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边游(二)

zn

<h3>  酒足饭饱后上路。不久就到了茅坪镇。</h3><h3> 茅坪镇不大点,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饭馆、客栈、卫生院、供销社、学校样样俱全。除此之外,还有两大特色,一是有好几个清真寺。二是有一所“双语学校”,汉阿语。停车逛开。街面上的房子基本还是老屋,小店还都是上门板的。我对其中的一家小理发店颇感兴趣,简陋的座椅,手推推子,真正的大众理发店。街面上不时走过身背竹背篼的农人。那天是个星期五,在路口我与几个等车的上八年级的女娃交谈开了,从学校教育的硬件到软件一一打听,尤其对教师授课方式的了解,总体来说教师的素质还是在提高。山里的女娃清纯大方,正在长身体的年纪,小脸一个个白里透红,和陕甘宁边区的女娃还是不一样。她们还请我去给她们上几节历史课,说她们的老师讲课基本是照书念,我告诉她们:“我的课就是故事会。”她们更加高兴了。短短十几分钟的交流师生关系就相当得融洽了。</h3><h3> 车出茅坪镇沿着河谷向东南方向驶去。两边山上苍翠欲滴,雾气腾腾,山峰时隐时现。每隔一半里路就有几户人家,在那石砌的台台上垛着“现代化”的二层小“别墅”,门楼、瓷砖、塑钢门窗,有的还相当豪华气派,周围那翠绿挺拔的竹林又给“别墅”增加了几分幽意。但没有见到几个人,大多数“别墅”都是闲置着。中国是世界上最缺房的国家,但也是房屋闲置最多的国家,在供给与需求上咋就老是错那么大的位?在陕甘宁边那是黄土的世界,掏窑的土你就往外推吧,只要你有劲院子想多大就多大。这里空间有限,盖房都是后挖山前垫石。从那房后的开凿的山断面看也就是大约五十公分的土层。如今退耕还林了,看见的只是沿河边的用石头修小块的“大寨田”,但那已经不属于集体了。只要是遇到一段路不好走,一定是路边有人盖房,房子盖好了,路也就完蛋了,而且房子盖的越好的人家门前的路就完得越结实。一般人没有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开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圣贤情怀。</h3><h3> 来到五福村打听到刘姓员工的家。靠公路边一个斜坡上一所很利落的水泥硬化了的院子(陕南山区民居没有围墙),高大,只有一层住人的墙有一尺厚的老式房子,门上用瓷砖镶嵌着的一幅致富门楣格外醒目。门没锁,但没有人,只有猪圈中的那头半大猪头伸着头在饿得嚎叫。电话联系无人接听。等了大约二十分钟后我们推开大门把“慰问品”放到桌子上准备离去。就在这时女主人从上面走来了,她是到上面人家打牌去了。公司领导不远二百多公里穿山越岭来登门看望她,那个热情劲你就去想象吧。</h3><h3> 沏好茶,女主人电话传唤来了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亲戚陪我们聊,她就一头扎在灶房里忙开了。我不忍看那饿得“嗷嗷”叫的半大猪的眼神,就提起料桶喂开了。</h3><h3> 天黑时分男主人骑个摩托回来了,一所只有一百一十多个娃三个教师的“希望”小学的校长兼教师。当时,我正坐在炉灶边帮女主人烧火,他过来和我握了个手,那个手劲大得啊。</h3><h3> 我烧火还是可以的,把握住一个原则:烧火要虚,人心要实。把烧火和做人联想到一起,老祖先太聪明了!实际我去烧火还有一个原因是身上太冷了,就那我还穿着厚毛衣和秋裤。山区阳婆婆一落那个冷啊。“法官”他们都到隔壁那个“烤火间”烤火了,男主人把那他那“东方壁炉”烧得旺旺,在那熊熊的火塘边,在那闪烁的火光映照下我们好像又回到了童年。我不由地又哼开了“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添一把蒙山的柴炉火旺,舀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h3><h3> 什么是享受?人冷了有火烤就是享受,人饿了有饭吃就是享受。争奢斗富那只是虚荣心的满足,那样是永远找不到真正的幸福。</h3><h3> 男女主人面对我们这远道而来的贵客那个忙碌好似过大年一般,还叫了两个亲戚来帮忙。一个小时后堂屋里的大桌子上摆满了核桃、板栗、用柴火灰腌制的咸鸡蛋还有自制米花糖(我最爱吃)。如今那句“柞水的饭,镇安的戏,不吃不看不生气”的民谚已经让改开改成“不吃不看不高兴了”。男主人提个小铜酒壶给我们倒上酒,喝开、聊开。他说这酒都是他们自己酿造的“秆秆酒”就是用种甜蜜秆发酵后酿造的,又名“跟头酒”。说,这种酒喝多了后很快人就会翻跟头的,但几个跟头一翻后人又正常了。我倒不怕什么“卧倒酒”、“胡说酒”还有这“跟头酒”,因为我是再好的酒就只象征性地呡两口。“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我就没有什么忧愁事。只是这次“法官”这个给在人戴了一辈子高帽子的高手,让男主人戴得高兴得掌握不住了,小酒杯不断地一下一下地倒了进去……。酒席毕后,果然,“法官”在院子里就像着了魔法般得翻开跟头了,我只是站在那石头台阶边“保驾护航”不敢让他翻到公路上就对了。</h3><h3> 酒席间我了解到男主人从十八岁就开始“从教”,干了22年后才摘掉了“民办”的帽子。这点具有普遍性,甘宁边界的那个身残志坚,被誉为“大山里的保尔”张学成只是中国千万农村“民办教师”的缩影。他如今已经56岁了,工资涨幅同样是以年五元、十元的递增。如今已经是个高级教师了,但只限于在“育红班”和小学二年级的范围内。那天回来晚了是由于到茅坪去接受县上对他们进行一年一度的考评,他说,他只要及格就对了,把“前途”让给那些年轻人吧。