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孝之园,万寿之家】万寿公园是以老年活动为中心、突出寿孝文化的主题公园,首家有完善应急避险功能示范公园…

以德聚宝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图说北京园林新景》之二(2019) &nbsp;</i></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百孝之园 万寿之家】&nbsp;</i></b></h1><p><b style="font-size: 20px;"><i> 位于西城白纸坊东路的万寿公园,2014年改建后,成为北京第一座以老年人活动为中心的主题公园和敬老孝亲的示范基地。公园在保持原有万寿西宫古建风格、地形、景观的基础上,突出福寿孝传统文化,设置了许多方便老年人的设施和活动场地、器械。公园景色幽静秀丽,竹林簇拥,山石嶙嶙,溪水潺潺,三季有花,秋色迷人,老年公园特色明显,文化气息浓郁。主要景点有寿贺康宁、绿竹苑(万寿西宫遗址)、知音瀑、秋林爱晚、“云水”雕塑、五福同乐、孝行民和广场、茗香茶社以及器械齐全、项目多样的各种健身康复活动。 万寿公园,是老年人的乐园,值得一游。</i></b></p><p><b style="font-size: 20px;"><i> 感谢九位同游者老师提供的精美照片。</i></b></p> 【引言】 <p><b style="font-size: 20px;"><i>春暖柳绿花开,春色多姿多彩;春风拂面舒怀,春意朦胧难耐。春光千金难买,春去一载才来;春日走出户外,春景美哉美哉!</i></b></p><p><b style="font-size: 20px;"><i> 3月15日,我们一行十人结伴去了西城万寿公园游玩……</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万寿公园南门内老寿星雕像前合影留念,同游者(左起):于来福、许德宝、潘金凤、董惠丰、陈荷珍、高峰、王俊俐、白艳、石凤平、周毓勤等十人。</i></b></p> Ⅰ【万寿公园简介】 <p><b style="font-size: 20px;"><i>万寿公园位于西城区白纸坊东街北侧,40路、59路、83路公交车公园南门设有半步桥车站。公园占地5.1公顷。原址为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的关帝庙,俗称万寿西宫。</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1955年曾名万寿西宫公园,1995年重新改造后更名为万寿公园,是本市第一座以老年活动为中心的主题公园,也是全国首家节能型公园和具有较完善城市应急避险功能的示范性公园。</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老龄化的发展,2014年西城区政府决定对万寿公园进行景观改造,并确定为寿、孝文化的宣传基地。并设置了公共阅览室、国学讲堂、健康大讲堂、义诊咨询,老年活动场地,公共厕所应急呼叫器;增加小物品寄存、轮椅租借、便民小药箱等措施,成为老年人的家园。</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在保留原有建筑、树木、地形基础上,从功能出发,体现人文关怀。围绕景区特点调整植物配置,规划活动场地,突出“寿”“孝”文化主题,营造“老年友好社区”型的百孝之园,万寿之家。主要景点有寿贺康宁、绿竹苑、秋林爱晚、知音瀑、五福广场、孝行民和广场、老年健身、健步、健足、康复等活动及应急避险系统。</i></b></p><p><br></p> Ⅱ.【寿贺康宁】 <p><b style="font-size: 20px;"><i><span class="ql-cursor"></span>东门和南门均为一彩绘牌楼,南门古牌坊规格更高,壮观典雅,四柱七楼,高10.5m,宽16.6m,梁柱彩绘,绿琉璃瓦顶,上方居中长方形彩板书“万寿公园”四个金字。两旁由18块透雕彩板镶嵌,共雕龙14条,凤10只,对称为“二龙戏珠”和“龙凤合壁”。牌楼背面正中书“长乐永康”,点明了公园主题性质。</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南门内塑立一寿星像,白鬚老翁,一手持拐杖,另一手手托仙桃,额头高高隆起。慈眉善目,笑口常开,和蔼可亲,迎门而立,迎接四面八方的宾客。</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寿星又称南极老人星(南极仙翁),古代神话中的长寿之神,为福禄寿三星之一。本为恒星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长安附近的杜县建寿星祠,后寿星演变成仙人名称。</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寿星手杖称为王杖。传说东汉明帝主持祭祀寿星仪式时,安排了一次天下所有70岁以上的老人参加的特殊盛宴。宴后还给老人赠送酒肉、谷米和一柄精美的手杖。从考古资料中发现,持王杖者老人享有特殊优待和权力。</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王杖也称为鸠杖,杖的顶端原本应是斑鸠鸟的雕像,据说斑鸠鸟是不噎之鸟,寓意祝愿老人饮食安康,健康长寿。手杖上挂一葫芦,取其谐音“福禄”之意。现在寿星的手杖已改为桃木制造,桃木也有驱邪避恶的吉祥瑞兆。</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硕大脑门是寿星形象的一个显著特征,对此有多种猜测。有人认为是返老还童现象,因婴儿头发稀少,额头显大;也与古代养生术营造的长寿意象相关,如丹顶鹤头部隆起,如王母娘娘蟠桃会上的寿桃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食用后立即成仙。