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见闻

老K

<h3>  建水古称步头,亦名巴甸。南诏政权于唐元和年间(810年前后)在此筑惠历城,属通海都督。元时设建水州,属临安路,并在建水置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统辖临安、广西(今云南泸西县地)、元江等路。明代仍称建水州,改路为府,临安府治移至建水,清乾隆年间改建水州为建水县。民国元年改建水县为临安县,次年复称建水县。</h3> <h3>  建水朝阳楼原名迎晖门,亦称东门楼,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至今六百余年。朝阳楼与北京天安门的建筑风格类似,但比北京天安门的雏形承天门(明成化元年1465年)还要早76年。</h3> <h3>  双龙桥,俗称“十七孔桥”,是一座三阁十七孔大石桥,它坐落于建水古城城西五里处,横跨泸江与塌冲河交汇于水面上。</h3> <h3>  清乾隆年间只是在泸江上建石桥三孔,后因泸江、塌冲河水泛滥,河床逐渐加宽,三孔小桥独居河中,不能横贯两岸,当地官民又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续建十四孔与原建的三孔桥首尾相连,雁齿蝉联、合为一体,故又称“十七孔桥”。</h3> <h3>  桥中建有三层楼阁,两端各有亭阁一座。桥身用巨石砌成,全长148.26米,宽3米,远看犹如一艘楼船,近观似长虹卧波。它造型奇巧,是我国现存的优秀古桥之一。</h3> <h3>  建水共有128口古井,它们形态各异,各具特色,每一口古井后面都蕴藏着诸多故事,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整座建水古城,就是一座露天的古井博物馆。</h3> <h3>  建水的井奇在一个“古”字,有自元初开凿至今正在使用的东井,有圈于明代洪武年间,志书称之为“供全城之饮”的西门大板井......历经了千年的沧桑岁月,青石井栏上的绳索印痕已深多寸,有的甚至已被磨穿。</h3> <h3>  古井不但记载着建水的历史,同时也是古城儒家文化兴盛的印证。</h3> <h3>  朱家花园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当地乡绅朱渭卿弟兄所建,建筑占地2万多平方米,其中房屋占地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纵三横四”布局,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有致。</h3> <h3>  朱家花园建筑用料上乘、雕刻精美、结构精巧、布局考究。整个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庭院厅堂布置合理,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形成“迷宫式”建筑群。是一座典型具有南方特色的家庭园林,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h3> <h1>  古城除了朱家花园外,还有“云南提督学政考棚”、“临安府署”、号称全国第三大的“文庙”等历史遗迹。</h1> <h3>  建水小火车是在个(旧)、碧(色寨)、石(屏)铁路开建100周年之际,由昆明铁路局和建水县共同合作的云南米轨铁路保护与开发利用示范性项目而开发的旅游观光专列。于2015年5月在个碧石铁路建水东至团山间线路改造后的米轨铁路上开行,全长约13公里。</h3> <h3>  建水古城小火车开通有临安站、双龙桥站、乡会桥站和团山站四个站点,分别穿过临安镇和西庄镇,将这两个旅游小镇的众多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通过一条铁轨连接在了一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