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母家大院圖譜</h3> <h3>这是故居的一角</h3> <h3> 三四年前,我在云南水富的二姐母盛雪家的子女和女婿,建議设立一个微信群,方便亲友们联系、聊天。这个群名就取名“母家大院“。经过几年的运转,大伙都觉得不错,相互鼓历、体贴。现已有亲友47人参加。</h3><h3> 近期我在整理照片时发现有不少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有必要供大家分享。加上近日又收集了些近照,集中分类,加以标注,这样大伙对大院的人员组成就可一目了然。</h3><h3> 就母姓人氏,四川的母姓应该是来自河北省邢台市东北面的巨鹿縣(E115。xN37.2。),在四川筠連縣海瀛乡的不少母姓家的神龕上,都写有“巨鹿主人“字样,家谱中也有文字记载。</h3><h3> 在海瀛乡,母姓人较多,场镇后就建有一个“母家祠堂“,选有族长,好像还有田地。平时供学校用。前垻姓赵的人多,也建有个赵家祠。 场背后有个苏家祠。</h3><h3> 就“母家大院“的这个母家,那就是指的是场上“油房头“母家一一就是我的家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我的二姐就婚嫁到云南的水富县,我的堂妹母盛萍婚后就去了云南的彞良县。“母家大院“微信群的人員就由这三部分人组成。</h3><h3> 下面就来重点作一简單介紹。</h3> <h3> 一、 “五代家人“</h3><h3> 我把有记忆的我们“盛“字辈的爷爷母显烈(字德成)作为第一代,下來就是我们的父辈(直字辈)为第二代人,再下是我们的下一代(世字辈)为第四代,光字辈为第五代,先字辈为第六代人,</h3><h3>列了个圖表。</h3> <h3>这是爷爷母显烈在高县陈村乡的墓地。据説被盗过,墓碑也掉了几块下来。</h3> <h3>这是先辈们制定的字辈表。我小時候就能熟记。老家的母性人也记得。</h3> <h3>这是民国时的筠連縣志复印件。上面就记有爷爷母显烈的名字。</h3> <h3>同上。</h3> <h3> 表上的成员中,一二代的都已仙逝,三四代人中也有部分人作古,但脉源依在。第一排就是我们“盛“字辈的爷爷母显烈又名母德成和娘娘邓xx,作為第一代人。下一排就是我的父辈。老大,老二(夭折)老三和老四,作为第二代人。依次下来是第三、四和五代人。名字旁的红字是字号,如母直钧字运鸿。一二三……字,示家庭的大排行,女子亦用大排行。缺号示已夭折。如我就是老八。</h3><h3> 直字辈、盛字辈的取名都有讲究。如直字辈的直字后一个字都是带“金“旁的。盛字的后一个字都是带“三“点水,并且后个字一样是有讲究的。如我名字的后个字是“汉“,意为生我那天是农历五月十三,正是汉王菩薩生期,故取名母盛汉。我的字号叫母奠川,家人都叫我奠川,意指我出生那年正是蒋介石来四川奠定之年。其它弟兄亦然。但我记不请,老家谱沒了,四叔解放后编的新家谱也找不到了。这些都是我小時候看到我们家的老家谱而知的。</h3><h3> 圖表中,一家人男性在左,女在右。出嫁的则女在左,婿在右。对着下排的就是他們的子女。由于版面有限,盛萍妹,盛雪姐家和盛湘四哥家就用颜色区分。</h3><h3> 爷爷下来有四个儿子,老大(就是我父親),我们这一房有四弟兄,两姐妹,我是最小的一个,叫么哥,大排行老八。</h3><h3> 老二夭折。</h3><h3> 老三叫母新泉,我们叫三爹或三叔,他們房只有两个儿子,大的就是四哥母盛湘,老二就是六哥母盛满,参军后改名为悟生。好像有夭折的。</h3><h3> 老四就是母剑铻四爹,他的大女是在湖南生的叫母盛萍(女的大排行叫三姐或三爹)。老二就是母盛洋(大排行11)。</h3><h3> 大姐母盛惠是我们房的,夭折。二姐母盛雪解放前就嫁到云南鹽津。三姐母盛萍婚后迁到云南彞良巧家。</h3><h3> 二、家人概况</h3><h3> 我是1935年,即民国廾四年生的,九岁(1944年)我父親(叫伯伯)就病逝。