</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祝寿风俗起初并不盛行,因人们有一朴实观念,认为自己的降生日实际上是母亲的受难日。缅怀父母之恩与为自己祝寿的喜庆气氛很不相合。明清之后才逐渐兴起。</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乾隆74岁时,自称古稀天子,十全老人,他举办了千叟宴。他颁詔请天下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代表,计六千余人来紫金城赴宴,庆祝自己的生日。康乾盛世几次规模空前的盛会,民间祝寿风俗才得以兴起。</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传说上苍给人的寿命是两个甲子年即120岁,活不到一个甲子年(60岁)的都称为夭折。77岁寿辰称为喜寿,因喜字的草书像七十七;根据中国的像形字特征,88岁寿辰称为米寿,百岁寿辰称眉寿,而108岁寿辰则称为茶寿,成为中国寿文化的重要内容。</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寿星塑像的背后是石砌的假山,青石上刻一1.4m高的寿字,寓意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祝福语。现实中长寿福地一般是指南岳衡山,现存有宋朝遗物寿星亭。衡山供奉主神是南极长生大帝,民间常将他与寿星混同为一。</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传说中的寿星,有人认为是四川眉山市彭山县的彭祖,因他保持767岁的长寿纪录。虽不可信,但彭祖确实掌握了一套养生修炼的方法,而且取得成功,这是人们将他与寿星合二为一的原因。</i></b></p> Ⅲ.【知音瀑水景】 <p><b style="font-size: 20px;"><i>知音瀑位于绿竹苑之东,沿绿竹苑门前东向折北的逶迤竹林幽道,可直达瀑布顶端的蓄水池。“知音”一词来源于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的“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常用来表示朋友之间的真摯情谊,彼此相知,心灵相通,心心相印。</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假山瀑布原是绿竹苑(老年活动中心)二进院落东面的一个部分,后从绿竹苑中隔离出来。在万寿公园中心部位设置一个以“知音”命名的瀑布水景,别有一番用意。意味着万寿公园是老年人的知音,公园内所有设施都服务于老年人。只是初春咋寒,还未能见到人工瀑布景观,但瀑布岩石山上的绽放的春花让我们心花怒放,激动万分。</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假山坐西朝东,其北面有一条依山而建的六级叠廊,绿柱青瓦,古色古香。北侧白墙上开有异形玻璃花窗。拾阶而上,长廊顶端与绿竹苑二进院落中的阁楼相连,现被钢制铁门隔断。</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假山姿态盎然,山势奇绝,怪石嶙峋,巧夺天工。山南侧有一迂廻石径直通上下,漫步登石,山势石姿,变化无穷。山径盘旋,山石空洞相连,洞壁时隐时现,无中见有,有中又无,别有一番情趣。</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奇峰怪石,形态万千,各有特色。有的像烈马,像宝剑,像利斧;有的像雄鹰,像卧虎,像仙鹤;有的兀立如柱,有的侧身探海…</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假山顶端是瀑布水源的蓄水池,北侧叠式长廊、南侧登山石径和竹林幽道的交汇处,有石板曲桥相连,池四周竹林簇拥,西边屹立一棵一级侧柏古树。石、廊、竹、池交融成一幅幽静雅致的美丽画面。</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转身从假山豁口回望山下,还未融化的湖面上银光闪闪,冰雪皚皚;湖中心红色的城市环境质量监测站分外显眼,站顶上的各种监测仪器清晰可见。</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瀑布下游是园中唯一的一个湖塘,面积不大,却颇具江南风韵。为防止冬季水结冰体积膨胀挤坏湖岸,园林工人定期将沿岸冰层敲碎,并把碎冰捞到湖中冰面上,中间渐渐地堆成晶莹剔透小冰丘。</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湖中心是一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城市站,水中岩石点缀,四周松竹环绕。北岸边建有听瀑亭,东岸与秋林爱晚相连,西岸与绿竹苑相接。漫步岸边,一步一景,一景一画,不是江南宛如江南。</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逶迤曲折的多级石砌湖岸,铺满了红松木屑和松木树皮,鲜艳的色彩在初春季节里,似火焰般点燃人们心中的激情,驱散了整个冬季积聚在人们心中的阴霾;与湖中晶莹的冰雪形成鲜明反差,真是冰火两重天!</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湖岸道旁屹立的岩石,虽没有太湖石的瘦透漏空那样灵秀,其层层的片状却具有独特的空间立体感,在鲜艳色彩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稳重而厚朴。