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与沙海的记忆之十/ 高考遗憾落榜

乐在其中

<h1><b>文字:关文元</b><br></h1><h1><b>编辑:关文元</b></h1><h1><b>图片:网络</b></h1> <h1><b> 高考遗憾落榜</b></h1><h1><b> 回想42年前的1977年,“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我以高过当时辽宁省的本科分数线,而遗憾落榜,直到现在我终生难忘。</b></h1><h1><b> 1977年,与今天的形势有着天壤之别。那时刚刚经过“文革”十年动乱,中国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层,刚复出的邓小平决定恢复高考制度。1977年10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通过广播电台飞向全国各地,当时的中国,举国沸腾。许多青年人,身怀远大理想,尤其是那些身在农村的大批下乡插队的知识青年,他们对美好的大学生活十分憧憬。于是,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到处找书借资料,备战“文革”结束以来的第一届高考。</b></h1><h1><b>   </b><b></b></h1><h3><b style="font-size: 20px;"> </b><br></h3><h1><b>   </b></h1><h1><b> </b></h1> <h1><b>我当时在青年点但任青年点点长,听到党中央恢复高考的消息后,心情非常激动,上大学是我儿时的梦想,我从小学开始,学习成绩就在年部名列前茅,从上初中后,社会上刮起了反击右倾翻案风,也波及到了学校,刚刚好转的学习风气,在种思潮的影响下,学校又掀起了给老师贴大字报的风波,有的班级也不上课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当时的班主任私下里和我说:“学习是你们学生的本分,知识到什么时候都有用,你是班长又是学校干部,可不能随波逐流,该学习还得学习。”在班主任老师的鼓励下,我始终没有放弃学习,利用别人开会搞大批判贴大字报的时间,我却在暗中学习。来到了昭盟插队,晚上在没有电灯的情况下,我仍然点着煤油灯复习中学的课程,并每天坚持写日记。所以当我听到恢复高考的信息后,我激动的几天没有睡好觉,终于可以通过考试上大学了。但我在青年点的工作又很多,我要报名参加高考就要影响青年点的工作。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青年点副点长孙玲,大力支持我去参加高考。表示说:“你放心的去参加高考吧,青年点的工作有我和其它点委会成员,有什么大事还有青年点代队师傅呢。”我考虑在三,决定还是报名参加高考,于是我就在公社报了名。当时离正式考试已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相比于时间,复习材料更加紧缺。当时文理科都要考政治、语文、数学,文科另考史地(历史、地理),理科另考理化(物理、化学)。为能获得这些科目的资料,准备高考的考生们各显神通,有人拿出留了十年的中学教材,有人得到城里亲戚寄来的油印材料,还有的人只能手抄各种习题。我虽然平时就注意学习,有一些初中的教材,但是要把全部五科的复习资料找齐也不是容易的事。我发动各种关系去找高考资料,最后在家人的帮助下我终于找齐了全部复习资料。剩下的就是如何复习了,在青年点副点长孙玲也是我现在的老伴的支持下,我向大队领导及公社代队师傅请了假。乘车回到抚顺参加了高考补习班,准备年底的高考。复习时间很紧,那两个月可以用超负荷的运转来形容。每天只能睡3-4个小时的觉,白天参加补习班,大家在一起互相较着劲学习,晚上回到家里每天都是家人睡着了,我仍然在学习。当时家里房子小,六七个人在一间屋子睡觉,为了不打扰家人休息,我只能在院子里借着灯光学习,一晃两个月很快就过去了。临近考试了,我回到青年点。一边复习一边参加劳动。即使这样也没感觉到累。</b></h1><h3> </h3><h3>  </h3> <h1><b>时间很快就到了年底,1977年12月6日,我和青年点的另两位知青高元法、梁志华提前来到了公社,在公社招待所先住了下来。这时公社其它三个青年点的十几名知青考生陆续来到招待所,准备第二天的高考。12月7日我们十几个考生早早来到设在公社小学的考场,教室里的桌椅很简陋,单人单坐,要求准考证放在右桌角,我坐在第一排,监考老师就在我的面前。公社管保卫的奥利毛(蒙古族),也来到了考场,那个年代抓阶级斗争还是很紧的,公社领导对这次高考非常重视,特委派他来监督考场,以防发生意外。他斜挎着驳壳枪,在考场里来回巡察,使考场平添了一种紧张气氛。考场里只听到用笔答题的“刷刷”声,就是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到。当时的高考题目由各省、自治区自拟。7日上午考语文,作文题目极具时代特色,辽宁省77年高考作文题是:1.《在沸腾的日子里》2.《谈青年时代》,二选一。我选的作文题是《在沸腾的日子里》,我发挥的比较好,作文考了41分,最后语文加一起考了63分。8日上午考数学,发卷仅20分钟,考场的人陆续有人交了卷,还有一半的考试时间人已经走的差不多了,监考老师对剩下的几位考生说:“你们别慌,好好答题,时间还有,你们应该争取这些时间,多答一些题,这个机会错过了,是你们人生最大的遗憾。”老师的话深深的感动着我,我坚持到最后答完了全部数学题,虽然答得不太理想,但也算发挥正常了,答了52分。我发挥最好的是考政治,拿了最高分67分,这得益于我平时在青年点就关心时事。一有时间我爱听广播,平时在看些报纸。所以政治考得好一些。当时不考英语,理科考物理、化学;文科考历史、地理。我考的是文科,历史、地理我在复习时感觉学的差不多了,没想到这两科考的一般,没有考出复习时的效果。如果这两科发挥的在好一点,我的愿望可能就实现了。</b></h1><h3>  </h3> <h1><b>当时全国参加77年高考的考生一共570万,仅录取了27.3万人,录取比例为29比1,是中国高考历史上竞争最激烈的一年。当时我的高考总成绩是283分(已超本科录取分数线,1977年辽宁录取分数线是280分),但在填报志愿上出了岔子,因我没有人指导又对自己很自信,在填报志愿时,只填报了清华和北大,以下的几个志愿都没有填,服从分配这一栏也没有填。按我当时考的分数离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还差一些,没有被这两所学校录取。我完全可以上考上辽宁省内大学的,最后因为我高考志愿没有填好,又没有填服从分配,最后其它大学也没有录取。就连一般的专科学校也没有办法录取,我遗憾的高考落榜,失去了77年上大学的机会。</b></h1> <h1><b>78年我又报名参加高考,可是没等到高考,我们抚顺昭盟知青就于当年7月份抽调全部回到抚顺。我当时和昭盟知青共200多人,被分配到抚顺市市政设施管理处,当了一名修路工人,经过几年的锻炼和磨砺我入了党,82年被评为抚顺市劳动模范,83年被提拔为科级干部。当时我在单位的工作是很忙的,在那样的环境下我也没有放弃学习,85年单位推荐我带薪参加了全国的成人高考,经过我的努力,终于以较高的成绩被辽宁工运学院录取,成为一名带薪学习的大学生,实现了我儿时的梦想。两年后毕业回到原单位,在市政管理处担任过基层的所长、工区主任、处机关的工程计划科长,全处生产总调度,负责全处的生产调度工作。2001年又调到抚顺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担任执法大队大队长,执法支队支队长正处级直到2017年6月退休。</b></h1><h3><b><br></b></h3><h1><b> 1977年的高考落榜改变了我前半生的命运,同样1985年的成人高考成功,也改变了我后半生的命运。有可能这也是上天安排吧。总之,学习能改变人的命运是千真万确的。</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