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战国庞氏“三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战国时期,群英荟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百家争鸣,人才辈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下动荡,战争频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全民备战,战火不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规模庞大,惨况惊人</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政权频繁更迭,战火纷飞的年代,涌现出众多的仁人志士。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外交家、战略家,层出不穷!</p><p class="ql-block"> 庞姓祖先在这乱世之中,也不乏精英人物!他们为中国政治、历史、文化和军事,留下了宝贵的财富!</p><p class="ql-block"> 现就庞涓、庞葱、庞煖三位人物做一介绍,以展示我庞姓在战国时期的聪慧与伟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庞涓: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军</p><p class="ql-block"> 庞涓有着异于常人的建功立业之决心,一直视吴起为奋斗的目标。马上治军,马下治国,是庞涓的人生理想。在与孙膑一同求学鬼谷子的时候,庞涓就表现出胸怀大志,具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所以当魏王招揽人才的时候,庞涓先行一步到了魏国,经过多年的经营和努力,表现出过人的军事谋略才能,从而,当上了魏国的大将军!</p><p class="ql-block"> 魏国伴随着庞涓的才华展示而崛起,也随着庞涓的战亡而衰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横刀立马,运筹帷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马上治军,驰骋疆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马下治国,平安天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国家栋梁,文武双全</p> <p class="ql-block"> 有网友评论:司马迁的史记实际上并不那么严谨,也许孙髌真的通敌叛魏,而庞涓不仅没有害他,还为他求情也未必没有可能。更何况,公叔痤逼走吴起,李斯陷害韩非子,邹忌逼走田忌,吴起弃母杀妻求富贵,项羽加害楚怀王,这些人的做法比起庞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既然我们没有责备他们,又何必苛责庞涓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庞葱:战国时期魏国大臣(庞恭)</p><p class="ql-block"> 战国时期,魏国大臣!庞葱要陪同太子去赵国(现在的邯郸)做人质,他担心走后朝廷上的小人会乘机造谣中伤他,所以临走前向魏王进言。</p><p class="ql-block"> 他打了一个比方,问魏王如果有人告诉他集市上有老虎他信不信,魏王说一个人这样说他不会相信,但两个人也这样说他便会有点怀疑,若是有三个人这样说,他就会相信了。于是庞恭立即指出集市上不可能有老虎,现在自己将要远离魏国,由邯郸到魏国都城大梁的距离,远过朝廷到集市的距离,背后诽谤他的小人也不止三个,希望魏王能够明察。庞葱离开魏国之后,魏王当时说自己会辨别是非,但后来果然相信了小人的谗言。太子充当人质期满回国,庞葱却未能再获得魏王的召见。</p><p class="ql-block"> -----出自《战国策·魏策二》</p><p class="ql-block"> “三人成虎”成语的出处,该成语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人成虎”成语典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庞煖: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庞焕)</p><p class="ql-block"> 庞煖是赵国人,在群英荟萃的战国时期,他的实力绝不容小觑。</p><p class="ql-block"> 他曾两次担任赵国官员,一次是在赵武灵王在位期间,一次是在赵悼襄王在位期间。 </p><p class="ql-block"> 庞煖在历史上的首场“演出”便是约公元前299年时与赵武灵王论兵。“百战而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胜,善之善者也”!</p><p class="ql-block"> 他的这一句话,就已经把他的大名镌刻在中国古代战争史的丰碑上。</p><p class="ql-block"> 赵武灵王在位期间,庞煖受到了赵武灵王的重视。他还与楼缓、富丁、乐毅、剧辛等人一起工作。沙丘之变后,庞煖因为被排除在外,而离开了赵国的朝廷,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直到在赵悼襄王时期,才有人想起了这位老臣,庞煖被重新重用。这次出山,距他前次离开职位有半个世纪!</p><p class="ql-block"> 庞煖一收到邀请便乐呵呵地赶到赵国,别看已经80多岁,依旧腿脚灵活,脑筋灵光,思维敏捷,三言两语就将赵悼襄王征服。他的治国之道、政治主张更是得到赵悼襄王的认同,顺利拿到统帅一职,也开启他的传奇后半生。</p><p class="ql-block"> 庞煖第一次带兵,碰上的对手,就是曾经的老朋友——剧辛。当年,剧辛也是赵国的大臣,沙丘之乱后,庞煖隐居,剧辛则投奔了燕国。在燕国几十年如一日,不仅游说各国,把老对头齐国孤立,还在乐毅横扫齐国风头正盛之时,远见卓识地建议见好就收,就凭这些超强工作能力,剧辛在燕国已是元老级人物。</p><p class="ql-block"> 剧辛被任命为统帅,率军向赵国杀来,庞煖带兵迎战。半个世纪未谋面的两个老朋友就这么见面了。一个是久经沙场,一个是首次带兵,两军一交手,瞬间颠覆人们的认知:剧辛所率两万燕军被庞煖横扫全军覆没!剧辛也死于乱军之中。这一仗,让庞煖在赵国站稳脚跟,让赵国重拾往日雄风,并窜升为当时的新星,名正言顺地扛起合纵大旗。</p> <p class="ql-block"> 庞煖曰:“百战而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胜,善之善者也”!</p> <p class="ql-block"> 战国时期的三位庞氏精英,庞涓、庞葱和庞煖,在战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彰显了我庞氏先祖过人的聪明才智,是我们庞氏后人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