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望 春 节》

怀竹

<h3>  丹江路边的迎春花正在开放,星星点点,还没有到开的一片金灿灿的时候。仿佛听到春天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转过身来,春节却已经走远。</h3><h3>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民俗节日,是“新桃换旧符”又一年、是举家团聚喜迎新春的节日。</h3> <h3>  </h3><h3> </h3><h3> 回望春节,忆以往,让人欢喜让人愁。</h3><h3> “人逢佳节倍思亲”,儿女离家日久,过节了,总想回家依偎在父母身边,过几天温馨的日子、重温全家团聚的欢乐时光。</h3><h3> 只可惜一家人不在一个城市,我和妻住在黄河之滨,儿女远在“又绿江南岸”,山遥遥水迢迢,儿女回家路漫漫。</h3><h3> 自驾车回家固然好但怕“老天不作美”,给你來一场雨雪,高速封闭……,你的计划就得“泡汤”;乘动车返乡虽然快捷,只有六七个小时的车程,但买票难,难于上青天,一家几口人少一张票也不行,有回家的票没有返程车票更不行,想想都让人头大……。儿女为难,老人也为难!</h3> <h3>  儿女回家的路并不平坦,坎坎坷坷故事多。</h3><h3> 每到春节,我总会不由自主想起儿子两次回家过节的种种尴尬,天不遂人愿,颇有“回家过年、儿在囧途”之叹之痛。</h3><h3> 2005年春节,儿子急匆匆赶回家,是乘火车回家的,问返程票买了吗?回答,没买上,估计在郑州找同学帮忙,问题不大。没有返程票,总怕耽误孩子节后上班,我心中很是忐忑。春节期间几乎每天都问儿子票买到没有?但买票谈何容易,到处托人、处处碰壁,眼见返程日期临近,没办法,只好“老将”出马,我拎着一个纸袋,装着儿子带回家的一只南京桂花鸭一条南京牌香烟,找到车站客运主任,说好说歹,总算买了一张到南京的硬座票。</h3><h3> 儿子返程我送站,始发站是洛阳,到候车室一问,不足百公里、竟然晚点一个半小时,心中不由得紧张,还不知车上挤成了啥样儿?车到站,拿着车票却上不去,铁路工作人员费九牛二虎之力硬是把几个人(包括我的儿子)推上车……。估计火车已到郑州了,赶快打电话询问,儿子说车门一开就被挤下来了、再也上不去了。没办法,只好暂住同学家,明天一早买上午机票,飞南京吧……。</h3><h3> 就这样,车票白买了、搭了一只鸭一条烟,儿子还遭了不少罪……。 从此,算是有了一块“心病”,只要听说坐火车买票,心里就烦燥。从此,坐车买票有软卧不买硬卧,就怕车上“挤”。</h3><h3> 再说去年春节,儿子早早就盘算回家,买不到直达郑州的动车票,只好买了二个短程,第一段从南京到徐州,有票没座儿,站了一路;徐州下车,紧接着又上车,直接到郑州,有座儿,谢天谢地。说实话,孩子受罪我心疼,过春节是多快乐的事啊,怎么就非得先让人心痛一阵才能快乐呢?怨谁呢?大家过年都想回家,回家的路、无非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千军万马挤一座“独木桥”,那能人人都如愿?</h3><h3> 唉,不提了,提也是“世纪难题”。</h3> <h3>  紧接着说到今年春节了,我给儿女说了,买不上往返有座号的动车票就别回来;若自已开车回家,预报春节前后有雨雪有雾霾的,千万别逞能。</h3><h3> 今年春节前天气不错,儿女一合计提前三天回来。一台“别克”越野乘坐四个人(女儿女婿外孫女加儿子)正好,四个人中有三个驾照,轮流开车大约十个小时就能到家,想想也不累。</h3><h3> 决定开车回家、我又怕他们把车当“货运”,再三交待“家里什么也不缺”、“什么也别买,带上你们一路上吃喝,轻松回家”。</h3><h3> 腊月二十七晨,七时半啓程,途中在二个服务区停留就餐,下午五时半到家,共费时十小时。思家情切,儿女也辛苦啊!</h3><h3> 不让买“东西”但儿女主意大,后备箱又是满满的!