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div> 宁强县毛坝河镇,有山险水奇的西流河大峡谷美景,世界九大奇迹的西方沟挂壁公路天险,草川子石林山水名胜风光 ,八庙河村天生古城(巴山天城)地貌奇观,三道河村花园河喀斯特地下溶洞仙境。这些除西方沟挂壁公路为现代人文景观外,其余都是自然景观,但还有一处可称得上古人文景观又有传奇传说的地方,就是三道河石拱桥。</div> <h3>三道河老街,是毛坝河镇通往黎坪国家森林公园的必经之路,老街背后,有一条河流向西流去,流过老街背后的河流由平坦突然就变成侠谷激流,河水翻滚硬是把整体连山岩石冲刷切割出一条深渊,最后一泻跌落在一大潭碧蓝清水中,在这潭碧蓝中短暂回旋休息。又奔流不息地往前,与红石河及草川子河流汇合,流经八庙河村,小河村,汇入毛坝河。流入与毛坝河镇相邻的四川龙潭子景区。</h3> <h3>三道河老街是一个年代久远的乡村集市,交易范围涉及现在的南郑黎坪及四川广元市鼓城乡及国华区域以及陕西宁强县的巴山范围,也有广元及汉中来的做山货的客商,如生柒,药材之类的商户。由于集市兴隆,交易繁忙,邻近老街的这条河流就成为来往老街的人们最大障碍。为了方便人们来往,有老街商户谢善人倡导,四周乡民广兴善工,捐善款,又有当时的邻近寺庙和尚,远去川陕化缘 ,终于筹足资金,动工修建三道河石拱桥。</h3> <h3>修桥动工了,当时请来的掌墨师傅(工程师)可为难了,从老街背后河流稍平的地方架桥吧,河床基础不太稳当,河面宽,成本高,从下边一点的较侠窄处架桥吧,两岸岩石如刀削, 河水奔腾,水流激湍,施工难度太大。最后还是从桥的基础结实与成本考虑。选择从侠窄处架一洞单拱石拱桥。</h3> <h3>石拱桥的两边码头基脚是在整体的连山岩上开出石槽,石槽基础开好后,设计好的石条也打造好被人们拖到了河边。施工快速的进展让人们高兴,却急得掌墨师傅快瞎眼睛,原来这座桥的桥模施工出了难题,一般架桥的地方,水流平缓,下木打桩架模,施工技术成熟,但这座单拱桥看似简单,但由于水流集中流过拱下,水流速度特高,水下是斜下的整体岩石 被水流冲刷的溜光,根本就没有地方安桥模支拄。加之山区气候多变,一场阵雨,河水猛长十倍,什么东西遇水都会冲走,怎么架模,成为掌墨师日夜思考的问题。</h3> <h3>这天他一愁莫展地向街对面山坡走去,走到稍高处向远方望去,想以此舒缓一下焦虑的心情,突然被女孩的争吵声惊动了,他走近一看,原来是俩小女孩也在玩拱桥游戏,她们用泥条搭拱,用篙杆做模,只见一女孩将两块泥条放于两边基础 另一女孩用篙杆斜撑于两基脚根 ,再几个斜撑互相架连就支好了桥模 ,中间竟没有一根立柱。一女孩将泥条一个个码起,转眼间一座小桥成功了,当她们发现有大人在看 ,其中一女孩将篙杆做的桥模中间一根梢长的篙杆一抽,整个篙杆做的桥模全部跨塌 ,只留稳稳当当的小泥拱,掌墨师眼前一亮,这不正好解开自己多日苦思不解的结么,他醒过神来,飞奔回住地,在草图上一气呵成,设计出桥模及施工程序。</h3> <h3>施工顺利进行,当两边搭起的拱合拢时又出现了问题,架桥从两边施工到中间最后一块石条叫尖石,中国当时的造桥技术没有水泥运用,石拱桥的石条与石条之间为榫卯结构,中间这块尖石的隼卯总不合适,正急得没办法时 ,一个住在三道河街边的老太婆看后说 ,“你们那块尖石很像前几天一个石匠给我打的一条猪食槽“。原来,前两天一个老头衣衫破烂,走到她家,说他是游乡石匠,只会打猪食槽,要给老太婆打一口猪食槽,老太婆不需要,但石匠说好几天没混到饭吃,又不愿白吃她家的饭,没办法,就让他打了一口猪食槽在山坡上,她去看了 ,哪像猪食槽,就与他们架桥的尖石差不多,掌墨师听后跟老太婆去一看,哪是猪食槽 ,这就是尖石,叫人抬回往桥中间一放,哗啦一声落位 ,严丝合逢,相当理想 。</h3> <h3>石拱桥成功了,掌墨师傅在鞭炮声中手拿一长把大木锤 ,爬在桥上把桥模当中一根梢长的木栓碻了一阵,木栓脱落,整架桥模华啦啦一下全部垮塌掉入河水中,顺水冲入下面的大水潭,漂浮到水潭边上。人们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座亮丽的石拱桥稳稳地横跨两岸,人们欢呼,欢呼从此天险变通途。人们惊叹,惊叹施工竞如此巧妙夺天工。</h3> <h3>更惊奇的是石拱桥合拢的第二天早上,人们发现桥面上有入石三分的脚印,整座石拱桥相接的地方也更严丝合逢了,掌墨师突然想起以前架模时应是仙女在点化,才顺利地架设了这座桥。现在肯定是仙女来查看桥的质量并帮忙压实了一下,所以留下了脚印。于是赐名“仙女桥“。民间传说建造仙女桥的合拢尖石是鲁班下凡打造的。</h3> <h3>刚修好的仙女桥非常美观,桥体拱身是一整齐合逢的石条,桥面 石栏杆工整笔直,石栏杆之间的栏板雕画精美。桥身的中间有一条赤色彩龙,好似龙身托起桥身,龙头向上,龙须细微 ,龙眼有神,栩栩如生。站在桥上扶栏府视,桥下一侧有水流自然切割冲刷成的几口巨大石缸,石缸内水色碧兰如玉,细流在水缸流进流出,伴随着如滚雪飞泻的主流,一路喧嚣流向远方。</h3> <h3>西岸桥头靠上有一四柱凉亭,靠下有两大一小石碑,记载着修建石桥的起因及捐款人姓名,。七八九年,修通了毛坝河至三道河公路。石拱桥改成了公路桥,桥上的彩龙也因开山放炮打没了 。凉亭早就没了,原先的原装石栏杆也因几次车祸撞的残缺,最后用水泥混凝土补上的。现在汽车载重量越来越大,车身越来越长。石拱桥由于进出弯急,己不适应做公路桥用了,现已在石拱桥几米距离处修建了水泥公路桥,但经历了几朝风雨的石拱桥还在,三道石碑还在,希望拌随这座石垬桥的文化、传说、故事也不会磨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