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春雪

笨老猫

<h3>  整个冬天,北京人心心念念的雪花就是不肯露面。第一场雪飘在了北部山区,市内连个影子都没见着。</h3><h3>  眼看立春了,天气预报说近日北京要下雪,俺瞪着猫眼瞄着、盼着~~终于,预报2月12日有雪。头天晚上把两个相机的好几块电池都充好电,手机也充上,充电宝提前放包里~~第二天爬出被窝先看窗外下雪没,见地面依旧是本色,没有见白。待再次爬起来看窗外时,哈~~飘雪花啦!雪片不大,悄无声息地落着。猫立马两眼放光,快手快脚收拾停当冲出门去。</h3> <h3>  去哪拍雪景呢?好不容易下场雪,总得对得起老天爷。脑子里冒出个地方:景山公园。站在制高点万春亭上能拍故宫雪景。据说那里一到下雪天就人满为患。赶紧赶紧,往景山公园跑,上山。</h3><h3> 上山途中边走边拍,没觉得累。不知不觉到了万春亭,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人。顺着人缝一点点挤到中轴线的位置拍了几张就挤出来了,再拍也就这样啦。等我围着万春亭转一圈,中轴线正中的位置早已被三角架占满,想在中轴线上拍故宫得等,还得寄希望于老天爷的雪不要停。庆幸、庆幸猫爪跑得快。</h3><h3> </h3> <h3>  景山公园上下山采用单行线,沿着山脊东边上、西边下。本来就上山容易下山难,加上台阶有雪,游人们大都老老实实扶着栏杆,小心翼翼一步一个台阶往下挪,即使这样,还是有人脚下打滑一屁股坐在冰冷的台阶上。没人笑,也没人敢笑,因为稍不留神,没准下一个就是自己。</h3> <h3> 一下雪,故宫就变成紫禁城。</h3> <h3>  </h3> <h3>  故宫西北角楼,拍故宫必须打卡的地方。据说常有人为争机位掐架。</h3> <h3>  护城河,洁白一片。</h3> <h3>  站在景山公园万春亭眺望北海白塔。</h3> <h3>  《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地方。</h3> <h3>  北海公园白塔下的石桥。先建个图层,去色(或变成茶色),将照片放大、再放大,用涂抹工具将灯笼的原色涂抹回来,因为想表现的就是红彤彤的灯笼。没啥技巧,细心就行。</h3> <h3>  登白塔要另收费,准备买票进去,才知手里的门票是联票,正好。</h3> <h3>  北海公园湖里的野鸭。刚巧两只起飞,模糊,正好做成水粉效果。</h3> <h3>  拼合完图层才想起来,忘了把红灯笼的颜色抹回来,好在不明显,懒得重新做了。</h3> <h3> 一下雪,北京就变成了北平。</h3> <h3>  雪后第二天,跑到猫窝附近的紫竹院公园看看有什么雪景可以捡漏。竹子是没得拍,新竹还没长出来,倒是拍到开始化冻的湖面。冰水交融,弯延的曲线和浮冰也有看头。</h3> <h3>  2月14日,又预报有雪,再次玩心荡漾,同样做好准备,一大早兴冲冲跑去颐和园。</h3> <h3>  为了拍昆明湖全景,冒着被摔散架的危险,爬上几十年没去过的佛香阁。登万寿山貌似没涨价,还是10.00。(姆们小时候上佛香阁只要力气不要钱。)</h3> <h3>  颐和园里的水禽,冰天雪地里,仍然悠闲地在水面游弋。仔细看了看,好象认识:黑天鹅、绿头鸭、麻鸭、鸳鸯。</h3> <h3>  拍残荷,不知不觉走到结冰的湖面去了。远远听有人在喊:“上来、危险。”回头一看,俩保安冲我喊呢,赶紧调头往回走。