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太平~~贾谊故居随想录

李春明

<h3><b>贾谊故居位于长沙市太平老街。</b></h3> <h3><b>贾谊故居被誉为“湖湘文化源头”,是长沙作为“屈贾之乡”的标志性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最早的名人故居。</b></h3> <p><b>自汉武帝首次敕命修缮贾谊故居以来,二千多年间,故居历经64次修缮。</b></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最近一次修缮是1996年。</b></p> <h3><b>贾谊(公元前200年~前168年),河南洛阳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辞赋家。贾谊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才情横溢,尤以善写文章为郡人称道,22岁即被汉文帝任命为博士(主管编撰著述、管理文献档案的官员),同年又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成为当时政坛一颗耀眼的明星。</b></h3> <h3><b>贾谊所处时代,正是秦王朝覆灭不久,汉初“文景之治”前期,百废待兴,人心思定。针对当时有人认为“天下已安已治”、盲目乐观的观点,贾谊认为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形势严峻。他向朝廷提出了一系列切合实际的改革国家政治的方略,受到汉文帝赏识。</b></h3> <h3><b>贾谊的政论散文说理透彻,逻辑严密,感情充沛,气势非凡,标志着中国散文写作的一个新阶段。</b></h3> <h3><b>鲁迅先生称之为“西汉鸿文”。</b></h3> <h3><b>《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全文从多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旨在总结秦朝速亡的历史教训,为汉朝改革政治、巩固统治提出借鉴,所谓“前车覆,后车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b></h3><h3><b>自明清以来,几乎所有的古文选本都收入《过秦论》(上篇)。</b></h3> <h3><b>在《过秦论》中,贾谊大胆探究了秦的强大与没落的原因,可谓字字珠矶。他指出,秦朝兴盛在于顺应民意,民众与国家同心同德;秦的败亡在于秦王和二世频施暴政,敛财无数,仁义不施,赏罚不当,人民生活水深火热,于是陈胜振臂一呼,应者如云,貌似强大的秦朝不堪一击,很快覆灭。</b></h3><h3><b>贾谊强烈感叹:“呜呼,戒之哉!戒之哉!与民为敌者,民必胜之。”“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民必胜之。”</b></h3> <p><b>《治安策》是贾谊系统阐述自己治国主张的一篇长文。他在文中驳斥了那些粉饰太平、阿谀奉承的小人,极言当前的危险,指出眼前的安宁,犹如睡在干柴之上,对于柴下的火险却视而不见,一旦酿成大火,悔之晚矣。</b></p><p><b>《治安策》被曾国藩、毛泽东认为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文章。</b></p> <p><b>“民之治乱在于吏,国之安危在于政。”~~~~民众的安定与动乱在于官员的作为,国家的平安与危险在于政事的治理《贾谊~新书》。</b></p><p><br></p> <h3><b>贾谊的政治主张“列侯之国”,就是遣送那些开国功臣回到他们的封地,解决了开国皇帝如何处置功臣元老的难题。</b></h3><h3><b>“削藩”,即削弱汉高祖刘邦分封的刘姓诸侯王的势力,减少他们反叛的可能性。这些主张有利于巩固汉王朝,但损害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他们因而极力排挤打击贾谊。汉文帝无奈,只好把贾谊调离京城,贬为长沙国太傅。</b></h3> <h3><b>贾谊一腔热血,却得不到重用,远贬楚地。他又听说长沙潮湿,不利于健康,心情极为悲愤,渡湘水时,写下了著名的《吊屈原赋》,借伤悼屈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b></h3><h3><b>看来长沙潮湿多雨,不利居住,自古如此啊。</b></h3> <p><b>贾谊在长沙国任太傅将近四年。他对湖南对长沙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为长沙人的爱国情结赋予了心忧天下的情怀。他以民本思想作为治国策略的精要,重视农业生产和民主选拔官吏,促进了长沙国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发展,为湖湘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基础。</b></p> <h3><b>后来,文帝再次召贾谊入宫,在祭祀的宣室接待贾谊,询问鬼神之事。贾谊详加讲解,文帝听得入迷,直至深夜,文帝不知不觉向贾谊的坐席靠拢。</b></h3><h3><b>所以李商隐有诗《贾生》:</b></h3><h3><b>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b></h3><h3><b>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b></h3> <h3><b>文帝听完贾谊讲解,感慨地说:我有几年不见贾生了,自以为自己已经超过贾生了。今天一听,才知道还远远不及他。</b></h3> <h3><b>不久,文帝改派贾谊担任自己的幼子梁怀王的太傅。怀王早逝,贾谊郁郁而终,年仅33岁。</b></h3> <h3><b>贾谊提出的治国方略在汉武帝时代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实施,同时也被二千多年来的封建帝皇奉为经典,其国防、民本、农本和教育思想在现代仍闪烁着火花。</b></h3> <h3><b>司马迁对屈原、贾谊寄以深深的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并称二人为“屈贾”。</b></h3> <h3><b>我不知道先有贾谊故居还是先有太平街,但是把贾谊故居门口的街道命名为太平街,或者是当年贾谊选择太平街作为住所,真正是相得益彰、相互辉映,因为贾谊治国思想的终极目的正是天下太平。</b></h3> <h3><b>1200多年以后的北宋大儒张载,说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正是中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