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寻梦,回不去的记忆。

姚同(豆爺)

<h1><b>春雨迷蒙,<br></b><b>袅袅婷婷,<br></b><b>润湿了游人的衣襟。<br></b><b>也给上下杭平添了几分旖丽典雅,<br></b><b>写不完,描不尽。</b><b><br></b><b><br></b></h1><h1><b>我们徘徊在巷口、河边,<br></b><b>细细的端详,静静的聆听…<br></b><b>是啊,一晃已六十多年,<br></b><b>我们老了,<br></b><b>上下杭却变得越来越年轻!</b><b><br></b><b><br></b></h1><h1><b>我们想来寻找儿时的家园,</b></h1><h1>雨中寻梦,却发现<br><b>再也难以找到日渐迷失的越走越远的记忆。</b><br><b>留下的只有,如春雨般的</b><br><b>写不尽诉不完的同窗之情!</b></h1><h1><br></h1><h3><b><br></b></h3><h3><b><br></b></h3> <h1><b>2019年2月24日,星期天,也是我们洲边小学1966届6年乙班同学约好的聚会日。早上8点钟我就来到了集合地点公交🚌青年会车站🚉,整整比约定时间提前了半小时。天下着蒙蒙细雨,车站附近空无一人。我想,反正时间还早,就在周围转转吧,孰料刚拐个弯,就一眼看见了前面站着两个熟悉的同学,聚会的组织人林秀卿同学和远道从漳州赶回来参加聚会的吴承恩同学。听承恩同学说,他昨天晚上就赶回了福州(他家就在星安桥边),早上7时就走出家门,四处走走逛逛了。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吴承恩同学生活工作在漳州,退休了含饴弄孙,其乐融融。这几年凡有同学聚会都会安排好时间,准时赶回福州参加,真是重情重谊的有心人啊!为吴承恩同学点赞👍👍👍!</b></h1> <h1><b>同学们在上下杭的牌楼前聚集,开始了我们今天聚会的主旨活动—游览上下杭、中平路。其实说白了,我们这些同学当年的家也就基本都在这里,我们六载同窗的洲边小学也在这里,不过这几年这一带因为旧城改造项目全部拆迁搬走了。因此今天的聚会可以说是游览儿时故地,缅怀同学之情吧!</b></h1> <h1><b>🌧️雨儿仍在不停的下,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走在雨中,大家都在认真地寻找旧时的回忆!</b></h1> <h1><b>修复中的上下杭,回不去的故家园。</b></h1> <h1><b>三通桥</b></h1> <h1><b>古民居建筑前面的电线电缆,是不是有点不对号🤨</b></h1> <h1><br></h1> <h1><b>颇有点小河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情,但似乎千篇一律,似曾相识。</b></h1> <h1><b>不经意拍到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后面露出的一角现代建筑,是不是特别煞风景!</b></h1> <h1><b>星安桥下的河水潮涨潮落,不知疲倦地流淌了多少年;星安桥上的石头历经风风雨雨的冲刷洗礼,依然是那么宠辱不惊,那么古朴自然,仿佛在向游人们静静地诉说着它的历史和故事。可是,星安河,你可曾记得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曾经是你的邻居和伙伴?(吴承恩、刘长春同学曾经的家就紧挨着星安桥)那个时候承恩同学就是我们这班男生的孩子王。我们好多同学都经常在他家后院的葡萄架下玩耍 ,爬上他家门头的那棵河边大榕树上乘凉,然后从榕树上高高跳到河里,在河里游泳、摸虾、抓螃蟹🦀️,有时候运气好的话还能捡到鸭群游过后留下的鸭🥚呢!