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专家亲上阵; 花样少年获新生

太原市中心医院心胸血管外科

<h3>  3月3日晚9点,一名年仅15岁的花季少男,在发完最后一条给同学的微信后,用刀刺向自己的心脏…15分钟后,孩子被送往太原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初步诊断为:心脏破裂、左侧血气胸,经绿色通道被直接送入手术室,在我院心胸大血管外科团队共同努力下,争分夺秒,浴血奋战4小时,终于将患者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目前,孩子已脱离生命危险,正在重症监护病房接受康复治疗。</h3> <h3>  当天晚上九点多,“120”送来一名15岁男孩,极度烦躁,口唇苍白,左前胸有一处刀刺伤口,浑身已经被血浸满,血压一直在80/50MMHG左右徘徊,急诊科医生也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考虑到心脏损伤的可能,扩容抗休克的同时,立即通知心胸外科医生会诊。当时,负责值班的心胸外科何毅刚副主任迅速来到急诊,认为患者心脏损伤诊断确切,已经出现心包填塞表现,必须立即实施手术救治。鉴于患者病情紧急,通知总值班后,决定走紧急绿色通道,通知手术室麻醉、护士人员立即就位,作好手术准备。心胸血管外科闫盛主任接到电话后,迅速赶往医院,为了保证手术安全,请来了心脏外科专家、副院长王计良教授和老主任蔺俊文教授。</h3> <h3>  晚九点四十分,患者被推进手术室,王计良副院长亲自上阵,组织大家抢救,告诫大家一定要忙而不乱,按部就班,密切配合,麻醉期间,不时与刘新伟主任带领的麻醉团队沟通,随时备好各种血管活性药物及充足的血液储备。麻醉后,患者血压降得更低,“70/50mmHg!”心脏在狭窄的心包腔内受到出血块的积压束缚几近停跳!“快!赶快开胸!”“开胸成功,打开心包腔!”,在打开心包的一瞬间,随着心包压力的骤减,心脏开始有力的跳动,右室的心脏破口顿时呈现在眼前,血喷如注!“大家不要慌,先按压伤口,准备4-0普里林线带垫片,缝!”在王院长的指挥下,大家高度紧张,密切配合,终于心脏的破口像合拢后的堤坝,出血基本止住,大家这才总算松了口气。接下来,清理心包腔和左侧胸腔内的血块,约有1000毫升。随后,探查了伤口周围和肺组织。手术历时四小时,患者出血6000毫升,血色素最低2.9!抢救成功,王计良院长脱下被汗水浸透的洗手衣,难以掩饰内心的兴奋,“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再累也值!”,叮嘱我们认真止血,关胸,及返回监护室后的注意事项后这才离去。</h3> <h3>(已关闭心脏破口)</h3> <h3>  回到监护室,在医护人员悉心看护下,患者终于拔除了气管插管,15岁的生命在这里被重新点燃! 我们只想对孩子说,请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第二次生命,好好活着!</h3> <h3>  回顾这10年来,我们心胸外科总共收治了近十例心脏损伤的患者,其中7例抢救成功。据报道,心脏刀刺伤患者由于失血型休克和急性心包填塞,总死亡率达42%。由于病情危急,抢救成功与否主要与损伤程度,损伤部位、以及就诊时间密切相关,迅速而准确判断病情果断手术才是救治的关键。这名患儿的抢救成功正是得益于此,也为我院在心脏外伤救治方面积累了临床经验,充分体现了我科在危急重症抢救方面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医院的整体实力。</h3><h3> 作为医务人员,我们深知,时间就是生命!病情就是命令!这是对医生这个职业的尊重,也是对生命的敬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