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佛塔之一二三

欧筑新(O伯)

<h3>2019年元月底和三月初,我两次走进了"千佛之国"缅甸,前后近半个月的缅甸深度之旅,我们游览了蒲甘、曼德勒,深深地感受到了缅甸"佛教之国"的魅力。</h3><h3>看不完的各式各样的佛塔和缅甸人对佛教的虔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阅读三城浮世沧桑,缅甸,无数座斑驳佛塔,带着自己的历史与故事,静默地伫立在这片多难的土地上,任凭岁月流逝,风吹雨打</h3> <h3>缅甸有着保存完好的古建筑遗址。这里充满了异域文明,有着古佛塔群建筑遗址。</h3><h3>缅甸的佛塔之多,估计连缅甸人都难以数清。旅途中,我们看了一个又一个古老精美的佛塔,姿态万千的佛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h3><h3>古佛塔或矗立在山巅,或静置于村边,原野上成片的塔林气势磅礴,给人肃穆之感,这些佛塔群见证了缅甸的辉煌与衰败。</h3><h3>为弘扬佛陀精神,缅甸人虔诚地兴建大小佛塔。他们相信今生对佛祖的奉献会转到来世,来世定会继续受到佛祖的守护。人们虽然贫穷却谦逊,落后却率真,虔诚的信仰让他们微笑中总带着祥和与平静。</h3> <h3>瑞喜宫塔,金碧辉煌,“最古老、最灵验</h3><h3>”的第一座缅甸风格的佛塔,成为其他佛塔的建筑蓝本。</h3> <h3>信徙们都在虔诚的祈祷,而游客们却四处张望,因为他们还不懂“她们”的世界。</h3> <h3>夜幕低垂后的瑞喜宫倒影金碧辉煌</h3> <h3>塔林中体积最大、砖塔建筑杰出代表-达玛央吉佛塔,其阔达的空间,独特的回廊和精美的拱门,令人流连忘返。</h3> <h3>达玛央吉佛塔是坐落于蒲甘的一个佛教宝塔,建造于1167至1170年,当时的统治者拿勒胡(Narathu)谋杀了自己的父亲和哥哥而夺得王位,为了弥补自己的罪过而建成了这座蒲甘最大的寺庙。</h3> <h3>达玛央吉塔为蒲甘最宽的宗教建筑,也是砖塔建筑的杰出代表,从蒲甘的各个方位都能看到这座红砖墙的寺庙。这个佛塔非常的坚固,据说建塔的时候两块砖中间如果能插进针,那么砌砖的工匠就要被杀头,也许正是由于拿勒胡的残酷要求,才使得佛塔至今屹立于此,纹丝不动。但是拿勒胡最终没有将这个壮观的佛塔完工,因为在佛塔建成之前,他就被谋杀了。</h3> <p class="ql-block">达玛央吉佛塔被誉为蒲甘的“金字塔”,佛塔的拱门环环相扣,造型独特,回廊里的窗户透进自然光线,照亮佛塔内部。</p> <h3>夜幕降临达玛央吉佛塔</h3> <h3>朝阳初升(达玛央吉佛塔一隅)</h3> <h3>夕阳西下达玛央吉佛塔</h3> <h3>达玛央吉佛塔下的少女们</h3> <h3>蒲甘王朝鼎盛时期约有四百万座佛塔,至今保留下来的仅有2217座。</h3> <h3>我们乘坐小马车,游览"老蒲甘塔林",沿途欣赏品味风格各异的老蒲甘塔林,体味蒲甘人们最原生态的生活。</h3><h3>缅甸人一生最大的愿望是捐钱修佛塔,他们一生省吃俭用,临终时把全部积蓄捐献出来修一座佛塔才算了却心愿,因而才有了蒲甘塔林。</h3><h3><br></h3> <h3><br></h3><h3>蒲甘塔林千姿百态,有的像宫殿,有的像城堡,有的如石窟,显得典雅庄重。穿梭于老蒲甘塔林,犹如穿越到时空久远的古代……</h3> <h3>"万塔之城"蒲甘,从公元11世纪到13世纪的200余年的时间里,整个王朝建造了数万座造型各异的佛塔,经过近千年的风吹雨打,现存2000多座,有的气势恢宏、有的精美雅致,近距离的欣赏那些雕刻精美而残缺不全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雕像,穿梭在绿树掩映的佛塔当中,仿佛走进了一座古代建筑、绘画、雕刻的艺术殿堂和佛教文化的宝库。