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法陶渊明教子,不做焦虑的父母

如惠文堂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陶渊明印象记</font></b></h3> <h3>李白、苏轼、欧阳修都是大诗人,文豪,却一致推崇陶渊明。 &nbsp; 若要说陶渊明的文章诗词,功力未见得及上述三人,何以备受推崇,关键还是人品。 &nbsp; 他有知识分子的傲骨——“不为五斗米折腰”。 &nbsp; 他躬行践履于田埂之间,却是个不太合格的农民——“草盛豆苗稀”。 &nbsp; 他有颜回的作派,安于清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nbsp; 他有浪漫的乌托邦梦想,在桃花林深处,有个美好大同的社会——“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nbsp; 他还是个十足的酒鬼,怪不得李白和他魂魄相交,引为知己,光饮酒诗就有二十首——“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nbsp; 而今天要谈的是他作为父亲,于教子方面,有很多东西值得现代人借鉴。<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陶渊明之《命子》、《责子》</font></b></h3> <h3>刚有孩子的时候,陶渊明写过一篇《命子》。</h3><h3><br></h3><h3>诗中,他追忆了陶氏家族的功德,平定战乱,以致于天子赐爵,但毫无居功自傲之心——“功遂辞归,临宠不忒”、“慎终如始”。 &nbsp; 然后,陶渊明表达了对儿子的希望,要效法祖先——“温恭朝夕”,和普通父母一样,希望他成为有出息的人——“既见其生,实欲其可”。 &nbsp; 陶渊明表达了每个做父母的愿望,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h3><h3><br></h3><h3>然而,孩子毕竟是独立的个体,不一定能够完全因循父母安排的道路前行,时不时就会走到岔路上去,这时候怎么办呢? &nbsp; 他在四十多岁时,以幽默而充满怜爱的笔法写了一首《责子》,杜甫说他是责备儿子的不求上进,黄庭坚却认为这是一个慈父以戏谑的方式表达对儿子的期望。 &nbsp; 我当然同意后者。杜甫是个生活和写诗都特别一板一眼的人,虽然倾慕李白、陶渊明之类的人,但未见得和他们同类,也未见得能完全理解他们脱口秀式的风趣和不羁。 &nbsp; 责子 晋·陶渊明 &nbsp;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nbsp; 他先写自己老了——“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然而担心五个儿子“总不好纸笔”。 &nbsp; 然后一个个批评。 &nbsp; 大儿子“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十六岁了,却懒得天下无敌。 &nbsp; 二儿子“阿宣行志学(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故以“志学”代十五岁),而不爱文术” &nbsp; 阿雍、阿端俩孩子“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十三还不识数,也是令人汗颜啊。</h3><h3> 小儿子阿通“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只知道自己找好吃的,哪里懂得孔融让梨的道理。 &nbsp; 天道如此,真郁闷啊,且喝杯酒吧——“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nbsp; 这责子诗写得就像漫画一样活灵活现,用在今朝也不过时,天下父母心古今皆同。</h3><h3><br></h3><h3>而陶渊明与现在很多父母不一样,是他就算了算了,认了天命,子孙自有子孙福,孩子健康快乐最重要,所以自己也就喝杯酒,发发牢骚算了。<br></h3><h3>&nbsp; 几百年后,大文学家苏轼写过一首《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倒像是为陶渊明的《责子》做注解。<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被丢在高速路口的孩子</font></b></h3> <h3>这便让人想起刚刚出来的一个新闻。</h3><h3><br></h3><h3>2月22日,河南洛阳的民警在高速公路入口上接走了一名被母亲扔下的男孩。男孩被抛弃的原因是“数学考试没考到95分,说我不争气。”</h3><h3><br></h3><h3>随后,民警联系了该男孩的母亲,告之扔下孩子不管会构成遗弃罪,但对方却表示“你起诉我吧,我就是不要他了。”</h3><h3><br></h3><h3>民警只得把孩子先带回公安局,民警对此表示,健康比成绩重要。最后,孩子叔叔将其接走。 &nbsp; 这样的母亲肯定是受到人们纷纷指责。</h3><h3><br></h3><h3>然而,站在母亲角度思考了一下这个问题。这个孩子从学校回家要通过高速公路,肯定是跨学区就读,这中间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一目了然。 &nbsp; 这里面反应了中国式家庭的最大问题,父母倾其所有,但孩子必须偿还。这位母亲能气成这样,也很可能是男孩子的调皮不努力伤透了她,觉得自己的心血付之东流。 &nbsp; 关键是,倾其所有就是爱吗?从前唱《爱的奉献》,我们能够救助贫困而不求回报,为何对自己的孩子会如此苛责?爱本身的定义不是无条件的付出,不求回报吗? &nbsp; 不错,我们要对孩子严格要求,但也一定要允许孩子有成长的空间。</h3><h3><br></h3><h3>物极必反,如果不允许孩子走一丝岔路,这个孩子的叛逆性,即便在青春期顺利度过,成年后也会一样,不就曾有一个北大的学生工作后八年不跟家里来往的新闻吗。 &nbsp; 所以,我们再回头来看陶渊明,虽然他在斥责孩子,但是语气和态度却充满爱,除了自己喝杯闷酒,并没有置孩子于不理,继续教育,这便宽中有严,严中有宽,张弛得当。<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陶渊明的临终嘱托</font></b></h3> <h3>《与子俨等疏》是陶渊明大约五十出头时,因经历一场病患,在“ 自恐大分将有限”的心情下,写给五个儿子的一封家信。 &nbsp; 他说:你们兄弟几人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但应当理解普天下的人都是兄弟的道理。 &nbsp; 他举例鲍叔和管仲分钱财时,互不猜忌;归生和伍举久别重逢,便在路边铺上荆条坐下畅叙旧情;颖川的韩元长享年八十岁,兄弟在一起生活,直到去世。济北的汇稚春,是晋代一位品行高尚的人,他们家七代没有分家,共同拥有财产。 &nbsp; 他接着说:《诗经》上说:“对古人崇高的道德则敬仰若高山,对古人的高尚行为则效法和遵行。”虽然我们达不到那样高的境界,但应当以至诚之心崇尚他们的美德。你们要谨慎做人啊,我就没什么话好说呢! &nbsp; 可见陶渊明至死都没有放弃对孩子的教育,通过各种例子谆谆教导,循循善诱,没有半点的不耐烦。 &nbsp; 我们的现世生活,并不能像陶渊明一样隐居,不为五斗米折腰,但他也和我们一样,为人之父,其为父之道,尤其值得现在的年轻而焦虑的父母借鉴。<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夏花秋叶作品链接</font></b></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yn4zfct?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八十年代的女神和露天电影院</a><br></h3><h3><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yfnckpt?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为了幸福,吵架吧!</a><br></h3><h3><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ydgb1ku?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都市里的人来人往</a><br></h3><h3><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yd4duvp?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理性的膏药</a><br></h3><h3><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ycspy8y?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张爱玲和她的女友们</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