小学读完就到离海瀛12华里的筠連中学住校读初中,对家里事知之甚少。</h3><h3> 对我爷爷的情況,听説曾参加过孙中山的同盟会,在我保存的一份筠連縣民国11年的老县志(复印件)里记有“民国11年委任视学母显烈续修县志……“,説明他当时是在当督学之类。</h3><h3><font color="#010101"> “油房头母家“,我父辈三弟兄分家后,我是大房(母运鸿)家的,开了个榨桐油和清油卖的油房,生意尚可,所以人们通称我们母家叫“油房头母家“。后来我的父親又自己划图修了个“运鸿水利工厂“利用河水冲木制水輪带动大石磨来磨麦,得到丐粉,再制成干丐来卖,生意亦佳。我不时也去做做。我们大房家有田地38挑租子(是我填表时询问知的),一挑约80市斤,大约10来亩吧。</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三爹母新泉,一直在当督学,到各乡小学检查,都快解放了,去搅了个乡长……。</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四爹母剑铻,考上了黄埔军校,是13期吧,毕業后,在湖南衡陽当宪兵团长(是4团吧,这是我55年在肃反办时知晓的)。宪兵就是国民党军队的警察,见官高三等。解放后在盐源一农场改造(种菜)。第一批特赦时,釋放回家。任筠連縣政协委員。大约在1997年病故,85岁。他名下有一女一儿。大女母盛萍(大排行三姐,我叫堂妹),从湖南省随其父回家后,在筠連同一汤姓完婚后,同汤迁到云南彞良的牛街,靠其弹棉花蒙生。萍妹在高县罗场找了份道班工作。惊奇的是,妹夫和堂妹那么点收入,尽艰辛的养了五个稍有名气的,相当争气的大学生出来,还加入了共产党,并担负有一定的聀务。萍妹在离海瀛50华里的罗场上班,要回 牛街时,常为省两个铜板而步行约80公里回家。她的大儿子汤朝阳,大学毕業,入了党,现为彝良中学副校长,学校党支部副书記,多篇论文在国家級刊物发表,参与国家级课題研究。老大后还有四个儿子都是大学毕業。人称“五子登科“。</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四爹的一个孙子叫母镇魁,在成都打工,同沪县一高玉女士结婚,打拼几年后,于2014年10月,创业成立了第一家牙科诊所,至现在发展到有三家牙科诊所,员工29人。小車两部。还参加全国性的红狮会,做善事。</font></h3><h3> </h3> <h3> 三、各家人的照片</h3> <h3>四爹母剑铻家。人員不齐,是在老屋拍的。</h3> <p>这是2020.8.从浙江档案里找到的</p> <h3>同上。是我回家时,就在老屋拍的。</h3> <h3>这是四爹给我的照片后面的手迹。</h3> <h3>第一排 母盛洋 (我父亲) 母镇魁 母世梅 (我大姐) 母丽(我二姐) 母小艳(侄女 云生哥哥之女) 周园园(外女母三姐之女) 周小菊(外女母三姐之女) 第二排 母八一 母世均(四哥) 母世刚(云生哥哥)陈德蓉(嫂嫂云生哥哥爱人)母世林(三姐)母世强(二哥)第三排 黄淑君(伯娘我猜的应该是) 田怀芬(我母亲)母直锟(我爷爷)</h3><h3> 以上是母镇魁的标注</h3> <h3>以下是母盛萍夫妇俩的大儿子汤朝阳一一“五子登科“的大哥发来的他們“全家福“的近照。母盛萍和汤正林妹夫在前,五个儿子在后。</h3> <h3>这是母八一(又名目晶,藏族)和母镇魁在母镇魁的牙科诊所合影。</h3> <h3>母镇魁和高玉夫婦,历经几年打拼,在成都创业开设了一所牙科诊所后,现发展有三所牙科诊所。</h3> <h3> 二哥母盛泗,1952年四川大学土木工程系毕業后,分到雅安原西康省交通厅设计科,同该厅人事科施x结婚。他曾参与雅安大桥,双流机场,昭觉、巴塘和襄塘公路的设计,还担任过工程队长聀务,1961年在郫县医院病逝。名下有两个儿子。嫂子施美缇在成都,大儿子母林的女儿一家在成都成飞公司。