</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半个月后,攀附在岩石上的迎春花已悄然绽放,金黄色的花朵像小星星披挂在枝头上,微风下一闪一闪亮晶晶,在初春的阳光下衬托下,赋予岩石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四周的山桃、玉兰也含苞待放。</i></b></p> Ⅳ.【秋林爱晚】 <p><b style="font-size: 20px;"><i>万寿公园小巧别致,绿树遮荫,是城市居民休憩、避暑、社交的园林绿地,是人们娱乐休息的理想之地。园内遍植枣、柿子、银杏、黄栌、五角枫、国槐、合欢以及丁香、迎春、榆叶梅等30余种品种,绿化率达90%以上。三季有花赏,秋色更迷人。</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在知音瀑和五福广场之间,有一片广阔的疏林大草坪,草坪内栽种一些银杏、黄栌树,四周种植了花卉。变成黄色的草坪润泽无比,竟然有了丝丝秋意。这里是万寿公园赏秋的主要景点,春节期间,树枝上挂满了同心结和灯笼,散发着温馨的节日余韵。</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草坪里栽种了银杏树,银杏是秋色彩叶的主要品种之一。银杏树的果实俗称白果,因此银杏又名白果树。银杏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银杏果需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有人把它称为“公孙树”,其含义是“公种而孙得食”,它是树中的老寿星。</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云水”雕塑由一根不锈钢柱高擎起一片云状的人造石,远远看去仿佛一块白色的云悬浮在公园草坪的上空,与其身后的婆娑起舞的绿色雪松和地面上黄色草坪,形成绝妙的色彩搭配。</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云水”雕塑的落成是“中美和平友好纪念雕塑活动”的一部分。设计者哈德森表示,他在美国时曾向一位华裔人士学习太极拳,“云水”即受到太极拳中一式“云手”的启发。雕塑体现了天地合一、刚柔并济的特点,希望人类和谐共处,共享和平。</i></b></p> Ⅴ.【五福同乐广场】 <p><b style="font-size: 20px;"><i>五福同乐广场上放置着形象调皮可爱的五福童子,他们围绕着圆形围坐长凳,在树林中嬉戏,爬到树杈上耍闹,与坐在树下的老人形成自然、和谐的天伦之乐。</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最初五福童子的姿态分别是骑竹马、放风筝、滚铁环、踩高跷、蹴鞠;后来,不同地区五福童子形态发生不同的变化。五个童子寓指福、禄、寿、喜、财,五福出自《尚书洪范》,是指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福寿文化源自五福。五福是中国民间关于传统幸福观的五条标准,通俗的解释是: ①长寿。命不夭折而且寿数绵绵。②富贵。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传统幸福观的五条标准:③康宁。身体健康而且内心安宁。④攸好德。心性仁善而且顺应自然。⑤考终命。安祥离世而饰终以礼。其中德是根基,《易经》曰:“君子以厚德载物”,没有良好的德行,不践行敬老孝亲,另外四福是没有基础和保障。</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五福”代表五个吉祥祝福: 寿比南山;恭喜发财;健康安宁;品德高尚;善始善终。五福合在一起构成了幸福美满的人生。</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踩五福是民间流传的一种古老祈福文化活动,起源于唐钟馗故里、财神故里、刘海故里等地。在西安钟馗故里欢乐谷山石上,雕刻有五只蝙蝠,谐音寓意“五福”。</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据说,人们若按由大到小的年龄顺序踩踏五只蝙蝠后,会返老还童,五福临门,福如东海。若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踩踏五只蝙蝠后,会福贵双全,五福随行,福寿成双。</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福的含义逐渐延伸和扩展。福的甲古文会意字是“双手捧酒浇于祭台之上”,是古代祭祀的形象写照;金文之后去掉双手,装酒容器演变成了“畐”,变成会意兼备形声的字。福的原生义是“祭天用的酒肉”,向苍天祈求(辞海);“福,佑也”,神灵保佑,逢凶化吉(说文解字)。现代有人撰文说,畐字的一代表房屋梁,口代表人丁兴旺,田代表土地,有房有田且人丁兴旺,就是有福。</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收藏于恭王府内的清康熙御笔“福”字,号称天下第一福字。不仅是因为康熙帝留世的墨迹稀少,更是其书写的长瘦(寿)福字中包含了“多子、多才、多田、多福、多寿”的五福内涵,堪称是一福含五福的天下第一人!</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广场中有七棵丝绵木树,盛夏枝叶娟秀细致,姿态秀丽。秋季叶色变红,果实挂满枝梢,开裂后露出桔红色假种皮,甚为美观。丝绵木树龄长,在北京皇家园林内常见到古老丝绵木,寓意益寿延年。</i></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天天园艺】</i></b><b style="font-size: 20px;"><i>紧邻五福广场南面,有一浅床种植广场,浅盘式种植床通过高低不同的种植台,使不同身高的受众,包括老年人和腰椎疾病者,都能亲手触摸感受种植植物带来的魅力。</i></b></p> Ⅵ.