不禁为缅甸人民巧夺天工的勤劳与智慧而折服。</h3> <h3>瑞摩都金塔寺,缅甸四大佛塔之一,建于1千多年前,是缅甸第一高塔。是缅甸香客最多的佛塔之一,是勃固的地标建筑,因为高112米,它现在的塔身比仰光的大金塔还高出14米</h3> <h3>缅甸盛产翡翠,可以说是缅甸的特产,同时,缅甸的佛寺也多,缅甸人很多都信佛,而缅甸人也修建了一座世界上最贵的佛寺,世界上最大的翡翠佛塔,由1500吨翡翠修建而成。</h3><h3></h3> <h3><br></h3><h3>缅甸绝对是第一个用翡翠来修建寺庙的国家。这座佛塔位于缅甸的第二大城市曼德勒,这座佛塔耗费了100亿缅币,是目前缅甸耗资最多的建筑,整个寺庙几乎都是用翡翠修建的,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的一座翡翠佛塔。</h3> <h3>夕阳西下金佛塔(翡翠佛塔旁边的金薄塔)</h3> <h3> 固都陶佛塔</h3><h3>全世界最伟大的功德佛塔, 全名是玛哈罗迦玛若盛佛塔,玛若盛是佛的称号。佛塔于1857年修建完成,将结集的三藏经等刻在729方云石碑上,建造成了珍存三藏经的佛塔。 这些石碑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书”,它的规模是佛教世界绝无仅有的,据说如果一个人每天阅读8小时,要读完这些“书”,一共需要450天。佛塔内墙的每一个入口处,雕刻有佛本生故事和护门神像的柚木大门。佛塔的四个长廊也都建造得雄伟堂皇,令人赞叹不已。</h3> <h3>踏入柚木色的大门以后,刷刷刷,两边层层白塔一字排开,目之所及都是纯净与肃穆。</h3> <h3>曼德勒无论是市郊还是市中心都坐落着非常多风格迥异的佛塔寺庙,而这座里里外外包围着三层白塔方阵的金色大佛塔无疑是其中最美丽壮观的!</h3> <h3>柚木寺,也叫金 色宫殿,最初这座建筑位于皇宫之中,是敏东王的寝宫,敏东王最后也是在这里驾崩的。他的继任者Thibaw王为避讳,将整座建筑拆迁到皇宫外现在的地方,此殿便成为唯一幸存的曼德勒王宫主体建筑。</h3> <h3>这是一个多世纪前缅甸柚木建筑和雕刻工艺的代表作,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和历史意义。</h3> <h3>屋脊、门窗和隔板上密集的雕刻生动逼真、做工精细,让人在古色古香和精美绝伦中叹为观止。</h3> <h3>内廊上和大门旁装饰的人物木雕更是惟妙惟肖。</h3> <h3>内殿也是个雕刻艺术宝库,粗大的柚木柱和华丽的顶板都涂满金漆,衬托着王座上的金色佛像,这是它被命名为“金色宫殿 ”的原因。<br></h3> <h3>时间久远的柚木呈深棕黄色,显得相当沉稳,质感颇强。</h3> <h3>主殿外边的四重外檐上的木雕,繁复精致,层层叠叠到让人目不暇接。</h3> <h3>缅甸实皆省白色的“辛比梅佛塔”</h3> <h3>辛比梅塔非常的独特,整塔通体呈乳白色,圆形的宝塔仿造佛教中须弥山的形式而建,塔身分为三层,最独特的是第一层底座,四周从下至上环绕着如同海浪一样的七层塔基和象征高山的七层小塔,一直延伸到二层宽大的平台。</h3> <h3>远远望去,辛比梅塔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奶油蛋糕,因此也被大家称为奶油蛋糕塔。这种造型风格的佛塔就算是在有“万塔之国”之称的缅甸,也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极为罕见。</h3> <h3><br></h3><h3>辛比梅塔是为了纪念辛比梅公主所建。