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9年初春时节,回老家过事儿,顺便看了几处儿时印象比较深的地儿,拍了几张照片留存,并以美篇形式与君共享……</p> <p class="ql-block">后古(过)道的西口,朝着当街,正冲着大军叔家,每次走到这儿便想起8/9岁时的自己,歪歪扭扭挑着两半桶水,埋头吃力的数着铺在路中间的石板,1、2、3……的在负重前行!</p> <p class="ql-block">我的祖宅,占地100平米左右,南屋上房、走东北门,依地势而建,院子很窄,下大雨时东西屋的水口就会打架,整个后古道数我们家最小,很是寒酸!街门口的地儿相对较宽,记着有一颗老榆树、一个废墫,还有一个红薯窖……</p> <p class="ql-block">小院,东西宽大概有2米,南北长约10米左右,正对面是个南屋,两大间带个天窗,老奶奶、二奶奶都在此居住过,右边的西屋是三叔住过房子。</p> <h3>左边东屋有两小间和一间小叉子,上世纪90年代前后在此喂过牲口,听说两小间的所有权是二叔的,一直放杂物用。</h3> <h3>北屋也是两小间,大概10多平方米,这是我出生的地儿。屋中炕占了一半,老式的桌子、柜和水缸占了一半,空地只有两三平米。另外,家中还有个大镜和煤不池,记着缝纫机还是很后来才买的……在这儿,我生活了大概12个年头!</h3>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我童年的乐园,东院、后地、杨垴上……想当年是那么的热闹,而今却是残垣断壁、空无一人、满目苍痍,甚是荒凉!</p> <p class="ql-block">躺在地上的歪脖梁给我的印象最深,小时候觉着好玩,在炕上躺着能一直盯着看它看,如今也完成历史使命躺倒休息了!</p> <p class="ql-block">想当年,那么多本家的爷爷、奶奶、叔叔、姑姑们,逗我看我爱我,欢声笑语充满整个过(古)道!到吃饭时,一街两行都坐满了人,有说有笑……此时站在这里,仿佛又听到了当年的欢声笑语!</p> <p class="ql-block">后地仙家庙,庙虽小但很有灵气,如今也淹没在荒草荆棘之中,只有那盘磨还在展示着当年风采!</p> <h3>时间都去那儿了?这才几年的光景就变得如此凋敝不堪,荒凉凄惨!可不,我都已过50了,岁月真是无情……</h3> <h3>当街南头大门朝北的院子,过去是好家介的房子,我7/8岁的时候在这儿上过育红班,记着是我姑和喜魁姊妹教的,那时候觉着台阶挺高!</h3> <h3>西古道的大西院北屋,是我爷爷、奶奶姑姑和小叔住过的家。当年买的时候是个老式土楼(危房),后来翻盖成一个两间北屋、一个两间东北屋,二叔二婶在这儿结的婚,再后来又卖给了更新他们家。</h3> <h3>小时候时常来大西院耍,院中有颗椿树长的挺粗挺直,记着西边叉子(风道)也是奶奶家的。当年一个院子住着两家十几口人,关系处的都挺好,现在见着感觉内心还是挺近!</h3> <h3>后林的,庙地坡下的路与民房之间的一条深沟,长着许多杂树葛针,小时从此过总觉着害怕,现在垃圾快把沟填满了。周边的房子大都也塌了,只剩下荒凉!</h3> <h3>张志有家的土楼,想当年是村里最豪华的建筑,坐西朝东的院子,土楼的墙有二尺宽,大梁又粗又直,窗户还有带防盗的木板小门,现在已坍塌过半!当年辉煌都到那儿了?难道辉煌也有保质期?</h3> <h3>南坑,张沟人生活、生产的主要水源地,当年全村人都来这儿担水,估计每个张沟人在这儿都留有故事。从八九岁担水到88年在新家打了水池子,算起来一共在这儿担了17年的水。好多次在梦里,梦见南坑水满四溢,流水不断……</h3> <h3>遥想50年前的正月十六这一天,爷爷挑着水桶正准备掩水,扭头看到延斌父亲,连忙道喜道,“良真大喜啊”!咣当一声就滑进只有水桶大的冰窟窿里,万幸爷爷他会耍拳,三拳两拳戳破冰层就上了岸,有惊无险。那天,正好是延斌的生日!</h3> <h3>我家与南坑算是最有缘的,张帆7岁的那年夏天,大概是2000年,刚下完雨,满满的一坑水,小萍领着张宁、张帆几个孩子在坑边玩,张帆不小心也滑进了坑里,还好头年刚在二十冶学会了游泳,真悬……<br></h3> <h3>南坑边的几颗钻天杨,大概有九颗,两个人都抱不住,像九个侍卫一样守卫着张沟人心中的这一方“圣水”!</h3> <h3>从秦王湖引水用的水渠,往南通过山洞流往全呼村,往东通过水闸流往南坑蓄水,过去还能把水引到栾卸村,现在渠大都荒废了!</h3> <h3>通向全呼村水洞大概是1985建成的,在全呼上初中的时候还举着火把从洞中钻过,洞名叫“翻身洞”。</h3> <h3>坑边的小片地,刨刨准备种菜,现在在老家的大都是老年人,能出去的都在市里买了房子,只有红白喜事都才回来。</h3> <h3>当年的四队马棚,散队的时候800块钱卖给大更的爷爷,因为一直有人居住,所以到现在还保存着较完好!</h3> <h3>就这么一个小院,想当年生产队时,人叫马嘶是何等的热闹,赶马车的把事从牵马、套马到摔鞭吆喝是何等的威风!</h3> <h3>当年的驴围脖还挂在房梁上,是个老物件。看能否找到些当年记忆,是否闻到炒料豆的香味?看到喂牲口忙碌的身影?还记在南场边的柿树下杀过一个老去的牲口,全队人都等着分肉的场景!</h3> <h3>过完事,回市里的时候,专门在厚门台地停了停,回味一下当年在家种地时的情景。厚门台是张沟的米粮仓,想当年种地的时多红火啊!现在就只种一季棒子,麦子是彻底没人种了,主要是种地不划算。浇地用的渠有的还在,但不知还能不能用,地堰是都没了……</h3> <p>以上的留念,大都拍的是小时候的去处、空心村里的老房子,看了确实让人心酸!其实村周边的房子还是很不错的,高高的门楼、贴着瓷砖,还建有小学、幼儿园,东边村口还盖了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