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灯

冲良

<h3>惠东县城春节期间有特色的民俗不多,反而就是元宵期间各老祠堂的点灯(添灯)及吃灯酒活动,给已经逐渐失去年味的春节添上一笔喜庆。今年从广和街制作添灯的灯笼作坊开始拍起,一直到正月十五当晚大楼王王氏祠堂的灯酒会,都没有很特别的仪式。想来也是,这里自古都不是经济发达的地方,一直以来都无更多的财力去做一些大型的或者是耗费更高的活动,甚至有的姓氏祠堂也是近几年门下族人经济稍微宽裕了,才跟风搞起元宵灯酒会来的。认真看他们祖上留下来的老宅子,基本上都不能上档次,只是解决了有无的问题,和福建、江西等客家人聚集地相比都相去甚远,更别提自古富裕的江南了。但我生在此地,怀着对先人们的敬畏之心,尽自己的能力去记录这些当下发生的事情,希望能留存下来,给后人有个直观的窥探。</h3> <h3>临近元宵,广和街的纸扎店都在赶制各地上灯(添灯)所用的传统灯笼,当然,大街也有不少塑料制作的灯笼。我个人当然更钟爱这些传统的东西。</h3> <h3>能跟上时代的,就是一些工具是现代的,这样不改变传统,又能提高效率。</h3> <h3>有了灯笼的点缀,沉寂下来的春节仿佛又被点燃。</h3> <h3>灯笼上写着家族祈求繁衍后代的愿景</h3> <h3>生女孩是不点灯的……这一点,我不喜欢,但这就是传统。</h3> <h3>这家店老板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说这是人家特别订制的,不轻易示人。</h3> <h3>这一家原本属于埔仔刘氏,但他们和孩子之间的对话却是他乡口音(粤语),想必已经移居外地,是特地回祖祠来添灯的。</h3> <h3>怎么看都是望子成龙的味道啊。</h3> <h3>林屋巷是比较早举办灯酒会的一个地方。也只搞了几年,人丁虽说比不上十三巷许屋,但胜在仪式感较强。还有远在黄埠的同门前来舞麒麟打功夫助兴。</h3> <h3>参拜完祠堂,还要走出大街到街尾井、县政府参拜一番,不走回头路。</h3> <h3>这些表演传统武术的年青人前年我在黄埠、范和拍过一回,换了班子,到了高潮时没了吹海螺号的环节,甚是遗憾。</h3> <h3>武术表演完毕,灯酒会就正式开始了。</h3> <h3>大楼王王氏祖祠,去年重修入伙的,金碧辉煌的样子,但仔细看,文化底蕴还不够深。他们和其他祖祠不一样,来这里点灯,果然就是点灯,而不是添灯,也就是不论你去年是生孩子、结婚、住新房……都可以在这里点个灯,送上贡品,写上祈求……</h3> <h3>不过求男丁的灯还是最多的。</h3> <h3>“大夫第”是旧时文职官员的私宅,在惠东县平山街道谭公村,有一个以“大夫第”为村名的村民小组。这里也的确出了一名正二品官员———清同治年间布政使衔、资政大夫蔡锦青。这次跟随他的后人前来观摩祭拜先祖的过程,看到这里添灯的方式又有自己的特点,见图。</h3> <h3>拜祭一定要九大碗</h3> <h3>这些当年使用的玻璃据说是慈禧太后御赐的洋玻璃,故所以周边县市极少有在祠堂内这样设计装饰的。</h3> <h3>大楼王王屋在元宵当天搞灯酒会,他们的又一个独特之处,就是这个……几位老者轮番上阵,敲起鼓来打起锣。</h3> <h3>和其他祖祠不一样的,王屋的灯酒会在祠堂里面摆。</h3> <h3>下米行是杂姓,有一个东岳庙,也搞灯酒会,注意他们自己写的是丁酒会……由于无法分身,所以最终没有记录到更多的场景。</h3> <h3>大楼王成屋、林屋灯酒会</h3> <h3>最大规模的灯酒会,还是正月十五当天十三巷的许屋。</h3> <h3>这是许屋其中一房族老们在商议今年灯酒会事宜。</h3> <h3>在一处非常隐秘的地方,竟然还有一个许氏的祠堂,可惜没等到来点灯的后裔。</h3> <h3>好在有无人机,才能比较全面的观看到十三巷许屋灯酒会的壮观。</h3> <h3>仔细看,他们也在和我打招呼呢!</h3> <h3>在老城区游走记录时,也会记录一下那些有趣或者瞬间就会消失的场景,得益于小数码卡片机的强大,拍起来一点也不难。</h3> <h3>仔细看,这幅残缺的对联其实非常牛掰……</h3> <h3>老奶奶卖的是广东少不了的凉茶草药</h3> <h3>埔仔刘氏祠堂之一</h3> <h3>钟屋巷</h3> <h3>老城区各大姓氏的祖祠现在以不出租给他人为荣耀……所以这个其实是在锁起来的铁门外拍的。</h3> <h3>一位老人在一个祖祠内租屋居住,外面是他老乡的车子。这个场景,算不算是另一种独在他乡为异客的故事呢?</h3> <h3>老阿姨忙着给客户送货,这都是金元宝啊!</h3> <h3>几十年不变的巷道,路过的人和物不一样而已</h3> <h3>纸扎店的老元尊,曾老伯,92岁了,依旧健步如飞。</h3> <h3>老市场汤粉百年老店的代表之一,旦家店,对自己的出品一脸的自信。</h3> <h3>老板娘说,我的酒绝对是纯粮酿造,最好的卖五十元一斤,我打开闻闻,果然清香醇洌。</h3> <h3>这里的主人现在都去了哪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