徂徕山礤石峪隐仙观简介

王赴圣

<h3><br></h3><h3> 礤石峪隐仙观位于徂徕山东南部,海拔220米,峰峦争奇,松柏流黛,享有徂徕第五奥区美称。隐仙观始建于唐代开元年,为道家修道之地。</h3><h3> 隐仙观乃为吕祖蓬莱派的发源地。相传吕祖蓬莱派祖师为吕洞宾和张三丰,其开山第一代道士于元虚於明万历年间入徂徕山礤石峪隐仙观修道,年八十岁而尸解登仙。自此吕祖蓬莱派流传于山东泰安等地,清代和民国时期在东北地区广泛流传。</h3><h3> 隐仙观内有玉皇楼,为上下两层,上层过去塑有玉皇大帝,现已破坏,下层为金阙云宫。六逸堂,位于最西边,是李白、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六位大人物住过的地方。吕祖阁,塑有吕祖神像。三清殿,内供奉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西书房,现已倒塌,是赵阁老(赵国麟)在此学习的地方,后来考上了大学士,不忘旧情,从北京送来一块透明碑,现立在吕祖阁东面。</h3><h3> 隐仙观第一任住持为于元虚,称为于仙师,元朝时期新泰宫里人,在隐仙观修炼时在炼丹炉内碾药炼丹,升仙台上升为仙人。他的碑在六逸堂内现保存很好。嘉庆十六年时,住持为张始明道长。道光、咸丰年间住持道长为梁重格、杨重太、王重泰、王重来,并收徒李密孝、陈密贵、张密寿、周密成等。第九任住持为周密成道长。第十任为梁真常道长,新泰天宝上官庄人。第十一任住持为张丹臣道长,新泰天宝大官庄人。第十一代弟子薛丹岫、钟丹首,于民国时期调往泰安县住持火神庙工作。钟丹首道长于1972年收徒夏体洋。第十二代住侍为王体联、王体举、夏体洋。夏体洋又收徒李赴林、陈赴森、高赴松、王赴圣等。</h3><h3> 隐仙观内景点有九孔桥,进入隐仙观必须经过的石桥,因桥分九供而得名,也叫隔尘桥,意为隐仙观乃神仙居住之地,通过此桥与尘世隔绝,还有的资料上叫迎仙桥,有乾隆三十五年创修的迎仙桥碑。一步到顶,当时九孔桥以下全是历代道长种植的麻栎树,树冠紧紧相连,玉皇楼下有一棵大麻栎树,一丈二尺高,人能从树根一步迈到顶。观音洞,相传为观音菩萨住过的地方。炼丹炉,是仙师碾药炼丹的地方,在玉皇楼东侧的山顶上,有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宰相)赵国麟题写的"炼丹炉"三个大字。升仙台,于元虚仙师修炼成仙的台位,位于九孔桥南约100米的山坡上,其处有乾隆年间泰安知府颜希琛题刻的"升仙台"三个大字。贵人峰,此峰为陡壁悬崖,只有一条小道能攀登到顶峰。能攀到顶峰就称为贵人,古时有"泰山有丈人,徂徕有贵人"之说。</h3><h3> 此外还有鸡卧石、古藤盘栎、柳抱槐、姊妹松、姊妹银杏、龙凤呈祥、《翠柏胜境》《仙闾灵府》等著名景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