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情回顾 <h3></h3><h3> 上一讲,我们从拿到一本书的初步感知讲起,带大家将目光重新扫过封面、封底、扉页、目录、内容摘要、后记,从结构上大体了解了一本书的组成部分。</h3><h3> 从本节开始,我们来共同阅读《青铜葵花》第一章,第一节。建议大家在听课之前,一定要拿出书,细细地先行阅读一遍,再来听讲。</h3> 二、把握脉络 <h3> 今天,我们来共同阅读《青铜葵花》第一章,第一节。建议大家在听课之前,一定要拿出书,细细地先行阅读一遍,再来听讲。<br></h3><h3><br></h3> <h3><b><font color="#ed2308"> (一)大麦地——大河边的村庄</font></b></h3> <p> 第一章“小木船”第一节,作者介绍了本书故事发生的地点——村庄“大麦地”,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青铜”和“葵花”就在这个村子里历经所有的苦痛和成长。</p><p> 大麦地是河边上的一个村庄。</p><p> “那位搬着小板凳的同学,快点儿坐下来,老师要开讲啦!”有没有听到“五七干校”大院里的大喇叭正在播放着通知?</p><p> 是的,你没有看错,你现在所在的村庄是“大麦地”,在河边氤氲的水气缭绕里,雨季刚刚过去,一切都是潮湿的,那草,那花,那风车,那房屋,那牛,那鸟,那河,那船……</p><p> 同学们,喜欢这样的开篇吗?</p><p> 有没有画面感在头脑里生成?</p><p> 你有没有看到那个七岁的女孩子葵花正趟过溢满露珠的青草丛,向你走来?</p><p> 开读啦,别忘了“不动笔墨不读书”,<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读到动情处,写一写,画一画,把文字里的深情和美丽读出来,品出来。阅读第1页和第2页,你能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描述这个村子吗?</b>(留言区里期望看到你的答案,记住哦,阅读之后,在页面的右下角“评论”,留下你的“小脚印”,<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写下你的感受,留下你的姓名,今后会统计留言互动次数哦!</span>)</p><p><br></p> <h3><b><font color="#ed2308"> (二)五七干校——村边的城里人</font></b></h3> <h3> 在大麦地人的心目中,“五七干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font color="#b04fbb"><b>什么叫五七干校,为什么叫五七干校呢?你能通过询问父母或查阅资料找到问题的答案吗?</b></font>通过文章,其实你还是可以找到一些有关于“五七干校”的情况介绍的,书中第3页,有这么一段文字:那些人,都来自于一些大城市。有些大城市甚至离这里很远。也不全都是干部,还有作家、艺术家。他们主要是劳动。如果看了后文,再看这里,是不是有点儿模模糊糊地懂得了,哦,葵花的爸爸是一名……?</h3><h3></h3><h3> “五七干校”的人与大麦地人似乎有联系,似乎又没有联系,他们用陌生而好奇的目光看大麦地人,大麦地人也用陌生而好奇的目光看他们。</h3><h3></h3><h3> 这种陌生而好奇来源于生活的疏远和不同,来源于相对独立的生活领域,来源于陌生的认知。在一定意义上讲,这是城市与乡村的陌生和好奇,这也是不同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的陌生和好奇。</h3><h3></h3><h3> 文中也有描写,说“许多陌生人,他们一个个看上去,与大麦地人有明显的区别。他们是城里人……”</h3><h3></h3><h3> 总之,在大麦地人的心目中,干校的人是一些懂魔法的人。<font color="#b04fbb"><b>为什么说干校的人“懂魔法”呢?是哪些景象让大麦地的大人小孩有此想法呢?</b></font>上学期我们学过的《飞船上的特殊乘客》中把谁比作魔法师?还记得吗?和这里的“魔法”似乎有相似之处呢。(别忘了在留言区交流反馈哦!)</h3><h3><br></h3> <h3><font color="#ed2308"><b> (三)葵花</b></font></h3> <h3> 这一章这一节的开头在写葵花,从葵花的视角看到了大麦地,引出了大河,引出了大河旁边大麦地这座村庄,也引出了“五七干校”这样一个相对独立、陌生的称谓,和“五七干校”里的人,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又回到了葵花,作者是这样写的:</h3><h3></h3><h3> “干校让大麦地的孩子们感到好奇,还因为干校有一个小女孩。他们全都知道她的名字:葵花。”</h3><h3> 你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作者的用词“全都”?</h3><h3> <font color="#b04fbb"><b>为什么会全都知道呢?</b></font></h3><h3><font color="#b04fbb"><b> 是什么特别的原因吗?</b></font></h3><h3></h3><h3> 作者在此留下疑问,便结束了这节写作。</h3><h3> <font color="#b04fbb"><b>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b></font></h3> 三、品味语言 <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一)有关写景</b></h3><h3><br></h3> <h3> 曹文轩先生的文笔是如此优美,我们单单看他的文字,就是一种美的享受。</h3><h3></h3><h3> 我们来学着欣赏品味几个句子:</h3><h3> <font color="#ff8a00">1.草是潮湿的,花是潮湿的,风车是潮湿的,房屋是潮湿的,牛是潮湿的,鸟是潮湿的……世界万物都还是潮湿的。</font></h3><h3><font color="#ff8a00"> 2.一路的草,叶叶挂着水珠。</font></h3><h3><font color="#ff8a00"> 3.这只鸟在空阔的天空下飞翔着,只听见翅膀划过气流时发出的寂寞声。</font></h3><h3></h3><h3> <font color="#b04fbb"><b> 从这些恬静而从容,淡定而细腻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b></font>大量的细节里,有没有一丝落寞和孤单?“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你看作者对这些描写是多么地运用自如、烂熟于心?</h3> <h3><font color="#ed2308"> (二)有关孤独</font></h3> <h3> 作者写孤独,由对景物的娓娓叙来,到对内心的貌似轻描淡写,在描绘写意画儿的当儿,笔调触及之处,画面延展之外,情满其间,溢满纸上。</h3><h3></h3><h3> 再摘几个句子来读:</h3><h3> <font color="#ff8a00"><b> 苍苍茫茫,无边无际。各有形状的云彩,浮动在它的四周。有时,天空干脆光光溜溜,没有一丝痕迹,像巨大的青石板。实在寂寞时,它偶尔会鸣叫一声,但这鸣叫声,直衬得天空更加的空阔,它的心更加的孤寂。</b></font></h3><h3><br></h3><h3> <font color="#b04fbb"><b> 细细品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感受?</b></font>这样的语言绝不是欢快的,这样的色调绝不是明艳的,如此的空旷寂寥,如此的寂寞冷清里,<font color="#b04fbb"><b>你品味到了什么呢?你可以用哪些词来概括呢?为什么会有这么样的感觉呢?</b></font></h3><h3></h3><h3> 除了本书,你从文句间体会到的孤独,你有没有读过类似文本给过你这样的体验,细细思考一番。</h3><h3><br></h3> 四、阅读点拨 <h3>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电子阅读盛行的现今社会,很多人依然喜欢纸质文本阅读的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font color="#ed2308">可以手执一笔,写写画画,圈圈点点,写下自己的所读,所思,所悟,所想,留下自己思维的痕迹。</font>在初读及以后的阅读过程中,看看自己的点评,说不定还会产生新的想法和思维火花呢!</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本学期班级第一次书法比赛的获奖名单</b></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