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前 言</h3><h3> </h3><h3> </h3><h3> 编辑/王桂玲 李瑞芝 李小光</h3><h3><br></h3><h3> 我们力求通过每一次作品展评来提高微信群影友们对参赛、参展主题的理解,紧扣和贴近。提高自己摄影前期构思拍摄、后期创作水平和赏析作品作品的能力。练习对作品的后期标注、作品名称,作者姓名的基本方法。</h3><h3> 此次作品展除有意16:9、1:1 或大场景接片外。不建议对照片裁剪的随意性,改变135照片原始比例。横、竖片要求是3:2或2:3比例。并将自己的作品调水平或垂直。</h3><h3> 对于自己的作品,附上100-200文字的拍摄说明,锻炼文字表达能力。</h3><h3> 每一次作品展评,都是一次提高自己摄影理念、摄影水平的一个过程;每一次作品点评,也是一次点评老师用另外一个视角来看你、评你、欣赏你、忠言你,而不是一味的点赞你…。</h3><h3><br></h3><h3> 这次“两节”作品展评,影友们紧紧围绕春节、元宵节期间用自己的相机,记录着身边浓浓的年味,乡愁的思念,团圆的温馨,美好的祝福。一幅幅喜庆的画面,再现了红红火火的中国年;一双双发现美的眼睛,定格了美好的瞬间。</h3><h3> 本次展评共征集46幅老师摄影作品,但这46幅作品中,有几位影友没有按照协会本次展评要求去做,作品没有标注名称及作者姓名。为了鼓励其积极性,也把其作品编入此次展评。</h3><h3> </h3><h3> 本次展评邀请三位资深摄影师,为我们做出精彩点评。</h3><h3> (展评作品排名顺序不分先后)</h3><h3><br></h3><h3> </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三位摄影评论家简介</h3> <h3>文正吉:</h3><h3>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h3><h3>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h3><h3>中国人像学会会员</h3><h3>梧州图片签约摄影师</h3><h3>摄影记者</h3><h3>阅历丰富,爱好音乐,涉足摄影领域广泛。</h3><h3>在艺术、人像、新闻、纪实摄影均有建树。</h3><h3>在国内外发表摄影作品近千幅、获各种奖项200余个、在中央电视台、著名摄影媒体曾有多次报道。</h3> <h3>周立功</h3><h3><br></h3><h3>笔名:zhouan</h3><h3>【国家摄影】资深评论家</h3> <h3>高 勇</h3><h3><br></h3><h3>笔名:东海贝壳</h3><h3> 原黑龙江省公安厅记者站《警官》杂志社,副编审。公安部驻黑龙江记者站,《警官》杂志社,副总编。哈师大毕业后一直从事公安部门的宣传工作,曾在《哈尔滨公安报》任多年摄影记者,美编。后调省公安厅记者站《警官》杂志社,任美编,摄影记者,后任副总编。先后在国家及省,市级各种报刋发表千幅作品,参加影展并多次获奖。</h3> <h3><br></h3><h3><br></h3><h3>《评片有感》/文正吉</h3><h3> 一口气读完22张照片。一口气写完22个评论。</h3><h3> 这是22双眼睛看世界,22颗心的表达。</h3><h3> 大不一样啊,事仅隔一个多月,记得上次评片是在元旦吧,你们如此大踏步的迈了一步,让我感到惊讶,也给我提供了一个向大家学习的机会。</h3><h3> 一张好的照片除构图,光影,色彩,要完美而外,更重要的是可读性要强,要有内涵。