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瞧这一家子</h3> <h3>1922年农历十月初一,湖南长沙宁乡县枫木桥乡双井村的一户大宅前,国民党第11集团军机要师主任秦卓焦急地踱来踱去,他的妻子刘梦桃正在分娩。过了好半天,屋里终于传出欢呼声:"生了生了,是个妹子!"秦卓顿时喜出望外,连忙放起了鞭炮。他已经有了一个儿子,正想要个女儿。他给孩子取名"厚修",字"彤熙"。 秦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秦厚修的爷爷是满清举人。</h3><h3>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秦厚修和兄弟姐妹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h3><h3>1930年,父亲把年仅8岁的秦厚修带到长沙,后来送进了湖南最著名的周南女中,就读于初23班。几年后,秦厚修考上省立长沙女中,继续高中学业。高中毕业后,秦厚修回到宁乡,在抗日名将张自忠组建的抗日民训部队当了一名教官。</h3><h3>2014年4月2日秦厚修因慢性肺部肿瘤并发急性感染,住进万芳医院。5月2日上午院方发布新闻稿表示,秦厚修急性感染的病情虽已改善,但2年多前的肺部肿瘤,造成气道阻塞状况无法缓解,随时有心肺衰竭的可能。随后,在2日傍晚去世。台北万芳医院晚间发布新闻稿证实这一消息。</h3><h3>马家决定不设治丧委员会,不发讣闻,不设灵堂,也婉谢各界花篮、花圈和奠仪。秦厚修的后事,可能比照2005年马英九父亲马鹤凌治丧时的简朴及低调,不举行公祭。</h3><h3>马英九的母亲秦厚修</h3><h3>秦厚修,字彤熙,1922年农历十月初一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县枫木桥乡双井村。父亲时为国民党第11集团军机要师主任秦卓,母亲为刘梦桃。现(2013年)住台北市文山区兴隆路二段一幢。前任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的母亲。湖南省周南中学台湾校友会会长。宁乡县人把她列在"四老夫人"之后,贵称为宁乡第五"老夫人"。</h3><h3>秦厚修曾任台湾"政府"官员,湖南省周南中学台湾校友会会长。秦厚修是台湾地区前任领导人马英九的母亲。</h3><h3>2014年5月2日傍晚秦厚修因病在台北去世。台北万芳医院晚间发布新闻稿证实这一消息。秦家是宁乡的名门望族,秦厚修的爷爷是满清举人。</h3><h3>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秦卓仍然希望女儿继续学业。1941年,秦厚修从湘西、贵州一带辗转到达重庆,报考了国立政治大学经济系。正是在校园里,她认识了政法系一个大她两岁的湖南同乡--马鹤凌。这是秦厚修的初恋。她既兴奋,又紧张,还写信告诉了母亲。母亲收到信后,三分高兴,七分担心。她一怕马鹤凌在老家订过"娃娃亲",有了"原配",二怕马家家境不好,委屈女儿。盘算了几天,她决定委托秦厚修的表哥刘尧明冒充马鹤凌的同学,去马家探个究竟。</h3><h3>表哥几经打听,才找到了马鹤凌在衡山(今衡东县三樟乡新湖村)的家。此时的马家已没有往日的辉煌。马鹤凌的父亲马立安生前曾在一江之隔的湘潭县寺门前开了铁锅厂、米厂、杂货铺。马立安去世后,家道中落,虽然衣食无忧,但远远比不上秦家书香门第的气派。不知就里的马家热情接待了这位"同学",陪他畅饮了几大碗自家酿造的米酒。酒喝完了,表哥也和马家人成了好朋友,而且把马鹤凌的底细打听得一清二楚:身家清白,从无婚配。