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年的味道

奔东向海

<h3></h3> <h3>寻找年的味道</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经常有人说,现在越来越没有年味了。烟花爆竹禁放后,年味更淡了,我却不这样认为,看看我家是怎么过年的吧。</p><p class="ql-block">腊月伊始,父母就开始忙碌着过年了,年味渐渐的变浓。</p><p class="ql-block"><b>1、掸尘。</b>腊月一到,全家开始大扫除,洗窗帘、晒被子、擦玻璃、清油烟机,家中里里外外、角角落落都搞的干干净净,院子里面晒得满满当当。除了环境大扫除,个人卫生也大扫除,春节前要理发、焗油、烫发、洗澡……,再买点鲜花装点一下。<b>“掸尘”喻意“掸陈”</b>,其用意是要将一切“陈旧”、“霉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是辞旧迎新的祈求和除陈布新的愿望。</p> <br><h3></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囤年货。</b>爸妈还是保持着囤年货的习惯,冬月以后就开始<b>灌香肠、腌鱼、腌鸡鸭,</b>腊月过半,<b>开油锅炸豆腐果子、炸藕圆、煎蛋饺、打年糕、拌八宝菜、做交切片、呵喜糖</b>。腊月里,老爸骑着小三轮,一趟趟的往超市跑了,帮我们买拜年的“礼包”,我家亲戚多,长辈也多,拜年的年货堆积像小超市。</p><p class="ql-block"><b>3、买新衣。</b>小时候生活条件、物质条件都较差,只有到过年了,才有条件给我们买一套新衣服,为了不搞脏新衣服,穿上罩衣或者护袖,到处显摆。现在好了,什么时候都能买上一件新衣服,但我们家大年初一穿新衣的习惯也一直传承着,我们也早早的按照母亲的要求,给孩子们买好新衣服,同时也不忘给自己买上一件,<b>大年初一全家穿上新衣服</b>,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却发现老爸老妈衣服已穿了好几年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4、贴春联。除夕贴春联、门钱、福字有很有仪式感的,</b>贴春联除了镇邪驱鬼、祈福纳祥之意,特别能让人感受淳厚的民俗和浓郁的年味。以前,春联都是由村上字写得好的或者德高望重老者、老师免费为大家写,门钱都是由家人自己纂刻。贴春联的任务由一家之主的父亲承包了,他认真的将旧春联扯下,将大门擦干净,换上新的春联、门钱和福字贴上,一会儿问我们贴的顺序对不对,一会儿问贴的正不正,然后再挂上两大灯笼,瞬间万家团圆、和和美美、喜气洋洋的气氛就来了。</p><p class="ql-block"><br></p> <br><h3></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5、年夜饭。</b>年夜饭,老妈提前2天就准备了,除夕中午,她早早催我们吃中饭,要留时间给她精心准备年夜饭大餐,中饭刚吃过,老妈就将剩下的饭菜全部倒掉(剩饭剩菜不隔年),所以每年除夕中饭都是非常简单,甚至就下点面条,一是不浪费,二是留着肚子吃年夜饭。<b>年夜饭最重要的是团圆</b>,我已连续好5年除夕值班了,今年终于有机会一起全家团圆了,下午5点左右全家人围坐一起,尽情享受着年夜大餐,妈妈准备了20几道菜,但我们家年夜饭没有炒菜,炒同吵,妈妈希望我们都家庭和睦,不争不吵,妈妈要求我们,不管菜好不好吃,<b>每道菜地都要吃到</b>,不言而喻,这也是大团圆。全家人边吃边聊,谈谈去年的工作学习,更多的是互相鼓励和祝福,最重要的是每年这个时刻全家人都能在老爸老妈这里团圆,两位老人乐呵的看着我们,嘴角露出满足和幸福。