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收藏(四)龙凤勒子

邵永祥

<p><br></p><p>  勒子,又称“蜡子”,有圆柱形、扁圆柱形、束腰形、橄榄形等等,是挂于胸前或腰间的玉饰,可单独挂,也可与其他玉饰组合挂,从古至今,佩戴玉勒子已经深入人心美不胜收。有种说法认为琮是勒子的放大,或勒子是琮的缩小,但从考古发现来看,方勒子与琮常是同地出土,故它们之间不存在相仿的问题。用作礼器的,形体须大方显威严,称琮;用作佩饰的,形体要小。</p><p>起源发展: 玉勒子起源于文化期的玉管饰,一般中间有通天孔.多属单独佩戴使用,从红山、良渚文化一直到明清时期都在加工制造,形成了一个器型丰富,纹饰多样的勒子系列。常见形制 : 一般有圆柱形、扁圆柱形、纺锤形、束腰形、腰鼓形、方柱形、扁方柱形、三角柱形、六角柱形等。常见纹饰: 一般早期以素面为主,后出现各种纹饰.常见的有兽面纹、线形纹、谷纹、勾连谷纹、云纹、勾连云纹、龙纹、凤纹、文字等。镂雕方式 : 一般有平面线刻、曲面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镂空雕等。二大高峰 : 一为良渚文化时期出现的线刻和浅浮雕相结合的兽面饰、绞丝纹、弦纹等精美纹饰的勒子; 二为战汉时期出现的高浮雕、镂空雕等集多种工艺于一身的并玉质精美的作品。玉勒子的收藏价值 : 因勒子属佩饰件,一般选材较好。型制丰富、雕琢纹饰精美、具较高的工艺艺术价值。又可把玩,广受玩家的追捧。 十多年前一个朋友托我买一块玉,也没提任何要求,我就去一个藏家那里买了这件汉代橄榄型青玉龙凤勒子,藏家说这是个出土件所以半个表面受沁变得毛糙,但我看玉质不错雕工确实也很精美,就帮他买了下来,不想回去后朋友说不喜欢这件玉器说让我去退掉,他是不懂玉更不知道行规古玩买卖是不能反悔退还的,这样我却在不经意间收藏了这件美玉,缘份啊,后来圈内不少藏友看了都竖起拇指说"好东西"!</p> <h3>  我们说任何事件和物品在不同的时间段都会有特定的时代烙印,玉雕件也不例外,看!这是一块汉代龙纹玉雕带板标准器上的龙头和龙角的图案。</h3> <h3>  这是我这勒子上的龙头和龙角是否和上图一模一样?</h3> <h3>这是某次拍卖图录上的一块汉代黄玉带板上的凤头雕法。</h3> <h3>这是勒子上凤头的形态,虽然与上图的凤头方向不同,形态却雷同</h3> <h3>  勒子的形制规定其穿系挂绳的孔洞一定是通天洞,这么深的洞而且在硬度很高的青玉上加工在古代是比较困难的事情,要知道那时是没有专用钻头的,是用细骨针蘸取解玉砂研磨出来的,所以一般会采取两头对打,也就形成了喇叭状口,中间细整个孔洞呈蜂腰状,而且对打难免会有偏差,这也可以作为鉴定古玉的一个依据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