表哥回来向秦厚修的母亲"复命"道:"马家是户好人家。"</h3><h3>秦家父母答应了这桩婚事。1944年8月20日,秦厚修和马鹤凌在重庆举行婚礼。此时,秦卓在云南部队任职,只能委托重庆的战友筹办女儿的婚事。婚后一年,小两口大学毕业了,秦卓和妻子才第一次见到女婿。高大帅气的马鹤凌很快博得了岳父岳母的喜爱。在秦家,马鹤凌少说话,多做事。闲暇时就和小舅子秦效颇下象棋,每每输多赢少。</h3><h3>三赴台湾,相夫教子</h3><h3>秦厚修的新婚岁月,几乎是在战乱中度过,做得最多的两件事,就是搬家和换工作。1945年、1948年和1952年,马鹤凌带着秦厚修三赴台湾,又两度离开,直到最后一次才安顿下来。夫妻俩和婆婆、五个儿女一起,住在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247号的青年服务团宿舍里。</h3><h3>为了维持一家八口的生计,刚刚生下小女儿的秦厚修不得不出去工作。她做过"国防部总政治部股长",1957年出任了"石门水库建设委员会组员",1960年又升至"专员"。沉重的家务不可避免地落到了年迈的婆婆和年幼的女儿身上--这个宿舍住了11户人家,将近70口人,大家共用一个水龙头、一间公厕,家家要自备水缸和马桶。马鹤凌一家挤在2楼的最后一间宿舍中,婆婆负责看护刚出生的小女儿马莉君;7岁的大女儿马以南每天倒马桶、帮奶奶做饭,停水时还要带着奶粉罐去对面的龙山国校提水;到了刮台风的季节,屋顶漏雨,5岁的二女儿马乃西就用饼干盒接水……这是秦厚修到台湾后最艰难的一段时光。此后,家境渐渐好转,一家人搬迁到了台北复兴桥的一处寓所。眼看着马英九逐渐长大,秦厚修做了一个果断的决定:放弃很有希望的仕途,全心全意相夫教子。</h3><h3>用《左传》教育孩子</h3><h3>在五个孩子里,马英九是唯一的男孩,除了妹妹之外,全家人都昵称他"弟弟"。和多数男孩一样,小时候的马英九"黏妈妈"。多年以后,秦厚修还对外甥刘肇礼回忆起这段往事:"小时候他就爱跟着我。他本来在台北女师附小读二年级,我调到桃园的石门水库,他就一定要跟着我转学到桃园,而女儿们都和爸爸留在台北。"</h3><h3>在家里,马鹤凌定下了"教育大计",秦厚修就是这些"大计"的执行者。她在走廊的每个窗户下都钉了一块木板,给孩子们当书桌,把走廊改造成"书房"。每天早上6点,她催孩子们起床看书;到了晚上10点,谁再贪玩不睡,她就直接关电闸。她辞退了佣人,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家务,谁做得多,"奖金"就拿得多。家里的衣服,除了马鹤凌的西装是定做的外,其他都是她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h3><h3>秦厚修每天都要给马英九讲解一篇古文。有一次,马英九和妹妹吵架,秦厚修也不责骂他,只吩咐道:"去把《左传》拿来。"马英九捧着书走过来,秦厚修又说:"翻到《郑伯克段于鄢》,大声读出来。"马英九照办了。等他读完,秦厚修才问他:"这篇文章的意思,是说做兄弟的要一心一意;做母子的要相亲相爱。家庭如果不和睦,就会影响到国家大事。你明白了吗?"马英九听了,心服口服。</h3><h3>马鹤凌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他要求马英九也好好练。但如何运笔、用墨、临帖,却是秦厚修在指导。久而久之,马英九的字,习的便是母亲钟爱的"柳体"。喜欢背古文、练毛笔的马英九,一度被同学们戏称"古代人"。</h3><h3>对马英九的"武侠瘾",秦厚修并没有过多干涉。