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文公后裔,谨记祖训,立德修身,天下己任。心身双修,促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进而担负起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大任。千百年来,朱子传人英才辈出。这里推介的朱满洲教授即是众多俊才贤达中的一位佼佼者。</h3> <h3>朱满洲(1965-),男,汉族,安徽潜山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安徽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协安徽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h3><h3><br></h3><h3>人物经历</h3><h3><br></h3><h3>1988年安徽中医学院本科毕业,在安徽怀远县中医院工作3年后考入沈阳药科大学,1994年7月沈阳药科大学生药学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毕业后到安徽中医学院(现安徽中医药大学)天然产物化学教研室任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朱满洲教授</h3> <h3>1997年9月至2000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有机化学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h3><h3>2001年9月至2004年6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化科学中心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出站后留校在化学系生物有机化学实验室工作。</h3><h3>2007年2月至2009年3月在美国Carnegie Mellon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回国后到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任教师,校特聘教授。</h3><h3>2015年10月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2017年5月当选农工民主党安徽省十一届委员会委员,2018年1月当选政协安徽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2018年4月任农工民主党安徽大学支部主委。</h3> <h3>主要任职</h3><h3><br></h3><h3>现任安徽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2018-)、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2018-)、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2015-)、无机-有机杂化功能材料化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主任(2017-)、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8-2022)、辽宁省绿色分子设计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2018-)、安徽省药学会中药天然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2015-)。</h3> <h3>获颁荣誉</h3><h3><br></h3><h3>2011年入选安徽省首批“百人计划”、安徽特聘专家。</h3><h3>2012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成为安徽省属高校自主培养的长江学者,也是省属高校第一位“长江学者”。</h3><h3>2013年入选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作为带头人的“无机/有机杂化功能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应用”团队入选2013年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规划”培育团队。</h3><h3>2014年获评“全国优秀教师”。</h3><h3>2015年获安徽大学“李世雄奖”。</h3><h3>2018年获首届“安徽省创新争先奖状”;“创新团队发展规划”培育团队获教育部立项滚动支持,并获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安徽卫视新安夜空人物专访</h3> <h3>主要贡献</h3><h3><br></h3><h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大科学装置联合项目等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企业委托研究项目20余项,在结构精确的金属团簇可控合成与性质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科研成果,发表SCI论文140余篇;积极为安徽及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主持和参与开发新药十多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其中两项在企业得到应用。</h3> <h3>安徽大学朱满洲教授创新团队:聚焦前沿科学</h3> <h3>目前主持在研的主要项目有:</h3><h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结构精确的铜(0)纳米团簇的可控合成与性能研究(21871001)”( 2019-2022);</h3><h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精确结构的水溶性金/银团簇可控合成、性质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探索(21631001)”( 2017-2021);</h3><h3>(3)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JAK抑制剂类原料药开发及关键中间体4-氯吡咯并嘧啶产业化”( 2019-2021)。</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搜狐网等多家媒体刊发的新闻(节选)</h3> <h3>成就突出,不忘初心,目标远大,砥砺前行。祝愿朱满洲教授团队在新的征程上继续频传捷报,高歌猛进。</h3><h3><br></h3><h3>文/朱武 图/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