</h3> <h3>二哥母盛泗。</h3> <h3>二哥邮回的照片背面手迹。</h3> <h3>1960年我在成都学习时的合影。那时二哥在郫縣的公路局医院住院,在川医作化疗,到六一年就走了。</h3> <h3>二哥二嫂和两个儿子在阿霸马尔康工程队。</h3> <h3>五二年我在重慶学习时,二哥到重慶开会来看我。</h3> <h3>这是当年二哥病故后,他的两个儿子母林母健合影。</h3> <h3>这是二哥大儿子母林的女儿(孙琳宏)全家近照。</h3> <h3> 六哥母悟生,原名母盛满,1949年11月,在泸州读书时,投笔从戎参加了十八军,</h3><h3>50年9月进军西藏。先后在德格,丁青兵站工作,55年转业到地方民政,公安,统战部门。在藏36年,期间学会了藏语藏文,并同一藏族女干部泽拉(区委书記)结婚,名下一儿一女。儿子母八一,又名目晶,藏族,曾就读成都地质学院,女儿母椿田,曾就读咸陽西藏大学。八一的儿子目松明长得很帅,在北京读公安大学时,曾担任过奥运会的志愿者。</h3><h3> 有年他送他儿子去郑州看白殿风病,沒有去成拉薩开民政局长会,结果昌都区各县领导因翻車全部遇难。这是他路过雅安时 给我讲真实的事。</h3><h3> 六哥现定居雅安,八十有七了。他打牌有个规距,只要他赢了,下来必定要把钱原数退还输家。</h3> <h3>六哥母悟生全家合影。</h3> <h3>母悟生和泽拉在西藏江达。</h3> <h3>十八军战士一母悟生。</h3> <h3>同上</h3> <h3>父子俩</h3> <h3>2018年11月在雅安。左为他的新伴杨婉萍,右为他的战友加亲家张万瑛。</h3> <h3>这是母八一的帅儿子一一目松明,北京公安大学毕业,分西藏,现调雅安名山,任乡长。2008年担任奧运會志愿者。</h3> <h3>这是六哥送我照片后面的手迹。</h3> <h3>同上。</h3> <h3>六哥不仅字写得好,诗也很不錯。这是他在藏时发表的大作复印件。</h3> <h3>那年六哥回内地休假时,在雅安我住地的自拍照。</h3> <h3> 大哥母盛滂,参加过青年军,回家后,政府每月发有生话费。家里只有大女儿一家。现仅有他女兒的儿子李书付一家。</h3> <h3>这是大哥母盛滂大女儿母世菁的儿子李书付全家近照。</h3> <h3> 三哥母盛滨,解放前就同前霸贾定香结婚,名下三儿一女,为了生计,举家从海瀛场上迁到20里外的我们母亲后家的龙回沟去,修了座草房,收成尚好。就连云南二姐的四个孩子也去住了段时間。不幸遭了一场火灾。现在子女们都成了家,建了新房。他的一个孙子(老二母世祈的儿子)母光均还创业开办起了规模不小的春笋加工厂,生意红火。在县城买了两套住房。</h3> <h3>三哥母盛滨六十五岁留影。</h3> <h3>三兄妹在云南水富留影。</h3> <h3>三哥的四女母世瑶在二姐母盛雪家</h3> <h3>1982年我女儿重病在川医住院,快出院了,邀请三哥来蓉时留影。</h3> <h3>在锦江賓舘前合影。</h3> <h3>这是三哥母盛滨的大儿子母世宵在海瀛的黑石包趕庙會。现在新房子也修好了。</h3> <h3>四妹母世瑤和女兒李晓艳同五弟母世楚专程从县城和海瀛到龙回沟看望大哥母世宵和大嫂郝如群。</h3> <h3>这是三哥的二儿子母世祈和他的儿子母光均及母光均的两个孩子近照。母光均就是那个春笋老板。</h3> <h3>这是那年我回故乡时同三哥的老二母世祈和老五母世楚及老五的妻子和两个子女合影。</h3> <h3> 四哥母盛湘,是六哥的亲哥哥,从海瀛迁到县城,好去蒿霸找点活干,维持生活。名下三男一女。因為六哥参了军,他們家享受军属待遇。</h3> <h3>这是那年回家时同四嫂黄淑君及她的子女和女婿到三婶秦先蘭墓前祭奠。</h3> <h3>这是在四嫂黄淑君家过年。</h3> <h3> 二姐母盛雪,解放前就到云南盐津去了,解放后在盐津粮站工作,是个老寿星,九十岁高龄了。姐夫王泽君在供销社。名下有两女两子。负担重。后到水富。二姐一段时間,被人誣陷,整掉了工作。