每年除夕妹妹、妹夫和外甥女也想到爸妈这里吃年夜饭,妈妈总是不同意,说“就今天不行,你到姓马的家中(妹夫姓马)去过年,其它什么时间来吃都行”,每年看见妈妈为做年夜饭,忙的挺累的,就建议去饭店办,但是爸妈一直不同意,说:“一年就这一天,忙得开心,<b>自己做,才有年味,你们都在家,才有年味</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6、祭祖。</b>年夜饭之前,<b>爸妈还有重要的一件事要做,那就是祭祖</b>,他们把做好的饭菜放在供桌上,点上香,斟上酒,老爸出门叫上“老祖宗”及逝去的长辈回家过年,还必须叫出声,大门要开着,供桌、凳子及物品不能碰,晚辈还要毕恭毕敬的磕上几个头,说几句祈求保佑的话,妈妈都是默默的站在旁边,嘴里念念有词,祈求平安和幸福,磕了头,还要烧点纸钱,这可是爸妈叠了好几个晚上的,每当这时,妈妈总要问孩子们:“等我们死了,你们还会不会这么做”,在得到孩子们肯定答复时,爸妈的嘴角都露出开心的笑容。结束后,妈妈将供桌上的一些饭菜热一热就开始吃团圆饭了,妈妈对孩子们说:“吃了这些饭菜,会保佑我们健康,打雷也不怕”,但是有几道菜是不能吃的,尤其是“年宝鱼”,一般要放到正月十五变质有味了,才扔掉。</p><p class="ql-block"><br></p> <br><h3><strong>6、守夜。</strong>吃完团圆饭,大家谈谈开心的事情,打牌、游戏、看春晚……,大人小孩都要守夜,零点以后才能睡觉,零点过后,妈妈端来水饺,吃上几颗就可以睡觉了,睡觉时,家中<strong>必须要长亮灯,</strong>亮灯应该是驱赶“年”怪演变而来的吧,妈妈等我们全部睡了,会默默将我们的<strong>鞋子全部倒扣过来</strong>,是防止“年”怪循脚印来侵扰,“鞋子”方言叫“孩子”,老人们希望孩子到家了,平安了,不走了。<br><br></h3><br><h3><strong>7、压岁钱。</strong>一般年夜饭后,长辈就开始给晚辈挂压岁钱了,“压岁”谐音“压祟”,<strong>用红包包好压在衣服内层或者枕头下</strong>,将不好的东西压住、镇住,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平安、健康。我小的时候,压岁钱只有一元、二元,也没有现在的专属红包,用点红纸一裹,现在孩子们的红包都以千、万等单位计算,各式各样的红包五花八门,但都是红色的,当下微信红包又成了新宠。</h3><br><h3><strong>8、大年初一的规矩。</strong>我们家大年初一规矩特别多,起床后,晚辈都要给长辈拜年,我们家虽然不用磕头,但<strong>必须大声喊爸爸、妈妈</strong>,每当这时,爸妈都是满脸笑容,也大声的应着,然后给我们<strong>倒一杯糖水</strong>,寓意生活甜蜜,兄弟姐妹之间也必须长幼有序,小的必须叫大的,晚辈也必须叫每个长辈。妈妈要我们初一<strong>不准骂脏话,不准批孩子,不准说不吉利的话</strong>,大年初一<strong>不能用扫帚,不准倒垃圾,甚至不能吃药,</strong>寓意都很简单,希望吉祥、健康、幸福、发财。</h3><br><h3><strong>9、拜年。</strong>通常初一不串门,初一一过,就可以走亲访友拜年了,以前老爸一辆28大杠,就能带着全家5口人,<strong>七大姑八大姨家家走到</strong>,约7-10天,现在好了,交通便利了,家家有车了,1-2天全跑完了,今年就更简单了,所有亲戚约好一天,按年轮流做东,在酒店聚会。但是我还是想念以前28大杠拜年的时光。</h3><br><h3><strong>10、正月和元宵。</strong>在我们村里,正月都是年,只要不出正月,处处可见年味,初四祭灶神,初五初迎财神,正月十五闹元宵将年味推向另一个高潮。</h3><br> <h3><font color="#010101"><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tBctu_tJ9tbH40jFHn5gzg"><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