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写给世界的遗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30周年祭

云中漫步

<h3>  &nbsp; 30年前的这一天——1989年3月26日,秦皇岛山海关,白浪滔天,东临碣石有遺篇的海边,汽笛轰鸣,蒸汽如烟,一列慢轨列车呼啸而过,残酷地碾过一个诗人的身体,这个诗人叫海子,年仅25岁。</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海子的死,震惊了当时整个中国文学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中国当代文学的重大悲情事件,竟成为中国社会人文思潮转向的一个界碑。风靡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诗歌热,就此戛然而止,整个文学界在一片悲伤的阴翳中悄然转型,作为现代人最浪漫的文学激情和诗意, 被突然涌起的物欲横流的社会狂潮,拍击得灰飞烟灭。海子,这个用灵魂感应中国文学悲情转型的天才,用自杀表达了他对世界的绝望和希望。这个如日初升的中国当代诗歌太阳的陨落,让中国诗坛暗淡了整整30年。直到现在,30年过去,当年伴着巨大海腥味和血腥味混杂的阴郁忧伤的味道,依然弥漫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天空,惊悚不散,挥之不去,令人隐隐作痛。</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烟花易冷,彩云易散,诗人短命,天妒英才。历史上,古今中外青春夭折,韶华易逝的诗人大有人在:英国的大诗人济慈,26岁;唐初四杰的王勃、被誉为诗鬼的李贺,27岁;俄罗斯大诗人莱蒙托夫,27岁;被恩格斯称为"天才预言家"的大诗人雪莱,30岁;清代最具艺术天赋的诗人纳兰性德,31岁;中国现代诗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徐志摩,35岁;英国的大诗人拜伦,36岁;俄罗斯诗歌太阳普希金,38岁;而在这一长串早逝的诗人名单中,海子最年轻,25岁。</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30年前,我在高校当老师,教现当代文学。海子的死,对中国当代文学的震动与惊悚,至今记忆犹新。那时,被中国诗歌精神滋养起来的高校各种文学社团,像雨后春笋,如潮涌现。这,正是那个时代思想活跃、中国当代诗歌创作进入激情期的最好见证。海子,也正是这批涌动的中国当代诗歌大潮中,最具先锋意义的一朵浪花。随着这朵浪花被现实生活碾碎,中国当代文学的诗情,一落千丈。海子的死,无疑是那个时代在社会思潮的裹挟下,文学转型的最具标志性的事件。以朦胧诗派为代表的中国当代新诗潮,在经历了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的壮观景象后,被90年代初期涌起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西方形形色色的现代思潮,一下子打回谷底。那一代人,在改革开放初期建立起来的文学精神殿堂和诗歌的理想,被物欲的污泥浊水给彻底污染了。海子的死,无疑是那个时代文学无奈转型的最痛苦的時代记忆。</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那时的高校文学社团,都纷纷组织海子诗歌朗诵会,以纪念海子。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海子诗歌朗诵会上,一位女同学眼含热泪,深情朗诵海子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竟无语凝噎,在场的无不为之动容。那时人们感动和悲恸的,不仅仅是海子的死,更是海子这首诗表现出的催人泪下博大的人文情怀。</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当时,在当代文学的课堂上,我给学生讲海子的这首诗时,并没有把这种悲悯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从更积极的意义上,去读海子,读海子这首诗。事实上,海子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这八个字,已经成为中国新诗一个世纪以来,最能代表诗人和民众向往美好生活、追求美好理想,渴望诗与远方,最经典,最流行,最具标志意义的文学宣言。</h3> <h3>  其实,第一次读海子这首诗时,我就本能地感到,这是海子用诗写给世界的遗书。这首诗,写在他自杀的前&nbsp;70 天,那时的海子去意已决,酝酿自杀很久了 ,这首诗明白无误地表达的就是海子决定自杀和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声音。