除了给人以美的享受,还会让人过目不忘。这些你们大都做得很不错。但是学无止境啊。前面的路还很长,需要你们去探索、去思考。</h3><h3> 朋友们,努力吧!</h3><h3><br></h3> <h3>作者:赵明</h3><h3>点评:文正吉</h3><h3> </h3><h3>《晚霞余晖》拍摄的时间机遇选择的比较好。色彩明快。也许你用了HDR或者是后期过分,下面的房子太亮,这样就有些失真了。<br></h3> <h3>作者:悟道</h3><h3>点评:周立功 </h3><h3> </h3><h3> “花间一壸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大诗人李白《月下独酌》中的千古名句。诗人以浪漫的想象力和构思,形象地表达了在节日中自已孤独的情境。</h3><h3> 在相隔一千二百多年的今天,也是守望着这正月十六的明月,作者想起李白的名句,用摄影人的方式,以一份自然的夜色明月与一杯红酒静物,用两次爆光的方法,创拍了他的作品《杯酒邀明月》,独到的表达了节日中他与李白不同的另一种思续和心情。当时的李白是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他放浪形骸,在独斟独酌。然而现在时代更叠,时空穿梭,早已换了人间。作者所处的不再是李白当时的环境。而是心情愉悦地,或是与家人在饮酒赏月,或是在与几位摄友对酒当歌,谈论着对元霄月的拍摄。这里,虽与唐代李白同是“举杯邀明月”,却已是形同情非了。作者用“杯酒邀明月”绝句,在邀月共庆当今的新时代与国泰民安的好日子。</h3><h3> 作品构图悦目,富有情趣与创意,並充满着诗味,细细品赏会引发人的瑕想。</h3><h3> 图中月下的云彩与山形轮廓若再清晣一些,会增强整图的视觉效果,这在后期中容易得到补偿。</h3> <h3>作者:李丽萍</h3><h3>点评:文正吉</h3><h3><br></h3><h3>《迎春接福》有喜庆气氛。航拍扩大了自己的视角,比普通照相机有很明显的优势。但要拍好还是有很多的学问。比如可以改变视角的高度,不一定要垂直。飞机与地面的夹角成45度或以下。又能拍到建筑物,这样就显得比较自然了。</h3> <h3>作者:曲开山</h3><h3>点评:周立功</h3><h3> </h3><h3>《长街宴》一幅热闹非凡的“众人宴”组图把我拉进了三亚吉阳区红沙胜利街南路。你瞧,这儿满街都是穿江戴绿的人群,锣鼓声阵阵响起,舞狮的,跳舞的,歌咏队、模特队、男女拔河队,一茬茬地轮流上演。刚演毕,更加热闹的场面开始了。满街摆上了一排排的桌子,揣上满满的酒莱,人们纷纷相敬就座,相互欢笑着敬酒就歺,这就是该街道正月初七“迎春邻谊会”的《长街宴》。</h3><h3> 七年来由最初的一家做一菜的聚歺,发展成全街的团拜庆贺,真是来之不易。其中,基层政府组织的扶持,企业人士的资助,人心的聚和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它已发展成为一个社區邻里亲蜜友好、团结相助的大家庭式群体活动,已成为三亚市的一份靓丽的名片。</h3><h3> 我国各地在年节期间,常见有《族内宴》《百家宴》,这是一种独特而又古老传统民俗文化,是一种在族人内部举行的祈祷仪式,多属于元霄节的习俗。其目的是“聚家亲、商族事、祈丰收、保平安”。三亚市吉阳区胜利街南路的居民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遵守“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将优良的民俗传统古为今用,注入新的内容,充分体现了时代感,彰显了做新时代主人、当新三亚人的风尚。