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

神经血管介入科,李立夫

<h1><b>  近日,我院神经外科神经介入团队联合神经内二科,再次独立完成一例颈内动脉起始中度狭窄,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患者男性,65岁,反复发作脑梗塞。内科保守治疗无效,且病人心肺功能差,经与家属充分沟通后,行颈内动脉起始中度狭窄,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b></h1> <h1><b>  术前影像。颈内动脉起始中重度狭窄,且有斑块的溃疡,再发梗塞几率非常高!</b></h1> <h1><b>  术前血管3D影像。</b></h1> <h1><b>  术后正侧位复查影像,血管成形满意。</b></h1> <h1><b> 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由于脑供血动脉的狭窄所导致的血栓形成和栓子脱落引起的脑动脉栓塞和脑梗死,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据国内外报道,20%~30%脑血管病的直接发病原因是颈动脉狭窄。因此,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进一步发展即脑梗死的发生;其二是解除颈动脉狭窄所引起的一系列脑缺血症状。</b></h1> <h1><b>  内科治疗无效的颈动脉狭窄有两种治疗方法<br></b><b> 1.颈动脉开刀手术。基本方法是内膜切除,解除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恢复大脑血供,消除脑梗塞栓子来源。该手术比较成熟,开展有50多年了。因为该手术需要阻断手术侧颈动脉,以往该手术围手术期中风和死亡率为5.6%左右,现在该手术应用转流管在手术中维持颈动脉血供的同时切除内膜斑块,有效降低了围手术期中风和死亡率。该手术的缺点是需要全身麻醉,颈部切口及创伤大,恢复慢,优点是完全切除增生内膜和硬化斑块,再发生狭窄的机会较小,不需要终身服用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 <br></b><b>3.颈动脉腔内治疗术。即在狭窄的颈动脉里应用球囊扩张再安置支架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起效快、恢复快、疗效确切、可重复操作等优点。其缺点是支架释放过程中可能会诱发不稳定斑块的微小栓子脱落引起“中风”脑梗塞,以及血管痉挛、血管内膜破损以及术后再狭窄的可能。近年来开始使用带有脑保护滤网的支架系统,能够很好的预防抓捕有可能脱落的微小栓子,有效避免了“中风”脑梗塞的发生。</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