上初中二年级时,马英九看着家门口的复兴桥,灵机一动,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天桥小马"。 他洋洋洒洒写了100多页,近万余字的武侠小说。直到成绩下降了,秦厚修才絮叨了他几次。马英九就乖乖停了笔,把心思放到学习上。</h3><h3>想见儿子,只能看电视</h3><h3>这些年来,秦厚修想见儿子一面并不容易。马英九太忙了,作息时间和家人完全不一样。为了见儿子,秦厚修想了一个办法:坐电梯。马英九早晨六点半出门跑步,然后回家吃早餐,准时上班。秦厚修就拿捏着时间,守在3层电梯口,陪马英九坐电梯到1层,目送他上班。</h3><h3>在"特别费案"起诉期间,马英九每天和幕僚们谈到深夜,等电梯也不管用了,住在对门的母亲很久都见不到他。一天早晨,秦厚修早早打开门等着。马英九刚出门,她便紧紧地抱住儿子。50多岁的马英九,此时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眼泪簌簌地往下掉。</h3><h3>很多时候,秦厚修看电视是为了"见儿子"。有一回,她在电视里看到马英九为一对新人证婚,祝词说得非常有趣,她赶紧叫女儿来录像,后来盯着录像翻来覆去地看:"'弟弟'好可爱噢!"</h3><h3>尽管马英九年近60,但在秦厚修眼里,"弟弟"永远都是个孩子:"我不会因为儿子当选而骄傲,因为他要管的事情太多了。不过我相信儿子会做好份内的事情,不会让台湾人民失望。"秦厚修还主动爆料说,马英九小时候吃过老鼠肉,从此不再尿床,弄得马英九尴尬万分:"讲得好像我没其他长处似的!"</h3><h3>如今,86岁高龄的秦厚修,每次外出仍会化上淡淡的妆,拎一个精致的黑色小手包。早年,马鹤凌的妹妹马云英去台湾探亲,秦厚修送了她一个同款手包。"平时生活朴素点好,但出门一定要拎个包,这是气质问题。"</h3><h3>在家里,秦厚修习惯了自己干家务。保姆苏太太50来岁,负责料理秦厚修和马英九两家人的家务,可大部分家务都让秦厚修"抢"走了。每每打电话到秦厚修家,倒是苏太太接得多:"秦老太太不在家",有时去了台南,有时去看女儿,有时出门买菜,"她常常一个人去楼下的兴隆市场买菜,提着大包小包上3层。她非常细致,每天起床后,都会自己整理卧具,直到床单没有任何褶皱。"在秦厚修的心中,这层1983年就买下的房子是她最温暖的家,虽说儿子即将搬进府里,可她却不想再搬家了。</h3><h3>父亲:秦卓青年时代上过岳麓书院,考入上海南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铁道工程系,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娶了家乡有名的将门闺秀、左宗棠得力助手刘典的侄孙女。</h3><h3>大弟:秦灿石,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的棉花育种专家,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h3><h3>三妹:秦冰熙,在长沙第十中学任教;</h3><h3>小弟:秦效颇,在内蒙古冶金工业厅有色金属处工作。</h3><h3>兄妹四人,分隔四地,只能寄情于诗文.</h3><h3>2013年7月6日晚22点51分,秦厚修的弟弟,马英九的亲舅舅在济南去世。</h3>2005年,他们把这些作品结成了一本《淮海余音书画集》。 <h3>马英九和他的爸爸妈妈及姐妹们</h3> <h3>周美青(1952年11月30日―),生于香港,籍贯南京,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的夫人。其父亲周兆溎在航运界颇有名气,曾担任英国籍轮船船长。