</h3><h3> 七年的《长街宴》,作者曾五次亲临采访,体现了一位摄影人关注当地民生民俗的热忱。除本幅组图外,作者还发表有“[老开]不忘初心.携手同行《2019年三亚市吉阳区红沙胜利街南路邻谊会》”的美篇,内容丰富精彩,可前往欣赏。组图与美篇作品主题显明,场景抓拍鲜活生动,文图并茂,满满的正能量,引人入胜。</h3> <h3>作者:白冰</h3><h3>点评:高勇</h3><h3><br></h3><h3>《希望》背景大场面的向日葵花,创意不错,画面结构因景深不够,缺少层次感,人物掌握清晰度不够。</h3> <h3>作者:孟志军</h3><h3>点评:文正吉</h3><h3><br></h3><h3>《百岁老人》能发现这题材并把它拍出来算你的进步。因为在车上拍得因此特别要注意用好光圈。光圈再大一些焦点要选对,这样,后面的房子和座椅就虚化了,人像更加突出。</h3> <h3>作者:许小爱</h3><h3>点评:周立功</h3><h3> 这是在三亚大亚湾海边,沐浴着夕阳的和煦阳光,一家三口外国遊客在沙滩上用水流砂堆筑沙塔的情景照。</h3><h3> 许多人在海边都玩过水流砂的堆筑,这是种十分惬意的小型造形艺术游戏。不同的民族、肤色、年令、文化的差异和习性,会玩出不同的“把戏”。试想,那些高高低低、坑坑洼洼、曲曲弯弯,似城似河、如山如岭、似人似物的造形堆筑,不都是很夺人眼球、令人神往、令人感叹的吗?不管是老少、男女,他手下的水流砂堆筑造形,无不诠释了他对大自然的认知、对人生的期盼和向往。图片中的这一家三口,面对着波涛起伏的大海,他们在悠闲地用水流砂堆筑着。他们的分工很明确,小女孩推积砂子,爸妈负责堆筑施工。当父母堆筑的小山快要完工时,一个大浪涌來将其冲垮,他们亳不气馁地继续施工,终于完成,一家人相视,快乐地笶了起来,享受着成功的喜悦。</h3><h3> 作者眼光敏锐,善于寻视捕捉目标,抓拍有创意。片子主题突出、情景耐看,好似在寓意地与人述说,在浩翰无际、浪涛追逐的人生大海里,要做成一件事,都要靠集体的力量和坚韧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h3><h3> </h3> <h3>作者:聂桂英</h3><h3>点评:高勇</h3><h3>《鱼美人看夕阳》三个片,总体不错,结构,景深,及人物逆光影像,堪称完美。</h3> <h3>作者:马毅芬</h3><h3>点评:文正吉</h3><h3> 《与家人失散的宝宝》作者新闻敏感性强。能抓住这一突发的事件并把它拍下来已经算你成功了。尤其是孩子的瞬间表情很好。要是孩子或者抱孩子的大人有一个手的动作,那就更好了。拍摄角度还要大些,把背后的周围人群拍出一些更好。<br></h3> <h3>作者:吴其海</h3><h3>点评:周立功</h3><h3> 西藏佛教的祭祀活动有很多,“火供”是用焚烧贡品供养神灵的祭祀方式之一。在活佛的主持下,将食物或各种五谷杂粮、油料、五彩布、金银、助燃的酒精等放入火中,将它们燃尽。“火供”的功德是达到消除业障(佛教语,即妨碍修行正果的罪业),增长福德、智慧与长寿等目标。</h3><h3> 作品记录的是一次“火供”仪轨实况。“火供”即是一种佛教仪式,也是一种人为可控的燃火景观。在“火供”燃烧过程中,火势会随着燃焼物品的燃烧程度不断变化,火头随着风势会呈现出许多形态,有时像马、有时像牛、像蛇、像龙,呈瞬间幻变,活灵活现,令人嘡目,惊叹不已。</h3><h3> 作品展示给我们的是一幅“神龙望众”的生动景象,龙的头部面貌十分清晰逼真,呈现了惊人的视觉效果。