那时候星安河水还是那么的清澈透明,星安桥边留下了我们多少的欢歌笑语,星安桥早已成为我们梦中的青少年时代的美好记忆!<br></b><b>可惜,曾几何时,星安桥畔那一片住宅20多年前就因为城市建设被拆了,那片土地上盖起了几幢住宅楼如今就像一块膏药贴在上下杭古民居群旁边,显得格外晃眼;那棵横卧在河边的有点年纪的古榕树听说也已经倒了,我们曾经的那个时代也已经一去不再复返了!</b></h1> <h1><b>这些正在修复中的景观似乎颇有点福州小城的旧貌,引来很多市民和游客的青睐和关注。作为已经退休的人,我可能比较孤陋寡闻些,但不知道大家能否想起不久之前的福州,两江(闽江和乌龙江)穿城而过,内河蜿蜒交错,榕荫遮天蔽日,池塘星罗棋布,处处蛙叫蝉鸣,阵阵茉莉飘香;套用现代人的时髦用语的话,那可真是一个温馨浪漫的宜居城市、有福之州啊!平心而论,这几年福州的城市建设确实日新月异,走上了一条快车道,但是静下心来仔细瞧瞧,很多方面都还可以看出一些粉饰雕琢、夸张浮躁的东西。例如内河治理,弄了多少年了,花了多少钱了,动不动就检查整顿,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不信你就看看眼前的星安河吧!又比如城市规划建设,眼前的例子信手拈来,从大处说福州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也有点太随心所欲了,那几幢现代风格的星安桥边的“中平花园”就和上下杭古民居修复工程的格调格格不入;从细微处看,上下杭复古风格的修复中随意之中都可以看到许多充满现代元素的地方,没有认真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另外总觉得整个上下杭修复建设比较散乱,缺乏一个比较精心的科学统一的谋篇布局!好了,一说就扯远了,我们凡夫俗子,还是莫谈国事,回到我们今天同学聚会的主题吧。呵呵!</b></h1> <h1><b>吴承恩同学和刘长春同学原来的家就紧挨着星安桥。桥还在,房子却没了,我们俩就在桥边合影留个念想吧!</b></h1> <h1><b>上个世纪5、60年代的福州人,应该没有几个不知道下杭街的老字号咸康药店(中药店)。</b></h1> <h1><b>青年会(文化大革命时期及以后曾经一度作为13中的体育馆所等场地)。</b></h1> <h1><b>可是门面因商业经营这么一装修,总使人觉得面目全非,不伦不类!</b></h1> <h3>中平路的邱德康烟厂、西施理发店等故地,林中苏等几位同学小时候的家就在这里。</h3> <h1><b>林中苏同学的家当时就在西施理发店后面,西施理发店文化大革命时期曾经又称光明理发店。</b></h1> <h1><b>中平旅社。</b></h1> <h1><b>黄大明同学儿时的家就在这里。</b></h1> <h1><b>苍霞基督教堂。 郑秀杰同学曾经的家就在教堂旁边。</b></h1> <h1><b>这里曾经是颜毓克同学的家。</b></h1> <h1><b>这是原省航运管理局,它和已经先期拆除的轮工电影院(有一段时间曾经改称为航运俱乐部)构成了当时中平路上颇具特色的建筑物之一。那时的我家就在轮工电影院的后面,还是小孩子的我们,有时候也会被影院里面的演出和电影所吸引,爬墙头、挤人缝,千方百计地想蒙混进去。也有的时候,学校组织看电影,我们嘴馋就会把家长给的3、5分钱拿去买冰棒吃,然后为了蒙混过关,就在电影院外面煞有介事地认真看完这片电影的内容简介,让人觉得我们真的有看了电影似的。现在有时想起,也会抿嘴一乐!</b></h1> <h1><br></h1> <h1><b>站在这个停车场的门口,同学们都不由自主的停下了脚步。这里就是曾经的洲边小学—我们的母校,我们曾经在这里一起度过了我们最可宝贵的少年时光。