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郯城第一中学同学联谊会纪念册 (高15级毕业40周年暨初12级毕业42周年)

杨大华

<p class="ql-block"><b>  转眼间同学聚会近五年了,纪念册也被翻阅的快要散架了,为了便于保存和阅读,我尝试着把他翻拍做成美篇,由于拍摄设备简陋,难以还原纪念册原貌。有诸多不足的地方,还清同学们谅解为盼。另外纪念册的封面的字体、排版、色调你觉得怎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不知哪年郯城第一中学的大门改成了现在的西大门了,朝向西。纵观西大门雕梁画柱,飞檐走壁,红墙碧瓦,显得古色古香,加上两边古城墙的依托,咋一看,真好似某边关的城楼,显得异常威风大气。原来的南大门依然还在,但显得矮小了许多,便已自然轮落成为南小便门了。</b></p> <h1><b>   序 言</b></h1><h3> 作者 高 明</h3><h3><b>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昔日同窗,已别四十余载。</b></h3><h3><b> 在体味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的沧桑之后,才发现昔日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建立的真诚、质朴、无私的友谊是一段割舍不断的情缘,像美酒,历久弥香;像泉水,绿波长流。此刻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重返当年,学生时代的学习生活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b></h3><h3><b> 忘不了,男同学头戴蓝、黄帽,身着清、灰装,脚穿土布鞋、球鞋;女同学头戴小发夹,梳着小辫子,系上红线绳,扎着“小刷子”,缠上橡皮筋,身着素装“小花衣”,还有那质朴的方口绣花鞋。大家一起憧憬美好的未来,走进了我们的母校——郯城县城关中学即现今的郯城一中。</b></h3><h3><b> 忘不了,我们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自习上认认真真地做着作业,校园里还不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b></h3><h3><b> 忘不了课余时间男生在“扳手腕”、“打拐”,女生在踢毽子,跳绳,跳房,还有那抢不上的水泥乒乓球台;</b></h3><h3><b> 忘不了,炎热的晌午参加义务劳动去割草,课外活动到实验田里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b></h3><h3><b> 忘不了文艺汇演集体激情高唱革命歌曲、样板戏,体育竞技场上激烈交锋,永不言败,争分夺秒,当仁不让;</b></h3><h3><b> 忘不了,休息的时候转一转美丽的校园,看一看高高的白杨树,爬一爬北面的土山,现在可是国家保护的历史文物,古郯国城墙遗址;</b></h3><h3><b> 忘不了,曾经一起结伴上学走过的田间小路,跨过的涓涓小溪,最难忘的是自带瓜干煎饼,黑咸菜,还有那食堂一分钱一份的漂流菜汤;</b></h3><h3><b> 忘不了,</b><b>忘不了的还有许多许多的事情,留给未来美好的回忆,终生难忘。</b></h3><h3><b> 时光流逝,人生如梦,走向社会,各自不懈努力和奋力拼搏,搞实业,务工,种田地,去参军,上大学,干在各行各业,走向四面八方,随着时间的变迁,风雨侵蚀了我们的容颜,生活让我们发生了改变,但是永远不变的是乡音,不变的是情怀,不变的追求,永远心系的是生我养我的故里,回首往事,将曾经的成功与失败,顺利与坎坷,辉煌与暗淡,得到与失落,理想与幻想,欢乐与悲凉都看的风轻云淡,淡泊而淡然……</b></h3><h3><b>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四十多个春秋悄然逝去,我们有些同学还在工作,还在打拼,但大多数的同学当上了爷爷奶奶、姥爷姥娘,已经走向了幸福的晚年生活,让健全的心灵和健康的体魄,成为我们最大的财富 ,让同学们兄弟姐妹般的情谊地久天长。</b></h3><h3><b> 同窗生涯是我们友谊的基石,这次聚会见证着我们生活中一抹靓丽的彩虹,描绘着我们人生中浓墨重彩的画卷,留给我们的是温暖、温馨和温情,我们倾力编撰这本同学聚会纪念册,留给未来的日子里同学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发展,然而,百密难免一疏,还有一些同学信息未能收集到,或因事不能到来,这是我们最大的遗憾。</b></h3><h3><b> 马陵山连绵不断,沭河水滔滔不绝,让这本纪念册成为我们传递信息、友谊和牵挂的纽带,让我们毕业五十周年喜相逢,再相会。</b></h3><h3><b><br></b></h3> <h3><b>  同学聚会的合影人多,照片太长,试着翻拍全景,但没有拍好,没办法只好分两次拍了,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见谅哈。