在抓拍本作品中,作者现场选择位置适中,拍摄参数适当,紧跟着火势的瞬变,眼明手快,盯视与抓拍目标淮确,显示了一种老摄的风范。 </h3><h3> 作品构图明快,人龙交相辉映,场境生动,图像清晰,即彰显了“火供”祭祀的神圣,又展示了火焰瞬间变化之美。</h3> <h3>作者:孙泮东</h3><h3>点评:文正吉</h3><h3>《挑付玉镯过大年》有故事性瞬间抓拍的很好。这张室内的照片拍摄的难度稍大,但是你的用光构图色彩都比较完美。值得商榷的是标题可以改一下,因为这张照片看不出来与过年有什么关系。</h3> <h3>作者:李瑞芝</h3><h3>点评:周立功</h3><h3> </h3><h3><br></h3><h3> 上期《我镜头中的2019年元旦》摄影作品展评中,赏评摄友关秀峰的《运送渔网的水牛车》作品时,我曾描述过:“在北方见到的是黄牛耕地,在南方看到的是水牛耕田,而在海南三亚的渔村,你还能瞅到水牛在海边运网拉船。这儿的水牛是‘水陆坦克’,几乎是什么车活都可以拉。水牛识水性,下海不会熄火,故也有‘不熄火的拖拉机’之雅称。”</h3><h3> 本图的牛拉渔网场景是位于海边,更加增添了它的观赏性。作品构图大气,现实生活气息浓郁,主体物劳做的人、牛与载网车都在醒目的位置。小渔港内的众多绿色船体,招展的红旗,都烘托着渔船临出海前的繁忙景像。作者深入生活,亲临渔港观察采风,亲自去体验、感受、了解,並有所感悟,以新的视觉拍下了本片。它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它真实记录了渔港中渔民劳动的最美图像。望作者继续沿这条路走下去,这也是摄影人的一条广阔大道。</h3><h3> </h3> <h3>作者:王银榜</h3><h3>点评:高勇</h3><h3>《幸福家庭》构图、立意都不错,给读者第一感观是祖国蒸蒸日上的形势下,百姓幸福生活从各方面斗表现出来,作者是从生活提炼出来的一个侧面,能抓住人物的精神状态,和谐美满的幸福一家人。环境选择也让人称赞,是一部值得回忆的作品。其次,画面如果是父母与儿女门互动,会更生动。现在感观似摄影师摆拍一声令下,大家同做同一动作,瞬间拍出这种感觉。</h3> <h3>作者:冯雪梅</h3><h3>点评:文正吉</h3><h3><br></h3><h3><br></h3><h3>《年年新春扮鹿城》你是一个聪明人。照片的优缺点你都说了,我就不重复了。标题还可以改一下,因为新春二字在这里没有任何表现。</h3> <h3>作者:殷美玲</h3><h3>点评:文正吉</h3><h3>《南海渔歌》你的想法选题都很好。只是照片的视觉冲击力不强,即是瞬间动态不好。有了好的选题,可多拍一些,抓拍一些容易感动人的瞬间。</h3> <h3>作者:徐培治</h3><h3>点评:周立功</h3><h3> 梅山海边,日过中天。一汉子提网来打鱼,他脚踏进海水,双手向左一幌,扬手就将网抛向天空。身后有人喊:“哥们!你捞日头啊!高!”网一落水中,汉子回头唱道:“日头刚刚偏西晌,我来海边打鱼忙,网住太阳今生幸,天天有渔孝爹娘”。</h3><h3> 一张用光漂亮,抓拍神似的打鱼纪实黑白片,确因为撒网罩住了太阳,使图像产生了十分夸张的“网日头”的浪漫效果。它夺人眼球,让人迎着高逆光不停地端详。这是一幅比較耐看的摄影作品。</h3> <h3>作者:卢婕</h3><h3>点评:文正吉</h3><h3>《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选题好,与当前社会提倡的好风尚合拍。作者的新闻敏感性强。周围的环境与人物的瞬间动态也抓拍的不错。要是用广角镜头再靠近主体人物拍摄,那就有视觉冲击力了。