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远方——2019南美Patagonia之旅(上)

<p class="ql-block">引子</p><p class="ql-block">两年前在朋友圈看到了一个天空之镜的视频,心一下子被感动了,赶紧开始收集资料 开始计划。后来又有朋友提起了南美著名的Patagonia W 徒步旅行,干脆来一个一网打尽吧。两个闺蜜LB 和ZM雄心勃勃的要把三个国家公园一起走下来。我自知是菜鸟一枚,没有那个魄力,只好退而求之来个逍遥游吧。为此两个闺蜜对我的单独行动耿耿于怀——对不起啦,我赶不上你们的步伐,只能以我的方式去追逐我的梦想。</p><p class="ql-block">地处南半球的南美季节与我们相反,最佳的旅行时间是11月到3月。之后又看到一篇关于玻利维亚狂欢节(每年的二.三月间)的博客,非常想往。后因同伴的时间关系只好放弃,这是后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闺蜜ZM拿出做研究的干劲,找到了一家专注Patagonia W 徒步的旅行社,报价一出来,同伴们都觉得有点小贵。只好又继续搜寻。正好另一个闺蜜有个做生意的朋友,在Chile帮我们找到一家华人旅行社。Agent 小潘非常耐心,特为我们量身制定了一个完美的计划。</p><p class="ql-block">百内国家公园位于智利西南部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上,占地面积2421平方公里。于1959年被定为国家公园,197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划为生物圈保护区,也是南美洲著名的自然生态保护区。这里气候多变,时而天空晴朗,时而多云有雨。可以欣赏到五颜六色的野花、碧蓝的湖泊和翠绿的河谷,以及覆满白雪的山峰。</p><p class="ql-block">百内(Paine)在当地印第安语里是蓝色的意思。百内公园全名Torres del Paine,意为蓝色的众峰。也只有到这时,才明白为什么印第安人将其奉为神山,而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将其列为人一生中不能错过的50个地方之一了。</p><p class="ql-block"> 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是(Torres Del Paine)百内国家公园的夏季,也是旅游旺季,期间气温较高,最适宜旅行,但与此同时天气变化也相对更为频繁。3月至4月,时值夏末秋初,是百内旅行的中间季(Shoulder Season),旅行者较夏季稍少,天气也相对平稳些,景色同样宜人,此时前往百内性价比最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百内国家公园里既有高档酒店、驴友客栈,也设有收费营地和免费营地,旅行者可根据行程安排和旅行方式自由选择。因酒店和客栈的数量及接待能力有限,旺季旅行如需入住酒店或客栈,必须提前6-9个月预订,入园后直接前往寻找空床位成功概率为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公园内除营地和酒店周边有电话信号以外,其余山区内均无信号,手机联络基本无法保障。因此行前须认真研究地图,确定旅行线路。入园时,每位旅行者均会获得国家公园管理站发放的一份详细的公园地图。</p> <p class="ql-block">前往百内国家公园的交通略为复杂,通常需要衔接飞机和汽车两种交通工具。依照传统线路,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或其他城市搭乘飞机抵达蓬塔雷纳斯(Punta Arenas),这是当地唯一机场所在地。抵达后,需转乘长途巴士前往纳塔莱斯港(Puerto Natales)小镇(车程约3小时),之后从纳塔莱斯港转乘巴士赴百内国家公园(车程约2小时)。离开时,依照相同线路返回。</p><p class="ql-block">此外,也有从阿根廷出发陆路过境前往百内国家公园的线路,即从阿根廷南部小镇埃尔卡拉法特(El Calafate)出发行驶6至7个小时抵达纳塔莱斯港,之后再转车前往百内国家公园。从下面这张图就可以看到我们这趟旅行上上下下飞了十几次,很是辛苦哟!