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酷陌生的战场环境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50年11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志愿军和联合国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在朝鲜长津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展开了一场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战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50年11月28日凌晨3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气温降至零下39℃</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在茫茫大雪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入朝首次作战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7军235团3连发起了猛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首先割裂了美陆战1师5团1营A连两个排与高地守军的联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然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一面向残存的美军E连守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施加火力压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一面向立足未稳的A连猛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终于在凌晨5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从拼命死守的美军手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夺取了1282高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8142739661930359430&item_id=8142739661930359430&study_style_id=video_default&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feed"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20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b>【抗美援朝老胶片】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珍贵历史画面</b></a></p> 中Vs美/联王牌对决 <p class="ql-block">长津湖战役(即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西方称之为清长战役)</p><p class="ql-block">志愿军成功地将联合国军</p><p class="ql-block">驱逐出朝鲜的东北地区、赶下大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战役的胜利</p><p class="ql-block">是中国军队历史上</p><p class="ql-block">对西方国家军队在重大战役的第一次胜利</p><p class="ql-block">扭转了朝鲜战争的大局</p><p class="ql-block">让世界从重新认识了中国!</p> 西方视角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如果中国人没有于1950年11月在清长战场稳执牛耳,此后的世界历史进程就一定不一样。”</p><p class="ql-block">——摘自英国牛津大学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博士着《清长之战》。