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边游(一)

zn

<h3>  秦楚边游(一)</h3><h3> “天上的北斗星最明亮,茅坪河的水呀闪银光。井冈山的人啊,抬头望哎,八角楼的灯光照四方......我们的毛委员在灯下写文章。八角楼的灯光是黎明的曙光,照亮了革命者的心啊,给人类带来希望。”这首在那个年代唱红大江南北的颂歌,如今唱起来还朗朗上口,尽管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天下茅坪多得很,我们也逛了个秦尾的茅坪。<br></h3><h3> 秦岭梦幻歌未尽,秦楚又奏畅想曲。那年四月李姓友拉我和“法官”及宝蛋友陪他去秦楚边界对其公司一员工家访兼游逛。穿秦岭,跨深涧,跋高山,涉碧水,访回乡,体民俗,登古关,探古城,纵横跨越六百多公里,来去匆匆,收获丰硕。</h3><h3>&nbsp;&nbsp; 该员工家位于楚头秦尾的陕西镇安县茅坪回族自治镇五福村。陕西现存的三个回族自治镇镇安占了两个,那里又是一个鸡叫鸣两省四县的地方。</h3><h3> 车出西安进入秦岭,一路桥隧相连,山高谷深,景色迷人。其中的秦岭大隧道长18多公里,从车进入到出洞都够我睡一觉了。看来那个什么“愚公移山”是个实实在在的神话幻想。曾有一朋友对我讲过当年他随他爸回柞水老家,来回都要翻秦岭分水岭,他走得哭了一路。如今好了,天堑变通途了,我们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科技发展的福了。</h3><h3>&nbsp;&nbsp; 过柞水、镇安县城,如今那曾经的山区小镇也是高楼林立。那民谣中的“柞水的饭,镇安的席,不吃不看不生气。”已经是曾经了。沿乾佑河一路南下,东坪下道,东行便入深山县道。第一集镇是高峰,逢集。来往的山民都背个小背篼。地上都摆着土产蘑菇、蔬菜、药材、“走地猪”肉、小吃、其中还有几摊子卖“草鞋”(布条子编的)20元一双。&nbsp;&nbsp; 红军当年要是能穿上这样的鞋,中国革命的胜利最少提前十年。&nbsp;&nbsp; 我还在一个小商店买了四个大搪瓷碗,江南人吃饭的那碗是喂猫的,还是这种大碗吃起酣畅!一碗下去肚子就圆了。 </h3><h3> 大约在山里钻了五十公里来到西镇回族镇(陕三个回族自治镇之一)。还没进镇子就看见路边多大的一棵树在点头迎接我们。停车下来我们围着树干上系着红布条的那棵叶子不是很大的千年古树转开了。想知道是棵什么树?半天才遇到个老婆,但由于她口齿不清半天也没有听懂。那棵大树粗啊!至少要四个人才能抱过来。这要是在西安早就列入文物保护之列了。我站在树下又在想起了那“红剧”《红色娘子军》中洪常青英勇就义的壮烈场面,《地道战》中的老村长敲钟时那坚定凝重的表情......反正都是小时候看的那些电影中的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我要是能像这棵大树活那么长时间就好了,虽然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h3><h3>&nbsp;&nbsp; 围着古树转了十几分钟,久久不愿离去。入镇见大山下有一相当现代化的大清真寺广场,还有不少健身器材,但没有见人在锻炼。没有想到在秦岭大山里还有那么大的清真寺,党的民族政策太好了!“法官”喊叫肚子饿了,我们便走进了一家小食堂(肯定是清真的)。食堂没有一个食客,我喊叫了半天才跑出来一对男女掌柜。点完饭菜,女掌柜的就到后厨去操作,我们便和男掌柜聊开了。看他的长相和关中人很像,口音也相同。以为是山外的人到这里来开店的,但一问才知道他爷的爷时就到了这里。他们老老家是渭南的,我知道了他们的祖先又是那清同治年间因闹“回乱”被左宗棠撵到这深山老林里来的,虽然人在老林里但世代相传的方言还是没有多大的变化。在陕甘宁地区只要是偏僻山区,有回民的地方基本都是那个年代的产物。由此,我又想到了那次被当年的陕甘总督左宗棠撵得最远的都跑到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了,那里就有个“陕西村”在本村流通的还是陕西方言,但国籍已经变了。那个有争议的左大人也是个多重身份的人,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那“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的发起人;还有那屠杀太平军、捻军、回民起义的刽子手。历史人物不是我们这些老百姓能评价的,但无论咋说他也是为“中国梦”实现的探索者之一。我问他:“贵姓?”他:“姓班。”我一顶高帽子立刻戴了过去:“你歪啊!”他不解地:“我咋歪?”我说:“你一定是东汉名将那个班超的后代!他投笔从戎继张骞通西域后又一次在那遥远的地方“工作”了三十一年,对汉和西域各民族的友好交流贡献大啊!要不就是那个汉章帝“智囊团”中的那个继父业私撰《汉书》班固的后代,地道的“干部子孙”。”他听到这里那个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说回去要好好看看家谱。从他那里我们得知那棵千年古树叫“花梨树”,但我知道花梨树的种类很多,具体是哪种我也说不清。</h3><h3>&nbsp;&nbsp;&nbsp; 说话间饭菜端上,香椿爆炒牛肉、红烧老豆腐、以及韭菜鸡蛋面,&nbsp; “法官”大喊:“上酒。”我提醒他注意民族风俗。男掌柜说没事。女掌柜托着一个木质托盘内放自产包谷酒一大碗还有小酒杯若干就端了上来。几个人又杯举频频吃、喝开了......吃毕,满共才几十个元,临走时还灌了一矿泉水瓶子包谷酒。无论什么朝代还是那句话“腰里没铜,不敢胡行。”</h3> <h3>  高峰集上的“草鞋”,山里人穿上爬山不滑,还透气。如今已经成为有的城里人家中的装饰物了。还成了审美物品了。</h3> <h3>  矗立在西口镇头路边的千年古树。这也标志这里在一千年以前已经有人居住了。</h3> <h3>  围着大树我们在说东道西,老李的快门“咔嚓”不止......。</h3> <h3>  宝蛋友在深情地拥抱古树,嘴中念念有词,我隐隐约约听到最后一句是:“万物最美是自然,人生最贵是自由。”</h3> <h3>  尽管在这千年古树面前我是那样的渺小,但还是努力要仿洪常青、老钟叔,摆拍出一张红色英雄人物坚强不屈,大义凛然的形象来。</h3> <h3>  镜头中还有镜头,也就是说,你看在人是景的时候,你也是在人眼里的景。</h3> <h3>  革命人不仅永远是年轻,还很浪漫,人咋都是一辈子。</h3> <h3>  深山里的清真寺,党的民族阳光没有死角。</h3> <h3>  香椿爆炒牛肉,是绝佳的包谷酒菜。</h3> <h3>  韭菜鸡蛋面色香味俱全,绝不比西府臊子面差。吃饱喝足,上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