周美青生于1952年,小马英九2岁。马英九和夫人周美青育有两女:长女马唯中、次女马元中。2008年6月周美青担任台湾红十字总会名誉会长。2008年6月9日,从兆丰国际商业银行退休。所谓千里姻缘一线牵,其实周美青是马英九妹妹的北一女同学,在高中的时候曾经见过一面。两个人在纽约大学相恋到结婚,周美青一路相挺,相较于现在短发俏丽的形象,东森新闻拍摄了周美青在政治大学长发披肩的毕业照。</h3><h3>这是勇于表达情感的周美青,1974年周美青在政治大学法律系长发披肩眉清目秀的毕业照,上面还写着"祝各位前途光明"的毕业感言。</h3><h3>有一次马莉君带着周美青到家中包水饺,这是周美青第一次和马英九碰面,不过两个人并没有说上话,所谓千里姻缘一线牵,两人有缘在纽约大学当同学,展开海外恋情。</h3><h3>1977年结婚之后,马英九在哈佛攻读博士学位,都是周美青打工赚钱填补家用和学费。"那个时候在(波士顿的康桥),有个中国餐馆叫做故乡,她去那里做带位的工作,另外也在图书馆兼差,同时也在哈佛法学院做研究助理,同时三个工作帮助我完成学业。"马英九曾经有过两位女朋友,不过都在大学的时候就结束恋情,和周美青相恋之后,同甘共苦结婚30年,岳父送的表也戴了30年之久,就是马英九感谢岳父把女儿嫁给他,有一句话说只羡鸳鸯不羡仙,他们俩是最好的注解。这个连一副耳环都不戴的女人被台湾媒体人戏称为"可怕的女人",她甚至获得了台湾绿营群众的支持。短发,素面,黑色便装,牛仔裤,年轻时的圆脸变得瘦削,更显干练。一改往日冷漠寡言的低调作派,周美青在台湾大选前一周以亲民形象出现,为其先生马英九扫街拜票,两天下来肌腱发炎,腰伤复发。这个56岁的女人从南到北穿行台湾的闹市,与每个迎面的选民握手,九十度鞠躬,遇到席地而座的老妇则蹲下握手鞠躬,保持平视。诚恳的表现使一些官话听起来也顺耳许多。"她都不会像其他的官太太一样打扮啊,看起来跟我们差不多。""很老实。"夫妻二人兵分两路拉票,平时极少参与政事,对媒体谨言慎行的周美青应对自如:"我天天在家都独当一面。"</h3><h3>她言语简短,表情稳定,看上去很酷,但疲惫。记者问到伤情,她说:"还好啦,老了,人老了。"所到之处有人加油,有人骂"丢台湾人的脸",有人要她在衣服上签名,有人举牌"小偷"。她纹丝不动:"每个人都可以表达他不同的意见和不同的立场。"</h3><h3>"谣言止于智者,我对台湾人民的智慧有百分之两百的把握。"</h3><h3>她是纽约大学的法学硕士,兆丰银行的法务主管,每天坐公交车上班的职业妇女,两个女孩儿的母亲。她还是马英九夫人。尽管结婚31年,她仍然更喜欢熟人叫她周美青。台湾媒体称她是继蒋经国夫人蒋方良之后20年来第一个不施脂粉、不着华服的领导人夫人,如同谜样的女人。独立独行,身兼数职年轻的马英九一直喜欢长发温柔的女孩,但这次他想,一个有智慧会思考的女孩,外表也许并不那么重要。一起从台湾到纽约大学读硕士的二人毕业后订了婚,随后马英九将赴哈佛读博。据台湾媒体报道,2月14日情人节当晚,国民党2008年"大选"正副候选人马英九、萧万长与台中市长胡志强,都带上另一半参加音乐会。三对夫妇合唱完《今天你要嫁给我》后,周美青主动对马英九献吻。被问及求婚过程时,周美青开玩笑说:"我不记得有求婚,好像什么都没说,就把我骗到手。"台下又是一阵笑声。马英九急忙解释说,自己当年被哈佛大学录取后,两人坐在桌前面对面,有点像谈判,他拿纸条写"事到如今,恐须速定,勿再犹豫,嫁给我吧"向周美青求婚,她当场点头。随后,周美青评价起自己的丈夫说,马英九不是一个会关心、体贴别人的人,"人情世故不周到",但他正直、善良、忠厚、温和、认真、负责,她感谢大家对马英九的支持、宽容。说着说着,周美青还把一只手压在马英九的脖子上,两人一齐向台下鞠躬,引来无数掌声。