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小石门沟村

一笑而过

<h1>一直以来,很喜欢游历那些古村古镇古建筑的。喜欢古村落的幽静和它诗意的感觉,也经常不经意间关注这方面的信息。实在话,平时很想经常出去走走,但很多的时候都苦于手头事情太多,根本不能达成愿望。仅仅是周末的时候,和朋友们就近转一转,玩一玩,满足一下燥动的心。想想我们每天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难得有时间到一处幽静怡人的村子里走一走,呼吸呼吸清新芬芳的空气,或许也算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休闲了吧?</h1><h3> ——题记</h3> <h1>初春,周末,阳光明媚。蛰伏了一冬的我,和朋友们一起来到了朝阳燕山湖附近有一座古村落——小石门沟村。</h1> <h1>小石门沟村位于朝阳县柳城街道西大杖子村石灰窑沟,距离西大杖子村2.5公里,阎王鼻子水库4公里。据说该村已有300年的历史。</h1> <h1><font color="#1564fa">听石灰窑沟的老人们介绍,这个村自有人烟起,村民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已有几百年的光景。大约在300多年前,由于战乱和饥荒,苗姓、王姓、乔姓、邢姓、宋姓几户人家数十口人从山东一路逃荒来到这里。许是为了躲避官府的追踪,东躲西藏钻进一条山青水秀的深沟,苗姓选个地方,王姓选个地方,几户人家各分东西在这条沟盖房搭屋,开荒种地,过起了安居乐业的日子。这条沟的石头适合烧石灰,为了弄几个零花钱,家家建窑烧石灰,几座小窑一年四季冒着青烟,从此这里便被人们叫作“石灰窑沟”,一直叫到现在。</font></h1><h1><font color="#1564fa"><br></font></h1> <h1><font color="#1564fa">石灰窑沟地处两山一沟的地方,村民沿山建房居住,各家之间靠一条条羊肠小路串在一起,一丛遮荫的绿树下面便是一户人家,外人进沟只闻鸡鸣狗叫,却不见农家房舍,村子很偏僻。在解放初期,这个村有35户356口人。几十年过去,沟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读书的打工的都不想回来,沟里人越来越少。现在这个村只有10多户人家20多口人。沟外已是用电脑玩手机走高速的现代化生活,而这里还在靠毛驴运输,用牛拉犁种地,村民的生活和劳动处于一种原始方式。村里仅有的几台电视还是黑白的,靠卫星接收信号,人均收入800多元,生活十分困难,几乎和外界失去联系。在这里流传着一名顺口溜:“石窑沟,石窑沟,步步跳石头;大姑娘往外跑,小伙子外溜,小媳妇不进沟”。(以上蓝色字体部分内容引自网络介绍)</font></h1><h1><br></h1> <h1>从踏上小石窑沟村曲折蜿蜒的小石板路面开始,苍桑、荒凉、落寞是它带给我的初印象。村头的一座拉着“有求必应”横幅的小庙前有一棵面目苍桑的老柳树,树干粗壮,枝丫如伞,3、4个人应该都搂不过来。</h1> <h1>石墙,木门,土夯的门楼。此时尚是正月,老式的院门口张贴的对联、挂钱儿还很鲜艳,一派节日喜庆的气氛。正月二十五“填仓节”刚刚过去,院子里还有老百姓用炊灰撒出的粮囤形状,象征着五谷丰登。引人注目的是,木门上还贴着门神,这在当前已很少见。</h1> <h1>缓步走上宁静的小路,猎奇般的眼光欣赏着这里的每一个角落,偶尔会遇到几位在墙角晒太阳的老人。面对陌生人的到来,他们善意的眼光里好像也包含了一丝丝隐隐的羞怯。简单的搭了几句话后,就各自返回了院里。</h1> <h1>除了几家还算像样的房子外,残垣断壁随处可见,应该是主人已经搬离了好多年,只剩下这满目的苍凉被弃置在这里。</h1> <h1>“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或许这里也曾经是古人描写的那般美好的令人向往的“桃花源”吧?</h1> <h1>一圈下来,虽说远不如心目中想像的那般古老,但年代的痕迹还是深深地震撼了我。淳朴的民风,善良的老人,到处体现了原汁原味的乡土人情。在这里,我只想静静的去欣赏,去品味那别样的生活。</h1><h3><br></h3><h3>下面就请跟着我的镜头一起走进村子吧!</h3> <h3>▲这样的石碾,不知道滚过了多少风风雨雨的岁月,最终被遗弃在这里。</h3> <h3>▲老井</h3> <h3>▲石头地基,泥墙,秫秸把子的房顶</h3> <h3>▲房墙上的“天地”龛</h3> <h3>▲老式的格子窗户</h3> <h3>▲角落</h3> <h3>▲地窖</h3> <h3>▲驴棚</h3> <h3>▲石磙,石槽</h3> <h3>▲驴槽</h3> <h3>▲扇车</h3> <h3>▲挂钟,“柜戳”</h3> <h3>▲被垛</h3> <h3>▲九格窗</h3> <h3>▲组合橱子</h3> <h3>▲烟笸箩</h3> <h3>▲门帘子</h3> <h3>▲厢房一角</h3> <h3>▲冬天储存的豆包,大蒸饺,墙上的灯窝</h3> <h3>▲挂着的锄头</h3> <h3>▲石头做的缸盖</h3> <h3>▲墙上挂的驴套</h3> <h3>▲老井</h3> <h1>这正是:<br>乘一缕春风,带一份欢乐,揣一份好奇,踏古村之岁月,叹当年之辉煌,怀曾经之悠悠。捻一草一木,抚一墙一瓦,探一井一水,闻一乡一情,慨世代之交替,叹岁月之悠长!<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