我夸奖道:“你还是厉害啊!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如今也过上了财东般的日子了。”他笑着说:“比财东还好,听我家老人说过,当年我们这里的财东只是地多一点,自己种不过来雇几个短工干干,一年也吃不了几回肉的,房子还没有我们现在的阔气。”我说:“你咋为地主说话?这是个立场问题啊!”他:“我只是在说实话,我们这的情况就是这样的,至于山外的财东如何我就不好说了。我也不清楚当时阶级的划分是以财产的多少,还是以对革命的态度划分的?”我问道:“你看现在还有阶级吗?”他:“我也说不准,如今的那些腐败分子就是反动阶级了吧?可他们也曾经都是无产阶级啊,只是有权后变质了,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还是看你对“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理解了。”我嘴上不说,但心里在想他对社会的认识还是有独到之处的。</h3><h3> 我总结山区人待客热情、憨实的原因是:一、平时就无客可待,渴望热闹。二、人都有虚荣心,家里来访的人多,并且似乎还有点“身份”的人他脸上光彩,城里人怕农村亲戚去,农村人盼城里亲戚来。实际如今农村人比城里人过得舒服多了。就拿那天招待我们的酒菜来说吧,那酒是自家酿下的,那猪是自家喂下的,要生长十个月才杀。地道的“粮食猪”,鸡也是自家喂下的“走地鸡”,菜就更不用说了,随手在院子里拔下的。烧的,人多了就烧大锅柴火,人少了就点沼气灶。比城里人烧天然气还方便、经济。不怕涨价不怕断气。完全的“自给自足,独立自主”。</h3><h3> 吃完酒席,主人还要收拾,我们就逛开了。我最关心的还是那头半大的猪是否吃饱了?还要去喂,女主人说,它早都睡了。不然,咋长肉啊?那天是个阴天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我和“法官”打个小手电在公路上逛了一会儿,听着茅坪河水的流淌声,他还喊叫要寻那“八角楼的灯光”,那个享受啊!回来后床已经铺好了,两个人一张多大的床。我洗漱完就爬到床上卧下了,开始还隐隐约约听见在那“烤火间”里李姓友在向男主人汇报他儿的工作情况,后来就在这楚头秦尾,万籁俱寂的大山里进入了梦乡。</h3><h3> 过去从他们这里到西安就是坐班车,下这车上那车中间不耽误还要两头摸黑,到茅坪镇16公里路都要步行,如今好了,村村都通公路了,大山也阻隔不住那颗和外界交往的心了。家里小“别墅”家具样样俱全,被褥和城里人有什么差别?各种电器一样不少,洗澡间里水龙头一拧就洗得“哗哗”的。物质享受上比城里人好多了,最关键的还是那“绿色食品”和那“天然氧吧”是多少城里人梦寐以求的。人还要咋啊?</h3><h3> 在他家我还看见了在一个小屋里摆着一口棺材,那是为他们若干年后准备的。我不嫌他们保守、迷信,他们这是真正理性上的“视死如归”。在城市里人毕了,没有派出所盖那个大印,你就在那火葬场的“冰柜”里好好卧着吧,还有,在如今那墓价比房价都贵的时期,没有那个“人见人爱”的东西你是“死无葬身之地”。</h3><h3> “消灭三大差别”是一种理想。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农民的劳作方式是一定要改变的。在夺取政权方面我党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今天我预言:在经济建设发展方面一定会还有个“农村包围城市”的未来。谁说先进的生产关系就一定要产生在城市?社会发展到一定时候农村的各项优势就显现出来了,那未来的“天堂”一定是在农村。不信现在你掏个三十万去买个农村户口,看有人卖吗?</h3> <h3>  茅坪镇的老屋。由于此地多雨,故房檐突出将近一米多。</h3> <h3>  老屋下玩耍的女童,人的社会性没有得到充分地展示。对将来如何能很好地融入社会我很忧虑。</h3> <h3>  老街上的民居。青壮打工去,如今只有老妪与幼童了。不禁为幼童的教育担心,担心他们输在“起跑线”上。</h3> <h3>  我们的猫“委员”在看摊卖麻花。</h3> <h3>  回族镇有两三个清真寺,这是最古老的一个。 </h3> <h3>  从茅坪镇前往五福村的路上,山清水秀,但人均就是那几分薄地。靠传统的精耕细作也只能勉强混个肚子圆。</h3> <h3>  五福村在望。</h3> <h3>  茅坪河的水呀闪银光......</h3> <h3>  为饥肠辘辘的半大猪喂食,它在这世上也还有八个多月的活头了,但只要活一天就不忍看着它受罪。</h3> <h3>  它也有喜怒哀乐,也有语言,只是人听不懂罢了。与人沟通的方式就是嚎叫、眼神和形体动作。</h3> <h3>  “法官”为我拍了一张炉火红心油画般的色彩,伦勃朗的光影调子。美在发现。</h3> <h3>  宝蛋与老李在“东方壁炉”前夜话人生......。</h3> <h3>  火烤胸前暖,“法官”又寻到一处畅谈“革命理想”的好地方,“革命豪情”又一次迸发,畅想着“......五洲风雷笔下起,五湖四海红旗扬。......八角楼的灯光是黎明的曙光,驱散了万里 云雾,映红了天空海洋,照亮了革命者的心哟,给人类带来了希望。”</h3> <h3>  我在渴望温暖和光明,梦幻那八角楼的灯光再一次照亮天空海洋......</h3> <h3>  </h3> <h3>  排列有序,“跟头酒”即将登场。</h3> <h3>  夫妻待客,齐心协力。</h3> <h3>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