事后有媒体对这一动作津津乐道,马英九自嘲说:"大家可以看到我在家中的地位。"婚后周美青放弃自己的学业,搬进哈佛照顾马英九,并提供经济支持。她一身兼数职:餐厅招待,图书馆打工人员,东亚研究所助理,再加上生养女儿。没有家具,俩人就捡别人扔掉的,经过周美青的布置,简陋的小屋充满温馨。马英九说,他在修PHD,而太太修的是PHT(Push Husband Through贤内助)。</h3><h3>求学期间,马英九一边苦读一边赶编《波士顿通讯》。其间他的文章不带情绪性字眼,却勇于表达个人意见,很有些周美青的个性。有人猜测在这本他主编的月刊中,处处可见周美青的痕迹,以致人们纷纷猜测,当年马英九在著文时,必定有周美青在旁助阵。这个亦刚亦柔的女人,也有常为马所津津乐道的可爱一面。他在自传中写了个笑话:一次两人出去玩,近视的周美青突然指着远处的一块招牌大叫:"那边有金熊,我们过去看看!"走近一看,原来不是金熊(Gold Bear)</h3><h3>享受自己的生活圈子</h3><h3>虽然处处为政治影响考虑,但她并不喜欢被叫做马夫人。老同学张艾嘉有次打电话找马夫人,她答不在,听到对方说"我是张艾嘉",便笑骂:"神经病啊!干嘛叫我马夫人?""通常我认识的人,大概直接会称周美青吧。你们打电话说要找周美青比较容易一点。马夫人,就不知道是谁啊,太多人了!周美青只有我一个。"</h3><h3>最后选战之外的周美青低调、独立,远离政治领域,但她1998年时曾说:"我有我的专业训练,我觉得我可以从其他角度,全力在幕后支持他。"</h3><h3>与马英九同受过专业法律训练的周美青显示出理性和聪慧,他帮马英九搜集民意,提醒要解决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建议。马英九曾说在家里"我太太是评论家",周美青则称自己是可以随时给马英九最中肯批评和建议的"永远忠诚的反对党"。</h3><h3>其实关键时刻,在人前她也不忘适时巧妙帮衬一下先生。比如1998年,两人牵手看电影制造话题。2002年为马英九争取支持时,她问大家:"你们说这匹马好不好?"支持民众回以"好。"周美青又说:"我们要让马更好,明天就要喂他吃更多的草好不好!"</h3><h3>2008年情人节的音乐会上,她更是似贬实褒,先说他对周围人不体贴,人情世故上不周到,又赞:"但是,他跟大家一样,他很正直,很善良,他很忠厚,很温和,很负责,很认真。谢谢你们这么多年来对他的支持和付出,尤其要谢谢你们对他的宽容,谢谢你们大家。"她顺势用手压着先生的脖子向大家鞠躬致谢。这次距上一次同台亮相已有10年,二人幽默率直的作风大获好评,赢得更多年轻人的支持。</h3><h3>她不走"官夫人"路线,也没有灵活的交际手腕,或许正是面对公众的诚意甚至些许朴拙,让看多了政治恶斗的台湾人有所感动。公私分明的理智作风使得她至少没有为马英九制造棘手的麻烦。她不似宋美龄华贵雍容,或者曾文惠珠光宝气,颇有一点蒋方良不卑不亢的质朴之风。马英九当众讲到自己SARS时期42天睡办公室,后来打电话说回家,妻子对他说:"你回来干嘛,SARS未灭,何以家归?""有这种太太,还有什么话说?"相夫教子又擅长理财。据悉,周美青不仅个性独立,还是典型的贤妻良母。马英九天生一张"明星脸",因此经常受到女性倾慕者的"骚扰"。但周美青表现得非常大度,还幽默地说:"马英九太有名,全台湾的人都在帮我监视他呢!根本没作案机会。"</h3><h3>从政后,马英九一直很忙,时常加班到深夜才下班,不仅顾不上家务事,连两个女儿的教育重任,也落到周美青肩上。媒体报道说,周美青对两个女儿要求很严,并喜欢给她们讲中国传统文化。