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九洋——乡贤篇

【我从九洋来】

九洋乡贤——谢连植 <h3>  我从2004年上大学起,一直在空余时间收集整理老家的一些文献资料,名人轶事。最先是靠百度搜索九洋谢厝村,果不其然,跳入眼帘的是谢丹籍这个名字,也就是我今天要说的主人公的祖父,他是屏南著名的老中医。屏南县志都有详细记载。就不一一介绍了!</h3><h3> 真正跟谢连植先生结缘,还要从屏南作家禾源先生的《谢厝炊烟有詩魂》说起。</h3> <h3>   谢厝炊烟有诗魂</h3><h3> ——禾源</h3><h3> “屏疆谢厝漈水南,岭急路折山叠山。仙掌回春峰吐气,迎祥赐福守乡关。……”七十多年前谢连植老师和许许多多谢厝的孩子一样,以最稚嫩的童声在这块土上咏唱出最纯情第一篇诗章。我猜不出当时是白天还是月夜,但我想得出来,他父亲听到这这阵的啼唱,一定是一脸灿烂,满心阳光,母亲则一派祥和,如月一般清辉满室。谢老就这样在这块土地上拉下食五谷杂粮的咸咸尿水同时,让诗魂随炊烟越飘越高。</h3> <h3>  虽不知道他几岁赋诗,但我读到了那种凌云的飘逸。如他的诗句中所描绘的境界“舒如鹏翼卷如龙,万象纷呈瞬息中。”也许就这种既接地气而又飘逸的诗魂长在,让谢老诗心不老,诗作长伴。我收到他相赠的诗文集就有《寻芳居纪事》、《竹园韵语》等三本。</h3> <h3>  虽说我与谢老不曾谋面,但不见得不相识,我知道谢老曾一度长发美髯,有人说很艺术的肖象,可我不是这么认为,我觉得他如谢厝旷野的一棵树,自然生长,风梳雨沐,母体生长出来的一切是自身的拥有,脱落难为,修剪不可,不管俗雅,这是一种惜本为金的情结。正如谢老《乡思》一文中写到:“阉猪佬悠悠短笛,还有鸭毛换麻糖的‘噔噔嗒’,早已成了枕上的风土人情。”父母给的脊梁骨用来挺身子行走天地间,除了寻生觅活,还得挺起谢厝人的风采;父母养的体肉蓄暖保温,还温存着谢厝的一切温情;父母给的毛发飘扬着乡村质朴的山风古韵,还蕴含着树一样临风飘洒的姿态,大笔抒写着自由自在的一笔。谢老好可爱的谢老,我如同赏识着谢厝空旷原野中的那柳杉树一样敬爱着您。</h3> <h3>  谢老惜本怀乡体现了真豪迈,走出谢厝,走出屏南,走到了朱子过化的建阳执教,沐下朱子教化的大理,爱事业,爱学子,把谢厝人的那份质朴乡风根植到建阳。乳名连植,就该连植,不仅把他的爱、他的诗魂植在谢厝,植在屏南,也植到了建阳,植到了与他结缘的神州大地,甚至于海外。我曾听说过他得过癌症,许多学生前往探视,他抿口轻笑,让许多学生沉重的心情,在这位老人面前一化成烟,我在网上看到他的学生评价“吾师豁达让鬼神蒙羞,吾师乐观让我们振奋。”我不知道他培养出多少学子,但这一精神足以让天下的年轻人能做他的学生而自豪。他不仅执教有方,且不忘自己精修,写论文,成为福建省中师语文中心教研组副组长,福建中师教研带头人,曾获全国曾宪梓优秀教师奖项。他赋诗文,当选了建阳市作协的秘书长。他不仅自己勤学苦修,还虚怀若谷提携和培训年轻作家,凭永远童稚的诗心与真诚与文学界交往,远受著名作家王宏甲赞评,近被建阳文艺 界称作老哥。作为文学爱好者,屏南老乡小辈的我永远敬爱着这豁达的谢老。</h3><h3> 无情不是真丈夫,谢老才是真丈夫,他的豁达豪情中有着至真至爱的一股股血流,他爱家乡,爱山水,爱自然界有灵的一切,爱父母,爱兄弟,爱朋友,爱小居。用一首首诗作把情怀表达,用一首首诗把爱传达。他不放过家乡一山一水,不放过一草一木。生他养他谢厝的山水不论,世界地质公园“白水洋”不说,就连九峰寺中的一株杜鹃他也赋诗寄情。