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迪亚——Acadia》 : 一个词、一幅画、一段史

S.Li

<h3><b>一个词</b>:<br></h3><h3> 阿卡迪亚(Acadia),查阅词源,来自古希腊语Arkadia,原指古希腊的一个城邦,位于希腊Peloponnesus中部山区 (现代希腊的Pelopónnisos)。由于城邦地缘四处环山没有海岸,当地居民世代过着与世隔绝的田园牧歌般的生活,所以在希腊和罗马田园诗以及文艺复兴文学中,Acadia一词代表着烏托邦式的人间天堂。</h3> <h3>人类社会在文明进化过程中,人间天堂一直都是人类追求和向往的一个理想境地。中国晋代诗人陶渊明就曾在他的田园诗《桃花源记》中描写过他所向往的世外桃源。</h3> <h3>18世纪英国诗人Samuel Coleridge曾在梦中产生灵感并即起身握笔写出赞美诗Xanadu ,而Xanadu一词则来自“马可波罗游记”中描写中国元代忽必烈的皇宫:元上都。在英文里,元上都(Xanadu,位于今天内蒙锡林郭勒盟)已被正式译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或人间乐园)。</h3> <h3>1933年,著名英国小说家James Hilton发表了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他在书中第一次创造性地使用了“Shangri-La”(香格里拉)一词,同时把Shangri-La描写成在中国西南藏区某地的一个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如今,Shangri-La已被香港商业集团用作高档宾馆的标志性品牌。上世纪末,中国旅游界根据小说中的情景描述、历史背景、宗教文化以及藏语谐音,于1997年9月宣布,中国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被正式命名为香格里拉。</h3> <h3>从古至今,似乎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都对自己的现实生存环境或多或少地感到不满,与此同时又试图寻找梦境中的理想空间;无论是阿卡迪亚,还是桃花源,或是后来的Xanadu(元上都)和Shangri-La(香格里拉),也许这就是他们所想象中的人间天堂吧。</h3> <h3><b>一幅画</b>: </h3><h3> </h3><h3>法国著名古典派画家尼古拉 . 普桑(Nicolas Poussin)于1637-1639年间在罗马完成了一幅油画:《死神在阿卡迪亚》(中央台CCTV9播放的“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12集文化系列片将此画译名为《阿卡迪亚的牧人》)</h3> <h3>此画取材于古罗马但丁崇拜的诗人维吉尔的著名诗句“死神在阿卡迪亚”。画面上的三个牧羊人和一位面似希腊女神般的少女,他们分别象征着世人所拥有的青春、健康、力量和美貌;他们均生活在人们向往的人间天堂——阿卡迪亚。牧羊人和少女围着一块墓碑,上面铭刻的拉丁文:“Et in Arcadia Ego —— 即使在阿卡迪亚也有我”。“我”指死神,意思是“牧人们,如你们一样,我也生长在阿卡迪亚,生长在这生活如是如此温柔的乡土。如你们一样,我也体念过幸福,而你们也将如我一样,走向死亡”。</h3> <h3>该作品除了艺术风格和古典美,还给人们展现了一个理性思考的画面,更深地反应出人类对生命的无奈。年轻的牧羊人和美貌的少女,他们站在世界最美的地方,生活在人类共同向往的世外桃园;即便如此,一切终将如同过眼云烟,都将消失在另一个无常的世界。我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或许更多的是沉思对生命的直接感受,正如艺术评论家说的:“没有什么是永恒的,但是我们已经来过了,或许已经走了”。</h3> <h3>据说后人们试图在希腊阿卡迪亚寻找这块墓碑,而当地也一度成为旅游热点。当人们找到这块墓碑并打开墓穴时,并未发现里面有任何尸骨。</h3><h3> </h3><h3>这幅画,今天,收藏在法国巴黎卢浮宫。</h3> <h3><b>一段史:</b></h3><h3> </h3><h3>Acadia(阿卡迪亚),在加拿大词典里,曾是一个地理概念。那里是17世纪初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区(新法兰西),包括加拿大今天大西洋沿海的几个省(New Brunswick , Prince Edward Island, Nova Scotia) 、魁北克省(Quebec)的部分区域和美国东部的Maine州一带。早年的法裔移民来到这片资源丰富的新大陆,他们借用古希腊语把这片土地称为Acadia(意为富饶的地方),同时亦称自己为Acadian(阿卡迪亚人)。</h3> <h3>在后来的一百多年里,为争夺这片具有重要政治意义、军事要塞和经济利益的土地,英法两国交恶发生战争。战争连年进行,领地反复易手,最终英国获胜。英国人发现当地居住的法裔人(阿卡迪亚人)并未像战争初始时所承诺的保持中立而是暗中帮助法国军队修筑工事或参战,为了维护英国人的尊严以及便于日后控制这片土地,自1755年10月起,英国颁布指令并采取了北美历史上最大的对异族人的大清洗行动,将成千上万的法裔阿卡迪亚人驱逐出境并放逐到英国在美国境内的殖民区。</h3> <h3>阿卡迪亚人被放逐到新英格兰(当年英国在美国的殖民区,如维吉尼亚、路易斯安那等十三个区),他们受到当地人的歧视,生活极为贫困,有的甚至沦落为奴隶。一些家庭流离失所,亲人失散;还有些人为逃避驱逐而躲进深山,居无定所,忍饥受冻,凄惨而亡。这一切都是那个时代的人间悲剧。美国著名诗人Henry W. Longfellow(朗佛罗)于1947年发写了一篇叙述诗《Evangeline(伊凡格林)》,在美国文学史上有很大的影响。诗歌以浪漫的手法描述了一位阿卡迪亚女子在被驱逐的动荡年代里锲而不舍地寻找她的情人的催人泪下的动人故事。</h3> <h3>今天,阿卡迪亚除了主要指加拿大境内大西洋沿岸数省的法语区,也泛指在美国那些曾经历史上法式文化存在的州或法裔散居区,例如Maine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南部。</h3> <h3>Acadia(阿卡迪亚),让人们记起的不仅是一个地域称呼,还是一种文化符号,而更多的是一段令后人难忘的悲痛历史。</h3> <h3></h3><h3>旅行不僅僅是看風景,如果能結合了解一點文化和歷史,這樣的旅行或許會更有收益。</h3><h3><br></h3><h3>2013-02-10 于多伦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