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趁东风放纸鸢

王秀芳

<h3>文 字 : 王秀芳<br></h3><h3>摄 影 : 飞 翔</h3> <h3>  进入三月了,我家这儿一改往年三月春寒料峭的模样,变得暖意融融起来,脱掉了羽绒服,换上了薄绒大衣,身上清爽不少,心情也随之大好。</h3><h3> 这一天,风温柔地吹着,走出院外,只见前方一个小男孩手里拿着一枚小小的风筝,在爷爷的帮助下,正在放飞。那轻如乳燕似的风筝,在空中悠然地飞舞着,画面好美啊 ! 清代诗人高鼎的 " 忙趁东风放纸鸢 " 诗句立即从我脑海里弹射出来,是啊,早春,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与风筝相关的生活和工作的点点滴滴也从我的记忆中跳了出来。</h3><h3>  风筝又叫“纸鸢”、“风鸢”、“木鸢”。北方多称“纸鸢”,南方则称 " 鳐子 " 。</h3><h3>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2000多年前,风筝在中国就已经出现。据说始于春秋时代的鲁班,他受鳐鹰在天空展翅飞翔的启发,发明制作了风筝。也有说同时始于墨翟。汉代发明造纸术后,风筝由木制改用纸糊制,称作“纸鸢”。后来不断改进,在纸鸢头上装上竹笛,微风吹动,嗡嗡作响,有如筝声,于是得名“风筝”。</h3> <h3>  放风筝在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每到春天,桃红柳绿之时,都有孩子大人在空地上放风筝,随着风筝的笛声和人们的欢笑声,一幅美丽的民俗画卷便铺展开来,人们随着风筝的飞舞,仰望着蓝天,移动着脚步,舒展着身手,愉悦着身心,放飞着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和祝福。<br></h3><h3>  在我的意识当中,好像放风筝属于男孩子的游戏,因此,从未放过风筝,只记得小时候,看过男孩子在胡同里放风筝。那时,由于胡同里有电线杆子,放着放着,风筝就被挂在电线上动弹不得了,最后,只好无奈地瞅着风筝在电线上被风刮坏,而留下了一脸沮丧。</h3><h3>  转眼,时间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的儿子来年就要上小学了,于是借公出机会,带儿子一起去了北京。当我们走进天坛公园时,儿子一下子被地摊上五颜六色的风筝吸引住了,摇着胳膊要我给他买。我也很喜欢,就给他买了一枚燕子风筝,</h3><h3>  这下可好,一上午也没有仔细观景赏物,在雄伟壮观的天坛面前的空地上,竟尽情地放起风筝来,那蓝黑两色的塑料燕子造型的风筝在清风中飞呀飞,煞是优美,我们也全然忘记了是来游览天坛公园的。而这一幕,也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中,每每想起,都觉得很有趣,很美好。</h3> <h3>  放风筝在全国是一项影响广泛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各地风筝的制作因风俗习惯的不同,文化审美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比较有影响的有北京风筝,天津风筝,山东潍坊风筝等。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的届次性举办,更是名扬四海,每个风筝参赛团队都以获得潍坊风筝节奖项而感到自豪。</h3><h3>  我省的风筝活动也很有传统了,几乎遍布全省各地。但是,要说最有影响的当属营口的盖州市。</h3><h3>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群众文化活动大发展,除了通常开展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摄影、书法等活动外,各地还结合自己的地域特点,开展了独具特色的活动,盖州风筝就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有的工艺制作人才而花开一隅,独自芬芳。</h3> <h3>  那一年三月初,大地刚刚有了春的气息,盖州第二届风筝大赛如期举行,省里同志应邀前往,我便第一次真实地观赏到那么多风筝在空中争奇斗艳、竞相飞舞的壮观景象。那小小的蜻蜓、蝴蝶,那长长的蜈蚣如此生动,令人赞叹。还有一组燕子风筝也令人惊奇,一条风筝线串联着五只小燕子,升空后,五只小燕子各自飞翔,谁也不打扰谁,又成为一个整体,优美灵动,非常好看。那一次,我见到了盖州风筝的领军人物、盖州工会干部赵秉泉同志,并和他进行了交谈。</h3><h3>  早在清朝年间,盖州放风筝活动就十分活跃,因而也催生了好多制作风筝的民间艺人,赵秉泉的爷爷在当地就较有影响。他会做风筝,还会扎制蝈蝈笼子等秸秆工艺品,挑个货郎担,走街串巷叫卖,很受欢迎,并以此养家糊口。</h3><h3>  他的父亲传承了他祖父扎制风筝的手工技艺,将风筝做的是更加精美生动。他扎制的百节龙风筝,放飞时曾把他拖离过地面。</h3> <h3>  赵秉泉,继承了前辈的优良基因,喜欢美术书法,犹擅制作风筝。