</b></h3><h3><b><br></b></h3> <h1><b> 高中毕业40年同学聚会有感</b></h1><h3> 作者 冯士杰</h3><h3><b> 时钟滴答,光阴流转,白云苍狗,月缺月圆。漫步在人生路上,不知不觉间我们竟然离开了学校,踏上了社会40余年。蓦然回首,不免感叹,我们已届花甲之年。</b></h3><h3><b> 时光微凉,岁月清浅,几十年的光阴一晃而过,那中学时的一幕幕过往,一段段回忆,远了,近了,去了,来了,总时常在眼前浮现。</b></h3><h3><b> 我们时常说时间能抹去一切,岂不知道记忆也是一粒种子,能在心底悄悄生根发芽,长成一棵藤,开出串串花,那是运动场上的欢笑声,教室里的读书声,音乐课上的歌唱声,当然,也有期中考试不及格的叹息,更有“批林批孔”闹革命的喧嚣……等等。</b></h3><h3><b> 曾记得班主任老师那上海普通话的叮咛,亦师亦友的深厚师生情,曾记得,语文老师那诗歌朗诵般教书声,引领我们在文学的海洋里遨行,还有那数、理、化老师的严谨教学,让我们受用一生!</b></h3><h3><b> 生活,岁月,人生,那原本是一张张白纸钉成的书卷,中学时代的青涩的一页,就夹在其中。</b></h3><h3><b> 今天四十载已过,同学们都各有所成,或为官,或百姓,或商贾大亨,获工薪阶层,但是,同学们的深厚情谊啊,却永远的牢记心中!</b></h3><h3><b><br></b></h3><h3><br></h3> <h3><b> 毕业十七周年同学聚会(1991)</b></h3><h3><b><br></b></h3> <h3><b>   毕业二十周年同学聚会(1994)</b></h3><h3><b><br></b></h3> <h1><b>相逢是首歌——献给同学毕业40周年聚会</b></h1><h3> 作者 解 玉 泉</h3><h3><b>四十年时光如梦,</b></h3><h3><b>今天同学们聚拢来,</b></h3><h3><b>从四面八方。</b></h3><h3><b>有些生涩,</b></h3><h3><b>却又亲切的声音,</b></h3><h3><b>找寻着内心深处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模样,</b></h3><h3><b>见了面好多都叫不出名字了,</b></h3><h3><b>那有何妨?</b></h3><h3><b>双手相握时,</b></h3><h3><b>流露的真情,</b></h3><h3><b>依然滚烫!</b></h3><h3><b> ……</b></h3> <h3><b> 高15级1班毕业合影(1974)</b></h3><h3><br></h3> <h3><b> 高15级1班聚会时合影(2014)</b></h3><h3><b><br></b></h3> <h3><b> 高15级2班毕业合影(1974)</b></h3><h3><b><br></b></h3> <h3><b> 高15级2班聚会时合影(2014)</b></h3><h3><b><br></b></h3> <h3><b> 高15级3班毕业合影(1974)</b></h3><h3><b><br></b></h3> <h3><b> 高15级3班聚会时合影(2014)</b></h3><h3><b><br></b></h3> <h3><b> 高15级4班毕业合影(1974) </b></h3><h3><b> </b></h3><h3><b><br></b></h3> <h3><b> 高15级4班聚会时合影(2014)</b></h3><h3><b><br></b></h3> <h3><b> 初12级1班毕业时合影(1972)</b></h3><h3><b><br></b></h3> <h3><b> 初12级1班聚会时合影(2014)</b></h3><h3><b><br></b></h3> <h3><b> 初12级2班毕业时合影(1972)</b></h3><h3><b><br></b></h3> <h3><b> 初12级2班聚会时合影(2014)</b></h3><h3><b><br></b></h3> <h3><b> 初12级3班毕业时合影(1972)</b></h3><h3><b><br></b></h3> <h3><b> 初12级3班聚会时合影(2014)</b></h3><h3><b><br></b></h3> <h3><b> 初12级4班毕业时合影(1972)</b></h3><h3><b><br></b></h3> <h3><b> 初12级4班聚会时合影(2014)</b></h3><h3><b><br></b></h3> <h3><b> 初12级5班毕业时合影(1972)</b></h3><h3><b><br></b></h3> <h3><b> 初12级5班聚会时合影(2014)</b></h3><h3><b><br></b></h3> <h3><b> 初12级6班毕业时合影(1972)</b></h3><h3><b><br></b></h3> <h3><b> 初12级6班聚会时合影(2014)</b></h3><h3><b><br></b></h3> <h1><b> 在 心 里</b></h1><h3> 作者 刘凤军</h3><h3><b> 四十年斗转星移,</b></h3><h3><b> 四十年风雨洗礼,</b></h3><h3><b></b><b> 四十年天南地北,</b></h3><h3><b> 四十年美好回忆。