</p> 3连血战长津湖夺1282高地 <p class="ql-block">235团3连副指导员邹世勇介绍长津湖战役↓</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h3><h3>本资料引自2007年12月12日 新华网</h3><h3> </h3><h3> 亲历长津湖作战的邹世勇(时任3连副指导员,指导员是唐厚楷)在播室录制现场</h3><h3>主持人:对于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的老兵们来说,长津湖这个地名,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东西。在这里,他们曾经取得过打败美军陆战一师的荣耀;在这里他们经受过冰天雪地、艰苦卓绝的战场考验;在这里,他们许多的战友洒下了自己的热血。</h3><h3>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的嘉宾,就是这些老兵中的一位,志愿军27军79师235团3连副指导员邹世勇同志,邹老您好。</h3><h3>邹世勇:你好。</h3><h3>主持人:您所在的连队进入朝鲜后参加的第一战是哪次战役呢?</h3><h3>邹世勇:是第二次战役,当时就是在东线的长津湖作战。</h3><h3>主持人:你们入朝的时候是怎样的状态呢?</h3><h3>邹世勇:抗美援朝这场战争已经过去57年了,我作为一个战争的幸存者,对这场战争永远不会忘记。</h3><h3>当时我在27军79师235团三连当副指导员,我们这个队伍在接受抗美援朝任务的时候,是非常仓促的,因为最开始我们担负的不是这个任务。</h3><h3>1949年的5月,我部参加解放上海战役,5月份上海解放以后,我们这个军就留在上海担任警备任务,两个月以后,我们部队就奉命撤出上海到浙江省的海盐一带,接受了解放台湾的任务,所以我们从1949年7月到了浙江的海盐以后,就进行渡海训练。到了1950年10月,我们突然接到新的任务,叫我们停止海上训练,很快地把我们用火车拉到山东的泰安去了。到泰安,上级告诉我们要抗美援朝,作了简单的动员,然后又把我们很快地装上火车,拉到丹东去了,当时叫安东。我们这个队伍到了安东以后,发现战争气氛马上就来了,敌机经常越过我们的国界来侦察。我们刚开始的任务是从西线新洲鸭绿江进去,我们的一个师已经过去了。但是这个时候战场发生了变化,我们东线集结得很快,而且敌人东线的力量比较薄弱,所以上级把我们9兵团拉到了东北的临江,我们是从临江过江的。</h3><h3>主持人:过江之前,你们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比如说武器装备有没有更新?弹药有没</h3><h3>有补充?服装有没有更换?</h3><h3>邹世勇与主持人在演播室录制现场</h3><h3>邹世勇:我们过江的时候非常仓促,没有准备。我们前面是20军,他们进去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全部是我们南方部队过冬的服装,戴着大盖帽就进去了,穿了南方的棉衣,脚上是穿着胶鞋进去的。我们是在他们进去的第二天进入朝鲜的,条件要好一点儿,我们换了东北的棉衣,但是鞋子还是原来的解放鞋。就这样,我们非常仓促地进入朝鲜了。这时敌人已经进到了朝鲜北部的高寒山区,就是长津湖一带,海拔都在一千多公尺以上的,都是冰天雪地。我们是第一次跟美军交手,这场战争是在敌我实力特别悬殊的情况下的一场较量,从武器装备到后勤供应,我们都处在绝对的劣势,敌人处在绝对的优势。</h3><h3>主持人:邹老,您给我们讲一讲,当时从武器装备、后勤保障上来说,为什么我们处于绝对的劣势呢?</h3><h3>邹世勇:东线的敌人都是美军的王牌军。陆战第一师,就是它最王牌的部队,建军160多年。第二个也是它的王牌,陆军第七师,他们的主力王牌都在东线。</h3><h3>从武器装备上来看,这些都是号称武装到牙齿的、最现代化的部队。就拿枪来说,我们当时还使用解放战争时期用过的步枪。我们没有重型火炮,当时我们最大的炮大概就是九二步兵炮。这一点,我特有体会。可是美军的装备呢?美军的装备最差的也是冲锋枪、卡宾枪等步兵武器。比如说,我们接受的任务是攻击一个美军把守的山头,叫1282高地。这个地区是高山寒区,白天大概在零下35度左右,夜间能达到零下40度,冰天雪地,雪踏下去就到小腿肚这里。当时我们的火力远不如敌人,敌人可以疯狂射击。而我们的枪,由于温度低都已经是打不响了。我们连在攻打这个1282高地的时候,我明显地感觉到我们火力不行。敌人在这个地形里有野战工事,我们是向上面进攻,它的火力又特别强,所以我们的伤亡比较大。</h3><h3>主持人:从穿的服装和后勤供应的情况来看呢?