上个世纪的1960年9月~1966年9月,一群懵懵懂懂的毛头小孩们在这里开始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也开始了我们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同学情谊。这里有我们的许多最可尊敬的老师,这里有我们熟悉的校园和课堂,这里还承载着我们以及前前后后又有多少的同学们的青葱记忆,遗憾的是当我们这些当年的学子重新回到这里时,看到的却是这样的一个场景,看到一个空空荡荡的停车场。门口那个大大的🅿️字,劈头盖脑地砸了我们一脑门的失落和怅然。</b></h1> <h1><b>洲边小学(包括我曾经呆过的福州市第十三中学)坐落在解放大桥头闽江边,我们这些同学也都是家住学校附近,今天的同学聚会安排在学校周边的中平路、后洋里、苍霞和上下杭等,实际上就是一起找寻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园和我们的过去。滔滔的闽江水潮涨潮落、无牵无挂的流淌了多少年,我们日复一日喝着闽江水,不知不觉已一夕白了少年头!岁月轮转偷偷地夺走了我们的青春岁月,却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记忆和友谊。惟愿我们能够在同学聚会中不断地重拾记忆中的断片,共同剪辑和维护我们经过岁月沉淀和考验的同窗之情。</b></h1> <h1><b>感谢林林秀卿同学提供了这几张宝贵的黑白照片,上了年纪的老照片还是那么的清晰,可是老眼昏花的我却怎么也找不到那时的自己!所以我特意把它发到美篇里,不知道各位同学又能否在里面找到你、我、他?</b></h1> <h1><b>这张照片头像比较大,我还能凭印象认出来不少同学。照片第一排中间的是我们尊敬的李丽生老师,他从四到六年级一直是我们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老师,他给我们上的第一堂作文课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也使他成为我们全班同学最喜欢的老师。可是,当我78年从部队退伍回到福州,想去拜访老师时却得知丽生老师已于不久前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了!这也始终是我心中的一个遗憾,我为什么不能早点去看看老师呢!今天借这个机会,衷心的祝愿李丽生老师在天国幸福快乐,永远健健康康。</b></h1> <h1><b>这张50年的老照片,可惜我一直没有印象,想不起来是怎么回事,不知道同学们还能不能认得照片中的那个你?</b></h1> <h1><b>照片中的应该是林天民老师,那么应该是四年级时候的合影吧!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前排右一应该就是“我”本人吧?!</b></h1> <h1><b>流失的时光给一张张黑白照片镀上了一层金黄色的色彩,当年那些黄毛丫头、毛头小子们在不知不觉之间都已经白发悄然上鬓角。</b></h1> <h1><b>😯然而岁月并没有在他们身上留下痕迹。你看,他们还是地道的红领巾啊!</b></h1> <h1><b>我这人记忆差、眼拙,很多照片里的同学认不出来。尤其是女同学,可能是人家常说的“女大十八变”的缘故吧!如果有眼尖的同学能够提供帮助,可以再加姓名备注,就更容易大家分享回忆了</b></h1> <h1><b>林中苏同学提供的这张照片中有林天民老师和蔡秀华老师的参加,显得尤其的宝贵,好像是在温泉公园聚会的合影。印象中蔡秀华老师是我们三年级时的数学老师(也是我们5、6年级时的数学老师)。蔡老师那时非常年轻,应该是刚刚从师专毕业刚分配进来的,也就十几二十岁模样,在我们这些10岁左右的小孩子面前显得格外的青春靓丽。我特别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上描临课,我把乌黑的墨水弄得满手满脸,像一只邋里邋遢的小花猫。