</h3><h3>另外,变老二字改为到老,亲切一些。</h3> <h3>作者:侯培学</h3><h3>点评:周立功</h3><h3><br></h3><h3><br></h3><h3>海浪与礁石,终生两相依,撞击是相爱,缠绵如锦丝。</h3><h3>好慢门,行云走雾,涓涓流水,视觉漂亮,动感甚强。</h3> <h3>作者:刘捷</h3><h3>点评:文正吉</h3><h3>《烟花璀璨》你说你是一个新手,新手用二次曝光来拍夜景已经算你的进步了。曝光构图都不错,烟花的位置也放置的很好。要是进一步把这张照片拍好的话,那你得再另选一个场景。因为图下边那两座低矮房子太突出有些破坏画面。</h3> <h3>作者:张丽萍</h3><h3>点评:周立功</h3><h3>《节日海南》小小溪仔街,古韵依稀在,灯影如脚印,迈向新时代。</h3><h3>好画质,有韵味,古稀石板路记载着时代的变迁,刻录着琼海的百年历史。</h3><h3>标题太大,不如称《节日的溪仔街》。</h3> <h3>作者:刘霞</h3><h3>点评:高勇</h3><h3>《情到深处》给人以回味,题材不错,父母子女的情感表现以尊老作品,多数以人的表情舜间抓拍到位,人物间的情感互动,打动人心方能成为佳作,但此作品略显构图,呆板,集中表现人物互动情感欠缺,尤其父亲面部表情欠缺情感,母亲喜悦抓拍的不错,如父亲表情再带有微笑会增加整幅作品的气氛。</h3> <h3>作者:王茂和<br></h3><h3>点评:文正吉</h3><h3>《携手共舞》这张照片构图用光色彩都不错,瞬间抓拍也比较到位。但这样的照片拍摄难度小,缺乏新意。标题有些平淡。</h3> <h3>作者:邢晓辉</h3><h3>点评:高勇</h3><h3>《投币求财》此片,构思平平,人物表情突出不够,名字改为《投币祈福》比较贴切。能够充分体现人们去财神庙祈福的愿望。《投币求财》有些牵强。(投一元硬币,求财神给你更多!笑!)</h3> <h3>作者:李庆平</h3><h3>点评:高勇</h3><h3>《休闲时光》以蓝天大海椰树为背景来体现人们休闲的惬意,此片结构上有欠缺, 既是休闲,应在突出人物上给予烘托,整体太散, 需改善结构及角度。</h3> <h3>作者:史首义<br></h3><h3>点评:周立功</h3><h3>《玉兰含苞》天涯有玉兰,海角好灿烂,守望大南海,不容贼寇犯。</h3><h3>好个海水的冲蚀与大自然的风化雕琢,海边礁石形如玉兰含苞待放,形像逼真,远近闻名。作品构图讲究,光控娴熟,画质油润,色彩漂亮,过目不忘。</h3> <h3>作者:贾文歧</h3><h3>点评:高勇</h3><h3>《病树前头万木春》第一眼观图就被整幅画面的气氛所吸引,天空画面天空让人联想,风云莫测,云的层次细腻,多变,加之画面前立枯技,扣了作者内心要表现的形式。一幅完美的利用植物枯技说明问题,一般风光片以美景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可此作品恰恰相反,手法别惧一格,有突破。再用标题点缀,让读者深思,值得称赞,学习,立意深刻。一列高铁列车在深山开来,又表现另一番意义,扣题。</h3> <h3>作者:宗玉敏<br></h3><h3>点评:文正吉</h3><h3>《回忆》选题好,瞬间抓拍好。构图用光,色彩都不错。加之你用的好相机镜头表现力也很好,为照片增了色,要是再用PS,那就多此一举啦。要是她的左手动作再大一点或者更突出一点那就更好了。标题不如就用《远去的岁月》呢,这样的话,老式放映机和你姐头上的银发,更能说明岁月不就都远去了吗</h3> <h3>作者:常凤华</h3><h3>点评:高勇</h3><h3>《喜悦》整体画面人物表情,气氛融为一体,立意很好,表现了佛家慈善之心,画面抓拍的人的表情也到位,不错的作品。