</p> <p class="ql-block">智利是世界上地形最狭长的国家,从最北端的阿里卡到最南端的火地岛,智利全长4352公里,差不多从黑龙江的黑河到云南大理的长度。但智利的东、西长度就太“寒酸了”,东西宽度最长的也不过362公里。从智利与阿根廷安第斯山脉的边界往太平洋方向开车,也就四个多小时就可以看海,东、西最窄只有96公里。</p><p class="ql-block">智利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地形呢?这要从西班牙殖民南美洲开始说起。西班牙占领了南美洲除巴西之外的巨大地盘,为方便管理,就把南美洲殖民地分成三大总督区。拉普拉塔总督区(阿根廷主体)、新格兰纳达总督区(哥伦比亚主体),以及以秘鲁为主体的秘鲁总督区,智利就属于秘鲁总督区管辖。</p><p class="ql-block">1778年,智利都督府成立,这才有了现在智利的雏形。到了1818年智利正式独立后,智利的地盘并没有像现在这么长,而是掐头去尾,只有中间这一段。最北端属于秘鲁,还有一段是属于北边邻居玻利维亚的。而智利最南端靠近南极洲那段是马普切人的地盘。重点要的是玻利维亚控制的这一段海岸线,也就是现在的阿塔卡马沙漠。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上旱极,常年不下雨。不过这里却有让秘鲁和智利都眼红的两个大宝贝,一个是鸟粪,另一个是硝石。在还没有大规模石油开始开采的年代,这两个玩意是重要的战略物资。硝石是制造火药的重要能源,没枪杆子能行吗?鸟粪是用来施肥的,是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物资。</p><p class="ql-block">阿塔卡马沙漠是玻利维亚的盘中餐,智利只能隔着玻璃窗伸长脖子流哈喇子。智利想做硝石生意赚点钱,只好找玻利维亚商量。智利想和英国公司在玻利维亚的安托法加斯塔一起做硝石生意,不会白干,每年交给玻利维亚一笔丰厚的税收。玻利维亚当然愿意,虽然他们也接受了智利方面提出的25年内、玻利维亚不能涨租金的条件。没想到玻利维亚没有遵守协议,理由是老子养军队难道不用花钱?玻利维亚对智利狮子大张口:老子要涨钱了,你可别怪老子,谁让物价这么贵。</p><p class="ql-block">玻利维亚公开讹诈,智利当然不答应,说25年后你再涨都可以,现在不能涨。玻利维亚缺钱,哪还管智利抗议?单方面提高了智利与英国的硝石开采费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智利恼火了,不过当时智利真要和玻利维亚拼刺刀,未必玩的过。智利想到了当时世界第一强国英国,咱们是合作伙伴,玻利维亚讹诈,也损害了英国的利益。英国鬼子唯利是图,答应和智利一起对付玻利维亚。玻利维亚当时自大过头了,觉得英国鬼子也没啥了不起,强龙压不了老子这条地头蛇!玻利维亚也拉来一个战略合作伙伴,就是同样对硝石、鸟粪流口水的秘鲁。</p><p class="ql-block">玻利维亚却忘了一层:他们的武器和英国的武器不是同一个时代的。英国有坚船利炮,同时也把以前装备一般的智利军队武装成太平洋海盗,要枪有枪,要炮有炮。玻利维亚有啥?大刀长矛一大堆,战舰很多还是木头的。1879年11月,著名的硝石战争爆发。打了多长时间呢,也就几个月吧,玻利维亚彻底歇菜了。玻利维亚的赚钱机器阿塔卡马沙漠被智利军队占领。</p><p class="ql-block">战败后,玻利维亚只好任人宰割,1884年以后,玻利维亚所有沿海地区打包成为智利的战利品。曾经富甲一方的太平洋临海国玻利维亚沦为内陆国,虽然距离太平洋也不远,但太平洋沿岸没有一寸海岸线属于玻利维亚。战败的秘鲁同样要割肉,把最南端的塔拉帕卡省等地割让给智利。再加上智利抢走南方马普切人的地盘,就拥有了现在无比漫长的南北海岸线。</p><p class="ql-block">能赚钱的阿塔卡马沙漠被智利抢走,玻利维亚变成了穷国,玻利维亚人均GDP只有0.3万美元,而智利人均高达2万美元。扯远了。书归正传。</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次又是几个清华校友组团逍遥游,(在我们之后还有一个更大的八人南美徒步团)。按照我们近年来校友出行的惯例,邀请了我们建筑师校友“啥都懂”同学为我们专门设计的一款漂亮的队服。