辛比梅公主是孟云的孙子和继任者孟既(Bagyidaw)的第一个王后,她在生下孩子后不久就去世了,为了纪念她,孟既修建了这座佛塔。辛比梅塔同样毁于1839年的那场大地震,其后敏东王按原样进行了重建。</h3><h3></h3> <h3>辛比梅塔所占的地方风水还很不一般,根据缅甸的占星术,这里是世界的中心。</h3><h3><br></h3> <h3>从底层通往上层的通道,内部也是通体刷成乳白色、廊顶光洁圆润,感觉有某种地中海风格.</h3> <h3>马哈牟尼佛塔是缅甸最重要的朝圣地之一,这个建筑群是一组金顶白色建筑。</h3><h3><br></h3> <h3>长长的廊道上,坐着的都是女信徒,受教规的约束,女信徒不能走近佛像的身体,只能静静的坐在远处礼拜。</h3> <h3>马哈牟尼寺建于1784年,是曼德勒香火最旺的地方,也是缅甸最重要朝圣地之一。1884年因火灾而烧损,后来重新修复。院子很大,建筑精美,通过四面长长的廊道进入主殿内。主殿马哈牟尼佛塔里的青铜佛像高约4米,据说是佛祖亲自开光,当地人将这座佛塔视为佛祖真身,在缅甸有着神圣的地位。每天都有男人们在上面给他贴金, 经多年积累,金叶的厚度已经超过16公分,这也显示出此佛寺香火之鼎盛。女信众则不允许到佛像身边,只能在外厅远远的跪拜。<br></h3><h3><br></h3> <h3>这座寺庙又被缅甸人叫做大金佛塔,每天这座寺庙的香火都十分的鼎盛,不论何时,大金佛像前总是挤满虔诚朝拜的信徒,这里每天从清晨4:30起,寺内都会举行为佛像洗脸的仪式,因而吸引大量的信徒前往参拜。每天清晨,僧侣和信众在诵经声中为佛像洗脸,献供鲜花,香烛,清水,食物。宗教仪式完成之后,男信徒可到佛像旁边给它贴金箔。<br></h3><h3><br></h3> <h3>缅甸人笃信小乘佛教,他们以无比敬仰的心情建起大大小小的佛塔,宣扬着佛陀的伟大,尽管他们的收入很微薄,但他们却甘愿将整个生活的重心、甚至金钱都投注给佛庙,用金箔为佛像加身,以赤脚行走表达对佛的敬意,相信这一世对佛的奉献定会造福来世,继续受到神佛的守护。<br></h3><h3><br></h3><h3><br></h3> <h3>缅甸之旅已渐行渐远,然而,佛教之国林林总总的数不胜数的佛塔和充满信仰的虔诚善良的缅甸人民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h3> <p class="ql-block">编辑、文字、摄影:欧筑新 </p><p class="ql-block">(使用器材:徕卡大M)</p><p class="ql-block">摄影人:欧筑新,原贵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新华通迅社签约摄影师,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贵州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贵州经济贸易促进会摄影专业委员会顾问。其师从于国家一级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青年摄影家协会顾问、绿视觉摄影俱乐部版主、中国红外摄影创始人:赵永峰(耕夫子)老师,从2013年开始潜心于摄影,在赵永峰老师的指导下深入西藏、新疆、甘肃、陕西、黄山、霞浦、东北雪乡、张家界,台北、金门、泰国、缅甸,贵州省苗族、侗族、布衣族地区创作岀不少有深度、有思想、有内涵的作品,分别获得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贵州省青年摄影家协会的佳作奖、优秀奖。并入展2018年连州国际摄影展,2019年“中国文化和生活”中德摄影艺术交流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