人的政权对基督教的信众还算宽厚,但西班牙北部光复基督教的努力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他们各自为政,形成了大大小小十几个小王国,卡斯蒂里亚王国是其中最大的一个。1474年,伊沙贝尔在塞哥维亚的马约尔广场St. Michael 教堂宣誓,成为卡斯蒂里亚女王,与她的丈夫阿拉贡的费尔南多并称天主教双王,并最终将摩尔人政权全部逐出西班牙。<br></h3> <h3>西班牙拥有非常发达的铁路公路交通网络,乘高速火车27分钟,我们从马德里来到塞哥维亚。出租车将我们直接送到高架水道桥下。虽然在图片上已经许多次地看过这个水道桥,可真的置身眼前,还是很受震撼。
水道桥建于公元一世纪到公元二世纪之间,至今已有近2000年历史。全长16公里,联接冷水河与阿尔卡扎城堡,为全城居民送来源源不断的生活用水。水道桥最大高度28.10米,有120根拱柱,167个桥拱,使用花岗岩巨石两万多块。最最了不起的是罗马人在建造过程中没有使用水泥或其他任何粘接剂,他们将一块块巨石砌起来,只是靠重力和拱形结构完美地保持整个建筑的平衡与稳定。水道桥下,手抚一块块粗砺的巨石,不禁让人浮想联翩。这些巨石,从哪里来?是什么样的人将它们砌起?它们经历过什么样的风雨?见证多少的人世变迁王朝更替?人类对历史的记录有时真假难辨,留下巨石,只见证,不说话。<br></h3> <h3>离开水道桥,循着逼仄的小街,一路向西。从地图上看,塞哥维亚扁扁的,像个饺子的形状,斜斜地从山脚到山顶。水道桥和阿尔卡扎城堡分处饺子的两个角,我们大概要穿过整个城区,才能到达城堡。好在城区紧凑,也不大,蹓蹓达达地也不费劲儿。这里的街区巷道狭窄,道路用石块或靑砖铺成;两边的民居有强烈的中世纪遗风。或许是礼拜天的原故,大部分的店铺都关着,小街非常安静,游客们三五成群,边走边拍照,间或聚在一起听听导游讲讲某个建筑的来历和故事。<br></h3> <h3>
塞哥维亚的宗教风气很浓,城中大大小小教堂有十几个,风格各不相同。塞哥维亚大教堂是其中最大最漂亮的一个,占据位于马约尔广场最显眼的位置。别急别急,我会解释的,这个马约尔广场跟第一天去的那个马德里的马约尔广场可一点关系也没有!它们不过碰巧有一个相同的名字。原来,西班牙语里,马约尔是大、主要的意思,马约尔广场就是大广场,估计不同的城市都有自己的马约尔广场。为了区别,一定要把城市的名字也放进去,马德里的马约尔、塞哥维亚的马约尔,以示区别。这就像西班牙人的名字,都叫菲利普、费尔南多、玛丽亚、伊沙贝拉,非得在名字前面加上地名,变成卡斯蒂利亚的伊沙贝拉、勃根弟的雷曼等等才能分清楚。
塞哥维亚大教堂是天主教主教座堂,建于十六世纪,当时的欧洲大部地区已经流行文艺复兴建筑,这个教堂是西班牙乃至欧洲最后建的一座哥特式教堂。教堂宽50米,长105米。穹顶完成于17世纪。钟楼高达88米,是西班牙最高的钟楼。<br></h3> <h3>教堂的半圆形后殿后面,便是犹太人人的居住区了。穿过犹太人区,来到片开阔的地方,远远地,就可以看到一座漂亮的城堡,据说迪士尼乐园及电影中城堡的形象便取材于此。别说,看起来真的很像迪士尼乐园里的城堡。
城堡始建于公元十一世纪,那个时候正是卡斯蒂利亚王国积极收复失地,对抗摩尔人政权的时期。城堡的大部分的建设于十五世纪完工。1862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城堡的大部分,现在的城堡是十九未重建的结果。城堡内部的装饰华丽绚目,具有浓郁阿拉伯风格的壁眉装饰虽然不是原品,但也是十九世纪修复时从与原城堡同时期其他建筑上的原件拆装过来。城堡中的彩色玻璃窗画、陈设和收藏大概给参观者描述了卡斯蒂里亚王国发展的故事和历任国王的丰功伟业。有一幅壁画尤其引人注目,画的是伊沙贝拉在马约尔广场的教堂前揭受贵族宣誓效忠,成为女王的画面。1474年,伊沙贝拉的同父异母王兄,国王恩里克四世去世,可能的继承人是他的非婚生女胡安娜和他的妹妹伊沙贝拉。伊沙贝拉抢先宣布自己继位,并用雷霆手段羸得王位继承之争引起的战争。接下来,她逼迫当时的罗马教宗同意设立宗教裁判所,打击剪除异端,驱逐犹太人和摩尔人,为她的外孙日后建立统一强大的西班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城堡中出来,沿着旧城墙一路往回,走到水道桥处,从那里乘车返回马德里。
</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