</h3><h3>邹世勇:从服装来说,我们的鞋还是胶鞋,所以在零下十几度的时候,脚都冻坏了。我们每人只有一床小薄被子,可是美军每人都有一件大衣和一个鸭绒袋,钻进去以后,把拉链一拉,特别抗寒。所以我们从服装保暖上来说,跟敌人是没法相比的。再说后勤供应。我们入朝时每人背一个干粮袋,大约有五、六斤的高粱米,等我们到了战场就吃完了。而美军的后方供应饼干、罐头、饮料等等,每个人都饿不着的。一开始我们东西吃完了以后,就靠朝鲜老百姓家里做的饭。等我们到了战场,大部分房子都已经炸毁了,老百姓也跑光了,我们就只能经常挨饿。由于敌人掌握制空权,他们的飞机非常猖狂,见人就打,所以我们后方的运输特别难。我们当时吃不上饭。战士饿了,就抓把雪吃。后来部队指挥员觉得战士老是挨饿就没有办法打仗了,我们的首长急着想办法筹粮。有一天他带着两个人走到很远的一个山沟里面找到了一家老百姓的房子,人已经跑了。他们在里面翻出了一袋稻草和一袋土豆。当时毛主席强调了,要爱护朝鲜老百姓的一草一木,可是我们出国又没带钱,这怎么办?后来他们就把土豆背走,给那个朝鲜老乡留下</h3><h3>了一条军毯和一个缴获的美军鸭绒袋作为抵押。把土豆抱回来以后,首长就到前线去找我这个管后勤的。有了土豆怎么吃呢?又不敢生火,白天不能冒烟,晚上不能见火,因为飞机经常轰炸。到后来没办法,他又带了人,冒着生命危险,把这一袋子土豆背到那家老百姓家去了,把这袋土豆煮熟了。可是等这一袋子土豆煮熟了,送到前线阵地以后,土豆全都冻了,没法吃。可是战士们饿啊,怎么办?硬啃,夹在腋下化,化一层啃一点儿,再化,再啃。</h3><h3>主持人:土豆实际上已经成了冰疙瘩了?</h3><h3>邹世勇:就是冰疙瘩了。因为路很远啊,天气又那么冷,他们从那个地方煮好了,送到上面去,就都成了冰块了。这个照片你可以看到,这是当时我们军的记者拍的。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的话,是很难理解的。我们就是这样在这个地方打仗的。</h3><h3>主持人:战场周围的老百姓多吗?</h3><h3>邹世勇:没了,都跑光了。房子也差不多都叫敌人炸毁了。所以我们当时没有饭吃。后来我们主要有三个解决的办法:一个就是到老百姓家去,把坍塌的房子扒了,可能会发现有一点粮食或者土豆什么的;第二个办法,后方有时也能供应一点儿,送上一点儿;</h3><h3>我们当时还有一个办法,取自于敌。打第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在战场上休息。我们连有一个通讯员脱下了阵亡美军的一个背囊。脱下一看,里面有吃的,饼干、罐头、香肠什么都有。原来敌人包里面就有吃的。后来我就告诉战士们,见到包你就拿,所以后来我们很多的食品供应都是得益于敌人。当时那28天,我们就是靠这三种办法生存下来的。</h3><h3>28天,我们没喝过一口热水,就是吃干饼、吃雪。冰天雪地,别说喝水,睡觉都成问题。这一点,敌人比我们好得多。敌人在后方可以支账篷,由于不担心空袭,</h3><h3>敌人可以挖工事,即使地是冰冻的,他也敢生火。把土化开以后,挖成坑把树叶子放到坑里去,到了晚上,钻到鸭绒袋里面去,把大衣脱下来盖在上头,很舒服的,而我们呢?没地方睡,就在雪地里睡觉。所以第二次战役是我们和敌人在条件悬殊情况下的一场</h3><h3>较量。</h3><h3>主持人:邹老,当时您所在的连队执行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任务?</h3><h3>邹世勇:我们79师的任务,就是打陆战第一师,抢占1282高地,兄弟部队80师、81师,对付美军第七师。</h3><h3>当时一连攻取1282高地,我们三连的任务是冲下去,因为山的这边是我们,那边就是敌人了,如果我们占领了1282高地的话,就能冲下去消灭敌人。但是当时一连摸错了方向,摸到了兄弟部队1240高地去了,这时已经半夜了,上级就临时决定我们三连攻打1282</h3><h3>高地。我们接收了任务以后,由副连长率领一排来攻打这个山头,当时我负责管后防。我们是第一次跟美军作战,没有经验,一发起冲击,端着枪就冲上去了,结果我们吃了亏,敌人火力特别强。一排虽然攻下了第一个山头,但是伤亡比较大。</h3><h3>主持人:当时咱们连里头一共有几个排?</h3><h3>邹世勇:三个排。一排冲上去了,我们副连长负了重伤。</h3><h3>主持人:伤在哪儿了?</h3><h3>邹世勇:伤在腹部。后来指导员就把我叫上去了,说副连长负伤,不能指挥了,你上去继续指挥攻击。我当时上去以后,副连长简短地跟我交代了几句,很快就牺牲了。</h3><h3>主持人:副连长当时跟您交代了什么呢?</h3><h3>邹世勇:他当时跟我交代,千万要记住,冲击的时候,不要喊口号,不要放松。一排就吃亏在还像跟国民党作战一样,端着刺刀喊着口号这样子,那等于给敌人暴露了目标,所以千万别喊,就悄悄打。