【孝行民和广场】 <p><b style="font-size: 20px;"><i>孝行民和广场位于东门内,主体回字形雕塑墙一边雕刻寿字,一边雕刻孝字。“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说文解字》里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寿孝锦园景窗是孝行民和主题文化广场的背景建筑,通过简约的框架结构与石材结合。外框为铜材铸造的文字,以构成的手法排列书写关于寿孝内涵的名言诗句。如:延年益寿,百龄眉寿;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孝悌之义等。</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内框为寿孝组成的字块,中间为简洁的矩形,形成“框中有景,景如画框”的巧妙融合。作为广场的背景建筑,突出了广场“孝行民和”的文化主题——孝行天下,民风祥和,充分体现了“孝”的核心价值以及对现在社会和家庭的启示。</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孝道贯百代,上下五千年。孝道成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传优良传统与核心价值观。以孝敬感恩父母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孝是感恩的前提与基础,是内在品质,是魂;感恩是孝的体现,是外在品行,是形。</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南侧的石质和铜质边框则以“寿”字文化,与北侧的“孝”字文化互为映衬,而东门牌坊内侧横眉上的“晚晴”题字与寿孝锦园景框遥相呼呼应,形成统一的景观整体。</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几千年前,孔子曾写出一部被誉为“使人高尚和圣洁”,“传之百世而不衰”的不朽名著《孝经》。作为传统孝道的经典,在历史上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道德思维和行为实践,产生了人类文明的伟大力量,成为独特的中国孝道文化。</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流。爱人之心与为人之子的孝敬仍是万事不变的法则,十八章节二千多字的《孝经》,在整个封建时代成为国家规定的教材,开科取士的考评依据;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成为人们修养的必读书目之一!</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主要内涵,从敬养上分析,可用十二个字来概括。①敬亲。对父母发自内心的敬和爱,心情愉悦地对待父母。②奉养。在物质生活上优先赡养父母。③侍疾。及时诊治,精心照料,多给父母生活和精神上关怀。④立身。子女成就一番事业,让父母感到高兴和自豪。⑤谏诤。父母若有不义,应谏诤父母,防止父母陷於不义。⑥善终。送葬父母,在葬礼上要尽各种礼仪。</i></b></p><p><b> 图为龙爪槐树上的春节绑扎的光缆灯</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孝道文化对修身养性、融合家庭、报国敬业、凝聚社会、塑造文化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因统治阶级文人的诠释修改等历史原因,在愚民、不平等、封建性、保守性等也有其消极因素。</i></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i>随着社会发展,应对孝道注入新的理念。①孝敬。弘扬孝道敬老爱老养老核心内容。②平等。提倡亲情的平等关系。③保障。制度保障老年人的生活。④共享。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红利。⑤和谐。调整代际关系,不分年龄,人人同享。</i></b></p> Ⅶ.【绿竹苑】 <p><b style="font-size: 20px;"><i>绿竹苑又称“园中园”,园内主景区。位于公园中心高埠上,为封闭式景区,占地7200余平米,原址为关帝庙旧址。关帝庙俗称“万寿西宫”,庙内祭祀关羽、孔明、吕祖。绿竹苑现为西城区老年活动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展示体验馆。</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万寿宫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名曰宏仁万寿宫,道教建筑,分东西两院。西院便是公园内的万寿西宫,距西宫以东四百余步则是万寿东宫(现已毁),设有文昌阁,供奉文昌神像(文曲星),来京考生常到此祈祷求拜。</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进入殿门的第一院落,北侧东为“岫云殿”三间,北侧西为“绮霞殿”三间。殿前遗留有明万历年间御制碑,东西有“墨缘”、”静心”两个配殿,南侧有辅助堂房相联成闭合的四合院状。</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第二进院宽敞通亮,内有一幢坐北朝南的七间连体二层阁楼,题名“怡然楼”,高雅庄重。西有配房封闭,东有石质假山,楼东与一叠式长廊连通,形成一开一闭之势。</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万寿西宫流传一段风流典故。晚清同治皇帝郊游回宫途经半步桥,因口渴向菜园里浇水的父女俩讨水喝,见到其女是个绝色女子,便当即提亲留下玉佩作为信物,回宫后告诉了生母慈禧太后,哪知同治暴病早逝。