</b></h3><h3><b><br></b></h3><h3><b> 驾着思绪飞回校园,</b></h3><h3><b> 寻找着我们花样的年纪——</b></h3><h3><b> 尊敬的老师,风采依旧,</b></h3><h3><b> 亲爱的同学,你在哪里?</b></h3><h3><b><br></b></h3><h3><b> 你在跑道上全力冲刺,</b></h3><h3><b> 你在教室里刻苦学习;</b></h3><h3><b> 你在家庭中默默付出,</b></h3><h3><b> 你在使命下负重奋起!</b></h3><h3><b><br></b></h3><h3><b> 谈笑中难尽千言万语,</b></h3><h3><b> 握手间饱含深情厚谊。</b></h3><h3><b> 1974——2014,永远的郯城一中,</b></h3><h3><b> 写在师生脸上,刻在你我心中……</b></h3><h3><b><br></b></h3><h3><b><br></b></h3> <h3><b> 参加聚会的老师们的合影</b></h3><h3><b><br></b></h3><h3><b><br></b></h3> <h3><b> 参加聚会的全体女同学合影</b></h3><h3><b><br></b></h3> <h3><b>   参加聚会的当年文体明星们合影</b></h3><h3><b><br></b></h3> <h3><b> 老师们的通信信息</b></h3> <h1><b> 同 学 大 事 记</b></h1><h3><b> 一、1970年春季开学,来自城关小学、北关小学、西关小学、英庄小学、二郎小学、归义小学、城后小学等学校的毕业生300余人进入城关中学,成为初十二级的学生,分成6个班,于1972年1月毕业。任课老师先后有芦晓明,张德泉,杜希亮,周德社,王贵贞,陈月珍,孟庆胜,钱宗元,王茂军,王福绥,臧寿年,林礼元,江崇球,闻朝荣,赵厚林,马学龄,姜士美,李克伦,黄美珍,叶春凤,王颖翠,王宪斌等。</b></h3><h3><b> 二、1972年春季开学,因学区调整,初12级的部分同学转往别的学校上高中,还有部分同学参加了工作,初12级的多数人加上别的学区转来的初中毕业生共200余人升入高中,成为城关中学高15级的学生,分成4个班,任课老师有:一班班主任冯正伦(数学老师),孙世富(英语老师);二班班主任刘永恒(语文老师);三班班主任孟庆胜(数学老师),王福绥(化学老师);四班班主任刘洪佑(语文老师),唐敏(语文老师)。其他任课老师有:周钦成(数学老师)、陈孝武(数学老师)、刘梦林(物理老师)、张树桐(政治老师)、刘庠(农知老师)、姜士美(体育老师)、张希顺(体育老师)、李克伦(音乐老师)、王宪斌等。1974年5月,高15级同学毕业。1979年郯城城关中学更名为山东省郯城第一中学。</b></h3><h3><b> 三,1991年8月,在郯城古郯宴会厅举行纪念高15级毕业17周年,初12级毕业19周年同学聚会。共有133人参加,段学贵、张学秋资助此次聚会,宋会平,刘生华,王东平,张苏东,张卫华等同学筹办。并商定94年聚会事宜。</b></h3><h3><b> 四,1994年5月一日,在郯城银杏园酒店举行纪念高15级毕业20周年、初12级毕业22周年同学聚会,共有10位老师,138位同学出席。李伟、张宏、韩明生、段学贵等同学资助了此次聚会,刘生华,宋会平,段学贵王东平等同学筹办。</b></h3><h3><b> 五,2014年5月1日,在郯城郯子湖大酒店举行纪念高15级毕业40周年,初12级毕业42周年同学联谊会,来自北京、南京、上海、广州、济南、青岛、日照、枣庄、临沂、新沂、邳州及郯城本地共8位老师,205位同学出席。</b></h3><h3><b> …… ,……</b></h3><h3><b> 我们希望同学大事记能够续写,……</b></h3><h3><b> 我们祝愿,郯城一中兴旺发达,各位老师健康长寿,同学们幸福安康。</b></h3><h3><b> 我们期待,后会有期!</b></h3><h3><b> 筹办本次联谊会的同学有:</b></h3><h3><b> 发起人、资助人:李伟</b></h3><h3><b> 策 划: 杜磊</b></h3><h3><b> 工作人员:段学贵 张苏东 吴兴花</b></h3><h3><b> 吴敏健 姜德华 苏维华</b></h3><h3><b> 高 明 刘生华 解玉泉</b></h3><h3><b> 董 波</b></h3><h3><b> 为联谊会及纪念册提供老照片的同学有:</b></h3><h3><b> 苏维华 段学贵 徐敏健</b></h3><h3><b> 韩明生 崔 波 刘生华</b></h3><h3><b> 吴清瑞</b></h3><h3><b> 摄 影: 张 远 陈晓东 宋 健</b></h3><h3><b> 马士兰</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