LK同学跑前跑后,幕后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队服背后的图案是采用校友YSG同学自己拍摄的照片——-效果棒极了👍👍👍在此一起鸣谢!🙏🙏🙏</p> <h3>有不少校友即使没有参加我们的南美游,也要求定了这款漂亮的队服呐!</h3> <p class="ql-block">2/4/2019,离开风雨交加的洛杉矶,一下进入了南半球的盛夏,顶着35C的高温,浏览了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市容,也算是奔赴Patagonia之前的暖身吧。</p> <p class="ql-block">武器广场</p><p class="ql-block">当年西班牙殖民南美的时候,根据西班牙的惯例,都会在每一个殖民国家首都最平坦最宽阔的地方建立一个武器广场,说是武器广场,其实并没有真正的武器。而在广场上,还会有绞架,象征着皇家的法权。而且通常情况下,在广场的周边还会建立教堂、皇家法院、国库、市政厅、监狱以及权贵们的住所等等。现如今,广场上那些重要的建筑还在,但那个象征法权的绞架已经消失,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器广场也最终成为了当地人最爱去的广场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武器广场周围的建筑除了殖民时期留下的宝物文物之外,还有两个非常特别的雕塑耸立在那里:一个是位于广场东边的骑马铜雕,另一个则是广场西北角的印第安人头像。</p><p class="ql-block">最初广场上只有一个骑马铜像,但由于马并不是拉美地区的土著动物,而是在西班牙殖民的时候才流入到拉丁美洲,所以印第安人一直视马为神物。当看到广场上的骑马雕塑时,便引起的印第安人一次又一次的游行抗议,以表示他们的强烈不满。最后为了解除疑虑,圣地亚哥市政府则在广场的对角线方向建造了一个印第安人的石雕头像。</p> <h3>南美许多国家的货币单位很小,($1约合650 Chile Peso) 一不小心就变成了万元户。加上美元坚挺,可以自在的每天大口喝酒,大碗吃肉,感觉很爽哟!</h3> <h3>参观圣地亚哥的巴勃罗·聂鲁达(Pablo Neruda)故居,是机缘巧合。 乘坐缆索铁路到大都会公园(Parque Metropolitano)山顶游玩,似乎是游客们必选的经典旅游项目。回到山下时,微信里的朋友提醒我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的一个故居就在那附近。那是聂鲁达1951年为秘密情人玛蒂尔德·乌鲁蒂亚(Matilde Urrutia)购买的房产(他那时仍与第二任妻子德里娅·德尔卡里尔[Delia del Carril]保持着婚姻关系)。当时我们已经乘游览车离开了那里,当我在车上读完了那些蛊惑人心的文字时,当机立断跳下旅游车,拉上闺蜜拦下了一辆出租车返回了他的故居。<br></h3><h3><br></h3> <h3>我甚至还没有踏进前门,仅仅看到里面的花园时,心情就立刻激动起来,仿佛遇到了一家格外吸引人的古董商店,或者是一场似乎能淘到宝贝的garage sale。 在门口,我看到了各色的锻铁户外家具和镶嵌瓷砖、绘着飞鸟和藤蔓的拱门、手工锻造的旋转楼梯、来自船舶浮标的玻璃球、橘子树和天使雕像。聂鲁达不仅是一位诗人,他还是一位收藏家、住宅建造师,梦幻空间的设计者。 这里真是一个真正浪漫的居所,总是能听到鸟儿的鸣唱,蜿蜒穿过宅院的潺潺水声,叮叮当当的钟声,到处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件、护身符和给爱人的私密讯息,这所房子本身就是一首情诗。<br></h3><h3>由于室内不能照相,只好从明信片上贴几张图片。</h3> <h3> 迈入低矮狭窄的过道,进入餐厅,我们就可以知道:这里的主人热爱美食。餐桌很长,摆放着色彩鲜艳的英式瓷器和墨西哥的玻璃器皿,以及造型怪异又精美的碟子,椅子摆放得格外密集,显示出曾经的亲密和融洽。 聂鲁达的座位一目了然:当然是坐在主人的位置。通过语音向导,我得知他喜欢为聚会盛装打扮。他收藏了各种礼帽,有时会画胡子。他喜欢通过一个专门的小门进场。厨房一直是严格的禁区。魔术师如果想吸引观众,就不会展示魔术是怎么变出来的。<br></h3> <h3>在聂鲁达的房子里,你会在头顶发现一只火烈鸟的标本,看到一匹真实大小的铜马,或是一只比实物大50倍的男鞋。 我真是爱极了这些装饰品,它们再现了一个充满激情的灵魂。