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雷锋精神,传播正能量

漫步

风尚田中·温暖新春 南通田家炳中学 初一(17)班 <h1><font color="#167efb">  阳春三月,万物生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我们迎来了第56个“学雷锋纪念月”。烟雨蒙蒙的上午,我们(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初一(17)班的20名学子)组成小分队,参观了南通电视台,当了一回“小主持人”和“小记者”。</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  在许瀚之同学的爸爸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新闻演播厅。进入演播厅,我们看到的是蓝色高宽阔的演播室,齐全的灯光设备,我们依次排队体验了一回主持人。随后大家来到了属于南通特有的节目“总而言之”的录制室,个个争先恐后地坐一回二侯的椅子,模仿一下二侯的坐姿,摆出专业主持人的pose。“总而言之”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报道过我校不少的活动。</font></h1><h1><font color="#167efb"> 以下是我们此次活动的“小主持人”们。</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  在电视台的最后一项体验是当一回“小记者”,每位同学录制了一小段小记者视频,同学们第一次拿着话筒对着摄像机做报道,既激动又紧张。不过我们有备而来,早准备好稿子,在家长们的鼓励下,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报道。“小记者”们情绪饱满,声音洪亮,仪态大方。</font></h1><h1><font color="#167efb"> 以下是我们此次活动的“小记者”们。</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  参观电视台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来到了寺街。这次我们有幸请到了两位资深“导游”为我们讲解寺街的历史故事。一位是吴更生老人,吴爷爷是寺街原住民,热心志愿者,对寺街历史颇有研究,是南通广播电视台《寺街》六集纪录片的顾问。另一位是易微微老人,易奶奶是民国时期语言学家、教育家易作霖外孙女。易氏二十世孙。文进士易象兑、武进士易崑将军后人。</font></h1><h1><font color="#167efb"> 以下是两位精神矍铄的老人。</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  在吴爷爷和易奶奶的指引下,我们首先来到南通女子师范学校旧址,了解了南通的教育历史,接下来参观了江泽民曾经生活过六年的地方和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易宅,易宅是民国教育名家易作霖的旧宅,通过易奶奶的解说和参观,知晓了这位教育名家艰难不平凡的一生。在吴爷爷和易奶奶的讲解过程中,我们都是围在两位老人身边,耐心仔细认真地听着寺街的过去。</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  其实我们竟很少知道,在南通市中心繁华的南大街商业圈旁有一片粉墙黛瓦也斑驳,雕梁画栋也洇蚀的古建筑群落,它有一个古朴的名字“寺街”。寺街隐藏在车水马龙之后,这里没有现代城市的高楼大厦,时尚喧嚣。有的只是一条条长短宽窄的古街老巷。寺街的建筑是清一色的黛瓦白墙青色石板路。寺街上只有住家,没有什么大的店面,街上空荡荡的,门大多是关闭的。穿行在寺街的街巷,它所积淀的历史文化气息和家园氛围足以让人宁静。寺街现在已经被列入了南通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受到了保护。寺街是南通唯一的老街,也是南通人的向往和骄傲。</font></h1><h3></h3><h1><font color="#167efb"> 在家长们和两位老人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参观了寺街。也对南通的历史和老城有了更深刻的了解。</font></h1><h3></h3> <h1><font color="#167efb">  今天我们体验了主持人和记者的工作,体会颇深,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容易。参观了寺街,了解寺街的历史,懂得了美好南通,都有我们祖辈的努力和付出。今后我们会坚持学习雷锋精神,多多体验职业人的辛苦,让我们更懂得珍惜生活。</font></h1><h1><font color="#167efb"> 雷锋是我们永恒的偶像,雷锋精神会一直激励我们弘扬新时代正能量。</font></h1><h3></h3> <h5><font color="#167efb"> 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 初一(17)班</font></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