姐夫后来在水富云南省农资公司驻云天化办事处负責人。各地需要尿素化肥的都得同他們公司联系。大女王亚琴曾在水富当过人民代表。么女婿张耀曾在水富昭通航管处任聀。</h3> <h3>母盛雪二姐全家</h3> <h3> 本人,有名字三个,在家时长辈长兄都叫奠川,在街房邻居叫我马哥头,上学和工作才用大名母盛汉。马哥头的来历,一是我爱把羊子驮些草,像趕马样;二是我们海瀛地处茶马古道,昭通到宜賓的马帮特多,常在场上住宿,趕马人用铜罗锅柴火煮的饭特香,我吃得不少。工作后回故乡时,街坊们都亲切的叫我马哥头。以致我的QQ和微信名也用的马哥头。</h3><h3> 九岁时我的父親就早逝,母亲是顶阳霸的农村妇女。我们家里有四弟兄两姊妹,二哥在外地读書,渐漸出现经濟压力。开始卖田地,叫我搞点小买卖。如挑煤炭(50斤)去50里外的高县罗场去卖,挑大米(50斤)去105里(走1.5天)外的云南盐津去卖,做点粑粑揣到场上卖,打点草鞋(自已砍竹子制竹麻)掛在门上卖……。要不是母盛泗二哥一再叫要读書,我早在家种地了。五二年好不容易(三年级时上学时可申請到助学金,假期就同三哥在县城挑水,挑石灰卖来渡日)中学毕業,正遇上西南军政委員會卫生部在乐山和宜賓两地招生,这才千里迢迢去了重慶,学检騐。紧打紧的12个月培訓,五三年底被分到西康省卫生厅,西康省卫生防疫站。五四年还当了卫生厅系統的“乙等工作模範“。六四年调广元县。无论在雅安还是在广元,工作都是精精业业勤勤恳恳问心无愧的。甚至还解決了好几起疑难事。在国家級权威专业杂志的中英文版上均留有小名,并翻譯了一篇英译中文发表、应用。省、地级专业刊物也有专业文章发表。在广元防疫站检驗科负责期间,曾成功的经历了02菌的战斗洗礼。担任过《广元医学》杂志编委。成功扑灭羊木区花石大山区较大疫情一事,被原《广元县卫生志》收载(P.60)。并出席绵陽地区科技大会。两次全国性学朮交流。曾任广元法医学會理事,化工学會理事,医学會检驗专委会主委。聀称为卫生检驗副主任检驗技師,即副教授。退休后任老年科协理事。九五年办了退休手续,返聘到七十岁。70~80岁均在外面企业打工 ,内容有化学分析,色谱分析,微生物检驗和环境监测。从实验室设计设置到正常运转。</h3><h3> 八十歲彻底告别了实驗室,正是旅游和写文章的大好时光。去欧七国回后,在网上发表了“里程碑之旅“一文,立刻受到广元媒体关注,相继广元的晚报和电視跟踪采訪作了报道。足足花了半年时間写完的“喜寿有感“一文一上网,也受到广元的《信息》刊物关注(约5000多字),全文在头条(2013第一期)发表。并在绵陽市疾控的两个微信群转发。相继又制作了“三回娘家“、“港澳行“、“怀念“、“美好的回忆“、“饱搅大好河山“、“九寨沟游回眸“和“北海东兴越南游“等美篇作品,“三回娘家“和“美好的回忆“两篇还从雅安疾控的微信群传到加拿大、美国和新西兰群友那邊去了。</h3><h3> 主持广元县、指導旺苍县完成了“三年食管癌死亡回顧“调查。</h3><h3><br></h3><h3> 名下一女一儿,儿子高考被西安某空军大学录取,毕業后在保定某航校任教。儿女均为中层干部。</h3><h3> 老伴是贵州农学院毕業的 ,由于对杂交水稻研究有成效,曾荣获绵陽科委二等科技成果奖。高级农艺师。中层干部。</h3><h3> 1951年在筠連中学读書时,有幸出席过在重慶召开的西南区首届学生代表大會,是宜賓地区三位代表之一,受到刘邓首长接见。</h3><h3> </h3><h3> </h3><h3> </h3><h3> </h3> <h3>一家四口留影。</h3> <h3>老伴邱連英八十大寿时留影。</h3> <h3>同女儿、孙女、外孫媳、外重孙留影。</h3> <h3>2003年年饭后在广元利州广场留影。</h3> <h3>儿子军校放假回来,在公園留影。</h3> <h3>同儿、媳夜游万达宵夜。</h3> <h3> 謝謝!</h3><h3> 2019.3.10.于广元。 母盛汉制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