</h3><h3>主持人:当时咱们这个连装备的武器当中,比较重型的算是什么呢?</h3><h3>邹世勇:一个连一挺重机枪,这是最好的了,一个排一挺轻机枪,再有就是一个班有一挺加拿大制冲锋枪,战士们的装备就是三八式、中正式这些枪。</h3><h3>主持人:上级有没有给你们加强一些火力,比如配属一些迫击炮?</h3><h3>邹世勇:我们当时的任务是下山打的,后来变成接替一连攻击山头,都来不及配重型武器。</h3><h3>主持人:因为最初的主攻连队是一连,当时都配给他们了?</h3><h3>邹世勇:是的,火器都配给一连了,所以我们其实是非常仓促地进入战斗。因为火力跟敌人相差很多,我们在打第二个山头、第三个山头的时候,就采取了别的办法。当时是在雪地里,夜间有一定的能见度,所以我们避开正面攻击,把二排放到正面,三排放到</h3><h3>侧翼,侧翼先打。如果先打敌人的侧翼的话,敌人的火力就冲着三排上去了,二排这边再发起冲击,这样伤亡就会小一些。就这样我们当时打下了三个山头。</h3><h3>主持人:当时打下第三个山头的时候,已经几点了?</h3><h3>邹世勇:大概就到了凌晨三、四点钟了。</h3><h3>主持人:最后我们攻下了主峰了吗?</h3><h3>邹世勇:攻下来了。第二次战役结束后,美国陆战一师损兵折将11700多人,我们志愿军也付出了代价。战后统计,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东线阵亡10588人。</h3><h3>主持人:当时你的连队投入战斗前有多少人?</h3><h3>邹世勇:我需要交代一个情况,我们这个连一共是232个人,因为我们连是准备打台湾的。那个时候没有海军陆战队,我们就是准备抢占海滩滩头阵地的滩头营,所以我们这个营的编制就比较多,每个连都200多人,是从全团选的有战斗经验的骨干。我们这个连是232个人,当时战争打下来以后,只剩下37个人。战争就是这样残酷。</h3><h3>主持人:在这次战斗当中,给您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您至今还记着某些战役战斗当时的作战情况吗?</h3><h3>邹世勇:战争是非常残酷的,一上战场,每一个人都面对死亡问题。有人曾经问过我,你怕不怕死?我们的战士、干部是不怕死的。为什么?就因为我们的战士、干部都知道,为谁当兵、为谁打仗,战争胜负对国家、对民族、对个人和家庭有什么利害关系,我们都有坚定的信念和理想。</h3> <h3><a href="http://www.cztv.com/videos/player/3422348.html?from=message"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3连邹士勇讲述长津湖战役视频,</a><br></h3> <p>以下是参考文献:<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2ua--eoyeK5kOx-KCSa4eQ"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网页链接</a></p> <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27军235团3连历史上最惨烈的战斗 济南第一团235团3连老兵战友之家</h3><h3>[转载]:</h3><h3>长津湖战役全记录(7)</h3><h3>2017-06-16 </h3><h3><br></h3><h3> 1950年11月28日凌晨3时,志愿军赶来增援的<b><font color="#ed2308">235团1营3连</font></b>发起了第二轮猛攻,首先割裂了美军援军陆战5团1营A连两个排与高地守军的联系,然后一面向残存的E连守军施加巨大压力,一面向立足未稳的A连猛扑,终于在5时许夺取了1282高地。</h3><h3>原文地址:长津湖战役全记录(7)作者: 墨三</h3><h3>在237团攻击西北山的同时,235团1营第1、2连及特务连向1282高地发起攻击——235团1营应攻击1240高地,因道路不熟而错为1282高地,在该营后面的236团3营也跟着走错,把原定目标1240高地错成了1167.1高地——无独有偶,据守1282高地的美军陆战7团2营E连,居然也和进攻方一样搞错了,E连应该防守1384高地,却认错了山头而上了1282高地。E连的防御部署要比西北山的H连完备,采取了纵深配置,两个排在1282高地主峰,一个排在高地以南的一个小山头,形成犄角之势相互呼应,还在工事前布设了绊索照明地雷。防御比较坚强,战斗也非常激烈,志愿军先是以小部队进行试探性攻击,以判明美军防线的弱点,然后投入两个连实施了坚决冲击,由于突击部队踩响了绊索照明地雷,部队的冲锋队形在照明地雷的照耀下暴露无疑——美军早已发现志愿军开始接近,但E连连长沃特·菲利普(Walter D. Phillips Jr.)