用佛家与百姓感情交流互动表现的不错,喜悦的心情让读者驻足。</h3><h3>《喜悦》属于新闻照片,如果调整角度能将男主人公的面部稍微照上些,就更能体现此照片的意义了。</h3> <h3>作者:初首明</h3><h3>点评:周立功</h3><h3> </h3><h3> 这是三亚海棠湾国际免税城的一处走廊,因其造形特殊,不少来此一遊的过客都拍过照,並广泛命其名为“某某随道”。因天长日久了,此景惭成為俗物。</h3><h3> 作者在此拍摄时,为了体现时光隧道幻想的形态,主要在构图上下了功夫。画面使用对称的竖向式线条及向心式的构图要素,同时利用竖线条的排列和水平的倒影来创造画面的节奏与虚幻,在视觉上给人产生一种较强的深度感,极大的丰富了画面的视觉。用慢门抓拍,使左侧的人影也呈现出一种飘忽的形态,更给人增添了几分“穿梭”的意念。这是本作品的闪光点。也是作者有别与它人,自已悟出的独到之处,使作品在同类中萌生新意。</h3><h3> 若将左侧显露外景的部分切除,其视觉效果会更好些。</h3> <h3>作者:李晓丰</h3><h3>点评:文正吉</h3><h3>《福到海南》构思想法都不错。大光圈构图不错。色彩热烈,年味更浓。不足的是,背景虚化太过,椰子树即地域环境不突出。还有表现比较单薄,要是有些人群那就更闹热了。</h3> <h3>作者:单长斌</h3><h3>点评:高勇</h3><h3>《每逢佳节倍思親》此片构思不错,如果结构上调正一下,用特写的方式,近距离来体现人物表情会更为贴切。</h3> <h3>作者:沈军</h3><h3>点评:文正吉</h3><h3>《天天向上》作者有想法,但是照片拍的不太好,没有表现出你自己的想法。拍摄角度使用的仰角是对的,但高塔与右边的高楼叠在一起了,不好。你的说明中写的一轮圆月高照,图片中没有看见。</h3> <h3>作者:解爱英</h3><h3>点评:文正吉</h3><h3>《猪年到喜临门》作者有想法。有故事。但你这样表达就显得十分单薄了。你要是把这个故事用照片很好的表现出来,那你就成功了。</h3> <h3>作者:段英贤</h3><h3>点评:文正吉</h3><h3>《问佛》这张照片好。作者不但有很好的想法,还能还能通过文字和照片完美的表现出自己的想法实属不易。多观察,多发现,多拍摄。用手机很好。我从去年6月份买了华为p20过后,不管是风光人文或者是人像我都是用手机拍摄的,方便快捷,效果也不错。</h3> <h3>作者:关秀岩</h3><h3>点评:文正吉</h3><h3>《俄罗斯人在三亚》作者新闻敏感性强。有故事。作者能够发现并抓住这一瞬间已经很不错了。照片俄罗斯人的表情手的动作以及后边中国梦的大幅广告,大大的加强了对该照片的可读性。要是能加点过路的人群,如动感虚化的人影,那艺术性就更强了一些。</h3> <h3>作者:唐大富</h3><h3>点评:高勇</h3><h3>《驮着孙女去遛弯》用手机随机抢下此瞬间,是摄影者创意灵感的体现,但此片从色彩、角度、结构上还应予以从知识上提高才能拍出优秀的作品,因是艺术照而不是新闻照。</h3> <h3>作者:王玉芹</h3><h3>点评:高勇</h3><h3>《星光大道》</h3><h3>想法很好,红红的地毯,用央视节目星光大道命名,但缺少灵性与生命,一部称得上的作品,必然有可读性的灵魂,又要生动的画面,两者缺一不可。此画面空洞,没生机,只用红地毯及建筑为题材,星光大道命名,显得呆滞,与题不附。</h3> <h3>作者:李小光</h3><h3>点评:文正吉</h3><h3>《大海放生》题材好。拍摄角度也很好。活佛处在照片的正中位置,四平八稳,周围簇拥了大批放生的人群。