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千年古镇老余杭

江南风

<h3>  浙江省首批千年古镇地名文化遗产名单公布,10个古镇中第一个就是老余杭呢,也是省内唯一一个双千年古镇。</h3> <h3>  两千年,沧海桑田,如今的老余杭已经成为了未来科技城的重要一环,城西科创大走廊上极具“三生融合”的创新创业小城镇。接下来,老余杭也将通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旧貌换新颜,承载起历史赋予它的新使命。<br></h3> <h3>  今天,带你认识下这样一个古老又独具特色的小镇。</h3><h3> 老余杭曾经是余杭县政府的所在地,现在这里叫做余杭街道,千年古镇的那份沧桑与宁静,来了你就能感受到。</h3><h3> 《 双千年古镇,文化底蕴丰厚》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余杭古镇,大禹治水、秦王从政立县、隋杨帝开凿运河、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等历史故事在这里代代相传,安乐塔、舒公塔、通济桥、刘仙阁、七十二条半弄是历史见证,还有许多传奇故事尚留至今。</h3> <h3>  余杭街道现存历史文化遗产,数量较多。其中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即大运河,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处,即安乐塔、舒公塔,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5处,即通济桥、水城门、余杭县肇建启圣祠碑、明伦堂碑、宝塔山烈士墓,还有8处杭州市文物保护点。</h3> <h3>  老余杭还有哪些特有的符号呢,跟上我的脚步,一起来看看。<br></h3><h3>《旧巷古弄》“余杭七十二条半弄,弄里套弄,人和弄内有横弄,马家弄套钱家园”。在错综复杂的弄套弄、巷套巷的镇子里,极有可能迷失方向。</h3> <h3>  迎面而来的旧街旧巷旧店,让我们都感觉亲切。不禁回忆了起二十年前布店的收钱,裁布的情景;冬天挂在屋檐下的冰棱;依稀寻到一些逝去的回忆。 </h3> <h3>《双塔耸秀》溪南之安乐山顶上的叫安乐塔,俗称天宝塔,溪北地上的叫舒公塔,俗称地宝塔。双塔隔溪遥相对峙,形成“双塔耸秀”景观,给古镇平添了不少诗情画意。</h3> <h3>  据清嘉庆《余杭县志》载:“安乐塔,吴越王子筑庵养疴于此而愈,故名安乐,今遗塔现存”。舒公塔据载为明万历年间县令舒兆嘉守余杭时所建,因而得名。<br></h3><h3>《苕溪》每当秋日,两岸苕花飞絮,如雪花飘落满溪,人们把这条河叫苕溪。对生活在这个古镇上的人来说,苕溪水哺育了他们,给予了他们太多太多。苕溪,已流淌了几千年,仍将川流不息。</h3> <h3>《通济桥》通济桥,在余杭古镇西北,跨南苕溪而卧。在通济桥的柱子上,能够看到宋代陈若虚的诗句,“趿屐溪桥一望中,青山绿水景无穷”,“芦花两岸睛山雪,苕水一溪春涨红”。</h3> <h3>二十年代的通济桥</h3> <h3>四十年代的通济桥</h3> <h3>《南湖》南湖说起来和西湖差不多大,近些年,南湖的名气越来越大。黄昏时分的南湖,别有一番风韵,落日夕照,渔舟徜徉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微风略过,泛起阵阵涟漪。</h3> <h3>这是沿笤溪河改造好的效果图,上面可以看到通济桥融古汇今的效果图。</h3> <h3>  改造好的直街效果图,很好的传承了直街的历史文化风貌。</h3> <h3>通济桥亭设置东西南北四联。二为古人摘句,二为今人撰写。<br></h3><h3>古人联</h3><h3>芦花两岸晴山雪,</h3><h3>苕水一溪春涨红。</h3><h3>晓趋天阙星辰近,</h3><h3>春到人间雨露宽。</h3><h3>谢国刚先生撰</h3><h3>一川日月有情映碧玉,</h3><h3>千镇杭嘉无恙恃双虹。</h3><h3>周如汉先生撰</h3><h3>溪纳万山洪流骋驰吴越,</h3><h3>桥载千秋青史鉴证余杭。</h3> <h3>  改造后的2000多年历史的通济桥效果图,焕发新的生机。<br></h3><h3> 千年历史古镇老余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潮流中,沉睡千年,同步复兴。</h3><h3><br></h3><h3> </h3><h3>资料来源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