<br></h3> <h3>爱情真短,记忆真长!</h3> <h3>瓦尔帕莱索市(Valparaiso)位于智利首都以西约120公里的太平洋海岸。在19世纪曾经是南美洲重要港口之一,”瓦尔帕莱索”在西班牙语的中有“天堂谷”之意。1536年,西班牙探险家萨维特拉最早发现了这个土著部落生活的小渔村,有感于这里的秀丽风光,给这座城市取名为瓦尔帕莱索。后来,随着秘鲁银矿的发现和美国西部淘金热的兴起,这个港口迅速发展起来。当时从美洲西海岸通往欧洲的船只,都须经过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而瓦尔帕莱索,则是船只在绕行美洲南端前后必然停靠的一个补给港。该港口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也带来了许多西班牙、英国、德国的移民,移民带来了各自国家不同的建筑风格。所以,瓦尔帕莱索市的建筑,融合了欧洲不同国家的特色,是瓦城最终成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主要原因之一。</h3><h3>1915年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美洲西海岸通向欧洲的船只绝大部分改道运河。瓦尔帕莱索从此失去了它作为美洲太平洋沿岸主要海港的地位。突然间船去城空,城市的发展史好像在那一年中断了,而这个历史断层一直被完整地保留下来 在瓦尔帕莱索老城,几乎没有平地,山直接连到海。瓦城的建筑,也就不得不沿山而建。由于山势陡峭,基本上每一家的屋顶,正好与他们邻居的地基持平。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在这座小城生活多年,他的故居共有五层,但每层都直接与地相连。它们既不是一层叠一层的楼房,也不是一间挨一间的平房,而是五间房子顺着地势呈45度左右角的倾斜连接。 从港口码头遥望这座城市,可以看到所有的房子都从海边最低处,一层接一层地沿着山坡向山上蔓延。聂鲁达曾经在诗作中写道,瓦尔帕莱索是“一座向天上凹陷的城市”。 由于瓦城地势陡峭,因而在十九世纪就开始发展特有的公共交通体系轨道式缆车。这种缆车介于电梯和铁路机车之间。它们像电梯一样靠缆索牵引上下;又像列车车厢一样有车轮和铁轨。它们的铁轨大多呈30度以上的倾斜。该城尚有15部缆车在正常运行。 长期以来,居民上山居住、下坡工作,整座城市的流动都是纵向的,而缆车就是纵向流动的大动脉。许多家庭都有了汽车,虽然山路险峻,人们也总喜欢开车回家。缆车由于乘坐人员减少,运营收入下降,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br></h3><h3><br></h3> <h3> 瓦尔帕莱索市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她的斑斓色彩。那里的大部分房子,并非富家大院,而只是渔民和码头工人的普通住宅。有意思的是,每一户人家都会把他们的屋顶和墙面涂成各种各样的颜色,赤橙黄绿,异彩纷呈。经过瓦尔帕莱索港口的船只,都要在这里装卸、补给或修理,常需要给船涂新的油漆。在码头上工作的人,就将剩下的油漆带回家去,来美化自己的房屋。由于所有的房子都傍山朝西而建,所以哪一家都不会被邻居挡住落日。傍晚时分,可看到整座山城的每一幢彩色的房子。 瓦尔帕莱索是智利第三个获得“人类遗产”称号的地方。此前智利太平洋帕斯夸岛的巨石像和智利南部奇奥莱群岛上的基督教堂已经获得该称号。<br></h3> <h3>这个小院子挺好看哟!</h3> <h3>据说这种驱逐舰也只能吓唬一下海盗船😉😉</h3> <h3>8</h3> <h3>纳塔雷斯港Puerto Natales是进入百内国家公园的门户,从首都圣地亚哥向南飞行三个小时后,还要驱车250公里。这里是户外运动的天堂,许多年轻人自己背着帐篷睡袋来这里徒步旅行,小镇上许多青年旅馆,现在虽是盛夏季节,温度却只有十几℃,巨风可以把人刮倒。</h3> <h3>这是同伴在飞机上拍摄的照片。</h3> <h3>一路上两边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黄黄的草,几乎看不到任何农作物,也许这里的气候实在是太恶劣了吧。</h3> <h3>大巴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奔驰了3小时之后终于到达了PN。