</h3> <h3>  先看看儿女都买了些什么吧。</h3><h3> 一箱海鲜集装箱,其中四袋带鱼段、四条海鱼、二袋虾皮、二袋鱼丸一袋鱼饼、二袋大虾、三袋小黄鱼、还有紫菜海苔……。</h3><h3> 一箱法国红酒,一箱汇山珍(估计是香菇竹荪,一时吃不上,没打开),一箱扬州包子刀切,一箱车厘子,十块镇江肴肉(是我点名要的),四盒苏州卤汁豆干,一筒饼干、一箱干果坚果。还有东乡冰糖羊肉、八宝饭、软香肠、鸭脖、腊肉、咸肉、小食品和许多小包装茶叶……。</h3><h3> 女儿还送我们俩儿每人一件薄毛衣</h3><h3> 结果厨房冰箱、餐厅冰箱和小冰柜都爆满,阳台和书房都堆了好几样。还能说什么?满满的都是儿女的一片孝心、孩子的一番心意!</h3> <h3>  这几年,过年的内容、形式、味道似乎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h3><h3> 儿女回家过年,欢天喜地的大宗旨不会变。但是,穿新衣戴新帽变了,平常衣裳干干净净也过年;走门串户给親朋好友拜年变了,发个微信打个电话送上问候和祝福挺方便;鸡鸭鱼肉摆满桌、不醉不休变了,问儿女想吃什么,回答“平常家里饭”,最想“家的味道”;窝在家里看电视变了,一商量去影院看了一场《流浪地球》;刮西北风,天上有个“冷”太阳,但挡不住玩心不减,有车腿就长,驱车几十里、去了“长寿山”,又看望母亲河,先去五云山、方顶村,后去去饮马沟、黄河滩;回家不容易,趁着节前饭店未打烊,几个人去吃“河南羊肉烩面”,早晨还专门去喝了“胡辣汤”;晚饭后一家人没事儿了,“搬砖修长城”打了几圈麻将牌……。</h3><h3> 总之,过节少了“规矩”、多了“自由自在”,年过的“随心所欲”,凡事就图个“高兴”,怎么高兴怎么来。</h3> <h3>  我家过节内容丰富多彩,儿女孝顺、千方百计给家做贡献。过节了,就写写过春节的“花絮”吧。</h3><h3> 女婿嫌我原来的家庭制氧机制氧浓度低,于是在网上又买了一台进口医用分子筛制氧机,物流快递到家。调整试用,果然效果大不同,制氧浓度高,可调范围大,有雾化负离子功能,还真不是一般的好。</h3><h3> 家里餐桌椅已用了十八年,略有些陈旧,趁大年二十九,家俱市场还在营业,女儿女婿拉着我们两口儿,买了一套橡木的实木餐桌椅,敦实厚重结实,能用两辈子。</h3><h3> 原来的家用制氧机和老餐桌椅节,趁节前送给朋友,朋友也高兴。</h3><h3> </h3> <h3>  新买的医用分子筛制氧机</h3> <h3>  这里是我冬季吸氧、电热敷、休生养息、读书写美篇之处。</h3> <h3>  新买的餐桌椅,实木的,敦实耐用。</h3> <h3>  儿女回家就想让我俩儿高兴,“去那儿玩”成了口头语。于是,计划着各处都走走。</h3> <h3>  腊月二十八,一家人再进五云山,去看冬季山中景色,看新建的别墅“部落”。五云山山峦起伏,别墅错落,山中道路蜿蜒曲折,通达各家各户。 儿女们问“喜欢住在山中吗”?我说“不喜欢,还是喜欢自己的家,居住的小区闹中取静,看病购物都方便”。</h3> <h3>  从五云山归来又去“方顶”(河南历史文化名村)看四方小院,一家一小院,几间房一块空地,白墙灰瓦、精巧别致。春节已临近,“小院”却依旧清冷。</h3><h3> 方顶是有“前途”的,规划三万户人家,有可能发展成十万人小镇。加上有一座水库还有一湖碧水、绕湖有栈道小路、跨湖风雨桥,杨柳依依,还真令人向往心动……。</h3> <h3>  虽然去过多次但我们都很喜欢方顶“小院墅”的幽静,喜欢这个历史上人杰地灵、而今半掩映在山水间的村庄。</h3> <h3>  儿女每次回家都要去看看身边的黄河,黄河是母亲河、黄河两岸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发祥地,她哺育炎黄子孙世世代代。</h3><h3> 腊月二十九,去了饮马沟,是想更加親近黄河。这里有新竖立的吕布骑赤兔马手持方天画戟的雕像,有冬日“冷太阳”下的饮马亭,下大坡就能跑到黄河滩上嬉戏,脚踏“湿”地……。