</h3><h3>&nbsp; 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h3><h3>&nbsp;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h3><h3>&nbsp;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理解这首诗,最关键的是把握"从明天起"这个限定语。昨天、今天、明天,就是佛教的前世、今生、来世。这意思再清楚不过的了,在今生,我做不了一个幸福的人,那么,从明天起,在来世,我要做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田园生活加现代游历;关心粮食和蔬菜,不再苦于精神的劳作。</h3><h3>&nbsp; 我有一所房子</h3><h3>&nbsp;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现实中的海子,生前蜗居在北京昌平一间宿舍里,在这间局促的小房子里,海子却写下了200万字的足以让中国当代诗歌昂起头来的作品。海子无法要求现实的社会,给他一个诗人尊严的栖居。但他可以祈盼天堂给他一个温暖浪漫的居所: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读到这,我们的眼睛湿润了 ,这个15岁考上北大,17岁开始创作,写下那么多脍炙人口优美诗篇的诗歌天才 ,去意已决,他要给这个并不厚爱他的世界,留下这样的声音:</h3><h3>&nbsp;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h3><h3>&nbsp;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h3><h3>&nbsp;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h3><h3>&nbsp;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h3><h3>&nbsp;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h3><h3>&nbsp;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h3><h3>&nbsp; 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h3><h3>&nbsp;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h3><h3>&nbsp;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海子决定不再和这个令他伤心的世界搏斗 ,令人感动的是,这个被现实世界薄情以待的年轻诗人,决定全面和这个世界和解 ,他不再恨任何人,他原谅一切人,他要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摆脱一切所选择的幸福,他相信这个幸福,会像闪电一样划破夜空,他要给每条冰冷的河流、每座寒冷的山川都起个温暖的名字,他要为所有的陌生人祝福,更为曾经爱过他、恨过他、排挤过他、抛弃过他的所有人祝福,祝他们都有一个灿烂的前程,祝天下的有情人都终成眷属,祝他爱过,也爱过他的所有人,都能在尘世间获得幸福。想必,海子在写这首诗时,他的灵魂已经从尘世升腾,他希望大爱的光芒,也如佛教那样温暖众生,惠泽四方。</h3><h3>&nbsp;&nbsp;&nbsp;&nbsp;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是海子对未来世界的唯一祈盼。这首诗,从反向阅读,我们就明白了海子的生存现状,也就找到了海子之所以自杀的原因。</h3> <h3>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新诗经历了十年冬季萧索后,迎来了第一次春讯期。那时淡泊物欲、只讲精神的年轻人,被理想和激情点燃,“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中国文学的天空,已经呈现了群星飞升的繁荣前景。然而,好景不长,到了八十年代末期,国门洞开,西方各种思潮泛滥成灾,社会风气和崇尚,进入另一极端:鄙视精神、物欲横流,两个完全对立的社会转型,让海子亲身经历了。这个从骨子里有着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年轻人,面对现实和理想的左冲右突,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困惑。与一些人盲目沉醉于物质生活享受比起来,他更感受到了来自内心深处分裂的巨大痛苦。生活的困顿失意 ,理想被现实击碎,希望被失望消磨,他不可能再“诗意地栖居于世”了。</h3> <h3>&nbsp;&nbsp;&nbsp; &nbsp; 对爱情的失望乃至绝望,无疑是海子自杀另一重要的原因。作为浪漫而多情的诗人,海子渴望着生死相许,渴望着地老天荒,渴望着鸾凤和鸣,渴望着红袖添香……无奈爱情只成为他生命中的灵光一闪,昙花一现。</h3><h3> 根据海子诗中披露,海子先后爱过6个女人。这6个女人,在海子的诗中,分别以"B"、"P"、"A"、"S"、"H"和"L"字母替代。她们都曾经是海子的恋人。 