上尉下令不准开火,直到此时照明弹将阵地前沿照亮,志愿军冲在最前面的第一波突击部队距离美军不过三、四米才开火!——志愿军突击部队遭到了美军密集火力的射击,受到了严重伤亡。志愿军见强攻难以奏效,便改变战术,以班为单位从正面进行轮番攻击,吸引美军注意,主力则向高地后方迂回渗透,美军战斗意志也相当顽强,甚至与迂回的志愿军展开了手榴弹战和白刃战。面对蜂拥而上的志愿军,连长菲利普上尉挺身站立在阵地上,将上了刺刀的步枪猛插到雪地上,高声喊到:“我们是E连!我们必须在这里!一步也不能后退!……”话音未落,就被志愿军密集的子弹打倒。排长约翰·扬西(John Yancy)中尉头部、肩部和脚部三处负伤,仍坚持指挥战斗,后来还带伤率领九名士兵向冲入阵地的志愿军反击,与志愿军对拼手榴弹,战斗中右眼中弹,他将眼珠塞回眼框继续指挥。罗伯特·凯内莫(Robert Kennemore)中士将伤亡人员的弹药搜集起来分配给其他人,当志愿军的手榴弹如雨点般飞来时,凯内莫如同表演杂技一样,用手接过手榴弹回掷过去,用脚踢飞落在雪地里哧哧冒烟的手榴弹,不过他反应再快也挡不住如雨点般飞来的手榴弹,一枚手榴弹在他脚边爆炸,将他双脚炸断!——战后扬西和凯内莫均被授予美国最高荣誉国会勋章。激战一直持续了两小时,双方伤亡都非常惨重,志愿军两个连的攻击部队伤亡殆尽,而美军E连也是伤亡过半,连排干部中除一人外非死即伤。</h3><h3>午夜后,双方都向1282高地派出了援军,28日凌晨3时,志愿军赶来增援的235团1营3连发起了第二轮猛攻,首先割裂了美军援军陆战5团1营A连两个排与高地守军的联系,然后一面向残存的E连守军施加巨大压力,一面向立足未稳的A连猛扑,终于在5时许夺取了1282高地。</h3><h3>美军陆战5团1营C连连长杰克·琼斯(Jack R. Jones)上尉带领两个排作为第二批援军赶到,先在南面的小山头收容了E连和A连的残余人员,将伤员后送后,便在迫击炮的火力准备后,琼斯连长身先士卒率领C连和其他两个连的余部向高地发起反击,由于夺取高地的志愿军刚刚经过惨烈的争夺战,伤亡甚重,顶不住美军生力军的反冲击,1282高地得而复失。天亮后,志愿军再次组织攻击,由于失去了夜幕掩护,美军火力得以充分发扬,第11炮兵团的数十门榴弹炮在一夜间已经对1282高地周围进攻的志愿军发射了数千发炮弹,到天亮的时候美军的炮火支援更是达到了顶峰,志愿军的第三轮猛攻终以饮恨告终。美军战后研究中,一直对志愿军一再强攻正面阵地而对警戒兵力十分薄弱的炮兵阵地视而不见感到奇怪,如果志愿军有一个营的兵力去攻击第11炮兵团的阵地并将其摧毁的话,柳潭里的美军基本上撑不到突围的那一刻了。志愿军虽未能攻下高地山顶,但仍控制着高地的大部分地区。围绕着小小的1282高地之战,双方均付出了巨大代价,美军三个连(实际为七个排)共伤亡200余人,志愿军伤亡约为400人。</h3><h3>235团2营攻击目标是北山1384高地,该高地原来是应该由美军陆战7团2营E连防守,结果E连错上了1282高地,美军预备队陆战5团3营直到27日黄昏才发现这一错误,此时3营已将营部为核心将三个连并肩展开,构成了环形防御阵地,而且时间太晚根本来不及补救,3营只好在高地以南以I连的一个排和配属该营的韩国警察排建立了二道脆弱的防线作为警戒,而1384高地主峰无人防守,因此235团2营未受任何阻力便轻松占领了1384高地主峰,立即居高临下向南推进,其攻击相当犀利,接连突破了I连的一个排和韩国警察排的二道防线,第4、6连乘势沿公路向柳潭里纵深突进,但是遭到美军密集火力拦阻,伤亡较大被迫于拂晓时分撤回。美军3营赶紧组织了G连两个排实施反击,夺回了1384高地主峰,并立即亡羊补牢在主峰上构筑阵地。</h3><h3>236团3营计划攻取1167.1高地,却错向1240高地发起攻击,1240高地的山脚与1282高地山势相连,山顶则是长约20米,宽约4、5米的长方形台地。站在1240高地上,四周一览无遗,柳潭里就在其右下方,左下方则是一条公路,公路再往左就是直插入旧邑里江的1167.1高地。因此1240高地堪称柳潭里东北方向的锁钥重地,美军驻守在此的陆战7团2营D连戒备非常松懈,几乎转瞬之间就被淹没在志愿军如潮般的迅猛冲击之下,连长米尔顿·赫尔(Milton A. Hull)上尉负了伤,带着十多名部下退缩在反斜面的一个狭小阵地上,好容易坚持到陆战5团1营C连第3排赶来,获得增援后赫尔组织了反击,一度夺回了高地山顶,但好景不长,很快就又被志愿军再次赶下来,只得退守1240高地南面约300米处的无名高地,D连几乎伤亡殆尽,而援军C连3排也伤亡过半当晚的战斗从一开始就相当激烈,79师取得了一些进展,夺取了1403高地和1240高地,控制着1384高地和1282高地部分地区,从北面对柳潭里之敌形成了巨大压力,但是79师也付出巨大代价,五个营伤亡殆尽失去战斗力。59师迂回到柳潭里以南,切断了柳潭里与新兴里、下碣隅里的联系,构成了对柳潭里地区的合围态势。