</h3> <h3>  归来途中去了虎牢关,看关帝庙(山西夫子庙),庙前香烟燎绕。</h3> <h3>  我的外孙女,去年考入西浦大学,“天之骄子”。觉得家里暖融融,哪儿也不想去,就想宅家玩电脑。</h3> <h3>  有车“腿”就长,能跑的更远。</h3><h3> 大年初二,春寒料峭、山风凛洌,一家人驱车先去竹林寺太溪池又去巩义市长寿山森林公园。长寿山是中原旅游的“后起之秀”,有风情古镇,聚合了全国各地名小吃,可供游客品尝;有“五大连池”铁索荡桥,年轻人玩的欢快;有盘山道、乘游览车可直抵山顶,高处有跨沟二百米玻璃栈桥,吓煞胆小的人,让人望而却步。</h3> <h3>  敢走过玻璃栈桥的人不多,我的妻子算一个,女婿胆气壮敢在栈桥上“闲庭信步”;儿子有些恐高,只好做个旁观者;问女儿敢不敢过桥,女儿说要陪老爸四处观风景。</h3><h3> 早就想去长寿山,今年春节出游算是填补了这个“空白”。</h3> <h3>  说到吃,多少有些讲究。</h3><h3> 节前一家人吃火锅,肥牛卷肥羊卷牛肉丸虾饺冻豆腐各类蔬菜和可涮之物,摆上桌;锅内自有买来底料;蘸料是我调配的,用麻酱蒜蓉韭花腐乳汁等调成,大家都说味道好。</h3><h3> 年夜饭,中原人吃饺子,故乡称为“填穷坑”,要吃饱吃好,把“穷坑”填满,从此不受穷。</h3><h3> 吃饺子有配菜,红烧鱼少不了,今晚吃半边、明天接着吃,叫年年有余(鱼);配了切好的松花蛋,浇一点生抽麻油;一定有“X家凉菜拼盘”,由辣白菜、芹菜、莲菜、香菜和炒肉丝卤肉搭配调好装盘;专门有卤肉拼盘,有卤肘子、卤猪肚、卤猪耳朵、酱牛肉;还有一盘儿女带来的醉螃蟹。喝点什么?随便,有获国际博览奖的各种白酒、有红葡萄酒、有可乐,我家从来不劝酒,能喝自已斟,“丰俭由人”。</h3> <h3>  大年初一,又增加了家乡的过年菜--“皮渣肉菜”其中有山药、皮渣(洛阳叫焖子)、油炸过的五花肉片,码齐上锅蒸好,再用蒜黄香菜麻油香醋勾兑成汁,浇上去作“点晴”。此菜有肉而不腻,连汤带肉皮渣山药一起舀着吃,爽口、满满的家的味道。再红烧个大虾、炒一只鸡,炒点时鲜素菜,青椒炒肉丝,好、齐了。</h3><h3> 一家人团团坐,吃的热热闹闹。</h3> <h3>  快乐的日子总是过的太快,转眼到了返程的日子,舍不得孩子走啊!</h3><h3> 做一桌菜为儿女践行。做了小外孙女爱吃的烧大肠,再来一大碗“家的味道”-皮渣肉菜,红烧大虾,糖醋小黄鱼,虾仁扒白菜,酸辣土豆丝。虽然吃的高兴、但在心的深处却多了几分酸楚……。</h3><h3> 儿女是提前到初四返程的,预报初五晚开始有雨雪。</h3><h3> 我和妻全力以赴,抓紧卤几个酱肘子、五香猪肚,让他们带回去,卤了十几个茶叶蛋、又买一只正宗“道口烧鸡”和一斤酱牛肉路上吃,还烙了不少葱花油饼。</h3> <h3>  初四晨,儿女收拾好各自的物品,装车准备出发。</h3><h3> 女儿早早钻进车内,她怕和我告别时,会忍不住心酸流淚。那么大的人了,总舍不得离开家人,动不动给我抹眼泪。唉,我可爱的女儿!</h3><h3> 儿子上车前,扶着车门看着我,依依不舍。一个大男孩,在外闯荡了十几年,早已在南京扎下了根儿,还是那么恋家。</h3><h3> 想起节前,刚过腊八,儿子就给我打电话,说想家了,整天掰着手指头算,还有几天就能回家。</h3><h3> 春节家人欢聚令人难忘,难忘每一个春节家人团聚好时光。</h3><h3> 我没有走近车前看女儿,怕她流泪!</h3><h3> </h3><h3> 挥挥手,走吧,一路平安!</h3> <h3>  短暂的春节,暂短的欢乐时光。</h3><h3> 过年一家親,有欢聚就有离别,离别总比团聚时间长。</h3><h3> 儿女们有自已的事业,有他们各自的家,我告诉儿女们,等到天气暖莺飞草长、等到暑夏过金桂飘香,我和妻就会去看望他们,再续江南游。</h3> <h3>  初五下午飘雪花,初六一场中雪,大地一片白茫茫。</h3><h3> 我给儿女发微信、两幅小区雪景,加上一句话:提前返回,英明!</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