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商埠 风雅兰溪

金甲辰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兰溪位于浙江中部,地处衢江、婺江和兰江的交汇点,“三江之汇”、“七省通衢”水陆交通便利,历史悠久,商业繁茂,“日对千帆竞发,夜照万户明灯”,素有“小上海”之美誉。</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兰溪古城墙始建于北宋,明代正德七年(1512年)重筑,设南、西、北三座城楼,1939年为防日军空袭,将东、南两侧的城墙及南、北门城楼一同拆除,西侧沿江城墙及西门城楼因有防洪作用得以保留。1985年西门城楼倒塌,1995年重修,现存城墙中有约600余米为明代遗迹,被列入兰溪市文物保护单位。</font></h3> <p>  每一座埠头都有故事,每一朵窗花都有记忆,每一寸光阴悸动着古城的光阴……</p><p> 一碗老茶的馨香,回味沧桑的过去;</p><p> 一段旧院的时光,荡漾慈祥的笑意;</p><p> 市井街巷的喧嚣犹在耳畔,千年商铺的繁华尽在追忆……</p><p> 中洲公园的郁金香开在浩瀚春风里;</p><p> 兰江撒网的渔人定格在夏日晨曦;</p><p> 诸葛八卦村的钟池太极等你探幽揭秘;</p><p> 芥子园里李渔的《闲情偶寄》一读再读——</p><p> 这风雅的兰溪,似明珠镶嵌在八婺大地,散发着恒久迷人的气息。</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兰溪水路运输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南宋之后,渐始发达,成为浙江中西部货物输出的主要港口。明清以后,来自海外的货物也经由沪杭转运到兰溪,再分流到浙江中西部。</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凉月如眉挂柳弯,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漫步古城,那种特有的风雅迎面而来。</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和平公园,悠哉悠哉慢生活。</font></h3> <h3>  兰溪就是这样一座小城,美丽而不动声色,悠闲而舒适从容。</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font></h3> <h3>  从西门城楼下去,走一趟悦济浮桥,到中洲公园散散步,那是一次极大的身心享受, 没有浮桥的古商埠很不是滋味。</h3><h3> 请问:拆毁浮桥为哪般?为了恢复水路交通还是为了……?</h3> <h3><b>  兰溪市第五中学的美术老师罗永刚笔下的兰溪新农村。</b><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天下江南 寻味兰溪</b></h1><h3> 兰溪这座城市,既有历史深厚沉淀,又有江南市井的烟火缠绵。其中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如奔流不息的兰江水,亘古不变。</h3><h3> 晚唐十六罗汉鼻祖贯休的养生秘制“堰茗蒸红枣”,明清时期戏剧大师李渔《闲情偶寄》中的美食经,鲁迅先生念念不忘曹聚仁家的梅江小麦铃,等等,让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h3><h3> 随着社会的发展,饮食文化和城市文明相伴而行,形成兰溪特有的地方小吃和人文风情。酥饼、蜜枣、蒸糕,淡淡的酥香撩拨你的心房;千张、豆浆、烂生菜滚豆腐,家乡的豆香涤荡你的胸堂;大饼、油条、鸡子馃,清晨的飘香流转你的身旁。</h3><h3> 一杯梅江烧,任乡愁畅怀情感奔放;一碗牛肉面,让乡情浓浓岁月芬芳;一只鸡子粿,留乡音亲近味蕾醇香。无论您怎样的匆忙,无论您聚散悲欢,或是功名利禄,您都无法抵挡舌尖的诱惑,家乡的味道,她不仅承载着味蕾上的感观刺激,更激荡起心中浓浓的乡愁。储存在心底的思念和期盼,在家乡的味道与母亲的温情中魂萦梦牵,夜不能寐。 因为一种味道,让家乡的流年飘香; 因为一道美食,让江南的记忆芬芳; 因为一座城市,让熟悉的岁月味蕾飞扬。</h3><h3> 这便是天下之江南,这便是兰溪之味道。<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