秀华老师看到后,把我带到老师办公室,在很多老师众目睽睽之下我感到特别尴尬难堪,心想坏了,肯定是一顿训。可是老师打了一盘热水,用干净的毛巾帮我轻轻擦拭干净。使我第一次感到平时严肃认真的老师是那么的可亲可爱,就像一个大姐姐一样。从哪时候起,我这个顽皮好动的坏学生在蔡老师上课时会表现得格外老实,,作业也格外认真工整,老师的表扬也就慢慢多了起来。我觉得我的学习成绩也就是从那以后一下子变得突然突飞猛进了。现在想想,应该感谢上天,让我们遇上了几个特别有爱的好老师。</b></h1> <h1><b>吴承恩同学的《遥念》真切地说出了同学们怀念学生时代,怀念学校,怀念同学们的心声!</b></h1> <h1><b>非常感谢各位同学把自己珍藏的照片提供出来。一张张泛黄的黑白照片,叙述了一段段已经过去的历史和故事,它真切的表达了同学们对自己青少年时期学习生活的向往和怀念,揭示了同学们埋藏心底的对老师的衷心感谢以及童稚少年之间的深厚友谊。在这里,我想对你们说一声:同学们,有你真好!</b></h1> <h1><b>在同学们准备合影留念时,我先抢拍下一张,谨以此烘托我们的御用摄影师黄大明同学的精湛技艺喔😯</b></h1> <h1><b>好像这是近几年同学聚会人数最多的一次,虽然大多数同学都已经退休了,大家都很想找个机会聚聚聊聊,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总是难有凑齐,也是不能尽如人意吧!但是今天聚会活动中,大家都风雨无阻,不仅有吴承恩同学这样的模范生,还有以前久未联系上的任秀平同学第一次赶回来参加,以及雪英同学今天有事耽搁仍坚持赶过来,就为了拍个聚会合影照片,这些都真切体现了同学们之间的深情厚意。我想,之所以我们的同学情谊如此清新美好,借用林秀卿同学写在微信群里的一句话来表达:只因为有你!</b></h1> <h1><b>只因为有你:</b></h1><h1><b>左起正面:林英、许钦妹、刘秀榕、陈亦华、任秀平、林中苏、黄大明…</b></h1> <h1><b>只因为有你:</b></h1><h1><b>刘秀榕、陈亦华、任秀平、林中苏同学</b></h1> <h1><b>只因为有你:</b></h1><h1><b>黄大明、吴承恩、刘长春、贞慧、郑金麟同学</b></h1> <h1><b>只因为有你:</b></h1><h1><b>方维远、曹星光同学</b></h1> <h1><b>只因为有你:</b></h1><h1><b>李振飞、林光荣、陈蒲惠、郑金麟同学</b></h1> <h1><b>只因为有你:</b></h1><h1><b>颜毓克、郑秀杰、阮章杰同学</b></h1> <h1><b>只因为有你:</b></h1><h1><b>任秀平、林中苏、刘秀榕同学</b></h1> <h1><font color="#333333"><b>干杯🍻为了我们六十年的同窗情(我们俩可是幼儿园小朋友👶时就在一个班了)!</b></font></h1> <h1><u><b>聚会之后,激情难抑,让我们在这里再留个影吧!</b></u></h1> <h1>说来有趣,我们这些同学,大都是在六岁多认识,同窗共读整整六年,至今六十年了,都与六结缘,正好凑齐了六六大顺的吉祥号,也是献给同学们的幸运和祝福吧!</h1><h1><b>浮光掠影,惊鸿一瞥。六十年的风风雨雨早已将过往的一切洗涮的几无踪影,相反的,沉淀在我们心底的记忆和友情却与日俱增,愈来愈浓,点点滴滴的,时不时地流过心头,溢上眉梢。一个甲子的岁月,我们都已经从昔日懵懵懂懂的童稚里走出,趟过惊涛拍岸、意气风发的青葱岁月,现在大都已从经济建设和生活的主战场中退下,重新开始了一种全新的温馨的晚年生活。曾经多少的困苦和生活的不易,曾经多少的奋斗与荣耀,都已经是昨日黄花,随风飘去,不复返矣。在这里,惟愿大家都能健康幸福,快快乐乐地过好自己喜欢的生活。愿我们的友谊历久弥新,地久天长!</b></h1><h3><b>24/02/2019姚同</b></h3><h3><br></h3>