下车后马上见到了举着牌子接应的人,心里顿时踏实了很多。<br></h3> <h3>放下行李后大家迫不及待的跑出来领略百内的万种风情。赶快来一张合影吧。</h3> <h3>我愿乘着风的翅膀 在这块广阔无垠的天空上翱翔!</h3> <h3>说来我们这个团队真是人才济济,有同学专门负责导航,另有同学专门负责挑选餐馆和美酒,屡屡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在PN这家馆子门脸儿很小,非常不起眼,那里面的招牌菜却非常独特。服务员都是季节工,夏天在这里工作几个月,冬天没有客人,餐馆打烊,他们就回家歇着。餐馆选用的食材都是当地特有的,在下锅前,厨师还专门来做详细的介绍。而且一定要等六个人的菜都做齐了,由六位服务员一起送上来—-颇具仪式感!每道菜的味道都非常棒。赶紧推荐给下一个团队。</h3> <h3>夜幕降临,我们下榻的旅馆在清冷的夏夜里神采奕奕。</h3> <h3>千辛万苦,我们终于敲开了百内国家公园的大门!</h3><h3><br></h3> <h3>Patagonia,我终于来了!这一趟旅行, 诗和远方——-都有了🌷🌷<br></h3> <h3>远处的雪山静静的矗立在云层下。<br></h3> <h3>百内的气候瞬息万变,时而蓝天白云,时而阴云密布 外加狂风大作,转眼又云卷云舒。</h3> <h3>居然在百内公园里吃上了正宗的烤羊排,味道好极了!👍👍😜😊</h3> <h3>东边日出西边雨。每到傍晚经常是阴雨绵绵,不一会儿就会见到闪烁的彩虹。</h3><h3>傍晚时分,来杯智利红酒加上烤羊排,望着窗外的彩虹,心也是醉了。<br></h3> <h3>LAGO GREY冰川 雷冰河(Lago Grey),百内最珍贵的宝藏就是格雷冰川(Glaciar Grey)。 格雷冰川是南巴塔哥尼亚冰原系统的一部分,格雷冰川是北内国家公园里最大的冰川之一,整个冰川宽6公里,高达30多米,非常壮观。<br></h3> <h3>百内徒步!</h3> <h3>这是我们在百内公园住的小木屋。<br></h3> <h3>坐看云卷云舒 诗和远方………</h3> <h3>骏马们也在静静思考它们的人生。</h3> <h3>夜幕降临,四周一片寂静。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h3> <h3>天终于放晴了,我们却要离开百内公园了,依依不舍!</h3> <h3>清晨离开了凄风苦雨的百内公园,乘大巴跨过边境前往阿根廷的El Calafate.<br></h3> <h3>进入市区,阿根廷最大的湖泊 Lake Argentina 静静的流淌着。</h3> <h3>风和日丽,巨大的湖面上有勇敢的年轻人在玩飞伞滑翔,动作之优美简直帅呆了。</h3> <h3>莫雷诺(Perito Moreno)大冰川国家公园由47个大小冰川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PERITO MORENO 大冰川,面积达257平方公里, 是少数还在继续生长的冰川之一,景色极为壮观。 </h3> <h3>莫雷诺冰川长30公里,是位于安地斯山脉南巴塔哥尼亚冰原48个冰川之一。与大多数冰川消融后退不同,莫雷诺冰川是一个仍在成长着的冰川,以每天30厘米左右的速度向前推进。冰舌阔面5公里,平均高于阿根廷湖水面74米。总冰深度为170米。冰川年龄20万年,是世界上比较年轻的少数活冰川之一。<br></h3> <h3>在美妙的大自然面前,我们都忘记了年龄。</h3> <h3>同舟共济 让我们记录下这历史的瞬间。</h3> <h3>冷眼向洋观世界,热血沸腾叹冰川!</h3> <h3>远处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人们在攀上冰川。</h3> <h3>站在专门修建的观赏平台上,游客可以看到冰川是怎样从雪山顶上〝倾泻〞而下的。 冰川正面笔直如削,顶部有无数裂隙,经过阳光的透射、折射,呈现出缤纷的颜色。 还可听到从冰川上不时传来的冰川崩裂的低沉隆隆声, 仿佛回到远古时代。<br></h3> <h3>乘游船与冰川近距离亲密接触。</h3> <h3>夏日里时常可以见到大块的冰层下落的情景。这是同伴记录下来的壮丽瞬间。<br></h3> <h3>傍晚时分暖暖的夕阳映照在窗子上,为这天的旅行画上了圆满的句点。</h3> <h3>前一天看完了冰川,第二天大家决定乘4x4 jeep 上山去玩Zip line。