但都像流星一样,迅速划过海子生命的天空,给海子留下的都是美好记忆后的悲伤与哀痛。</h3><h3> 这6个女人中,"B"是海子的挚爱,也是海子的初恋 ,海子和她因诗而生情,因诗而结缘,但却因为家境的悬殊,"B"的父母无情阻挡了海子爱的脚步,野蛮的世俗,给心高气傲却出身农村的海子,烙下了浓重的自卑印痕。当多年后,海子自杀前几天,再次见到她时,她已嫁为人妻,她留给海子最后决绝的背影,加速了本来厌世的海子走向深度绝望的脚步。</h3><h3></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P" 在海子的生命中,是一股强大和近乎于母性的情感力量。这个比海子年纪大,而且已经生儿育女的女人,一直充当着海子的情感港湾,她的母性温暖和知性才情,成了漂泊在京城海子的精神温柔之乡。海子为这个红颜的姐姐写下了大量的诗歌,最著名的有《美丽的白杨树》、《日记》等。</h3> <h3>  《日记》,也许不是海子最优秀的诗,却是海子最令人怜爱和读之为之心碎的诗!对我们深度了解海子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现实世界的失望与绝望,很有帮助。这首诗采用日记这种更易打动人心的文体,以一个异乡孤独的“弟弟”的身份,向亲爱的“姐姐”陈情告白,情真切切,爱意绵绵 ,如歌如怨 ,如泣如诉:</h3><h3>&nbsp;&nbsp;&nbsp;&nbsp;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h3><h3>&nbsp;&nbsp;&nbsp;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h3><h3>&nbsp;&nbsp;&nbsp;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h3><h3>&nbsp;&nbsp;&nbsp;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h3><h3>&nbsp;&nbsp;&nbsp;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h3><h3>&nbsp;&nbsp;&nbsp;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h3><h3>&nbsp;&nbsp;&nbsp;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h3><h3>&nbsp;&nbsp;&nbsp; 德令哈┄┄今夜</h3><h3>&nbsp;&nbsp;&nbsp;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屡受爱情挫折的海子,此时一定是泪眼婆娑,但他敏感的心,却异常清醒:他不仅清楚地预感到,他和姐姐的感情即将归零;他更痛心地体验着,这个世界正无情地扼杀一切真情,正如暗夜疯狂地掠夺着光明:</h3><h3>&nbsp;&nbsp;&nbsp;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h3><h3>&nbsp;&nbsp;&nbsp;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h3><h3>&nbsp;&nbsp;&nbsp; 让胜利的胜利</h3><h3>&nbsp;&nbsp;&nbsp; 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h3><h3>&nbsp;&nbsp; &nbsp; 一切都在生长</h3><h3>&nbsp;&nbsp;&nbsp;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h3><h3>&nbsp;&nbsp;&nbsp;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首诗,是海子坐火车第二次赴西藏,途径青海的德令哈市时所写,窗外粗犷的西北风景,和海子细腻孤独的精神世界,撞击出澎湃的诗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那些春风得意的诗人的吟唱,而此时的海子,面对的却是"夜色笼罩","只有戈壁","荒凉的城"。蒙语中的“德令哈” 意为“世界”。对海子的精神领域而言,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尽头,西北天高地阔,广袤无垠,但海子却形单影只,茫然无措,在清冷的西北旷野中,恢复理智的海子终于明白了:他和姐姐之间永远无法抚平这人世间的遗憾:你在左岸,我在右岸;我在前面,你向后转。等待海子的,只能是"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的天涯孤旅。此时诗人的内心,极端的孤独和极度的苦闷,排山倒海,汹涌澎湃 ,但他所能唯一选择的,也只有再次倾诉给他的姐姐,而且他清楚,这是最后的一次。