这样的构图更显稳重,大方,庄严。构图无可挑剔。这样大的题材用单幅照片表现实为太单薄了。如加一些人群放生的动作,人们虔诚的表情。用4~6张照片组成一组照片那就比较完美了。</h3> <h3>作者:孟宪森</h3><h3>点评:高勇</h3><h3>《戏水黑天鹅》利用画面,场景,构图,自然景观加标题立意等表现形式,在摄影创作中也是常见的一种手法,此作品就是其中。作者用礁石与海水浪花表现的让大家驻足欣赏,可以说舜间抓拍到位,题目又耳新,是幅不错的作品。如果远处有星点小舟会更能增加生动与美感。</h3> <h3>作者:邢凯旋</h3><h3>点评:高勇</h3><h3>《展趐高飞》此片因角度的问题,没有把鸟飞翔的雄姿展现出来,主要还是因背景单一,缺少层次感的原故;如果调整好角度、结构,增加景深度会是一张不错的作品。</h3> <h3>作者:张兆林</h3><h3>点评:文正吉</h3><h3>《春节旗袍秀》色彩明快艳丽。对角线的构图强化了模特的动感。修图有些过。</h3> <h3>作者:陶丽文</h3><h3>点评:高勇</h3><h3>《致远方》寓意很好, 画面采用后景模糊,前景清晰的,用像机的攝像速度与光圈比例差所产生的效果,以体现鸟的特写之美。此照在角度没整体结构上还应改善。</h3> <h3>作者:方仁彬</h3><h3>点评:文正吉</h3><h3>《跳跃》瞬间抓拍好,色彩也不错。用两张照片叠在一起想法是正确的。但这不是错位摄影。要是把主题跳跃的人像稍小一点,这样天空就更显开阔,头就不会置顶,又能让胯下的夕阳全部露出,那就完美了。</h3> <h3>作者:关秀峰</h3><h3>点评:文正吉</h3><h3>《老友相逢》朴实无华,真实自然。人物互动神态好,瞬间抓拍的好。不足的是后面那棵树插在人物的头顶上,延伸到手臂上。拍摄时可偏离点角度或用控制景深给以解决。</h3><h3>照片的标题就事论事,平淡。要是改成《春天的问候》那就大大的加强了照片的内涵,极富时代气息。</h3> <h3>作者:孙继平</h3><h3>点评:高勇</h3><h3>《回家》创意不错,抓住人物回家的心绪,大箱小包的,还拉拽着孩子,背景是人们相继回家的企盼,如将镜头角度调正为正偏角度,突出人物的企盼回家的表情和路途的艰辛,更好一些。</h3> <h3>作者:梁静</h3><h3>点评:文正吉</h3><h3>《年味》有故事性,新闻性。互动和场景的表现得还可以。但缺乏视觉冲击力。此照片看起来不清晰。焦点在哪儿?光圈用得对不对?你自己好好的检查检查。</h3> <h3>作者:高文杰</h3><h3>点评:李小光</h3><h3><br></h3><h3> 一幅拍摄低机位夜色车轨的作品,想法好。</h3><h3> 大树公馆前的马路,低机位仰视、慢门拍摄。</h3><h3>1:构图略显饱满,大楼已顶天立地。</h3><h3>2:作者已经介绍大楼表面灯光不断变化,这样的灯光色彩不适合慢门拍摄,会出现大楼的灯光色块凌乱,解决办法:当大楼灯变化出现一张非常好的图形时,拍摄正常曝光一张,同机位再拍摄一张车轨慢门,后期分别用你所要的部分用图层蒙版解决。大楼是清晰图案,路上慢门车轨是流光溢彩的…。</h3><h3>3:想知道你拍摄时ISO设置800的想法?即然要用慢门拍摄却设置了高ISO?</h3><h3>4:拍摄车轨,要避开其他干扰光源,画面中的路灯直射,是导致画面缺乏对比度不通透,或后期调整改变对比度,显然作者没有这样做。</h3><h3> 有了好的想法还要多实践。希望对你拍摄慢门车轨有帮助,更希望你去大树公馆那里再拍一次。看看画面是否能有所改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