边走,心里边小小得意:幸好你们刚看见我,我都拍差不多了。</h3> <h3>  颐和园长廊边的沿湖栏杆,雪光映衬下别有韵味。</h3> <h3>  春江水暖鸭先知。</h3> <h3>  可爱的小雪猪上树啦。雪不大,堆大雪人有困难,就堆个小雪猪吧。树背面还堆了个小猪屁股,很可爱。没拍下来。</h3><h3>  心里有阳光,哪儿的冬天都不冷。</h3> <h3>  我在想,在树上堆雪兔的人一定属小白兔吧。</h3> <h3>  小时候听爸爸说,带我去颐和园看石头船,又向往又诧异:它怎么才能漂在水面上呢?</h3><h3>  今天再看它,依然那样古朴、威严。没舍得去色,它凝重的色彩也是再现历史的渠道之一。</h3> <h3>  歇息的游船,等待着绿波荡漾的日子。</h3> <h3>  看着它的感觉:悬!走下台阶的样子,只可想象。</h3> <h3>  照水彩画效果做的,怎么做成白内障效果了?</h3> <h3>  外地人逛颐和园多走正门,姆们北京人进园子不走正门,走旁门左道。</h3><h3>  从颐和园西门进来就是西堤,景色很美。夏拍荷花、秋拍芦苇、冬拍雪景,春天,该来拍桃花啦。</h3> <h3>  我在这美丽的景色里留下的记忆是哆哩哆嗦走下亭子,刚松口气,重重地摔了个大屁蹲儿!不偏不倚坐在刚买的黑卡M6上,咯得PG生疼。路过一位大姐体贴地问:“要不要拉你起来?”我坐在地上假装淡定,不着急不着慌,二乎乎地笑答:“谢谢,不用。我终于摔了一跤。”等她走远,一轱辘爬起来,赶紧看我的黑卡坐坏了没有。为了拍照方便,相机没有装进皮套,幸好我吨位小,没有坐坏。如果两个必须摔坏一个,我倒希望是我而不是黑卡。我摔破了皮能长好,骨头折了能接上,把它摔坏了我可心疼。</h3><h3> 舍命不舍财,世界第四大守财奴,嘿……</h3> <h3>  十七孔桥,近年每到冬至那天就成了网红,一年一度的“金光穿洞”使摄影人趋之若鹜。其实,这景年年有啊,自打有十七孔桥就有,怎么近些年忽然热了呢?看来人也遵循“蝴蝶效应”。</h3> <h3>  最后扔几张P图前后的对比。修图前后的差别还是很大的。</h3><h3> 正如本宫老猫,既无闭月羞花之容貌,又无顾盼流连之神韵,但也要上街见人啊。为了对得起路人甲、路人乙,出门前抹点蛤喇油还是要的。</h3> <h3>  调正地平线,调整对比度,细心修掉天鹅身上东倒西歪的芦苇,加画框。</h3><h3> 没学过美术,脑子里啥也没有,买的书也没学透。闭门造车瞎琢磨,抠嗤了几个晚上,总算抠嗤出这么个模样,好不好就它了。</h3> <h3>  修掉杂乱的芦苇,留下想要的。曲线调色、加画框,落款。(先学的色阶调色,现在用曲线更得心应手。)</h3> <h3>  重新构图,其他步骤同上。</h3><h3> 这张不修图,废片一张。</h3> <h3>  站在西堤,冲着十七孔桥去的。举起镜头什么都想收,主角变成配角。后期痛下剪刀,让主角回归A位。</h3> <h3>  喜欢天鹅的优雅从容。颜色不好看调颜色,哪里看着不舒服调哪里,满意为止。</h3><h3> 对了,天鹅身上那根芦苇有碍观瞻,P掉!</h3> <h3>  一直喜欢看摄影作品,以前常去看摄影展,后来兴趣转移,玩唱歌、录音,就放下了。几十年后,“本性难移”,兴趣又转回来了。</h3><h3> 没学过数码后期,买了书也没好好看。这次凭借以前瞎琢磨的一点东西胡乱P了一下。</h3><h3> 学习数码后期,我,重新起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