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公元一九六九年,我上小学了,在我外婆家的筱村东垟小学就读一年级。上学的课本是上个年级同学传下来的旧课本,5分钱买下来的。课本保存的很好,没有破损,没有涂写。作业本是舅舅们从合作社买来的白纸裁好,然后用缝线装订的。封面抄上毛主席语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语文课本第一课是“*****!”,第二课就是“共产党万岁!”。还有一课是这样的:爷爷七岁去讨饭,爸爸七岁去逃荒。今年我也七岁了,高高兴兴把学上。讨饭我知道,逃荒是什么意思?老师居然没讲明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个学期结束,考试了,老师分发每个同学两张信纸,从黑板上抄题目做题目。我语文算术得了双百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一学期结束,我回到了罗阳。租住在赤沙村,跟守武是两对门,小伙伴没几天就混熟了。守武跟我说,来3班读书吧。我妈果然真的把我安排在了3班。不愧为城里的学校,一个年级居然有六个班。不像村校,一个班里可能有2个年级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尽管我胆儿小,读书还是努力的,不知何时,通过全班同学提名并举手表决选举,我竟然当上了班长,那时叫班主席。从此以后,我小学、中学的各个阶段,都占据着班长的位置,绝对的民主选举结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那时,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本毛主席语录本。上课铃声响起,老师进教室,班长是要发令的。上午的第一节课是这样开始的。班长:起立!敬祝毛主席……,全班同学: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同时把举在胸前的语录本随着口号向前推三次。班长:敬祝林副主席……,全班同学:永远健康!声音响亮,动作标准划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是既兴奋又紧张,生怕说错了。老师规定班长副班长一星期轮一次发令。又是一个新的星期一,该是我发令了,副班长荣志居然抢着喊了起来。什么鬼!这是我的菜,我当仁不让,立即再喊一次,同学们很给面子,都是跟着我的口令唱和的。后来大约是七一年初的时候,接到通知说,不用喊林副主席健康了,说是林副主席谦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很快到了七一年年底的一天,一位同学很鄙夷地跟我说,林彪死了。我很震惊,小心的问道:林副主席牺牲了?跑到太平桥头新华书店橱窗里,林彪顶着个光头读毛选的照片还贴在里头啊。回家一问大人,居然说是真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二天当然大家都知道了,说林彪是卖国贼。这“卖国贼”三个字是用罗阳土话说的,我们不懂是什么意思,一位同学解释说:就是要把国埋掉。一边说一边还吐了一口口水在地上,然后用脚踩上去用力划开,说就是这么个“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接着就是批林批孔,因为林彪说是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由此,我们得知历史上有个孔子。他还有很多的名字:孔丘,孔仲尼,孔老二。知道这些很有好处,写批判文章的时候这些名字轮着用可以凑字数。批判三字经,才有机会去读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大批判贯穿着我的小学时代,临毕业又出了个黄帅,不用毕业考试,不用升学考。幸福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小学五年,是幸福快乐的日子。学业不重,作业不多。每个学期的野营拉练还好玩,带上花了二两粮票五分钱买的两个面包,装在塑料袋里,跨上军用水壶。神气又快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回来要写作文,也不算难。一回我是这么写的:向前看呐,红旗在飘扬。回头看啊,队伍像一条长龙。一会儿又成了之字形……。我爸提笔给我改了改:看……,看……,看……。语文老师说这就叫排比句,我们现在要学的这新课文里就有排比句。直把我给骄傲的,当然只能憋在心里,不能表现出来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四年级的时候,我一度觉得我是什么都能了。你看哦,字认得不少了,信能写,那些请假条,借条等应用文能写,加减乘除也会了,还学个啥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爸要我学写毛笔字,压着我学拉二胡。柳公权的楷书很难,画个隶书便当多了。拉二胡可真是不容易,怎么都拿不出手。为什么要这么为难自己?老父觉得我瘦弱无力,却又是必须下农村插队的,学个一技之长,将来抄个大字报参加个文艺宣传队挣个工分兴许会省力点。可怜天下父母心。好在邓公拨乱反正,我毕业时不需插队去了,那两项技艺也终于无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快乐的日子也有不足,那时男女同学是不讲话的,不能讲话的!美女同学谁都喜欢啊,就是不能说。好不容易那天老师开恩把男女同学混编排桌,可好景不长,我依然是跟“大吵袋”峰哥同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班里要编排节目表演,我记得上过一次台,节目叫《一比一》,把足球比赛搬上舞台,友谊第一,对方队员摔倒了,竟然不抢球了,争先恐后去扶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女同学个个漂亮,男明星当然是剑冲、卫军啦,他们表演《一颗螺栓》,高大帅气的剑冲穿上“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的正宗军装扮演解放军叔叔司机,卫军等一群小学生捡到一颗掉在地上的螺栓,就翻山越岭赶上冲哥的汽车,会合后卫军拉着宋叔的手一蹦三尺高。剧中配的音乐旋律我现在还记得,你们可还有印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的毕业照,仔细看看,大家都没长开呢。然而,五十年过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