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水(三十一)

王建

<h3>官厅水库水源保护</h3><h3><br></h3> <h3>今天咱们就聊聊官厅水库的水源保护吧</h3><h3><br></h3><h3>官厅水库位于北京西北约80公里处的永定河上,水库跨河北省怀来县和北京市的延庆县。受永定河流域地形、地貌和水文气象特点的影响,暴雨集中,水土流失严重,洪水含沙量大。永定河从北京三家店出山后,坡降骤缓,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经常发生堤防漫溢、溃决,河槽游荡无定,带来严重灾害。</h3><h3><br></h3><h3>1949年11月中央决定建设官厅水库,1951年10月开工,1954年5月竣工。官厅水库是一座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水库控制流域面积4.3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的92.3%。多年平均径流量8.8亿立方米。为防御特大洪水,扩建后的总库容为41.6亿立方米。</h3><h3><br></h3><h3>1971年,洋河、桑干河入库水量减少,水质突然恶化。1972年春,北京市组织有关单位20多人,对张家口、下花园、宣化和沙城一带进行调查,水样化验结果表明,水库水质污染与流域内工厂排污有关。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得知情况后,立即向国务院提出《关于官厅水库污染情况和解决意见的报告》。</h3><h3><br></h3><h3>1972年6月,国务院向全国批转这一报告,引起有关地区和单位的高度重视。随即国家建委召开会议,决定1972年6月23日正式成立官厅水库水源保护领导小组,国务院有关部委及有关省市负责人参加,周总理责成万里任组长。小组成立后,设办公室统一协调部署全流域的水源保护工作。</h3><h3><br></h3><h3>官厅水库水源保护的特点是“流域管理,科研先行”。我们在官厅水库及上游设立了5个水质监测站,组织全流域监测网开展水质监测;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四十多个单位和部门参加的科研协作组,分二十多个专题对官厅流域的污染问题进行全面的科学研究。</h3><h3><br></h3><h3>对官厅水库及其上游河系进行了系统的水污染调查及评价。包括水库及入库河系的水质污染状况研究;水体自净能力和底泥污染状况研究;水质污染对土壤、农作物和水生生物影响研究;库水、库鱼对水貂影响的实验研究;污水灌溉实验研究;水库污染对下游地下水影响研究;重点污染源关键治理技术研究;污染物分析方法的研究等。</h3><h3><br></h3><h3>查清了库区周围及上游的主要工业污染源、分布地点、企业规模、原料来源、产品及工艺、排污环节、污染物种类、毒性、排放量、排放方式及去向。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对水库水源、农作物、对水生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h3><h3><br></h3><h3>研究结果表明: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官厅水库上游二十三个县市的557家企业。包括化工、化肥、造纸、农药、制药、纺织、皮毛、橡胶、机械、钢铁、炼焦,发电、煤炭、有色金属、采矿等。其中242家企业水污染最为严重。含有酚、氰、砷、汞、铬、铜、铅、锌、镉、铀、钍、硫、氟、六六六、滴滴涕和特异有机物的工业废水,每年1.6立方米工业废水未加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洋河与桑干河,对官厅水库水质构成污染威胁。<br></h3><h3><br></h3><h3>官厅水系水源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自1972年以来,分赴大同、张家口、沙城等官厅水库上游地区检查落实污水废水排放处理方案。分三批治理工程,对三十九个重点企业的77个重点污染源进行大规模治理。通过督促企业工艺改革、综合利用和废水净化处理,解决了有害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3;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量减少了53%。</h3><h3><br></h3><h3>从1979年至1987年,官厅流域的环境管理由单纯污染治理阶段,转向环境污染综合防治阶段。我们把官厅流域视为一个整体系统,分别确定上中下游不同河段的用水功能,并根据功能确定不同的保护目标,划分一、二、三级保护区,采取不同措施实施水源保护。老企业的污染得到治理,新企业,新问题不断产生。特别是当我们预测官厅流域大规模经济开发活动即将到来,如何识别、判断、预测和掌握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是流域环境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h3><h3><br></h3><h3>1978年我们组织科研协作组对本流域水体、土壤、岩石、作物等方面的环境背景值进行了研究。积累了10万个数据,并开展了官厅流域环境现状评价。为制定流域规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总量控制,对未来的环境质量进行科学预测,为推进经济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h3><h3><br></h3><h3>过去我们对企业的污染治理,要求一定要达到排放标准,否则就得停产整顿。但是企业污染治理达标了,环境质量是否也满足环境质量标准了呢?调查发现没有达到环境质量标准,尽管企业污染治理达标了,河流的环境质量依旧。问题出在哪儿?原因是什么?国家在经济条件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流域水环境质量依旧,原来是我们的污染治理与环境质量目标不匹配。采用的方法与目标不对应。</h3><h3><br></h3><h3>它让我们思考污染源的排放标准与环境质量标准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为什么污染源的浓度控制达标了,环境质量仍未达标?一些企业达标排放的结果,因治理污染成本太高,被迫停产下马,造成大量人员失业,又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关键是付出了如此代价,水环境质量并未因此好转。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得到这样一个结果,这不是我们所要的。我们开始反思,我们水源保护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是实现达标排放吗?显然不是。我们的目标是实现流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h3><h3><br></h3><h3>在查找原因中发现,按照排放标准治理污染,对点源有效,对非点源人几乎不起什么作用。点源是指排污的工业企业;非点源是指生活污染源或农业污染源。如农药、化肥、畜禽粪便造成的污染等。为了建立起污染源与环境质量之间的相应关系,1980年我们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水质污染总量控制》与《河流水质规划》。我们过去施行的是以浓度控制为主的管理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流域环境问题的发展,浓度控制对策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它不能限制流域污染源和排放总量的增加,污染源达到排放标准,而整体环境质量却不能相应改善,这不是我们的管理目标。这就要求我们从流域环境质量出发,对流域内排污总量实行限制,并据此制定更合理的污染源排放管理办法。40年过去了,今天,总量控制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制度正在实施。</h3><h3><br></h3><h3>再说水质规划,我们把它分为流域规划、区域规划、设施规划三个不同层次。在查清影响官厅水库水质的主要河段、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的基础上,在时间上划分三个不同阶段。分阶段完成不同的水质目标,最后达到总目标。运用数学规划方法,在对经济技术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利用河流的自净能力,按照流域整体求优的原则,制定污染物消减和排放分配方案。这一研究成果使官厅流域的环境管理登上了新台阶。</h3><h3><br></h3><h3>好,限于篇幅关于官厅水库的水源保护今天咱们暂时聊到这儿,您若有兴趣咱们下次再聊。</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