我居然是第一次尝试Zipline, 虽然有点儿胆怯,但是还得装酷,最后在美女导游和同伴的鼓励下勇敢的冲了出去。同伴中本来有一位朋友恐高,看着我们玩得这么high,也壮起胆子跃跃欲试了一下!根本就没有那么恐怖嘛!</h3> <h3>这小哥的表情也是绝了!</h3> <h3>凯旋归来,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br></h3> <h3>  南美小城乌斯怀亚(Ushuaia),也称世界尽头。它是世界最南端的城市,这是一个别致、美丽的小城,依山面海而建。街道不宽,但十分干净。街边全是在童话里才会出现的、那种属于白雪公主的可爱小木屋。屋前屋后的鲜花开得正旺,这里正是南半球生机盎然的夏天。但清冷的空气和抬眼处白雪皑皑的山峰,又让人恍然提前感受到南极的气息。 世界最南的城市,火地岛地区的首府、行政中心。处南纬54°47′、西经68°20′,在比格尔海峡北岸乌斯怀亚湾畔。人口约6.4万(2001)。始建于1870年,1893年设城。主要经济部门是电器、木材加工、渔业和旅游业。居民多从事伐木、养羊、捕鱼等生产。但由于它特有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通往南极洲的门户而驰名世界。乌斯怀亚距本国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远达3200公里,距南极洲却只有800公里。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乘船往南极洲,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而由乌斯怀亚起航,越过德雷克海峡,两天便可到达。因此前往南极洲探险和考察,乌斯怀亚是一个理想的起航和补给基地。堪称世界上最南的居民点。</h3><h3><br></h3> <h3>这不是一副油画,这是朋友的抓拍。</h3> <h3>King crabs是乌斯怀亚的著名美味。大家甩开了腮帮子大块朵硕——-尽情享受着美食美酒与美景。</h3> <h3>坐落在世界尽头乌斯怀亚的这家中餐馆大概是所有去南极的同胞们都光临过的。虽说中餐味道一般,但在远离家乡的世界尽头能吃到家乡的风味,也是非常不错哦!几个店小二们操着熟练的国语招呼着大家“还有汤呢,多吃点儿。”,“要不要尝尝冰激凌?”。大家非常惊讶这几个洋鬼子可以说这么地道的中文!再多问两句“你们的中文是在哪里学的呀?”,店小二们大眼儿瞪小眼儿“听不懂”! 原来老板只教了他们几句餐馆用语哟。</h3> <h3>坐游船去问候企鹅是一次有趣的航程。</h3> <h3></h3><h3></h3><h3>坐上小火车游览火地岛国家公园 阿根廷于1960年在岛上建立了国家公园。火地岛国家公园是世界最南端的国家公园,是世界最南部的一个自然保护区,雪峰、湖泊、山脉、森林点缀其间,极地风光无限,景色迷人,到处充满着奇 景。</h3><h3>世界尽头小火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乌斯怀亚人烟稀少,主要居民还是当地的原住民。阿根廷为了守住这块海上战略要地,1883年开始逐渐把犯人转移到火地岛的乌斯怀亚,这一计划也被称为火地岛移民计划。随后几年,陆陆续续开始有民事罪犯被派到乌斯怀亚。首批“先遣队员”大多身体强壮,精于各式手艺,他们来到乌斯怀亚参与到不同的建设工程当中。1896年,乌斯怀亚著名的世界尽头监狱开始建造,使用的是锌板和木材等简易原料。到了20世纪初,监狱里迎来了第一批无期徒刑的重犯,也是从这时开始,极度危险的罪犯被流放到所谓人类世界的尽头,这也使得早前的火地岛移民计划失去了原有的意义。1902年,乌斯怀亚监狱第二任典狱长决定另行建造一座新的监狱。为了搜集建筑材料,囚犯们需要从山里运送石头等重物。最开始使用的方法是用公牛拖动装载石头等重物的车厢,通过木头轨道运往建筑工地。但这种方法耗时费力,面对这样的情况,1910年年初,一种宽度60公分的铁轨应运而生,取代了昔日的木质轨道。每天,囚犯们都会从监狱所在地乘火车抵达彼波河谷,直至今天的火地岛国家公园内,全程总长25公里。 <br></h3><h3></h3><h3></h3> <h3>既然这小火车是押送罪犯的,那就免不了会有坏人来抢包。有人拼命挣扎,还有不少人居然看热闹,还有人不知所措。</h3> <h3>站在天涯海角的最南端,遥望着诗和远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