他的风筝制作技艺得益于祖传,更有着自己的心得和创新。</h3><h3>  他创作的«化蝶»打破传统蝴蝶风筝的刻板造型,以梁祝两人拼出一个蝴蝶,然后形成梁祝两人相拥而立、翩然欲飞的造型来。" 化蝶 " 不仅造型上有突破,用料、画法上也突破了传统。北京、潍坊的风筝都是用绢来做,而他选择用辽南的土布做。他的考虑是,土布比绢成本低,土布上色后的饱和度好,颜色特别鲜艳,不像绢那样透光,放到空中后,风筝的图案、颜色会非常清楚。</h3><h3>  “化蝶”在北京国际风筝节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国内外的专家评委把赵秉泉围在中央,研究他的风筝,把他的风筝称为“辽南派”。这次成功给了赵秉泉极大的鼓舞,他又借鉴木工接榫的方法制作风筝骨架,使整个风筝看不到一根绑扎线;他沿用传统木版年画的画法,使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令 " 赵氏风筝”,呈现出工艺上精致细腻与画风上的浓艳粗犷相结合的鲜明特点。</h3> <h3>  九十年代后社会进入转型期,有组织的风筝活动逐渐少了下来,但是,民间放风筝活动却渐渐兴盛起来,放风筝活动回归到它本来的民间属性。在广场上,公园里,河套的开阔地,到处都能见到彩色的风筝在空中飞舞。沈阳的北陵公园里,一年春夏秋三季,总能见到放风筝人的身影,不光有孩子,还有耄耋老人,而且风筝越放越大,我的老领导84岁时,还在放着长达9米的金鱼风筝,成为公园里的风筝达人,有记者就专门前来采访报道。制作销售风筝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尽管还不完善和庞大,但它还是在悄悄地生长着。</h3><h3>  2004年,我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许多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保护,盖州风筝也作为全省唯一风筝项目受到保护,赵秉泉还被指定为非遗传承人。与其它类非遗项目相比,尽管手工制作风筝的技艺同样面临传承困难的问题,但是风筝的受众要多了许多,看看各大公园上空飞舞的风筝就知道它有多受人欢迎。不过他们放飞的风筝多为批量生产,有着工业化的特征。如果从传统民间技艺传承的角度来看,风筝的前景也不容乐观,那么就应从娃娃抓起,从对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教育抓起,让更多的孩子喜欢中国民间艺术,喜欢传统民间技艺,让祖先留下的艺术瑰宝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不断惠及后人。</h3> <h3>  风筝独有的艺术魅力曾受到历代文人骚客的吟咏,唐代著名诗人高骈在《风筝》一诗中描述说," 夜静弦声响碧空,官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h3><h3> 清代诗人高鼎 «村居» 中写到 :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h3><h3> 盖州诗人于天墀写到 : " 何处儿童闲理线,争牵线鸢舞斜阳。 " </h3><h3> 我写不出关于风筝的诗,就以本文表达对风筝的喜爱,对风筝艺人多年坚守的敬重,对风筝艺术已被上升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而欣喜吧。</h3><h3> 祝福你,风筝,愿你高高飞舞在明丽的天空,愿你载着我们的祈愿和祝福飞翔 !</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xzwa0a1?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寻找春天】 三月的春风,你好</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v83gsj2?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半路夫妻永远是贼吗</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ufobyog?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越是大度的人越没有朋友吗</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9qn6fin?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惟赖心中有洞天</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rcpjc2h?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娘的那扇窗(朗诵)</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