这是告白中的告别,这是希望中的绝望,这是吟唱中的绝唱,在诗意的起伏跌宕中,令我们热泪盈眶……</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和海子相爱过的其他四个女人,也都给予了海子爱的幻想与温存,情的牵挂与抚慰。这些在海子的诗中,都有清晰的印记。正如他在《四姐妹》诗中所言:</h3><h3>&nbsp;&nbsp;&nbsp; 荒凉的山冈上站着四姐妹</h3><h3>&nbsp;&nbsp;&nbsp; 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h3><h3>&nbsp;&nbsp;&nbsp; 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h3><h3>&nbsp;&nbsp;&nbsp; 我爱过的这糊涂的四姐妹啊</h3><h3>&nbsp;&nbsp;&nbsp; 像爱着我亲手写下的四首诗</h3><h3>&nbsp;&nbsp;&nbsp; 我的美丽的结伴而行的四姐妹</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也许是命运的嘲弄, 对海子来说,爱情,总被雨打风吹去。海子与每个女人爱的结局,都无一幸免是悲剧性的,尽管他与每一个女人都有过快乐和温存,但每一个最终都回归于悲剧——爱情给海子带来一次次美好的体验,但结局都一次次撕碎了海子的心。 海子的爱情,就在这一次次的追求与幻灭中 ,上演了一次次悲剧的命运!海子诗中浓郁的悲剧色彩正源于此。</h3><h3><br></h3> <h3>  在叔本华那里,海子深深体悟着人生就是痛苦和无聊的钟摆。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就是集现代悲观主义的叔本华加悲情主义的瓦格纳之大成。尼采认为,生命的悲剧惟艺术可以解脱,直面深不可测的生命,放弃对生命的幻想。像悲伤的叔本华那样,“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正是这样一种高贵的悲剧意识,让海子不惜用生命的代价,来表达对世界的看法。<br></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海子喜欢梵高,甚至喜欢他对生命的最终决绝:用死亡结束自己无边的孤独,梵高自杀时37岁。他用伟大的才华与苦难抗争,和海子一样,他生前生活屡屡受挫,事业无成,爱情失意,所以他没有等到鲜花和掌声,就悄然告别了世界,但是,他却用自己活着时被蒙尘的天才,最终被公正的历史推上了世界的艺术巅峰。</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生活的重压,情感的打击,长期的不被理解,加之当时诗坛出现的一股批评海子的声音,让精神洁癖的海子左冲右突,四处碰壁,追求极致完美而精神又极度敏感脆弱的海子,在心里,早已无数次预演了自杀的场景。正如鲁迅评同样自杀的《人间失格》的作者太宰治所说:"精神的洁癖,让像太宰治一样的人容不得半点的伤害,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卑微而自由,他想要打破什么,却又没有方向,他的痛苦在于他用心看着漆黑的世界。"此时的海子,就是这么一个一心求死的人, 他厌恶利己主义横行,拜金主义泛滥;他痛恨自由被限,理想搁浅;他深恶感情的一次次被点燃,又一次次跌入深渊;这个精神洁癖,心灵透明的诗人一双忧郁绝望的眼睛里,藏着另一个美好的世界,一个现实世界永远无法比拟的纯洁、圣洁;干净、宁静的世界。既然现实的世界对他薄情以待,他只好到另一世界,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h3> <h3> 于是, 他带着圣洁的《新旧约全书》、清澈的《瓦尔登湖》、辽阔的《孤筏重洋》和玄妙的《康拉德小说选》,踏上了山海关的铁轨,带着对母亲深深的忏悔、带着对他曾经爱过的女人深深的爱恋,带着对生命的感恩和对所有人的宽恕,海子用诗人极端而决裂的方式,走向了他的天堂,因为只有到天堂,才能完成他凤凰涅槃、化茧成蝶的诗人梦想。</h3><h3>&nbsp;&nbsp;&nbsp;&nbsp; 海子死了,但他却用年轻的生命,在中国当代诗人个性渐入消亡的时代,重建起中国诗人永恒的艺术精神和个性追求。</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今天,经历了历史的沉淀和反思之后,海子和他的诗,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的记忆,他的诗,活在学校的讲堂上,活在各种诗歌朗诵会中,活在人们的言谈交流里,更活在人们的修养品位上。人生,不只是向死而生, 历史,总会趋向光明,这是人类的永恒选择。我们欣喜地看到,现在,更多的年轻人,把生活的目标,定在了诗与远方,他们从身边的苟且和物欲的漩涡中脱身,向往生活和精神的诗意栖居。中国诗歌的春草 ,终于在新时代的春风吹拂下,开始绿遍天涯。这,也正是海子生前绝望之际的最大希望 ,也是他用生命写给世界的遗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走向天堂中的海子,所希望的一定是这人生和诗意相融的终极理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