他不仅为母亲写下了《思母咏竹十一韵》,为祖父,父亲写下许多诗文,就连外孙晋学也写赋勉励,“南国花枝映日红,枝头雏燕羽初丰。高蹈皆从平地起,寻章不是大家容。”或许有人说血缘可亲易动情,然而谢老对友人一样情真义切。赋于画家张自生诗中就把褒扬之情真真切切的流露了出来,“得失何曾关技艺,襟怀未便许公卿!纵横天地一郎笔,不负丹青不辱名。”多情的谢老能让人不敬爱吗?</h3> <h3>  “三春百草妍,老荆独冒烟。寒雨晦连天,风竹犹坚。”这是谢老词《禅和荐灵.风竹赞》中的一阙,我知道这每个字如同谢厝灶房里杂粮,被谢家煮了又煮,被谢老无数次的吞吐,养了骨,养了身,成了精气神,我读他如同读着谢厝灶头的炊烟一样,永远抬头仰望,深深祝福谢厝炊烟升腾,谢老健康长寿。</h3><h3> 2013、4、6 于听月轩</h3><h3> 详见《白水洋》2013年六月号</h3> <h3>  谢连植简介:笔名林梓,1942年10月生于福建省屏南县九洋谢厝村。执教于建阳师范学校,中文高级讲师。发表论文10余万字,参加编撰全国及福建省通用大、中专教材四部。诗文作品发表于全国及省内多种报刊结集出版有《寻芳居纪事》、《怀铎吟余》、《竹园韵语》等诗文集。<br></h3> <h3>  言归正传,我真正跟谢老联系还是前几年的事了,我通过他的二弟谢连棣先生,要得谢老电话号码,后来知晓谢老70多岁还开博发表一百多篇(首)诗文,在县乡讯社《白水洋》期刊以乡愁散文深受赞誉,作品曾转刊《闽东日报》、《福建文学》等。不得不说谢老是一位跟的上时代的脚步的老前辈!在和谢老微信的这些日子里,我学到很多很多,不管是他的诗歌,散文,还有许多他写的文章,都是一个游子的真情流露,他对家乡山山水水的热爱,很多文章里面都能感受的到。每每读到《田洋别恋》《写给山那一边的阿公》《感念东山》《情殇郭厝林》等等文章,总能让人泪流满面。<br></h3><h3> 晚年长居厦门的谢老只接受“退休教师”称号。其实,他早年就加入省杂文协会、省修辞学会,作品收入中华诗人年鉴。他是全国中师语文教学理事会常务理事,省《中师教育》期刊编委。谢老从教四十年,从小学到大学。为师严谨,诗文丰瞻。正如谢老好友王耘先生为《容拙轩存稿》(谢老祖孙诗词合集)所写的评论《情探容拙轩》末尾所写 : “谢连植先生的诗文好读,费解。这正如他的为人,外表谦谨,内心极具个性。他诗文兼佳,既有热烈、有明快,也有朦胧隐晦; 既如酒,又如茶。不过酒是烈酒,茶是浓茶,其间‘含情量’需要我们细心去品咂。</h3> <h3>谢连植先生寄语原话:</h3><h3> 小榆以“美篇"见晒,并嘱“寄语”。高情难却,聊以一绝奉谢。</h3><h3> 鲰生隨性不趋时,</h3><h3> 辜负乡谊笔一枝。</h3><h3> 最是天涯怜白发,</h3><h3> 鸿飞过我喜盈眉。</h3><h3> 己亥春月于鹭岛</h3> <h3>  写到此刻,不禁感慨万千。其中心情也只有自己能体会了。对于谢老的感激之情,现在已经溢于言表,用古人的一句话概括:“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衷心祝福谢老健康长寿!深情祝福九洋谢厝越来越好。</h3><h3><br></h3><h3><br></h3><h3> 以上珍贵照片均系谢连植先生提供,未经本人允许,谢绝转载发布。</h3> <h3>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可以加我微信,有好的家乡题材可以推荐给我!我们大家一起把家乡宣传好,把家乡的文化传承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