后慈禧到南苑赏鹿,返程又途经半步桥,便敇封姑娘居所为“万寿西宫”,了却同治生前的心愿。</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万寿西宫关帝庙现名绿竹苑,果然隐藏于绿色竹丛之中。其东、南、西三面都被竹林所围,贴着绿竹苑有一条纤尘不染,青翠欲滴,静谧深邃,遮荫幽郁的竹林小道。竹,纤细柔美,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清丽俊逸;生机盎然,蓬勃向上;潇洒自如,若人喜爱。</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竹扎根深,根深林茂;竹径逶迤,满目青翠;坐椅小息,凝听竹语;清清竹香,芬芳四溢。阵风吹过,竹叶“沙沙”;翡翠长廊,绿浪起伏;置身幽境,灵魂脱俗;忘却烦恼,陶冶情操。</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竹会开花,是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青翠不畏寒,又是岁寒三友(松竹腊梅)。画家郑板桥在《竹石》一诗中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把竹子的坚贞不屈描写得淋漓致尽。</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青竹受人喜爱,是因它饱经风霜,傲然挺立,依然苍翠欲滴,纤尘不染。清高又纯朴的气质,清丽又脱俗的风韵,清幽又雅致的意境,清新又自在的悠闲。更爱它那不畏世俗的巅覆,不为尘世所打扰,自净自清、自善自美的精神,节节拔高的品质和独立清高的气势。</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漫步赏竹翠,竹荫享清凉;置身如仙境,曲径闻竹香。坐憩听竹语,风过竹林响;忘却烦恼事,舒心身安康。</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步入翠竹道,身进图画中;半边青砖墙,一侧绿波涌。竹回路逶转,需要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到“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宋朝大诗人苏轼在《于潜僧绿筠轩》中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人俗不可医”。由此可见,竹对人们的精神启迪和鼓励,何其大何其深也!</i></b></p> Ⅷ.【老年公园】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i>1.茗香茶社 </i></b><b style="font-size: 20px;"><i>位于南门内西侧,是园内一处独立敞开式景区,有坐北朝南仿古建筑4间,关帝庙的遗物,现开辟为茶社。茶社背依竹林而建,环境古朴幽雅。</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茶社的东面和西南各有一座方亭,均有长廊相连。庭院中心立有一块镂空的太湖石,石周围为一活动广场,该地已成为老年人晨练健身和品茗之所。</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茶社对面为另一仿古建筑百岁苑,西城区百岁老人博物馆,馆内陈列百岁老人的自传、口述史、回忆和晚年的幸福生活。</i></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i>2.健身步道 </i></b><b style="font-size: 20px;"><i>园内设有780m健身步道,步道采用暗红色沥青路面,颜色温暖明快,减少炫光对老年人眼睛的刺激。平整防滑的路面,软硬适中,脚感舒服,适于老年人量化徒步健身。东门、南门的无障碍通道,方便老人出入公园;公路环路内侧设置约400m的康复栏杆。</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以“运动有益,贵在坚持,多动更好,适度量力”为原则,提出“千步活动量”概念,以最简单的方式,达到每日身体活动目标。每日健步30分钟,有效促进身心愉悦与健康。</i></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i>3.运动康复乐园 </i></b><b style="font-size: 20px;"><i>旨在提高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融入社会能力,以全面提升生活质量,保持体质“常青”。经常康复运动可以健身心、强筋骨、润关节、稳平衡、益心智;防疾病、防衰老、防痴呆;增免疫、舒身心、回元气。</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康复园内几十种康复设置是由专业工程师、运动学家、医学人员及理疗师共同研发,依据老年人体生理特点,满足全身各个部位运动需求,尽可能给老年人带来运动、交流、互动的完美配合。各种器械可分别进行肩、腕、肘、膝、踝关节等相关肌群的康复运动练习。</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练习方式包括步态平衡练习和部分关节旋转和屈伸练习,在共同运动中互相交流,互换器械,在轻松、柔和、简洁运动中收获康复的快乐和健康的理念!</i></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i>4.运动健身广场 </i></b><b style="font-size: 20px;"><i>包括运动休闲广场、羽毛球场、器械健身广场、健身步道、地书广场、老年门球场等。