而最赞赏周美青的,当属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马家的好友郑佩芬回忆说,马鹤凌看准了这个儿媳妇,因为他儿子将来要从政,这个媳妇绝对不会干政,不会去指指点点马英九的公事。除了这一点,马鹤凌更开心的是,宝贝儿子娶到了一个会理财的老婆。周美青从美国留学回台后,就投身银行业,对金融财务非常了解,因此马鹤凌有一次跟朋友说:"哎哟我好惊讶,为什么我儿子能赚到一千万,过了一段时间又涨到四千万了!"</h3><h3>细微之处为丈夫加分</h3><h3>翻阅台湾媒体的报道,从年头到年尾几乎很少有周美青的新闻,对记者的围堵,周美青也只会低调地回应一句:"辛苦了,谢谢!"尤其惹人注意的是,周美青从不讲排场,也不干涉马英九的公务。马英九从担任台北市长到国民党主席,她从来不去占任何便宜,例如几十年如一日的搭乘公交车上下班。马英九任台北市长的8年间,周美青从未踏进过他的办公室,也几乎不打电话到台北市政府。</h3><h3>但低调不代表周美青不关心丈夫的事业,她经常会帮丈夫查漏补缺。马英九担任台北市长期间,曾有位和他相识十几年的市府局长,中年再婚得子。向来以"不粘锅"自居的马英九,对这等事向来不太上心,仅淡淡恭喜两句。但这种"冷淡"令当事人相当"心酸",周美青得知后便主动邀请那位局长参加自家聚会,并自掏腰包买蛋糕祝贺。</h3><h3>对于台北市的情况她也经常提醒马英九,如哪里积水多、哪里景观被破坏等。非典期间,马英九曾42天睡在办公室,有一天他告诉妻子要回家了,没想到周美青说:"你回来干嘛,非典未灭,何以家归?"马英九也透露,这次"大选"妻子会在最后一个月请假,出来帮他辅选。</h3><h3>"酷酷嫂"的昵称</h3><h3>周美青与马英九在美国念书恋爱而结婚后,自硕士毕业之后便在美国数份兼职来抚养女儿与家计,同时支持丈夫马英九继续在哈佛大学攻读法学博士。因为她与台湾多数先前官员夫人作风迥异,一直独自是一名职业妇女身分,而不是做为一个全职的家庭主妇长期伴随于从政的丈夫身旁,在还未有随扈陪伴之前便往往自行坐公共汽车上班,而不是坐专车。亦亲自开车接送女儿上下学;平时穿着打扮甚为朴实,举止低调,并且长期投入公益活动。因极少接受媒体的采访,或回答记者的发问,而有"酷酷嫂"的昵称。</h3><h3></h3><h3>深得丈夫赞谢</h3><h3>2012年情人节,马英九在脸书(facebook)贴文感谢妻子周美青35年来的付出与牺牲。马英九文中称"既能相夫教子,又能相责以义,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并以歌曲《筝》献给周美青。马英九贴文说,35年来,周美青为他的付出与牺牲如此巨大,他对周美青的感激,绝非这篇短文所能表达,记得他在美国留学阶段,周美青就身兼数职赚取生活费,好让他安心读书。学成回台后,周美青一边工作,一边照顾两个年幼的女儿,蜡烛两头烧,从不怨辛劳。4年前他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周美青为了避嫌,决定放弃心爱的银行法务工作,提前退休,专心投入公益,让角色更符合民众期待。</h3><h3>马英九文中表示,担任公职31年,周美青就是家中最忠诚反对党,随时提醒他不要辜负民众期待与肩头责任。这次激烈的选战,纵使周美青腰痛未愈,依旧卖力下乡拜票,全台奔波,人气比他还旺。回首来时路,千言万语难以形容他的幸运,有这么好的牵手一路相伴,既能相夫教子,又能相责以义。得妻如此,夫复何求!</h3><h3>马英九文中说,有一首周美青非常喜爱的歌叫做《筝》,歌词意境与歌曲旋律都令有情人无限向往。他在日前的一场春酒宴上公开演唱,并献给周美青,当时闪过脑海的,就是两人30多年来的点点滴滴,当他唱到那一段,心中充满了温馨幸福的感觉。