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卫的美篇

王红卫

方攵   火包 <p> 一九七五年的西安郊区曾传着这样一个故事。</p><p> 那天毫无征兆,春天,一切都很平淡、平常,杨队长接过一知青的一根红《宝成》香烟刚叼到嘴上,另一知青就赶忙用火柴给点上火,这时一个意外的情况发生了,杨队长就感觉嘴里那烟忽然燃烧的速度有点不对,也只有零点几秒间,根本来不及反应瞬间嘴前火光一闪猛听“嘣”的一声,手麻了,脸黑了……耳鸣了。顿时眼前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到了,还好他镇定住了情绪,转身离开了知青院,快步走了……</p><p> 这时杨队长明白了竟然有人、敢有人报复他这个这贫下中农的村队长,真是岂有此礼!</p><p> 我要反击,嘴唇肿了,手麻了,还好腿脚没事,他急急赶到大队部,向大队李书记汇报了此事,知青真是反天了,竟把我这个村队长都不放在眼里,让我以后怎么还干好这队长,哼!</p><p> 经多次多方谈话后李书记确定为一知青给杨队长烟里放了炮,这知青平时穿一米色老式军装、绿色花领衬衣、卷发、串脸胡,给人感觉就一当时标准的“二流子”样。</p><p> 经李书记与此人谈话,此人认错态度也认真,就让他在本村“知青点”大会上做个检查吧,视其做检查的情况再做进一步处理。</p><p> 知青点上,李书记简单的开场白后,直接就让这知青做检查。只见这知青很自然的拿出一蓝塑料皮日记本念道:</p><p> “尊敬的李书记、知青同志们:</p><p> “我叫王银臣,本村知青,今年三月六日早上杨队长到我们知青点上给我们知青安排工作,他长期教育要求我们知青不抽烟,但从来我们知青给其敬烟时,从不拒绝,也不批评,而且抽的很滋润,这样让我感觉杨队长心口不一。三月五日下午,知青柳平同志给我一根一毛九一包的红宝成烟,已经发皱,我就想杨队长整天教育我们知青不抽烟,但他却从来不拒绝我们给他敬的烟,我们还不敢给他提意见,因为人家是队长,贫下中农,我们知识青年来农村是接受贫下中农给我们的再教育,怎么能批评杨队长呢?经过我反复考虑,一定要给杨队长提个醒,想想才过完年,抽屉还有几个过年还未放的炮,我就把这根发皱烟的烟丝从烟里慢慢抽放出来,当时就想到了给烟里放个炮,再把烟丝塞进去,还原烟的形状,可是一考虑,却把不定杨队长能从那头点烟,万一点了炮屁股,炮肯定就响不了,就起不了给杨队长的提醒作用,所以我自己决定给烟里两头都各放一炮,一前一后,这样就能保证杨队长不管从那边点烟,炮都会响。这样就一定能给杨队长很好的提个醒,让他以后说话办事,言行一致,也能给我们知青做个好的榜样。</p><p> “三月六日早晨,杨队长照常来我们知青点,我就敬上此烟,杨队长看都没看,就让人给他点上了……下面情况,所有在坐的人都清楚了。</p><p> “以上就为我这次给杨队长烟里放炮的经过和思想情况,同时也是我的检查,如有检查不到的地方,请李书记和知青同志们继续给我以批评和帮助。</p><p> “检查人:王银臣1978年3月10日”</p><p> 李书记和知青们忍住笑,李书记表面脸上严肃,几次举起茶缸喝茶,实际是为压抑住内心的笑,这个王银臣胆子真大,敢想敢做,而且有思想,但我是书记总不能这样不了了之吧,也得给他个教训吧。我也得找个理由借题发挥一下呀。</p><p> 他慢慢起身走近王银臣,接过他写着《检查》的蓝塑料笔记簿,翻了翻,突然一首诗跃入眼帘:</p><p> 毛主席,真英明,</p><p> 号召知青到农村。</p><p> 知识青年天地广,</p><p> 大有做为报党恩!</p><p> 看到这首诗,字迹工整,又应和了当时的政治形势,这王银臣,才子、诗人!</p><p> 李书记马上说到:“刚我翻看了王银臣同志的日记簿,就他钢笔字我们在坐的没有一个比他写的好,而且他还写了首诗,明显不是抄别人的,我给大家读一下:</p><p> “毛主席,真英明,</p><p> 号召知青到农村。</p><p> 知识青年天地广,</p><p> 大有做为报党恩!</p><p> “看看这位同志水平,我们这里在坐的谁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这样的认识。</p><p> “知青王银臣同志是个好同志,平时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这次给杨队长烟里放炮虽行为过激,但也充分表现了该同志还是爱护我们干部的,希望本村知青以后要向王银臣同志学习!”</p><p> 当时会场上立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