而在所有攻击部队中,20军59师进展最为显著,175团先后攻占1542、1581.2、1419.2、1357.4高地,176团连续攻占1425.5、1408、1229.1高地,177团攻占新兴里(注:长津湖地区共有两处叫新兴里的地方,一是在长津湖东面,即美7师31团支队守备之地,另一处则在长津湖西南,柳潭里与下碣隅里之间,由陆战1师守备,这里为后者)至西兴里一线高地,特别是夺取了死鹰岭主峰1519高地,这样59师就完全控制了以死鹰岭为中心的西兴里公路两侧高地,截断了柳潭里与下碣隅里两处美军的联系。志愿军其他部队则在美军灼烈火力下仅仅取得了合围态势,而没能大量歼敌,大多与当面美军形成对峙。</h3><h3> 志愿军第27军围攻柳潭里美军陆战第一师 经过一夜激战,九兵团终于掂出了美军的份量,也通过战斗查明了在整个长津湖地区,被围的美军约有四个团将近三万人,其数量超过了预定估计的一倍以上。</h3> 3连把美军赶下海 <h3>↓邹世勇回忆文章:</h3> 参考文献↓ <p><a href="https://m.toutiaocdn.com/i6886748576743948804/?app=news_article&timestamp=1603461846&use_new_style=1&req_id=20201023220406010129049034102381F1&group_id=6886748576743948804&wxshare_count=3&tt_from=weixin&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target="_blank">沉默的步兵---3连勇夺1282高地,叫我金主编《凤凰军机处》制片人 </a></p> <h3>解放军“济南第一团”与美军第一陆战师在朝鲜的生死对决</h3><h3>2019-05-30 14:59:15 作者:张克勤↓<a href="http://wenhui.whb.cn/zhuzhanapp/rd/20190530/266480.html?from=timeline&amp;timestamp=1559222627783"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网页链接</a></h3> <h3>让我们来读一读志愿军战士宋阿毛牺牲前写的这段话:</h3><h3><br></h3><h3>我爱亲人和祖国!</h3><h3><br></h3><h3>更爱我的荣誉!</h3><h3><br></h3><h3>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h3><h3><br></h3><h3>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h3><h3><br></h3><h3>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h3><h3><br></h3><h3>注:1950年11月28日,长津湖战役打响的第二天,志愿军第20军第59师第177团1营6连,奉命攻击柳潭里以南9公里的死鹰岭,阻击美军陆战1师南逃。然而在零下40摄氏度的极端严寒下,全连125名官兵全部冻死在死鹰岭阵地上,后来战友在6连上海籍战士宋阿毛身上发现了这首绝笔诗。</h3><h3><br></h3>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news.sina.com.cn/o/2014-04-04/074029863217.shtml?from=wap"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原20军老兵来信:宋阿毛或葬在三八线附近</a></p> <h3><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qu9iHssXCXvF60UpB0FnuQ"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关于抗美援朝,美国官方曝光惊人数据!</a><br></h3> <h3><a href="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pageType=1&isBdboxFrom=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113823509864601923%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长津湖战役美海空军近十万人参战</a><br></h3> <h3>长津湖战役中,美海空军近10万人参战,规模超过海湾战争