今天是情人节,这个日子最重要意义不在于昂贵的礼物或豪华大餐,而是向心上人致上由衷的感谢,谢谢她(他)的相亲相爱、相知相惜,让彼此有更美满的人生。</h3><h3><br></h3> <h3>马英九的女儿:马唯中和马元中</h3> <h3>马英九的父亲马鹤龄老先生,以前曾是国民党的军官,</h3><h3>不过虽然国民党败退到台湾,可是他并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h3><h3>他一直反对两个中国以及一中一台的行径,他也教导马英九</h3><h3>要"防独渐统". 中就是指中国,马元中只是复兴中国,</h3><h3>马唯中就是只有一个中国.</h3> <h3> 马唯中1980年生,马元中1985年生,姐姐继承了“小马哥”的优良基因,眉眼英俊,没什么女孩儿气;妹妹则随了“小马嫂”的长相,普普通通小家碧玉一枚,但一股机灵劲儿掩不住。</h3><h3>这一对姐妹相貌不算拔尖,不爱涂脂抹粉,甚少出席时尚场合,一般想干嘛就干嘛,从不看人眼色。</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马</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唯中在台湾媒体眼中,颇有父亲的风范,除</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了外貌,才情与性格也极大地继承了马英九。</span></h3><h3>马家是书香世家,个个儿读书厉害不稀奇,但马唯中的天赋尤其突出。</h3><h3>马英九幼时能熟诵《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和《论语》等国学经典,马唯中不输其父,很小的时候就能完整地背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老残游记》。她的英文也很好,毕竟是在美国出生的,参加英文即席演讲随随便便就能拿个第一名。</h3><h3>1998年,马唯中因成绩优异被推荐到台湾大学生物系,但却有媒体说她是靠父亲的关系才进了台大。马唯中听说后,立马拒绝了台大,飞往美国报考了哈佛大学的生命科学。谁都没商量,她自己就做了决定。马英九当时公务在身,甚至没来得及给她送行。</h3><h3>除了上面这件事,马唯中小学五年级时搞出来的“校车暴动事件”也充分说明了大小姐眼里容不得沙子。妹妹马元中的性格就没这么激烈,她就像是马家的开心果。爷爷马鹤凌曾用一句话概括两个孙女:大的“正”,小的“奇”:马唯中从小正义感爆棚,俗称“耿直姐”,眼里头容不下一粒沙子。马元中则鬼马精灵,跟马英九说话经常“没大没小”,有点儿小郭襄的意思。</h3><h3>马元中小的时候,马英九经常让她骑在自己肩膀上,宠得不得了。他的这种宠爱,让马元中自小就活得很自在、很自信、很真实。</h3><h3>马元中11岁时,第一次在妈妈的陪伴下和媒体见面,当时有记者问她:怎么看很多女性把爸爸当做偶像?她调皮地说:“真不知道别人怎么会认为爸爸帅?胖得要命,一点也不好看。”</h3><h3>还有一次马元中陪父亲参加记者招待会,马英九作势要亲她,小姑娘竟然推开他,做了个鬼脸说:“爸爸的脸太油,我拒绝你亲我。”</h3><h3>马元中也是北一女毕业,毕业时也获得了台北市长奖,给她颁奖的就是时任市长马英九。这回她不淘气了,从父亲手中接过奖项时,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爸爸”,但当马英九将她拉进怀里时,她又扭捏了,一面拒绝一面害羞地白了父亲一眼。</h3><h3>从北一女毕业后,为了避嫌,马元中也跟姐姐一样留学美国,考入了美国布朗大学艺术系。