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古有言: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又有南宋诗人翁森《四时读书乐》“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b></h3> <h3><b> 是的,每读一本书,就像遇到了一位良师,似与圣贤对话,如同今哲低语。这种境界能使人忘记一切荣辱得失,拥有一份恬谈求知的心境。</b></h3> <h3><b> 此刻,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在这水墨飘香的校园,我们二年级组教师聚在一起举行寒假读书分享交流会。</b></h3> <h3><b> 会上,各位老师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b></h3> <h3><b> 刘颖老师分享了华东师范大学李冲锋教授的《教师如何做课题》,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在“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推进的今天,进行课题研究是教师成为真正研究者的必经之路。“成为一个懂课题、会申报课题、会研究课题的教师”,应该是每一位教师不懈努力的方向。</b></h3> <h3><b> 孔亚荣老师分享的是《陪孩子读古诗词》,这套书从选诗、解诗、绘诗、听诗四个方面带领着读者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诗词世界。诗词之美,美在韵律;诗词之美,美在画境;诗词之美,美在想象。陪孩子一起读古诗词吧,一起去发现生活中的诗意吧!</b></h3> <h3><b> 皮梦圆老师分享的书是《窗边的小豆豆》,这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一本有趣的儿童文学作品。这本书讲述了作者的真实故事。作者在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中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b></h3> <h3><b> 张彩霞老师分享的是《汤姆叔叔的小屋》。从这本书中你会学到爱与宽恕,每个种族、民族都是平等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需要奋起反抗,为了自己的命运和将来拼死一搏。</b></h3> <h3><b> 郑丹丹老师带来的是《做最好的小学教师》。本书共分十三章介绍了课堂管理的前沿理论,并结合五位一线教师大量的课堂管理实例,探讨了班级管理方方面面,郑老师表示这本书让她受益匪浅,在班级管理上给了她很多的“小妙招”。</b></h3> <h3><b> 唐倩老师分享的是《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书作者介绍的读书笔记是可随身携带的,包括随想笔记、真正想要读的清单、感兴趣的报道的简报等,这样整个读书过程都在促进自己对书的理解,从而构成对书独到的见解。 </b></h3> <h3><b>教师:陈佳唯 书名:《摆渡人》</b></h3><h3><b> 也许人生就行一场荒原徒步之旅。一座座山丘、一道道沟壑让我们感受到了攀爬的苦难。可幸运的是,一路上总有人陪着我们,或长或短,我们终将迎来美好。</b></h3> <h3><b> 秦老师表示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更像是与这位老人促膝谈心,她用平缓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一家三口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平和温馨的家庭氛围。同时还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巧妙地融入书中,更将自己对家人的爱意委婉地在书中表现。</b></h3> <h3><b> 宋姝婧老师分享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她从真实、爱心、思考、反省等几个关键词,精炼的分享了本书中的所获所思。这本书对老师来说,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涸的灵魂。</b></h3> <h3><b>教师:张娟妮 书名:《正面管教》</b></h3><h3><b> 爱和快乐是我们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们表达无条件的爱,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寻找积极的方面,和善而坚定地对孩子说“不”,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是”,是我们为人父母、师长可以、更应该采用的正确教养方式。</b></h3> <h3><b> 任晓庆老师分享的是《奖罚分明,让学生心悦诚服》。本书以“传统的教学理念,最新的教学方法”为立足点,把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系统的研究课堂教学的规律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b></h3> <h3><b> 乐颖维老师带来的是龙应台的《目送》,这本书写了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老去,儿子的成长单飞,朋友亲人的离散牵挂,兄弟的重逢携手……读完这本书,乐老师更能体会家庭、父母、孩子、朋友之于人生的意义。</b></h3> <h3><b> 史嘉琪 《世界很大 幸好有你》“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杨澜的书读起来让人觉得她的心里永远住着一位少女,无拘无束地看自己喜欢的风景。她能兼顾家庭、重视事业、尊重子女。读了这本书,史老师深深感受到作者身上那种引领我们向上的力量。</b></h3> <h3><b> 何瑶瑶老师读的书是《如何高效学习》,本书介绍了很多高效管理时间的方法,为我们忙碌的教书生涯点亮了一盏明灯,指明了方向。只有教师是优雅从容的,教出来的学生才有可能是优雅从容的。</b></h3> <h3><b> 樊花伟老师分享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与孩子交流时,我们要控制情绪;关注孩子的感受。只有真正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与其交流,才能真正做到尊重。</b></h3> <h3><b> 高雨晴老师带来的是《美的沉思》,书中蒋勋老师以美学的视角梳理了中国艺术脉络,在这些被“美”层层包裹着的艺术作品中,引导我们思考它们形式的意义,找到它们透露的时空价值和所承载的历史意义。</b></h3> <h3><b> 陈伟康老师分享的书目是《何为懂音乐》。如果我们不仅仅把音乐当作生活的装饰背景,而是愿意花时间正襟危坐地面对音乐,并进而全身心地卷入音乐,我们就是带着自己的生命体验,在音乐中寻找生命的意义。</b></h3> <h3><b> 宋奇老师分享的是《音乐的力量》。轻闭双眼,柔柔呼吸,聆听点滴的感动,传递音乐的力量。音乐是酒,拥有陶醉人心的力量;音乐如海,拥有包容一切的力量;音乐似书,拥有博学乐知的力量。</b></h3> <h3><b> 待大家分享结束后,刘老师感慨万分,这是一个令人沉醉其中的分享交流会,这其中虽然有很多书都曾读过,但与大家交流后又发现了不同的视角,多了另一重的意境,在内心深处又引发了许多的共鸣与新的思考。</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书是知识的源泉,</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涓涓地灌溉着我们的心田;</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书是我们的老师,</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把智慧输入我们的血管。</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读一本好书,</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使我们懂得,天有多阔,地有多宽;</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读一本好书,</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使我们明白,山有多高,路有多远;</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读一本好书,</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能使我们,拨开眼前的云烟,排除疑难;</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读一本好书,</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能使我们,看到前程灿烂,任重道远。 </b></h3> <h3><b> 厚学致远,寄望读书。只要你热爱读书,你在教育这条路上会走得更远。让我们以书为友,做个幸福的书香教师吧!</b></h3> <h3><b><br></b></h3><h3><b><br></b></h3><h3><b>文字:孔亚荣 照片:唐倩</b></h3><h3><b>制作:任晓庆 审稿:刘颖</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