2019-08-30优质原创作者
提起长津湖战役,很多人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9兵团15万人打不过人家2万人”。关于双方的兵力对比,之前已经多次做过比较了,这里不再赘述。只说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对于美军这样善于打海陆空立体协同作战的军队,任何一场战役中都不能忘记算上他们的海空军。长津湖的美军,其投入的海空军力量已经超过了后来的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是一场对现代军事思想、军事理论有着深刻影响的现代化战争,其结果至今仍对许多国家的军事建设起着指导性的作用。这场战争中,美国海空军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从航母的配置上就可以看出。
在整个作战期间,美军共出动了萨拉托加号、中途岛号、突击者号、美国号、肯尼迪号和罗斯福号6艘航母。此外还出动了2艘战列舰、12艘驱逐舰、12艘护卫舰和2艘潜艇。从航母上起飞的舰载机,以及军舰上发射的战斧导弹和406毫米炮弹,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br></h3><h3>如果从数量上论,海湾战争美军出动的航母数量已超过了总数的50%,足见美军对这场战事的重视。</h3><h3>美军作战,从来都不能只计算地面部队兵力,其海空军发挥的作用,常常占到一半以上甚至更多,海湾战争如此,长津湖战役也是如此。
第二次战役中,9兵团的正面之敌是美第十军共10.5万人。但庆幸的是这10.5万人被分成了四路,且中间都有较大的间隙。这给了9兵团各个击破的机会。由于26军作为预备队初期并未参战,于是20军和27军分别进攻陆战一师和步兵7师。
从地面兵力来看,志愿军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海空军呢?志愿军是零,而美军在东线投入的海空军就达到9.2万人。
二战后就已经退役的普林斯顿号航母被重新征召,原本在地中海服役的莱特号被紧急调往远东。驻横须贺和佐世堡的福吉谷号、菲律宾海号、巴丹号、培登海峡号和西西里号全部云集兴南附近海域。7艘航母共搭载了近500架舰载机。除此之外,以密苏里号和新泽西号战列舰为首的140余艘战列舰、巡洋舰和炮舰也在海上严阵以待。连浦机场有4个海盗攻击机中队,元山则集中了350架C119运输机。
美军的战机多到几条主要干道上空,每条白天都有24架战机不间断巡逻,夜间则保证至少5架带夜航能力的战机不间断巡逻。一个连级的阵地就能获得运输机的直接空投补给。而航母舰载机则昼夜不停的轰炸志愿军阵地。仅莱特号一艘航母,就在一天内轰炸了志愿军152处阵地,造成2000余人的死伤。
当陆战一师决定撤往兴南港从海上逃跑的时候,整个远东空军都出动了。每天3000架次的战机在志愿军的头上盘旋,为了躲避飞机的轰炸,志愿军只能在黑夜的崇山峻岭中急行军,不少战士又冷又饿,走着走着一头栽倒就再也起不来了。
没有空中支援,陆战一师根本不可能活着
12月14日,志愿军向兴南港发起了最后的冲击,美军第90特混舰队向志愿军猛烈开火,仅203毫米舰炮就发射了3.4万发炮弹,在这样的火力打击下,筋疲力尽的志愿军终于停了下来,再也打不动了。
长津湖战役,是整个抗美援期间美军航空兵力量最集中的一次,它们的数量甚至超过后来的海湾战争,史密斯师长后来回忆:如果没有空中支援,我们根本不可能活着。<br></h3> <p><a href="https://kandianshare.html5.qq.com/v2/video/7416290895080660331?vid=7416290895080660331&sUserId=&sGuid=6564666162653634306538356431336235396235313332333131363538386362&classify=0&target_app=kb&classify=0&from_app=qb" target="_blank">美军逃离兴南港</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dQDrC3ufnYLWN_cmUkq2fA" target="_blank">网页链接</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pXpW-6UjbX7YUd7sg0E7pw" target="_blank">网页链接</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