电影、音乐、烹饪、电子游戏,这姑娘什么都感兴趣,什么都涉猎,一度还想要做模特儿。</h3><h3>台湾媒体曾问过马英九小女儿在外留学状况如何,马英九只是“哈哈”糊弄过去,“因为说太多小女儿会打我”。</h3><h3>马英九不太干涉女儿们的生活,小女儿造上天不管,大女儿更是想干嘛就干嘛。</h3><h3>马唯中从哈佛毕业后,又赴纽约大学就读于博物馆系,本以为毕业后的她会像父亲一样选择类似律师这种中规中矩的职业,可她却进入爆破艺术家蔡国强的工作室做了一名普通助理。</h3><h3>大小姐毕业后天天就干这些,每天背着大包小包灰头土脸地干活,有时为了达到最佳爆破效果,她得事先预备好20多种火药,爆破后冲上去扑火的也是她。就这样干了一段时间杂务后,马唯中才升职到了项目经理兼翻译。</h3> <h3>马英九亲自为女儿颁奖</h3> <h3>马元中,是马英九的二女儿,也是幺女,相较于姐姐马唯中的沉静,显得活泼开朗;马元中和姐姐同样毕业于北一女,在推甄上台大历史系后同样远赴美国就学,但不同于姐姐马唯中大学走理工路线、做父亲马英九的哈佛学妹,马元中选择了较冷门且位于罗得岛的布朗大学艺术系,倒也颇符合她的风格。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曾以"奇"字,形容马英九小女儿马元中"稀奇古怪"的个性马元中也曾在公开场合故作恶心状,指"爸爸脸太油",拒绝马英九当众亲她,她找到机会就"吐槽"老爸的酷个性,和妈妈周美青一个样。</h3><h3>马英九是一板一眼的法律人,做事向来被认为中规中矩,但其实马家颇有艺术的遗传,除了马英九姐妹里有人大学选读艺术,马唯中研究所毕业后,也选择在国际爆破艺术家蔡国强工作室工作,改由艺术的观点阐述生命的奥秘;马家女儿的艺术天份一部分也应归功于马英九,因为女儿小时候,马英九都把女儿的画制作成贺年卡,寄给亲朋好友,因此马英九的友人对马家姐妹"刚出道"的艺术作品,其实并不陌生。</h3><h3>1998年,马英九48岁时,马太太周美青在马元中的陪伴下,和媒体初见面,被问到怎么看很多女性把爸爸当作偶像,马元中俏皮地反问,"爸爸比我胖这么多,怎么会是偶像呢?"马英九不多透露马唯中隐私的理由是"免得收到质问邮件",不多谈马元中在美留学情况的理由是"小女儿会打我",和小么女没有距离的互动,由此可见。</h3><h3>个人生活</h3><h3>时任台北市长的马英九为女儿马元中颁奖</h3><h3>马元中在博客里曾说自己"想做很中国的中国人",还因此被台湾绿营网友批判"亲中",引发其它网友替马元中抱不平。</h3><h3>当马英九和周美青在竞选总部外舞台上接受群众欢呼时,马元中和马唯中维持一贯的低调躲在家里,也让两人持续保有高度的"神秘",不过低调的马元中,曾因化名为YuanYuanNana的个人博客曝光,意外的让自己的心情故事被摊在阳光下,马元中也因此紧急关闭了博客。</h3><h3>然而在已曝光的博客中,大家还是看到马元中就和一般梦幻的年轻少女一样,马元中还提到因为妈妈(周美青)不常下厨,所以一下厨她就很高兴,并提及妈妈退休后的志愿,就是开一家梦幻咖啡店。</h3><h3>马元中在博客里谈的内容天南地北,但是就是不提自己的父亲(马英九),不过在特别费案遭到起诉期间,马元中在一篇主题为"沈没"的博客里透露,有些事情让她不太开心,本来想责怪一些人的无知和疏忽,字里行间流露的低落心情,被解读是为爸爸感到委屈。2001年,时为台北市长的马英九颁发市长奖给各国中优秀毕业生,当颁发给自己的小女儿马元中时乐得将她拉进自己的怀里拥抱,但马元中显得羞涩不自然,甚至白了父亲一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