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明代宣德(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青花瓷最早产生于唐代,元代景德镇烧制青花瓷技术日趋成熟,到明代宣德时期青花瓷在烧造技术上达到了高峰,以至于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说法。宣德青花瓷造型秀美,器型多样。宣德官窑青花,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以致思想观念。作为宫廷用瓷和精美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与当时制度的完备与技术的成熟有很大关系,作品一直被后人推崇,为青花工艺的典范。</h3> <h3>笔者运用国家、国家文物局认可,国家正在制订的(国家古瓷器老化痕迹鉴定标准)和国家公安部痕迹鉴定中心的研究成果(即古瓷器老化痕迹鉴定方法),相关详细资料可在网上查询。这一成果在目前出现的古陶瓷科鉴种类中是唯一通过国家部级验收的。老化痕迹显微观察,使用工具是500~1000倍电子显微镜。</h3><h3> <b><font color="#ed2308">需要说明的是:</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 1、使用电子显微镜进行微观观察,和传统的目测鉴定并不矛盾,而是肉眼视力的科技延伸,两种方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 2、近10年来,经过对不同窑口、不同品种、不同时期的几万件瓷器进行显微观察,在国家公安部痕迹鉴定中心的研究成果(确定了十种老化痕迹的鉴定方法:一,腐蚀线;二,几何图形;三,腐蚀的坑点;四,腐蚀斑块;五,局部釉面脱落;六,变色气泡;七,破口气泡;八,腐蚀网纹;九,胎体析盐;十,釉面混融。)的基础上,又发现了五种有规律性的老化痕迹。比如釉面内部的蛤蜊光,有些古瓷器,外表没有蛤蜊光出现,但是釉内金属分子的聚集处,确是蛤蜊光生动自然,绚丽夺目。</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 3、就如,很难把世界上所用的疾病都出现在一个人身上。诚然,瓷器老化也是一样,不太可能把所有的老化特征,都出现在一件瓷器上!一般情况下,一件瓷器有几种老化痕迹,就能说明问题了!</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 4、把传统目测方法和科技设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用老化痕迹判断新老,用传统目测方法综合断代!</font></b></h3><h3> 下面是瓷器多角度的图片</h3> <h3>下面是层次丰富的死亡气泡和破泡,破泡里面有臭干黑</h3> <h3>下面是腐蚀形成的腐蚀线、腐蚀坑点和腐蚀斑痕,有多彩氧化膜</h3> <h3>下面是釉内黄金般光泽</h3> <h3>下面是陈旧的腐蚀、擦拭痕迹里面,蛤蜊光生动自然</h3> <h3>下面是底部陈旧自然的侵蚀痕迹,火石红自然</h3> <h3>通过对上面图片的综合观察,这些丰富自然的老化痕迹,是新瓷器无法仿制的。分析如下:</h3><h3><br></h3><h3>这个 明代宣德 青花龙纹 大罐 ,高32.6公分,口径15.8公分,胸围约1米。罐体分为上下两圈俯仰芭蕉纹。 罐体有一条飞舞的五爪青龙,龙体硕大雄壮,神态威武。龙头前面有太阳喷着火焰。罐体布满暗刻的海水纹,非常精美。肩部有青花“大明宣德年制”题款。手工制胎、手工绘画。器型规整,品相完好,画面精美,釉面细腻,抚摸如玉。内部历史侵蚀痕迹丰富自然,青花晕散自然,气泡大小差异很大,有层次感;铁锈入胎并氧化出条纹和自然的几何图形;多有层次丰富死亡气泡和破泡(里面有臭干黑);多有腐蚀形成的腐蚀线、腐蚀坑点和腐蚀斑痕;釉面内部闪烁着黄金般光泽和斗彩氧化膜;陈旧的腐蚀和擦拭痕迹里面,蛤琍光闪现,生动自然,变幻莫测。底部露胎处侵蚀陈旧,火石红自然。</h3><h3><br></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