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亲自缔造的一支工人、农民的军队,是一支非常无产阶级化的革命军队。毛主席曾发出“全国都要向解放军学习。”我们抱着很崇敬的心情向往当一名解放军战士,保卫祖国、保卫人民、保卫社会主义江山。一九六九年中苏边境发生了军事冲突,我们看了电影纪录片,看到勇猛顽强的解放军战士,不怕流血牺牲与苏修军队战斗的情景,更激发了我们想参军报效祖国的热情。一九六九年十一月机会终于到了,军委开始征招一九七零年的新兵,看到征兵通知,心里无比的激动,从大处讲是适龄青年的应尽义务服兵役,保卫国防,保卫人民,从个人实际出发还想闯当闯当,走出家庭见见世面。我们积极地报了名,经体检,政审合格于一九六九年十二月正式批准入伍。</h3><h3> 我从江苏仪征乘船到南京坐上灰色的大闷罐火车进了四川,到了空军第二航空学校二团场站汽车连(3749部队213分队)。陈宪秋同志(战友+爱人)从成都空军指挥所大院集合乘汽车,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驻四川峨眉陆军四十医院。我们步入了军营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解放军战士,由于部队首长的教育,战友们的帮助,我们相继都入了党、提了干,被评为过五好战士、受过嘉奖、立过功,一干就是十八、九年,受到了锻炼,政治思想上有了进步,业务技术上得到了提高。我们很自豪很满足,无怨无悔。一九八七年相继离开了部队,脱下军装转业回到地方。</h3><h3> 一晃五十年了,回顾军营的生活,当兵的历史仍然是兴奋不以恋恋不忘,军旅的情怀永记心中。</h3> <h3>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伟大祖国蒸蒸日上,</h3><h3>革命战士胸怀大志,捍卫江山保卫国防。</h3> <h3>八一军徽放光芒,人民军队心向党,</h3><h3>一切听从党指挥,时刻准备上战场。</h3> <h3>一颗红心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h3><h3>牢记使命不忘本,流血流汗心亦甘。</h3> <h3> 1969年12月18日是我难忘的日子,武装部通知上午8点准时在公社人民大会堂集合,我在锣鼓声中进入了会场,队伍由接兵首长整队后,戴上了参军光荣的大红花,公社武装部长做了简短的讲话,这时只顾激动也没听到什么内容,听到最后两句,到部队好好干不要给乡亲父老丢脸,做毛主席好战士,为人民立新功。散会后,会场外红旗招展五彩缤纷,,锣鼓喧天,此时此刻就要离开家乡,离开自己的亲人、朋友,踏上新的征程,想到这里,难以抑制的泪水夺眶而出,心里难受五味杂陈……部队首长喊上车,爬上敞蓬卡车清点人数后,一路直奔到县城,午饭后下午的任务练习打被包,第二天上午穿上新军装,下午接兵首长给我们编班讲课,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集中一句话,一切行动听指挥,半夜时分,队伍从仪征大码头乘船离开县城去了南京。24日早上到了连队,老兵敲锣打鼓迎接新战友,新战友稀里糊涂的下了连队。老兵经常的帮助我,”一帮一、一对红”。连首长给我们讲政治课,军事知识,自已努力学习、锻炼克服困难,学雷锋精神积极工作做好事,进步很快,入伍一年多入团、入党、当了副班长、班长,立了功服役期满后就提了干,一路顺风顺水。在这里我要感谢老战友杜才有,老首长李清民、孙耀锋,胡香道,袁秀嶺连长,李洪君指导员,是他们把我领上了路。感恩、感恩!</h3> <h3> 1969年12月4日在锣鼓声中离开成都,乘敞蓬汽车一路颠簸来到峨眉山脚下的陆军四十医院,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当兵了,成了战士了,能到军医院当兵自感十分满意。没有想到接着就是三个月的新兵连生活,对我一个十五岁的小姑娘来说确实是不一般的考验,每天训练很累,晚上紧急集合,伙食不可口,想家,没有办法,只有一个招数就是哭,而且是姐妹们一起哭,以此解心头之闷。哭有什么用,要想成一个真正的军人,只有咬牙坚持。新兵连结束又分去开电梯,枯燥的工作实在难以忍受,尽管这样仍需坚持,首长说要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四个月后分到临床科室当了卫生员,在科室虚心向老兵姐姐们学习,听从领导的教育帮助,由于自已努力,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技术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两年后提了干,当了一名真正的护士,高兴极了,这时认识到没有新兵连的训练,开电梯时的磨炼就不会有今天的进步。</h3> <h3>飒爽英姿操短枪,不爱红妆爱武装,</h3><h3>瞄准靶心扣板机,弹无虚发靶中央。</h3> <h3> 1979年3月时任指导员,代表汽车连出席空军第八军汽车分队,在我连召开的“快速二保、岗位练兵”现场会,会上向空八军所有汽车分队代表介绍经验。</h3> <h3>1979年5月在四川峨眉县峨山公社领证结婚,成了军中伴侣。</h3> <h3>上图是我们在部队换的第二套服装,85式新军装陆军女兵军服。我是空军帽圈、领章为蓝色。</h3> <h3> 由于部队精间整编,八十年代初原陆军四十医院改为成都军区疗养院。(现为火箭军疗养院)此时调往解放军野战五十九医院,后改为成都军区陆军四十二医院,工作至转业。现为陆军七十七集团军医院。</h3> <h3>女儿和妈妈在一起嘻闹玩耍</h3> <h3>转业时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h3> <h3>转业了,部队生活结束了,留个影贴贴转业证,做个纪念。</h3> <h3> 1973年3月有幸作为优秀团员代表,参加了空军二航校共青团先进代表会议。</h3><h3> 1979年元月代表先进连队参加了空军二航校“学雷锋、学硬骨头六连、学航空兵一师”先进代表会。</h3> <h3>那个年代的白衣天使</h3> <h3> 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接受医院指示与战友们一同去峨眉火车站接运伤员,参与医院对伤病员的救治,不辞劳苦日夜守护,直到他们伤愈出院。中央慰问团给我们进行慰问并发放了慰问品留作纪念。</h3> <h3>中央慰问团的纪念品</h3> <h3>前排右起6陈宪秋,1979年护训队毕业照</h3> <h3>三排右起第3位陈宪秋,成都军区军医学校护理专业毕业合影</h3> <h3>前排左一吴祝成。连队早操回营</h3> <h3>前排左一吴祝成。连队队列训练</h3> <h3> 五十年了,半个世纪的光景,两位老战友、老夫妻己近古稀之年,他们虽已退休多年,但很幸福,经常回味当年的军营生活,回忆军队的种种往事,思念战友的絲絲情谊。留不住岁月,却留下了许许多多战友的情谊,兄弟、姐妹的爱。当兵时间是短暂的,军旅的情结会永远铭记心中。</h3><h3> 上图是吴祝成陈宪秋近期合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