老年人可方便进行腹部、上肢、腰部、腿部及全身器械锻炼。</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公园健身广场还有太极拳、八段锦等教学活动。八段锦是一个优秀的传统保健功法。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味动作舒展优美,如锦缎般优美柔顺。八段动作柔和连绵,滑利流畅;有动有静,动静相兼;气机流畅,骨正筋柔,与太极拳一起受到老年人的喜爱。</i></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i>5.健足步道 </i></b><b style="font-size: 20px;"><i>在优美的银杏片林旁,铺设了60m长的卵石健足步道,供老人光脚行走,进行足底按摩保健。</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健足步道不同部位铺设大小不一的卵石。排列紧凑的较大较平的石子,首先让足部在这区域逐渐适应热身后,再到较小较尖的石子上进行较强刺激的按摩。</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穴位上嵌有小石子的足印,进行针对性的穴位按摩,提高足道健身的效果。</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i>6.地书广场 </i></b><b style="font-size: 20px;"><i>毛笔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支愧宝,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和意境,需锲而不舍地书练。地书不用纸墨,方便而环保,它集锻炼身体和陶冶情操一身,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普及和练习者书法水平的提高。</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公园在此处预留了一地书广场,铺装两块平坦地面。一块刻有名家印记的临帖场地,另一块是自由书写的场地;同时专门设计了蘸笔用的水钵,方便老年书法爱好者的使用。</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临帖突出“寿”“孝”文化。一块临模的字帖是“福寿康宁”,另一块临模字帖是“孝思不匮”。</i></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i>7.老年门球场 </i></b><b style="font-size: 20px;"><i>九宫格地书和门球场给老年人提供了老有所乐的场所。</i></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i>8.自办老年活动 </i></b><b style="font-size: 20px;"><i>入园老人自发创办老年活动。如老年戏班、老年操舞、老年园艺班、老年棋牌团、老年书画茶艺交流活动、老年阅读队等。“海棠书斋”常年免费提供书籍报刊阅读,定期举办健康大讲堂、传统孝文化活动、书画创作体验展览活动等主题活动。</i></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i>9.老年法律维权服务中心 </i></b><b style="font-size: 20px;"><i>公园还专门设置了老年人法律维权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矛盾调解、法律培训和知识讲座等免费法律服务,为老年人化解继承、相邻、侵权、婚姻、家庭等纠纷提供便利。</i></b></p> Ⅸ.【应急避险系统】 <p><b style="font-size: 20px;"><i>为适应北京市建立全方位城市应急系统的需要以及增强城市应急避险能力,万寿公园在已有的生态、景观、文化、休闲功能基础上,于2004年7月,增建了在北京市公园中较为完善的应急避险系统。</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该系统由应急避险指挥中心、通讯指挥系统、监控广播系统、独立供电系统、应急消防设施、应急停机场、应急棚宿区、紧急医疗救助室、应急物资储备室、应急饮水装置、应急简易厕所等主要应急避险功能及配套设施组成。当地震、火灾及其他自然灾害发生时,附近居民能在政府组织下,快速疏散安置到公园中,得到物质、医疗、供电等方面的基本救助。</i></b></p> Ⅹ.【结束语】 <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i>  由养护管理型向服务主导新型园林理念的转变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强化服务意识过程中不断完善服务内容与服务形式。万寿公园通过一系列细微服务体现出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努力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的社会友好氛围,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公园组织、周边社区参与策划管理的模式,打造一座“百孝之园,万寿之家”的老年友好公园和敬老孝亲的示范性教育基地。</i></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i> 万寿公园小巧玲珑,景色优雅,文化氛围浓厚,适合老年人休闲游玩,颐养心性,值得老年人一游。</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